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缝合线构造是古代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沉积构造现象,属原生微构造类型。它在剖面中一般呈锯齿状曲线,状如动物头盖骨中的接合缝,平面上呈一个起伏不平的面。通常认为缝合线为压溶作用所形成,即在上覆岩层的静压力下,碳酸盐岩层产生不均匀的溶解而成。它的形成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环境有关。根据本区缝合线的发育特征,可将缝合线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成因类型:(1)原生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的酸性火山岩中广泛发育缝合线构造。缝合线可分为两类,一类常发育于岩性差异面或流纹面等界面处,产状受岩性界面或流纹面控制;另一类则与岩性界面无关,产状与构造裂缝相似。扫描电镜(SEM)的观察表明,缝合线的三维形态复杂多变,缝合柱的侧面具有显微滑痕特征。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火山岩缝合线中主要富集Fe,Al,K等元素,亏损Si和Na等元素,反映其主要物质组成为铁的氧化物、高岭石和钾盐等,局部含少量的碳酸盐岩。综合分析认为火山岩中的缝合线属后生成岩作用阶段的产物,与长英质矿物的溶解或蚀变有关,是本区火山岩岩性、地温场、流体场及应力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湖北大冶铁山地区缝合线三维形态模拟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缝合线构造可以用来分析构造应力方位、计算岩层的有限应变和恢复原始地层厚度;同时,缝合线可以是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储积场所和运移通道。湖北大冶铁山地区发育有大量的缝合线构造。通过影像云纹法和GIS技术恢复了采自该地区的数枚缝合线标本的三维数字形态。利用该模型对缝合线的尺度、坡角、粗糙度、谷底点分布、二维剖面形态和压溶量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完善了缝合线的几何形态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解释,认为铁山地区的缝合线主要由成岩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形成,缝合线在从初始到各种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受两个因素控制:一是岩石的力学性质;二是由主压应力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而产生的溶解释放。 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的重要油气勘探区和产区,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还认识不足,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通过研究发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裂缝系统非常复杂,主要有两类裂缝:一种是构造裂缝;另一种是缝合线。前人认为前者重要,而忽略后者;而笔者等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非常发育,其频度是与石油成藏有一定关系的非构造裂缝所能及。根据缝合线与层面的关系,可以将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分为三种:顺层缝合线、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这三种缝合线彼此交织成复杂的网络系统,构成了储层内部油气运移的最初级良好通道,同时与裂缝一起构成了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压裂的弱结构面,为油气成藏和后期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的重要油气勘探区和产区,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还认识不足,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通过研究发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裂缝系统非常复杂,主要有两类裂缝:一种是构造裂缝;另一种是缝合线。前人认为前者重要,而忽略后者;而笔者等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非常发育,其频度是与石油成藏有一定关系的非构造裂缝所能及。 根据缝合线与层面的关系,可以将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 分为三种:顺层缝合线、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这三种缝合线彼此交织成复杂的网络系统,构成了储层内部油气运移的最初级良好通道,同时与裂缝一起构成了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压裂的弱结构面,为油气成藏和后期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缝合线是在地层上覆压力的作用下,接触的沉积物颗粒间发生选择性溶解而形成的裂缝,可形成于从沉积成岩到深埋的各个阶段。缝合线可以发育于各种岩性中,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发育十分普遍,是碳酸盐岩储层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前人对缝合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缝合线分类、物质组成、缝合线几何形状的定量化分析、地层压溶损失以及对于油气地质的意义等方面,极少对控制缝合线分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质建模是煤田勘探适应煤炭开采绿色、精细、透明、智慧转型的必然选择。煤田地质勘探的成果是地质报告,其对煤层及其围岩空间形态的表达形式是二维图件,电子版的二维图件是构建煤田勘探区的三维地质模型的上佳数据源。本文讨论用AutoCAD/MapGIS制作的二维图件构建勘探区三维地质模型的原理、方法和软件设计思路。分析了煤田三维建模与通用三维地质建模的共性、特点与难点;讨论了三维地质建模软件中三维地质曲面的表达方式,指出虽然等高线方式在煤田勘探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不规则三角网仍是煤田三维建模软件的标配;讨论了电子版二维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中断面交线、陷落柱边界线、煤层尖灭线等二维线要素获取高程,升维为三维曲线的方法;分析了本软件独创的半自动分区构建曲面片边界环的方法,即由用户鼠标点击选择线要素构建曲面片的外边界环;讨论了曲面片外边界环内的限定三角剖分;探讨了山脊线/沟谷线的自动提取、断层面的构建、地层体的构建、勘探线剖面图由二维转三维的方法。上述思路与方法在“煤田勘探三维建模平台”软件中得到了初步实现,并应用于宁夏、山西、青海等多个煤田勘探区数据的三维建模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和分析缝合线成因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将缝合线的成因类型划分为两大类四亚类:原生缝合线,包括同生(沉积)缝合线和唯同生(成岩)缝合线;次生缝合线,包括构造缝合线和非构造缝合线。在观察和研究各地、各地区时代地层中的缝合线构造的基础上,指出了原生缝合线和次生缝合线各具不同的地质标志。  相似文献   

9.
吕洪波 《地质论评》2009,55(4):473-483
笔者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群白云岩和上石炭统本溪组石灰岩中识别出垂直缝合线。垂直缝合线都借助于平面X剪节理发育,缝合面上的“牙齿”与缝合面本身多呈斜交状态,其延伸方向代表着变形期最大主压应力轴(σ1)方向。根据垂直缝合面“牙齿”的突出方向判别:以山东博山地区为代表的华北东部地区在古生代中期和末期先后两次受到NNE—SSW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其中第一次挤压事件与遍布华北东部的中奥陶统—上石炭统(C2—O2)平行不整合抬升相关,而第二次则与华北东部古生代末期的褶皱隆起相联系。本文的研究为垂直缝合线在盆地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中溶解着多种气体组分,如氧、氮、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氩和氦等。在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水中溶解气体的种类和含量均不相同。这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有关,同时又影响和决定着某些过程的地球化学特点。因此,根据溶解气体的成因类型、赋存特点、组分含量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在煤田水文地质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龙永煤田童子岩组煤系顶部鲕状带"鲕粒"赋存规律及其矿物学特征、宏观特征、围岩特征的野外研究及镜下观察,分析了"鲕粒"的成因及其岩相意义,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顶部地层提供了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太行山东麓若干煤矿区的矿井地质工作者,根据煤矿生产发展的需要,对峰峰矿区构造体系、主干断裂结构面性质,普遍发育的高角度正断层的力学成因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这一问题涉及矿井小型构造预测时井田力学边界条件的确定,涉及煤田预测及老矿挖潜找煤等问题。因此,讨论太行山东麓比较大的煤田,如峰峰煤田的断裂成因,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荥巩煤田二1煤层煤层气赋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钻孔数据和生产矿井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探明荥巩煤田二1煤层煤层气含量呈由西向东、由浅而深逐渐增大的分布规律,按照煤层气含量变化及其地质背景的差异将煤田分为4个煤层气地质单元;认为围岩、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地质构造是影响煤层气赋存的主要因素,其叠加效应增加了煤层气赋存的复杂性和不均衡性。据此,确定了荥巩煤田煤层气的富集带和排泄区。  相似文献   

14.
据我国许多地区石灰岩中缝合线的野外观察和采样制片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的结果,论述了缝合线的特征。应用热力学原理分析研究了缝合线成因机理,并计算出缝合线形成的最小埋深、最低临界压力和最高临界温度。证明了缝合线压溶说成因论是正确的。得出缝合线的形成会使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储集层的物性变差等结论。研究缝合线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岩心和薄片鉴定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石灰岩中缝合线特征、成因类型及石油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石灰岩缝合线有3种类型,可作为油气生成的重要场所。缝合线内残余有机质丰度较高;缝合线是成岩流体流动的重要通道,沿缝合线附近可形成较多的溶蚀孔和溶洞;缝合线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沥青在缝合线中普遍存在。根据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缝合线网络体系发育模式,推测了地质历史演化中各阶段缝合线的特征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岩心和薄片鉴定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石灰岩中缝合线特征、成因类型及石油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石灰岩缝合线有3种类型,可作为油气生成的重要场所。缝合线内残余有机质丰度较高;缝合线是成岩流体流动的重要通道,沿缝合线附近可形成较多的溶蚀孔和溶洞;缝合线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沥青在缝合线中普遍存在。根据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缝合线网络体系发育模式,推测了地质历史演化中各阶段缝合线的特征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钻孔数据和生产矿井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探明了登封煤田二1煤层煤层气(瓦斯)体积含量由南向北、由浅而深逐渐增大,按照煤层气体积含量的变化及其地质背景的差异分为两大类6个煤层气地质单元;认为煤层埋深、煤层厚度、地质构造、围岩和地下水是影响煤层气赋存的主要因素,其叠加效应增加了煤层气斌存的复杂性和不均衡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登封煤田煤层气的富集带和排泄区,对登封煤田二1煤层煤层气资源的开发选区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显微尺度分析了湖南梅城-寒婆坳地区岩石中出现较多的显微构造现象,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研究区煤田构造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低温脆性变形为主,多组裂隙的交错发育表明了应力场的多期次性,应用缝合线反演得出研究区印支期第Ⅰ期NW-SE向为最大主压应力场,第Ⅱ期NE-SW向挤压应力场次之;平均差应力为50~70 MPa,表明印支期以来煤田构造变形过程中,岩石经历了中等偏低强度的构造应力作用。梅城-寒婆坳地区煤田构造是在脆性-脆韧性变形为主的多期次中等偏低强度的复杂构造运动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伊敏煤田锗资源赋存特征及地质工作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敏煤田锗资源是继内蒙古胜利煤田之后发现的又一特大型煤伴生锗矿田。本文通过对伊敏煤田锗赋存特征及成因分析,为在本区寻找锗矿提供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岩浆岩及铜铁成矿带的深部构造背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曙光 《安徽地质》2001,11(2):118-122
地球物理和中、新生代幔源岩浆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华北和华南陆块的深部岩石圈地缝合线较地表地缝合线南移。在郯庐断裂带以东南移至南京一镇江一线,并从南京往西呈南西走向延伸至桐城一带;在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大剐山区,深部地缝合线至少南移至岳西以南。这一贴近长江中下游的深部地缝合线,有可能在郯庐断裂系早白垩世发生大规模左行走滑作用下而导致引张,从而诱发了地幔上隆和大规模岩浆事件及铜铁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