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专家证据权重法及其在东昆仑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证据权重法是基于GIS矿产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东昆仑地区应用该方法后发现其结果和东昆仑地区的总体找(成)矿潜力实际情况不相符,研究后认为其原因是没有考虑东昆仑地区地质研究程度低、研究程度不均一且地质构造背景差异大等客观事实.为此,我们将东昆仑地区的基础地质、区域成矿规律及典型矿床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认识("知识系统")和"证据权重法"结合起来,提出并建立了一个"专家证据权重法"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系统,该系统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专家系统,其根据知识系统对各证据因子赋权重的过程体现了地质专家的思想.我们将该系统应用到东昆仑地区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这对其他研究程度低地区进行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比例尺三维矿产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建华 《地质与勘探》2009,45(6):729-734
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大比例尺矿产资源评价是地学领域一项热点研究课题.通过建立各种模型,使地质工作者能够全视角地认知工作区的地形、地层、构造和岩体等地质体间相互关系,能够将各种地质体、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蚀变带、反演出的地质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通过对空间体单元进行赋值,利用地质统计技术对这些空间数据进行计算,可以较科学地实现定位预测及定量预测的目的.该三维预测方法的应用,为大比例尺矿产预测,尤其是矿区深部及外围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思路和手段,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是矿产资源大省,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了种类多、危害程度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文章以全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为主,兼顾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开采活动,选取崩塌、滑坡、地面沉陷等17个评价因子,利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的矿山环境地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区。  相似文献   

4.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有总合式评价和非总合式评价两大类方法.总合式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得到一个区域的资源潜力总量的估计,但是没有其在区域中的空间位置信息,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早期主要是用总合式评价方法.随着资料数据的积累,特别是计算机和GIS技术的应用,能给出空间位置信息的非总合式评价越来越多的用于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非总合式评价主要把区域划分成同形等大的单元,在圈定成矿远景区单元基础上,用类比方法对成矿远景区单元进行矿产资源潜力数量预测评价.总合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主要方法,可以对区域内潜在的矿产资源量进行预测,但是只有一个总量,没有区域内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信息,不能结合各局部空间具体情况进行各种环境经济社会评价,因此需要将其预测的资源量空间定位化.非总合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虽然能够定位,但因其是用控制单元的探明资源量进行类比外推,所以无法对已知矿产资源量的单元内潜在的矿产资源量进行预测.提出了用基于网格单元的总合式和非总合式方法结合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解决了总合式方法单元资源量预测值的空间定位和分配问题.并且以云南铅锌矿为例进行了计算,既得到了总量也得到了其空间分布量,修正了非总合式预测方法的不足,特别适用于对矿产资源进行环境、经济、社会等评价或者联合评价.以云南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实例进行了应用,得到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对未发现矿产资源位置、数量及经济价值进行科学预测评价是当前矿产勘查评价主要的研究领域。2006-2014年,全国开展了为期8年的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该项工作是由国土资源部规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矿情调查计划,研究团队包括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各行业地质单位、有关地质院校和科研院所等3 700余位矿产地质专家,完成了我国陆域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提交了完整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基本摸清了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家底。工作中运用的技术方法--成矿系列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方法,包括首次应用知识推断、信息融合与定量地质参数模型等技术,被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国际SCI核心刊物Ore Geology Reviews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Franco Pirajno教授认为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且对世界其他地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推广价值”,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评价专家、“三部式”定量预测评价方法的发明人Donald A. Singer教授评价该项目研发的理论方法以及获得的预测成果、数据资源都极有价值。本专辑的出版凝聚了我国“矿产资源评价工程”的精华。 本专辑《全国重要矿产资源评价》是在由肖克炎研究员主持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专项--“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编号:1212010633905,1212010733806,1212011121040)研究基础上,针对全国重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新成果而出版的,对我国25种重要矿种的成矿地质背景演化史、矿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全国矿产资源评价和成矿区带划分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及勘查格局的变化趋势。本专辑共收录16篇论文。以牛翠祎、崔宁、唐攀科、夏庆霖、娄德波、孙莉、李童斐、阴江宁、丛源、杨毅恒、朱鹏飞、孙鹏慧、王吉平、曹烨等为第一作者的15篇论文,以矿床成矿系列等先进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Ⅲ级成矿区(带)为单位,划分了中国金矿、铜矿、铅锌矿、钨矿、锡矿、镍矿、铝土矿、稀土矿、铁矿、锰矿、铬铁矿、铀矿、菱镁矿、萤石矿、硫矿的成矿区带、预测类型,并综合利用物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等资料所显示的地质找矿信息,应用GIS技术,实现了对以上矿种的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划分了预测工作区,获得了预测资源量,为国家的资源勘探及部署提供了宝贵数据资料和方向。此外,以宋相龙为第一作者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运用GIS技术,构建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元数据库,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快速访问,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推广应用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提高了潜力评价成果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本专辑凝练了“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项目的部分成果,为我国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资料依据,促进了地质找矿的突破,是我国乃至全球的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理论发展高峰和矿产勘查部署的实际依据。当前矿产资源评价已步入“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和应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操作的新时代,在未来的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作中,本成果将引领预测评价工作爬坡过坎、一往无前! 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没有在本期刊登的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部人员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斌  肖克炎  丁建华  李楠 《地质学报》2011,85(11):1834-1843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对提高矿产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国就相继开展不同规模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方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方法.基于GIS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通过对各种地质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成矿信息的定量化识别与提取,最终实现对矿产资源位置的圈定、数...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矿产资源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论.结合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情况,从矿产资源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以自然地理环境、地貌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6类环境影响组成作为评价因子,并探讨了可适用于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法,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这为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地面变形与塌陷、次生崩滑流灾害、水环境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界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界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界线确定评价最小单元。选取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敏感因子一综合分值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对各参评因子进行1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2级评价)。在进行2级综合评价时,对存在的敏感因子进行敏感因子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不良、一般、较好3个等级。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主观概率法是矿产资源总量预测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一种以地质工作的经验和知识代替客观地质数据进行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是哈里斯于1973年首次提出,并用来对墨西哥北索诺拉地区的潜藏金属作了评价。早在1959年,我国以程裕淇总工程师为首召集了一批地质专家,对全国铁矿资源总量作出过估计,美国则于1976年对全国石油资源作了估算。主观概率法是由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地质专家对预测地区的矿产资源量作出估计,专家们必须以概率形式提供预测区内可能出现的矿床数、矿床规模及品位等参数,同时指出可能发现矿床的位置(即划分出成矿远景区),并阐明划分远景区的地质依据。运用蒙特卡洛  相似文献   

10.
证据权模型通常使用二值数据,在把连续数据转化成二值数据时会损失有用信息.从贝叶斯原理角度提出了GIS矿产资源评价中统一使用连续和离散数据证据权法扩展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指出证据权模型中的证据权应为证据权函数,矿产资源评价中离散数据证据权函数为证据因子各可能取值的有矿和无矿条件概率比值对数,连续数据证据权函数为证据因子有矿和无矿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比值对数.提出了用非参数估计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和证据权函数方法,以及计算函数表和插值法简化运算的方法.以GIS云南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例进行了应用,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地质工作回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凤民 《铀矿地质》2009,25(2):91-97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铀矿地质工作者建立的铀矿类型,指“产于未变质或弱变质海相碳酸盐、硅质岩、泥岩及其过渡型岩类中的铀矿床”。它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铀矿类型之一,现已探明了一批铀矿床,基本查明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矿化特征,积累了丰富的勘查经验。虽然其矿石经济效益较差,但仍是可利用的铀资源。基于碳硅泥岩型铀矿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为满足我国核电发展对铀原料的需求,应将碳硅泥岩型铀矿列入铀矿地质发展规划,按其经济性区别对待,分步骤开展相应的研究和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CSAMT法在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SAMT法在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通过成果分析及部分钻探资料验证,认为该方法是探测深部地质构造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的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自行研制的低成本热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TI-TOF-MS)基础上,开展了应用TI-TOFMS法测定铀矿钻孔样品中铅同位素示踪铀矿勘查的研究。文中介绍了样品的前处理,铅的分离和富集步骤,仪器测量及数据处理等。TI-TOF-MS法测量铅同位素比值~(204)Pb/~(206)Pb、~(207)Pb/~(206)Pb和~(208)Pb/~(206)Pb的精密度分别为0.94%、0.37%和0.14%,可满足铀矿同位素示踪的要求。通过对北方某铀矿钻孔岩心取样的测量结果表明,TI-TOF-MS测量铅同位素的方法能够用于示踪铀矿。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应用已知矿体参数正态概率分布评价区域铀矿资源质量的可行性,详细叙述了区域铀矿资源质量评价中不同区间品位、厚度、储量的矿体概率和储量概率计算步骤,同时还介绍了资源平均品位和矿体品位与规模组合概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建谱 《铀矿地质》1994,10(3):175-180
本文介绍了土壤样氦气测量方法勘查隐伏陷落柱及其找深部铀矿的简要原理和应用效果。通过对5个实例的氦异常特征研究,表明在陷落柱边缘及其中部氦含量变化明显;在隐伏铀矿体的垂直投影部位,地表有较好的氦异常。从而说明:用该法可为煤矿寻找隐伏的陷落柱,可以探测与成矿有关的岩溶塌陷构造,寻找铀矿及各种断裂构造,可以为各种受断裂控制的热液矿床指明远景地段,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培建 《铀矿地质》2021,(1):96-104
磁矢量三维反演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磁反演技术,能三维显示地下不同磁性体的空间展布,国外在磁性矿产勘查方面应用效果明显,开展该方法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可为寻找隐伏铀矿提供方法技术参考。文章简要介绍了磁矢量三维反演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选择龙首山铀成矿带中段新水井-芨岭地区的航磁数据分析其在碱交代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并利用二连盆地锡林浩特地区的航磁数据探索其在古河道型铀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将该技术应用于深部铀矿勘查的前景。结果表明:在碱交代型铀矿勘查中,磁反演结果可以较好地定位深部岩性界面这一有利找铀环境的空间位置;在古河道型铀矿勘查中,磁反演可以分辨出局部隆坳格局,缩小寻找深部古河道发育有利地段的范围。磁矢量三维反演可为寻找深部有利铀成矿环境提供地球物理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米晓利 《地质与勘探》2017,53(3):541-546
砂岩型铀矿已经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铀矿类型,不少资料表明,在含油气盆地中,砂岩型铀矿与油气藏的关系密切,大型沉积盆地不但是油气田勘探的重要靶区,也是寻找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方向。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每种地球物理方法都有其应用条件和优缺点,寻找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适合铀矿勘查手段显得非常重要。高频电磁法是一种野外数据采集设备轻便、观测时间短、可快速密点连续测量的方法。本文针对砂岩型铀矿的特点,在应用该项技术进行铀矿勘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自行开发了针对性的二维反演软件,有效提高了测量分辨率和地质解释的精度。本文介绍了高频电磁法在寻找砂岩型铀矿勘探方面的应用实例与效果,提出了以后开展类似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幔柱构造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航寿 《铀矿地质》2009,25(4):193-201
地幔柱构造理论是近年来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新热点,是当今地球科学——地质学、构造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环境学和气象学等许多学科关注和研究的前沿领域。它的形成和演化及动力学观点被称为继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后的第3次地学浪潮,引起了中外地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地幔柱构造研究现状作了概略介绍,以期在铀矿地质领域内引起关注.起到传递信息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铀在北山花岗岩中的吸附迁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红钢 《现代地质》2012,26(4):823-828
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Ⅱ,对铀元素进入中国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场研究区地下水后的状况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拟得到核素铀进入研究区地下水后的元素浓度分布和迁移情况及外界因素变化引起地下水中铀迁移的行为,同时采用批式法测定不同条件下铀在甘肃北山花岗岩中的分配系数,研究了岩石粒径、溶液初始浓度、水相p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对铀的吸附能力较弱,其中溶液初始浓度、粒径、温度影响较小,pH值对岩石的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接近中性条件下影响达到最大,这与采用模拟软件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通过模拟和实验对比,能更好地研究在北山预选区处置条件下地下水-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核素的迁移行为,从而为处置库系统安全评价提供有关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书成  崔焕敏 《铀矿地质》1989,5(3):164-17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快速磁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及找铀、金矿的理论依据;通过若干实例着重介绍了这种方法在我国铀、金矿床上的试验和找矿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