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型藻类对海水鱼类养殖水体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方面 ,养殖环境的好坏是关系到养殖产量和养殖生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 ,养殖活动又会影响水域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随着渔业自然资源的衰退 ,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 ,关于鱼类养殖对海区污染情况的报道日渐增多 ,海水鱼类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产生的大量有机和无机废物 ,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养殖废物控制在水体的容纳量内 ,其中一条途径是运用生态学原理 ,发展生态型养殖技术 ,人为干预调控养殖系统 ,使养殖种类内部呈现互为目的的良性循环 ,协调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的关系 [1]。大…  相似文献   

2.
3.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与益生菌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和室外排水沟实验研究了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la tenuistipitatavar.liui与益生菌(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和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irmis24h内对集约化对虾养殖废水的协同净化作用。室内实验显示益生菌和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对灭菌后的养殖废水有净化作用,净化效果表现为:混合组(江蓠 益生菌)>江蓠组>益生菌组>对照组;室外排水沟实验中江蓠组与混合组都显示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有明显作用,但两组之间各项指标(除TN外)差异不显著(p>0.05),而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这并不能否定江蓠与益生菌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可能与排水沟水体的异养细菌数高(检出数为104—105CFU.ml-1)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海藻类养殖的碳汇强度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海藻养殖群落的碳汇强度和近岸碳循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海藻养殖碳循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陈述,并根据最新公布的FAO数据,在综合考虑藻类产量和进入水体和沉积物中POC和DOC的基础上,对2009年全球和中国主要养殖藻类的固碳能力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的海水藻类养殖固碳总量为78.38×104 t...  相似文献   

5.
气水比对移动床生物滤器净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滤器是海水养殖废水净化的核心处理单元,而气水比是影响移动床生物滤器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本实验采用挂膜成熟的移动床生物滤器和人工模拟海水养殖废水,研究了不同气水比(6︰1、10︰1、15︰1、20︰1、30︰1)对移动床生物滤器处理海水养殖废水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水比的增大,氨态氮(TAN)去除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亚硝酸盐(NO_2~–-N)的积累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呈现降低的趋势。气水比为6︰1时TAN和COD平均去除率最大(TAN 12.55%±0.80%,COD 16.63%±1.28%),NO_2~–-N平均积累率相对较小(109.71%±23.94%),且出水水质稳定,波动最小,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的气水比条件,因此气水比6︰1是实验条件下的最佳气水比,可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东端以岩基海岸为主,而浅海多为岩礁底质,适宜大型藻类生长。为探究该海域的大型藻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8年11月(秋)、2019年2月(冬)、5月(春)和8月(夏)对山东荣成马山里海域的3个典型生境(草床区、天然礁区和泥沙区)中的大型藻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种生境共鉴定出大型藻类23种,其中红藻门15属15种,褐藻门3属4种,绿藻门3属4种。物种数最高值出现在天然礁区(22种),最低值出现在泥沙区(12种)。生物量最高值为春季草床区(1 567.44±21.29) g·m-2、最低值为秋季的泥沙区(594.45±107.06) g·m-2。大型藻类优势种在不同生境、不同季节不同:草床生境为小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在4个季节中均占绝对优势;礁区为绿藻向红藻、褐藻变化;泥沙区为从红藻到褐藻变化。Pielow均匀度指数的最高值在3个生境中相近且均出现在冬季;多样性指数最高值、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礁区与泥沙区; 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最高值出现在秋季的礁区,而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泥沙区;聚类与排序结果表明,大...  相似文献   

7.
海水养殖可能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贝、藻类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碳移除(从海水中收获)、碳固定(形成贝壳)等方式成为有效的碳汇。因此,中国作为海水养殖大国,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然而,目前关于贝、藻类养殖过程中碳汇的计算、评估、监测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其碳汇边界的定义(如储藏年限、周转周期等)也不清晰。本文阐述了典型贝、藻类养殖碳汇的潜力,认为碳汇的计算不仅仅要考虑储存碳,还要考虑养殖过程中由于呼吸等过程排放的碳;提出了贝、藻类养殖碳汇测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常用的称重法等无法准确反应养殖系统的碳汇潜力;建议在未来养殖碳汇测算中首先明确碳汇边界问题(如使用长、短周期碳汇的概念)。最后,本文讨论了贝、藻类养殖生态系统综合温室效应评估的必要性,建议在碳汇核算过程中同时考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如甲烷、氧化亚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适于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尝试建立高效、价廉、实用性强的固定化微生物水质处理技术。根据水产养殖特点,选择了网片、波纹板、竹球等不同载体,对有益微生物制剂进行吸附后,比较其对人工模拟养殖废水处理的效果,最终确定竹球为理想的吸附载体材料;研究了最适母液浓度和吸附时间、水体中作用持续时间等;进行了对不同的商业化微生物制剂与单纯芽孢菌的降解效果比较,得到最佳制剂种类和优化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浙南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南地区布设10条断面开展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调查, 重点对大型底栖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 其中包括绿藻门8种, 褐藻门16种, 红藻门36种, 蓝藻门1种, 区系特征明显, 大型底栖藻类的季节演替也非常明显, 春季的物种数(53种)明显高于秋季(25种), 而两个季节都出现的物种只有17种.浙南大型底栖藻类平均生物量为540.16g·m-2, 春季(722.18g·m-2)明显高于秋季(358.14g·m-2);从垂直分布来看, 秋季与春季各断面生物量也并不相同, 秋季低潮区739.45g·m-2>中潮区334.95g·m-2>高潮区0g·m-2;春季中潮区1 943.30g·m-2>低潮区965.03 g·m-2>高潮区290.41g·m-2.从物种优势度可以看出, 两个季节的主要优势种有相同之处, 但它们在群落的功能地位上随着季节有着较大的变化, 如春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 (Mert.) O. Kuntze是第1优势种, 而秋季却成第2优势种.Shannon-Winner指数(H')、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 的平均值秋季分别为1.38±0.66、0.70±0.38、0.93±0.41,春季分别为1.65±1.09、1.07±0.63、0.80±0.38.各断面多样性相差较大, 这与浙南各断面的大型底栖藻类的稳定和复杂性有很大关系, 这一点从群落结构聚类分析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海洋碳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了碳汇渔业的发展理念,可直接或间接实现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本研究以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主要品种(海带、裙带菜、牡蛎、贻贝、扇贝、蛤、蛏和蚶)为碳汇研究对象,依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2010—2019年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的相关数据对辽宁贝藻海洋碳汇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辽宁省通过养殖海藻和贝类的方式,10年间总计碳移出量约为26773万t,相当于减排了98257万t CO2。有效地证明了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对辽宁渔业发展有着很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我国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性。  相似文献   

11.
广东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广东省10多种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技术的现状,包括:海水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饲料、病害、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工程和养殖技术状况等方面;并对广东省海水鱼类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以后 ,温排水主要影响核电站以东沿岸水域 ,温升 2℃的范围大约在2km以内。邻近水域的鱼卵和仔鱼数量仍然比较丰富 ,季节变化亦无大异常 ,但是在种类组成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 :小沙丁鱼Sadinellaspp .鱼卵和仔鱼数量明显增多 ,斑Clupan odonpunctatus和鲷科 (Sparidae)鱼类的鱼卵和仔鱼数量显著减少 ,并且未见鱼Engraulisjaponicus和小公鱼Anchoviellasp .鱼卵以及科 (Engraulidae)和银汉鱼科 (Atherinidae)仔鱼的出现。鱼卵的数量分布与温排水有关 ,而仔鱼与之无关 ,鱼卵死亡率与温排水的关系亦不显著。文中还讨论了温排水的影响范围、鱼卵死亡率与温排水的关系以及温排水对成鱼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水体处理方法及应用前景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水产养殖中几种常见的水体处理方法,重点对这些方法的作用机理、处理效果及随之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养殖水体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体外实验筛选益生菌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法,从124株不具有溶血作用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肠道细菌中筛选得到5株潜在益生菌并进行了分子鉴定,进一步对5株潜在益生菌进行了安全性实验及体内饲喂实验。结果表明,2株具有拮抗哈维弧菌和灿烂弧菌能力的潜在益生菌分别被鉴定为Shewanella sp.(WA64)和Shewanella sp.(WA65),一株产海藻酸酶和淀粉酶的潜在益生菌被鉴定为Vibrio sp.(WA51),产蛋白酶潜在益生菌被鉴定为Bacillus sp.(FA12),产琼脂酶潜在益生菌被鉴定为Tamlana sp.(FA86);安全性实验表明5株潜在益生菌在107cfu/ml下对皱纹盘鲍没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通过体内饲喂实验发现,潜在益生菌WA64、WA65的复合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幼鲍增重率和存活率(P<0.05),并在生产条件下能够明显降低幼鲍的死亡量。经抗生素敏感性实验,WA64菌株对15种抗生素均敏感或中度敏感,WA65菌株仅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2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5.
青岛团岛地区入海的主要水污染源,是来自其汇水区城内的大量生活污水和一定量的轻工业废水.自1998~2007年底,累计处理污水14254万吨,削减各类有机物如CODcr、BOD、SS以及NH4-N、TP等污染物累积28万吨,为减轻胶州湾口的水环境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团岛污水厂采用"生物脱氮除磷A/A/O"工艺,自运行以来,不断提出一些优化方案以改善污水处理效果,使出水COD、BOD5、SS、NH4-N、TP等指标达到并优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18918-2002),提高了排入胶州湾口的水质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行  江兴龙  王泽旭  刘勇 《海洋与湖沼》2023,54(5):1498-1506
通过构建由组合三维电极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生物膜反应池、臭氧紫外线杀灭微生物池等组成的养殖尾水高效处理系统,应用于工厂化美洲鳗鲡(Anguillarostrata)养殖尾水的集约化高效净水处理,并对系统的排放水循环利用于美洲鳗鲡的精养殖。经140 d的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日平均处理养殖尾水3 000m3,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2h,经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总磷浓度为(0.140±0.020) mg/L、总氮浓度为(0.671±0.114) mg/L、氨氮浓度为(0.104±0.050) mg/L、高锰酸盐指数为(2.81±0.44)mg/L,pH为(6.22±0.18)。系统出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系统出水循环利用于美洲鳗鲡精养殖(处理组)的平均单产55.5 kg/m3,较工厂化美洲鳗鲡养殖模式(对照组)提高52.5%;处理组的结束尾重、存活率、增重倍数和特定生长率分别高于对照组44.9%、5%、64.8%和37.5%,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15.7%。该系统具有水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良好、成本低、节约水资源、环...  相似文献   

17.
洱海生态环境恶化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宝汉 《海洋与湖沼》1994,25(3):312-318
由于70年代中期西洱河电站建成发电引起洱海水位下降,加之流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酷渔监捕,不合理引种等原因,使洱海生态环境发生了变迁。湖泊面积缩小5%左右,容积减少14%左右;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土著鱼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水在维管束植物覆盖面积达27%,生物总量达56.3万t。为此提出保持水位植树造林,控制点,面源污染,适度捕捞及加强管理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牛承章 《海岸工程》1996,15(4):27-32
分析了青岛优越的港湾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论证了青岛港在形成集装箱的国际过境运输和转口运输中心的优势,认为青岛港将形成集装箱运输的枢纽中心。  相似文献   

19.
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由于养殖过程投入大量富含蛋白质的人工配合饵料,氮在体系中的积累成为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的收支质量平衡对加强养殖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尚未见有关对虾养殖方面的此类报道。为配合斑节对虾精养模式养殖试验[1],作者于1996年4~8月在对虾精养模式养殖场对S,pH,DO,COD,TAN等主要水化学因子进行整个养殖周期的现场监测,以探讨在高密度放苗、大量投饵的情况下水质变化规律,并与蓄水池和普通虾池作比较。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对精养虾池氮的收支作了估算。1材料与方法1.1虾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