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克拉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地块.克拉通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定存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巨厚、刚性的岩石圈地幔.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具有高度难熔(富Mg、贫Fe)的特点,其密度较下伏软流圈小,能够"漂浮"在软流圈之上而长期存在.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是在地球早期壳幔分异之后形成的,其形成可能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典型的克拉...  相似文献   

2.
裂谷盆地是夭折的裂谷。在其所形成的伸展构造中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渤海湾盆地是典型的裂谷盆地,按其形成和发展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初成阶段;沉陷阶段;回返阶段及裂谷后沉陷阶段。这五个阶段的特征在深陷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其中沉陷阶段和回返阶段对油气的形成及聚集关系最为密切。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断裂变动及油气的形成、运移、聚集等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有着内在联系及一定的规律性,对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会对油气勘探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①陆核形成阶段形成太古宙高级区,地壳分异成稳定的花岗岩穹窿和活动的绿岩带,第一次克拉通化完成.②陆块发生形成阶段地壳向刚性发展,在华北陆核硅铝壳的基础上先后有3次张开、闭合裂谷作用,第二次克拉通化完成.这一阶段演化在鲁西地区主要表现为挤压作用,形成大量造山花岗岩;鲁东地区则以拉张作用为主,形成海槽,产生沉积.③秦昆洋形成演化阶段四堡期沿鲁东南部地壳拉张,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间形成秦昆洋.晋宁期秦昆洋关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碰撞,沿胶南造山带产生大量同碰撞花岗岩,同时产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形成丰富多彩的碰撞构造.晋宁运动最终形成统一的原始中国古陆,第三次克拉通化完成.④陆块发展阶段鲁西地区地壳频繁升降,形成广泛的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鲁东地区则以造山抬升为主,地层沉积较少.⑤滨太平洋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断块构造发育,形成盆岭构造格局,产生大陆边缘花岗岩,构造体系由古亚洲构造域转向滨太平洋构造域.  相似文献   

4.
华北克拉通金成矿具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或多期性,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局部集中性。在空间上,金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鲁西、小秦岭、熊耳山、冀东、辽西、辽东及吉林南部等地区。元素组合上,华北克拉通北缘为强烈的金钼铜矿化,南缘发育金钼矿化,而东缘则以金矿化为特征;早期为金钼铅锌矿,到主期为金矿,晚期为金银组合。华北克拉通金矿的成矿时代以早白垩世为主,次为中—晚三叠世,少量为侏罗纪,其中小秦岭、熊耳山、太行山地区金矿的成矿年龄总体稍大于胶东金矿年龄,冀东的金厂峪、峪耳崖和牛心山等几个大中型金矿形成于三叠纪—侏罗纪,辽东地区白云、猫岭等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三叠纪—侏罗纪。由此可见,华北克拉通金矿的成矿时代除大体具一致性外,成矿时代差异性也是一大特征。华北克拉通金矿分布的差异性主要受区域及周边地质体的构造演化及其相互作用、矿区变质岩基底遭受后期热液蚀变和金活化迁移作用、中生代岩浆活动等因素控制。中侏罗世及其以前,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主要受中亚造山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了挤压到伸展作用的转变,局部出现地幔上隆与岩石圈减薄,沿EW向发育了一系列三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甚至出现碱性岩,同时形成了一系列金钼铜矿床和金矿床。这也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在北缘遭受的首次克拉通破坏与金矿成矿事件。在白垩纪及其以后,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引领,华北克拉通遭受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由此引发金矿的更大规模成矿作用。金矿区变质岩围岩能否提供成矿物质,并不完全取决于Au含量,而是决定于是否发生一种或多种地质作用,能够把岩石中的金活化和萃取出来,同时被热液搬运,并在合适的构造环境下富集。花岗岩类和中基性岩脉对金矿的影响主要是"热机"的作用,是成矿热液(岩浆热液)的提供源,也是部分矿质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区古吕梁期构造变形,是继五台运动之后较强烈的一次构造变形,它是华北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最后一次构造热事件。早期在伸展机制作用下产生了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在太古宙克拉通上形成陆内裂谷,接受滹沱群沉积;晚期在收缩机制下形成一系列的北东向褶皱及冲断构造,叠加在五台山花岗绿岩带之上,记录了吕梁造山运动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冲断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6.
天堂山地区花岗质岩石中条带状构造异常发育,据成因可分为分异条带状构造和构造置换———复合条带状构造两种类型。它们的形成与岩石变形变质作用有密切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递进变形变质阶段;重熔活化阶段;构造置换改造阶段。分异条带状构造是岩石在递进变形变质作用过程中具不同熔点的矿物发生分离和分异形成的;构造置换———复合条带状构造是重熔活化阶段形成的长英质脉体和先期分异条带一起又受到强烈的构造置换改造,发生平行化而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楚龙首山地块的归属问题,对龙首山地块地壳结构和地层特征进行研究,发现龙首山地块具有由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组成的双层地壳结构。该地块结晶基底由龙首山群组成,龙首山群岩性主要为一套条带状、眼球状混合岩夹斜长角闪岩、花岗质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龙首山地块缺失长城系、青白口系和南华系,下部沉积盖层由蓟县系墩子沟群和震旦系顶部的烧火筒沟组构成。墩子沟群经历了埋藏变质作用,粉砂岩具千枚状构造,砂岩有一定程度的重结晶,地层层理保存完整。烧火筒沟组上部为含砾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下部为冰碛砾岩,冰碛砾岩总与寒武系含磷层相伴出现。地壳整体结构与华北克拉通基本特征相同,而扬子克拉通具有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和沉积盖层3层地壳结构,与华北克拉通和龙首山地块迥异。因此,龙首山地块应归属于华北克拉通。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华熊地块北缘,发育有产出于不同走向剪切带内的金矿脉.但是,目前研究和认识对矿脉和剪切带、以及不同方向矿脉之间的构造关系并不清晰.选择小秦岭中部善车峪一带的典型NNE向矿脉开展构造变形与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NNE向金矿脉以右阶排列的石英脉透镜体为特征,主体产状为120°∠70°;矿脉产...  相似文献   

9.
基于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地震构造解释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等,揭示川西北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过程与形成演化机制。标准模型、标准地层模型和断坪-断坡结构模型物理模拟实验揭示出川西北双鱼石地区具有双重构造扩展变形特征,受底部滑脱层系和断坡结构带联合控制,其深部物质变形形成典型冲起构造。断坡结构带对上覆下古生界构造变形及其断裂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部分断裂体系易于形成高效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源岩-古生界储层“源-储”输导体系。前陆扩展变形带逆断层与相关冲起构造易于形成深部隐伏的双重构造,前陆盆地隐伏构造由新生代晚期构造扩展变形形成,但其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因而具有较佳的晚期油气保存富集条件。“自然界原型到实验模型”的砂箱物理模拟为解译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油气富集等提供了独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四川克拉通以东,被围限在扬子、华北和羌塘三大陆块拼贴构造间.以全工区地震精细解释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选取近东西向的剖面06fsc0003—02tjs1111线,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天井山构造带的造山过程.结果表明:天井山构造带的演化可划分为伸展拉张成盆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末)、陆隆伸展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末)、挤压抬升剥蚀阶段(晚侏罗世—现今)3期.根据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运移条件,认为自元古代以来最大主应力性质发生多次改变,控制构造变形、生储盖组合分布及厚度、断裂特征和油气运聚.印支期冲断带下盘(现今天井山背斜前翼下部)发育形成于印支期晚期的冲起构造,其内断层发育,将二叠系、志留系及寒武系烃源岩与二叠系储层和圈闭串通,有利于烃类的运聚,且有飞仙关组泥岩作为直接盖层,保存条件较好,是油气集聚的有利部位.该研究能够加深对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油气分布预测的认识,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普兰店元台逆冲推覆构造为典型双重逆冲构造,以上叠式扩展而成。在自南向北逆冲过程中,形成褶皱推覆体,滞后断层,撕裂断层,反冲断层,并进一步形成构造窗和飞来峰。推覆构造形成于 J2-J3,逆冲推覆后期,花岗闪长斑岩沿逆冲推覆构造就位,其所携带的成矿热液在有利部位富集成金矿。  相似文献   

12.
强制水退在地质历史时期普遍存在, 但由于物源供应不匹配, 地质记录较少, 研究案例更少。以南海西北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渐新世早期涠四段湖盆为研究对象, 利用地震反射结构法开展了湖盆古水深恢复研究, 明确了强制水退背景下古水深变化特征, 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三角洲前积结构法研究古水深的恢复方法。研究表明, 渐新世早期涠四段沉积时, 涠西南凹陷物源充足, 周缘发育大型下切河谷, 凹陷内发育大型斜交前积反射结构, 具有典型的强制水退特征, 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强制水退体系域。通过对典型前积剖面的精细解剖, 识别出了强制水退体系域中的6个典型前积反射层。结合地震、钻井与砂泥岩压实系数, 恢复出湖盆古水深介于111.2~286.5 m, 平均为218.5 m。自湖盆边缘向中心方向, 前积层的高度和倾角呈先缓慢增大后快速减小特征, 表明湖盆古水深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其中水深方面早期在230 m左右, 至中晚期逐步加深至280 m左右, 末期快速下降至110 m, 相较最大水深变化幅度达61.5%;前积层倾角早期在10°左右, 至中期达14.5°后逐步下降, 末期快速变化至2.9°, 倾角变化幅度达79.8%。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认为涠四段沉积时经历的地质时期小于2 Ma, 古水深与前积层倾角在不到2 Ma内快速剧烈变化, 与强制水退特征基本一致, 印证了地震反射结构的响应特征。从理论模型和恢复参数优化方面探讨了利用三角洲前积结构进行古水深恢复的可行性与未来研究方向。上述研究成果为丰富和完善强制水退背景下湖盆古水深变化特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矿业活动产生的渣体是不规则颗粒介质, 具有级配复杂、结构不稳定的特征, 颗粒间通过力链传递应力。以典型铜矿渣为研究对象, 借助CT扫描技术获得矿渣的颗粒结构形态, 通过开展不同粗颗粒含量的平面压缩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 得到宏观力学变形曲线及力链发展过程和颗粒结构变化, 讨论颗粒结构和力链发展协同作用对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机制, 以及颗粒介质材料压缩发展规律。结果表明: 矿渣类颗粒介质材料的力链发展方向与压力方向一致; 矿渣宏观抗压性能随>5 mm粗颗粒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 在最优粗细颗粒配比50%处达到最大抗压强度; 颗粒结构和力链间软硬结构存在显著的协同演化; 压缩过程中内部存在快速压密、颗粒破碎和稳定压缩3个阶段。在矿渣堆填过程中, 除控制其粗颗粒在最优级配外, 保持均匀填筑和合理的压实使其进入稳定压缩阶段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海城-大石桥-古洞地区早元古代花岗岩的详细研究,将其构造形迹组合划分为同就位原生构造和就位后的次生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具有分离结晶演化特征,属典型的裂谷型花岗岩。就位机制是在辽吉裂谷演化中晚期,在区域拉伸环境下首先在东部以顶蚀方式就位于辽河群底部,而后沿早期拉伸作用形成的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带同构造顺层向西北部就位。  相似文献   

15.
山东沂南铜井金矿位于沂沭断裂带的鄌郚-葛沟断裂西侧,是鲁西典型的矽卡岩型金矿。矿石成分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石榴子石、方解石、石英等,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他形填隙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类型有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块状构造。矿石岩性主要有黄铁矿化闪长玢岩、黄铁矿化角岩、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矽卡岩、黄铁矿化大理岩还有部分石英脉型矿石和磁黄铁矿型矿石。成矿期次划分为矽卡岩期、热液期、表生期。该文利用光谱分析对矿石中Au,Ag,Cu,Pb,Zn,As,Sb,Bi 8种微量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电子探针对矿石薄片进行微区分析,对矿石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研究总结,研究表明:光谱中Au,Cu,Ag,Sb四种元素显示了较好的聚类特征,对找矿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电子探针数据分析显示Co与Ni的比值大于1,As元素含量较低,矿床呈现岩浆热液成矿与变质热液成矿叠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蓬莱北部地区位于胶东金矿集中区栖霞—大柳行金矿带北端,发育有一系列含金石英脉型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以区内的徐家集矿田及龙山店矿田中的典型金矿为研究对象,采用Creatar XModeling软件引入三维地质建模,依据区域地质剖面、重磁联合剖面、CSAMT剖面及勘探工程数据构建矿田尺度岩体、断裂构造、蚀变带模型,并建立典型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实现矿体空间可视化,为典型矿床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挤压盐构造是在区域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盐构造类型,对沉积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圈闭成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内,挤压盐构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效指导了挤压型含盐沉积盆地油气藏勘探。在综合分析盐岩物理特性、挤压盐构造变形演化,以及盐构造形成对油气成藏分布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挤压盐构造变形演化特征,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含盐褶皱冲断带及其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对比国内外含盐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及典型油气藏,总结出国内外典型的含盐褶皱冲断带盐岩层均参与了构造变形,使得由造山带向盆地腹地,构造变形由强烈基底卷入逆冲推覆变形逐步过渡到薄皮滑脱褶皱变形,并影响褶皱冲断带内油气成藏的分布。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含盐褶皱冲断带盐构造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盐构造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四海山地区的二长—正长花岗岩具有细粒→粗粒的结构演化和酸性→偏酸富碱性的成分演化特点,并含有 S 型花岗岩中的典型副矿物钛铁矿,岩石化学成分显示其富硅富铝,稀土配分模式为地壳重熔型,综合判别图解表明它们属造山后期侵入岩。其源岩为硅铝质地壳,属 S 型花岗岩。认为所有以硅铝质地壳( 包括灰色片麻岩和变质沉积岩) 为源岩岩浆的花岗岩都应属于 S 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THECHARACTERANDCHANGETENDENCYOFAGRICULTURALLANDUSEINTHEZHUJIANGDELTA-ACASESTUDYOFSHUNDECITYZhangLuocheng(张落成)(NanjingInstitut...  相似文献   

20.
潍坊北部海咸水入侵特征及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潍坊北部是我国典型的海咸水入侵区,通过资料收集、海咸水入侵专项调查、地质环境监测与实验、样品分析测试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基本查清了海咸水入侵发展及演化历史。工作区海咸水入侵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发生和发展、快速发展、慢速发展和稳定发展4个阶段,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期。利用2012年水质测试结果,选取Cl-、矿化度、SO2-4,rHCO-3/rCl-,K+等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潍坊北部海(咸)水入侵区入侵程度的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合工作区海咸水入侵的特征和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的防治重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