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贵州独山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约  王训练 《地层学杂志》1996,20(4):285-290
独山地区的革老河组和汤粑沟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可分为:Skolithos-Diplocraterion,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Chondrites-Palaeophycus,Teichichnus-Planolites,Planolites-Cochlichnus等5个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遗迹组合,并在剖面上展现出较好的海平面变化。通过对遗迹组合所反映环境的研究,独山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脉动式海平面升降的影响和控制,界线可能在汤粑沟组底部钙泥质条带灰岩明显海退事件之上的第一次海进层附近。  相似文献   

2.
贵州独山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独山地区的革老河组和汤粑沟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可分为:Skolithos-Diplocraterion,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Chondrites-Palaeophycus,Teichichnus-Planolites,Planolites-Cochlichnus等5个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遗迹组合,并在剖面上展现出较好的海平面变化。通过对遗迹组合所反映环境的研究,独山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脉动式海平面升降的影响和控制,界线可能在汤粑沟组底部钙泥质条带灰岩明显海退事件之上的第一次海进层附近。  相似文献   

3.
刘陆军  王怿 《地层学杂志》1997,21(4):247-252
老爷庙组的命名者认为这套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在地质图上标为早石炭世。新材料表明,植物大化石Leptophloeumrhombicum-Archaeopterisfisilis-Cyclostigmasp.组合的时代应属晚泥盆世晚期,孢子化石Retusotriletessimplex-Apiculitusisporahunanensis(SH)组合显示的时代也为晚泥盆世晚期,从而纠正了这一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杨瑞东  颜承锡 《贵州地质》1995,12(4):290-297
本文是在对贵州石炭系地层岩相古地理研究过程中,采集了大量遗迹化石,共11属11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古地理分布特征,建立了贵州石炭纪遗迹化石群落与岩相古地理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石炭系地层中大量的Zoophycos产出层位岩相特征以及国内外已有Zoophycos产出层位岩相古地理情况,总结出Zoophycos的地史时期古地理变迁史,即C-P为浅海环境,T-J为浅海-深海过渡的半深水环境,K-E为深水  相似文献   

5.
辽东地区早石炭世晚期孢子花粉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高联达,范国清(地矿部地质研究所)(辽宁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辽东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化石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是我国石炭系重要研究区之一。1926年李四光等创立本溪系,该地层化石经李四光(1926)、赵...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尔金山拉配泉地区石炭系上统下部,被命名为苦水河组,岩性为灰岩、砂岩、泥页岩夹少量硅质岩,含丰富的、非有孔虫、珊瑚、腕足类、海百合茎及钙藻化石。详尽地研究类化石后,可分为3个带:3)Profusulinelapseudorhomboides-Profusulinelapararhomboides带;2)Profusulinelaprisca-Profusulinelaovata带;1)Eostaffelapostmosquensis-Pseu-dostaffelaantiquevar.posterior带。苦水河组可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卡拉乌依组对比。  相似文献   

7.
丁旋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7,27(3):246-250,295
吉林南部晚寒武世凤山期地层出露良好,三叶虫化石丰富,是进行化石群落古生态研究的理想地区,通过埋藏学分析,化石形态功能分析,围岩沉积学研究,在本区建立了底栖三叶虫化石群落,自下而上为Ptychaspis-Tsinania群落,Quadraticephalus群落,Changia群、Calvinella群落ictosaukia群落,Richardsonella群落,结合化石群落及其赋存岩性特征,分析本  相似文献   

8.
赵汝旋  张显球 《广东地质》1997,12(3):67-76,T002
广东乐昌泥盆-石炭系界线上、下各约100m碳酸盐岩中的介形类化石比较丰富,据73个样品获得的介形类化石统计,有2目8科共17属42种。据它们的纵向分布规律,以乐昌大赛坝剖面为层型,自下而上划分为Spinobairdia yuebeiensis-Primitia quadrata组合带和Bairdia nikomlensis-Rectobairdia korzenewskajae组合带。它们恰好分布  相似文献   

9.
吉林南部晚寒武世凤山期地层出露良好,三叶虫化石丰富,是进行化石群落古生态研究的理想地区。通过埋藏学分析、化石形态功能分析、围岩沉积学研究,在本区建立了六个底栖三叶虫化石群落,自下而上为Ptychaspis-Tsinania群落,Quadraticephalus群落,Changia群落,Calvinela群落,Mictosaukia群落,Richardsonela群落,结合化石群落及其赋存岩性特征,分析本区凤山期沉积环境由前滨-近滨相带渐变为浅海陆棚相带,海水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早石炭世牙形石、珊瑚、腕足等化石的对比研究,认为贵州独山及睦化一带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革老河组底部,主要依据如下:(1)者王组的牙形石Bispathodusaculeatus,B.anteposicornis,最早出现在晚泥盆末期的Wocklumeria带内;(2)者王组中Actinostroma,Pseudolebechia,Stromatoeerium等层孔虫的一些属种,与西欧晚泥盆世艾特隆层的分子极为相近;(3)革老河组产腕足,珊瑚、牙形石等,与上覆汤耙组的一些属种,具有密切的演化关系,但与其下伏者王组的属种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作者提出将泥盆-石炭系的分界线,置于革老河组Cystophrentis-compsite-Shuchertella组合带之底部。  相似文献   

11.
黔南早石炭世牙形石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军 《中国区域地质》1994,(1):21-27,T001
本文根据早石炭世牙形石,珊瑚,腕足等化石的对比研究,认为贵州独山及睦化一带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革老河组底部,主要依据如下:(1)者王组的牙形石Bispathodus aculeatus,B.anteposicornis,最早出现在晚泥盆示=期的Wocklumeria带内;(2)者王组中Actinostroma,Pseudolebechia,Stromatoeerium等层孔虫的一些属种,与西欧  相似文献   

12.
记辽宁一新翼龙化石(喙嘴龙亚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姬书安  季强 《江苏地质》1998,22(4):199-206
记述了辽宁北票四合屯炒米甸子组中一新翼龙化石,该翼龙个体极小,两翼展开仅约40cm。化石具有同形齿、长尾、极短的翼掌骨和非常发育的后肢第Ⅴ趾等特征,因而无疑可归入喙嘴龙亚目喙嘴龙科(Rhamphorhynchidae),并代表一新属种弯齿树翼龙(Dendrorhynchuscurviden-tatusgen.etsp.nov.)。该化石是我国及东亚晚侏罗世喙嘴龙类翼龙的首次记录,它的发现有力地表明包括中华龙鸟和孔子鸟在内的辽西四合屯化石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3.
宁夏及邻区石炭纪植物群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陈芬  周洪瑞 《现代地质》1995,9(1):1-10,T003
本文对宁夏及邻区石炭纪植物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共鉴定植物化石24属62种,讨论了植物群的特征,划分了4个植物组合,即(1)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Archaeocalamitesscrobiculatus组合;(2)Mesocalumitescistiformis-Pecopterisaspera组合;(3)Conchophyllumrichthofenii-Paripteriskaipingiana组台;(4)Lepidodendronposthumii-Neuropterisovata组合.这4个植物组合的地质时代大致与西欧的杜内期-维宪期、纳缪尔期、维斯发期和斯蒂芬期相当,其代表岩组分别为前黑山组-臭牛沟组、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  相似文献   

14.
陈为公  范国清 《辽宁地质》2000,17(3):213-218
辽东半岛南部的太原组属石炭-二叠系(C-P)过渡层,其海相灰岩发育,Ting类、牙形类等海相化石丰富,是东北南部和华北C-P界线研究较为理想的地区。目前国际上以牙形类化石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首现为二叠系的底界,该牙形类化石的首现在我国尚难以确定,而以Ting类Pseudoschwagerina(Sphaeroschwagerina)带的底界作为C-P界线已得到更多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早石炭世早期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中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和下泥岩段产有丰富的孢子化石,Verrucosisporitesnitidus和Dibolisporitesdistinctus等国内外早石炭世早期分子在该组合的出现,说明巴楚组的时代应为早石炭世早期。结合相关门类化石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泥盆/石炭系界线应置于巴楚组底部,东河塘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6.
四川若尔盖巴西-求吉地区晚三叠世首次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经鉴定有22个遗迹属、34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4个遗迹组合:(1)Helminthopsis-Phycosphon组合;(2)Dendrotichnium-Neonereites组合;(3)Paleodictyon组合;(4)Taenidium-Cosmorhaphe组合。上述遗迹组合大致相当于Seilac  相似文献   

17.
河南登封中寒武世徐庄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式溥  陈战杰 《中国区域地质》1996,(2):143-149,T002
河南登封的中寒武世徐庄组中,采获丰富的遗迹化石,共有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对其均作了系统描述。还讨论了Cruziana Seilacher-Rusophycus ramellensis Legg遗迹群落国内外的地理和地质分布,以及遗迹化石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黄石地区栖霞组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化石古生态分析的理想地区。通过化石统计、化石形态功能分析、埋藏学分析和围岩沉积学研究,本区栖霞组中共识别出五个化石群落(从下往上):①Crurithyris-Orthotetina(CO)群落;②Schuchertella-Sponge(SS)群落;③Hayasakaia(H)群落。④Spouse(S)群落和⑤Tyloplecta-Paracaninia(TP)群落。化石群落及岩相特点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一致变化,表明本区栖霞组形成于一南高北低的缓坡沉积环境,整个栖霞组为一大的海侵序列构成,各种化石群落和岩相的发展演化均是在这一缓坡沉积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地区井下中侏罗统煤系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的西山密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分别建立了孢粉组合,依次为Cyathidites-Cycadopites-Quadraeculina组合、Cyathidites-Classopollis-Piceites和GranulatisporitesClassopollis-Podocarpidites组合;通过组合特征分析和孢粉组合对比,认为上述3个组合均为中侏罗世产物,根据各组的上下关系和重要分子的分布可以推测它们分别属于中侏罗世的早期、中期和晚期。  相似文献   

20.
贵州普安龙吟剖面,自吴望始等(1979)重新划分和建立沙子塘组、龙吟组(狭义)及包磨山组以来,引起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并且已成为我国石炭系与二叠系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准剖面之一。80年代末,我们对该剖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得了许多新资料,如在沙子塘组发现了二叠纪具三级隔壁的珊瑚群Szechuanophyllum,Wentzelellites等,Asselian阶上部及Sakmarian-Artinskian阶的牙形石Diplognathodusexpansus,Neogondolellabisselli,Sweetognathuswhitei,类Mccloudiabella,Schwagerinatschernychewilonga等。有意义的是还发现了异珊瑚类化石,从而证明此类化石不仅限于泥盆纪至早石炭世。它们的生存时间可上延至二叠纪。在龙吟组及包磨山组发现了Artinskian阶的菊石群,如Propinacocerasaktubense,P.knighti,Kargalitestypicus,Medlicottiaorbignyana等。在包磨山组至歪头山煤系地层中发现了栖霞阶的牙形石Ne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