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牛方曲  封志明  刘慧 《地理学报》2019,74(8):1563-1575
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逐渐得以关注。本文构建了产业、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综合分析框架,该框架首先评价各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的重要性,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而分析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相互作用机制,明晰产业经济、人口规模与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的关系;然后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为实现环境友好、资源有效利用前提下的最大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提供依据。西藏自治区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旅游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对当地社会经济系统有着重要作用,成为支柱产业;不同发展情景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了资源环境限制下各种产业结构调整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和经济规模,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所构建的分析框架可为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撑。该框架的建立增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在辅助决策方面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推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DSS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西平 《地理研究》2001,20(3):266-273
从区域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建立了区域水环境的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系统组成及系统功能。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具有预测、优化、模拟和管理等功能。模型库包括宏观经济模型、环境经济多目标优化模型、需水模型、水环境容量模型和水环境分析模型等5个基本模型。在求解水环境经济多目标优化模型时,使用了约束法,把多目标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在决策过程中,使用逐步法,在迭代过程中输入经验与偏好获取满意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3.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黎明  毛汉英 《地理研究》1998,17(4):409-414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大成智慧工程问题。文章结合系统科学近今发展成果,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基本框架。该框架集计算机技术、决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于一体,强调把人的思维和思维的成果、人的知识、智慧以及各种资料信息集成起来。并讨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讨厅的定义,分析了研讨厅的功能机制、网络体系及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各国自然地域相连,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形成了东北亚独特的经济地域系统。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深入探讨东北亚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东北亚区域生态经济巨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动态演变格局是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科学问题;驱动力因子是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跨境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是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归宿,而东北亚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平台建设是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东北亚、中亚地区作为一个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复杂巨系统,其可持续发展还有许多重要科学问题,需要该区域科学家联合攻关,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调控政策参数化路径与系统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策调控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主要手段,采用系统分析方法评估和预测政策实施效果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当前政策制定存在目标指向性不具体、调控力度不明确、协同作用机制不清晰等问题,既阻碍了政策的有效落实,更无法开展政策实施效果分析和决策优化。其根本症结在于缺少能够量化具体的政策目标并精确指导区域管理对策的政策参数。本文提出了面向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 SD)模拟的区域调控政策参数化路径。通过细化政策指标、量化政策参数和区间化调控范围等方法,将政策调控转变为系统变量形式,代入到政策交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实现对政策调控效果的模拟。本文以区域人口规模调控政策为切入点,选择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面向系统动力学模拟的政策参数化方案很好地重现了区域人口规模政策调控过程,能有效提高调控政策实施的精确性和可操作度,并为区域调控政策的配置和优化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龙口市水资源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吴泉源 《地理科学》2001,21(5):463-466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社会环境问题,它将长期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以龙口市为例介绍了以GIS、RS、DSS为基础构建水资源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过程以及所具有的基本功能,该系统的建成,将帮助管理者提高水资源决策的自动化和科学化,使有限的水资源持续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马恩朴  蔡建明  郭华  林静  廖柳文  韩燕 《地理学报》2021,76(10):2343-2359
受城市化、地域功能分化、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交通网络快速扩展等因素影响,区域之间资源要素的流动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人类与地理环境互动模式的网络化就要求地理学研究采取全程耦合范式,即将区域内部、区域与周边区域、以及非邻接区域之间的人地互动同时纳入考虑。食物系统作为衔接乡村与城市、以及产地与全球消费市场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是开展人地系统近远程耦合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论证理论研究内在依据及外在条件的基础上,将食物系统的构成要素与远程耦合框架相结合,建立“城市化驱动下食物系统近远程耦合的理论框架”并论述该理论框架的具体内涵。以拓展理论框架中的前沿领域为基本导向并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本文进一步明确了食物系统耦合研究的基本问题和4个亟待突破的优先研究方向。其中,基本问题是食物域的格局特征、时空演化及其动力机制。4个优先方向则包括:耦合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供应链网络人地互动研究;食物系统近远程耦合效应及其调控策略研究;基于食物系统的城乡融合与长效脱贫机制研究;以及面向公共卫生安全的食物系统跨区域、多层次治理研究。本文最后设计了食物系统耦合研究的一般技术路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案例实证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已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瓶颈”,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西南区资源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不仅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以往资源环境基础单要素分析方法的不足,尝试提出多要素综合动态分析方法,对西南区资源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进行评价。从而为区域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大国崛起的引擎,也是经济地理的前沿和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超越技术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当前经济地理学中关于新基建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技术关联性理论、关键赋能技术理论、技术-制度协同演化理论和区域一体化理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需重点关注的3个科学议题及研究思路,分别是新基建技术-制度协同演化路径与机制研究、新基建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机制研究和新基建统筹布局与区域一体化运行机制研究。本文旨在建立新基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以期为中国更好发挥新基建战略潜力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区域发展历程表明,城市群逐渐成长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但经济不整合制约了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群发展视角,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分工与合作、城市群内部的产业集聚与扩散、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扩张和网络化组织的促进作用等方面阐述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必要性。从城市群经济系统整合、城市群经济支撑系统整合和城市群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论述城市群经济整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行政区经济作为中国特有国情背景下的一种体制性产物,虽然必将会被区域经济一体化所代替,但对仍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依然影响着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它也对中国的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必须采取消除地区壁垒、加强区域旅游开发合作,明确旅游开发目的,科学规划,淡化旅游开发中的政府主导思想,加强旅游立法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来消除不利影响,从而使中国的旅游产业朝着健康、科学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大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西部大开发及新疆面临的形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新疆大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新疆大发展战略的构想和对策建议,从而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新疆发展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吴绍洪 《地理研究》1998,17(4):367-374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基础研究,以综合区分区域的特点。综合区划是一种自然区划的深入,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两方面,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划分。文中在研究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引入资源的概念,用资源进行区域的划分,特别是对以往研究不充分的区划第四和第五级单位,以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组和资源型进行合并,提出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以柴达木盆地为例,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综合区划。  相似文献   

14.
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花楼 《干旱区地理》2001,24(2):172-176
在提出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结构,指出我国现有开发区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不合理是引发开发区土地利用问题的根源。实现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有赖于优化目前的结构,即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各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从而改革其功能,以解决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最后对如何优化开发区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区域发展规划是当前我国人文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即编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弹性规划,持续发展规划,多目标协调规划和实用高的效规划,在规划中应加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将经济社会主义PRED协调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主线,正确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关系,重视对区域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桂山 《地理科学》1998,18(6):510-517
开放开发长江,建设强大的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给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加剧了该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各种矛盾。本文综合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散。重大项目重复建设,区域发展的差异扩大以及生态与环境不断恶化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评价是区域经济开发的先行步骤。作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建立地形评价模型、基础设施辐射范围扩散模型、分区多幅图覆盖分析模型等一整套模型,使评价工作较以往更为科学、系统,且省时省力。本文研究了海南省城镇发展用地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战略产业系统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方创琳 《地理科学》1995,15(2):118-127
  相似文献   

19.
余思德 《地理研究》1988,7(4):70-77
本文分析辉南县农业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系统存在的问题,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建立该县农业生产系统长期发展的动态仿真模型,提出了辉南县农业发展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52,自引:7,他引:152  
毛汉英 《地理研究》1996,15(4):16-23
山东省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无论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还是从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在全国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可作为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探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山东省实施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