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牟惟丰 《气象》1981,7(11):6-8
七十年代,一些国家提出了短时预报问题,进行了一些试验和开展了业务。日本有的气象专家把短时预报称之为八十年代天气预报服务发展的方向之一。美国曾认为近一些年来气象灾害所造成损失的显著减少,主要是由于短时预报及有关的服务工作的开展,而不是主要由于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目前,一些国家的短时预报多是关于强降水方面的,其中以美国开  相似文献   

2.
从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流程、地面要素加密信息收集显示、多普勒雷达预警信息和预报指标、重大灾害性短时临近预报的气象要素信息/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物理量、不稳定指数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合拼显示、卫星云图降水/冰雹估计、3h降水/温度预报方法、短时临近预报编辑系统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哈尔滨市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的建设过程,由此揭示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开展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束语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日本的气象工作究竟如何发展,具体的分析评述尚需时日,现只就某些迹象予以展望,以供参考。第一、天气预报仍然是发展的重点之一。短期预报业务的改革、短时预报的普遍开展将在1985年以前随着国家天气监视网计划的逐步完成而获得发展;数值中期预报作为在短期预报基础上的延伸预报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取得有效进展;天气预报业务自动化程度将愈益提高;在天气预报服务方面将以全国服务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地方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形式构成网络,从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短时预报在国外很受重视,1981年8月25—28日在西德汉堡首次召开了国际性的短时预报讨论会。会议由国际科协云物理、辐射和动力气象委员会以及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召集,与会代表的广泛性表明短时预报具有多学科性质。它涉及云物理学、中尺度气象学以及观测通信等气象业务服务系统。会议交流了各国在短时预报科研和业务服务工作方面的经验。目前国家气象中心只发布12小时以上的预报,12小时以内大  相似文献   

5.
省气象学会举办的湿有效能量讨论班及短时天气预报学术交流会于十一月十六——二十五日在杭州千岛湖召开。讨论班特邀江西省气科所所长章国材同志就《湿有效能量基础》作深入系统的讲述。对我省今后进一步开展和推广使用湿能作暴雨预报的分析研究,将会起很  相似文献   

6.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卫星云图短时暴雨概率预报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时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在湖北省分区域短时暴雨云图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取与短时暴雨相关的云图特征参数,结合NCEP数值预报综合判断,建立湖北省分区域0~6h卫星云图短时暴雨概率预报方法,并已投入实时业务预报应用。结果表明:所选云图特征参数能够较好的体现不同区域间短时暴雨云团特征,概率预报计算方法合理,对于短时暴雨的预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预报检验看,预报方法还应在减小空报和漏报方面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7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及新的探测手段,尤其是遥感技术的发展,使短时预报工作在一些国家很迅速发展的情况。文章着重介绍了美国等国家在中小尺度系统的短时预报方面的工作、今后5—10年的一些打算及目前以及90年代中将出现的问题。文章在回顾了我国开展短时预报的情况后,介绍了80年代以来我国短时预报工作的进展,着重介绍了正在建设中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长江中上游四个基地建立短时预报工作站、探测网、通信网及强对流天气的分析研究及临近预报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2017中国气象局对《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行了修订。黑龙江省从2017年11月组织专家细化《规定》工作,发现短时临近工作的业务布局和分工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文针对几个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以制定符合黑龙江省实际业务需要的业务规定。2数据来源和方法通过全省问卷调查,到省气象台、牡丹江、鸡西等部分市县现场座谈,以及对《黑龙江省短时临近预  相似文献   

10.
711雷达是中近程测雨雷达,用它获取的气象资料对短时预报有实用意义。我省现有这种雷达十几部,下面就该雷达在调整工作中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关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矫梅燕 《气象》2007,33(11):3-8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业务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作。作者从天气预报的业务技术体系着眼,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分析了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发展精细化的预报技术体系,将数值预报模式、天气学预报方法、动力诊断和统计释用及基于卫星和雷达等现代探测技术的短时临近预警技术相结合的预报技术路线;提出了有利于精细化预报的业务体系,即发展以定量降水预报、台风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为重点的专业化预报业务体系;指出专家型预报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预报业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徐宏  李洪勣   《气象》1985,11(7):14-17
一、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及先进的通信设备在短时预报业务中的应用,提高了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短时预报服务的能力。而为进一步提高短时预报的准确率,研究和选择效果较好的分析预报方法,仍有重要的作用。在强对流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短期灾重天气预报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我省短期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启动机制、能量锋生消、中尺度系统分析和不同系统相互作用等问题,并给出了定性和定量诊断方法。这有助于预报员在业务预报中进一步把握好有关信息,促进短期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能力,本文对1985-1994年汛期我省强对流天气713雷达回波源地、结构及回波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统计规律对我省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0~30 d延伸期预报在气象业务发展和国民经济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关于延伸期预报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现状;结合目前气象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旨在共同探讨和推动延伸期预报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巴彦淖尔市气象预报业务需求,利用全市9个自动观测站和36个区域自动观测站共计45个站点做为降水预报站点,对全市实行定量、定点短时(临近)预报的同时进行短时(临近)降水预报误差的评定。这在内蒙古地区尚属首创,填补了现代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的空白。本系统重点介绍系统建设目标、内容及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就我省短期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启动机制、能量锋生消、中尺度系统分析和不同系统相互作用等问题,并给出了定性和定量诊断方法.这有助于预报员在业务预报中进一步把握好有关信息,促进短期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单站资料均一性对本地气候资料趋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30 d延伸期预报在气象业务发展和国民经济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关于延伸期预报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现状;结合目前气象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旨在共同探讨和推动延伸期预报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的预报业务体制试行后,减少了台站长期以来的重复劳动,给台站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强了活力,预报业务质量基本是稳定提高的.但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例如1993年我区短时灾害性天气分县预报质量就较往年呈直线下跌,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其中除了预报任务的调整、短时分县预报较短时单站预报制作的难度更大以外,我认为还有个根本的原因是适应新体制运行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具体反映在如下几  相似文献   

20.
四年来,北方暴雨预报科研工作取得的进展主要有五个方面: 1.建立了各省市的暴雨预报流程和北方暴雨预报流程。实现了天气-统计-动力方法相结合,使暴雨预报研究成果向综合运用和业务化迈进一步。 2.各省市普遍建立了本地区的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在业务使用中初见成效。 3.大多数省市开展了暴雨短时预报业务,同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为这项业务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技术方法。 4.在业务中应用了中尺度滤波等诊断分析方法;充实了北方暴雨形成的物理图象和概念模式;用细网格模式对暴雨个例的试报也取得了成效。 5.最近四年区域性暴雨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1980—1982年平均为41%,1983—1986年平均为59%,预报服务比较成功,起到抗旱防洪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