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省海滨旅游现状与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海滨旅游兴起于18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海滨以其旖旎的风光,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日益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海滨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体系中的热点。海滨旅游对促进沿海国家的经济正在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就明确指出:“沿海国家应当探索扩大依靠海洋资源开发消遣和旅游活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温泉旅游发展迅速升温。文章在笔者主持的相关规划基础上,通过评价、分析鲅鱼圈“泉优海美,海泉交融” 的海滨温泉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利用条件,总结指出其开发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合适的海滨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实施三高开发策略、加强市场管理力度、树立区域旅游形象、人才培养及温泉资源保护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试以浙江西湾海滨旅游区为例,对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适度开发作一初浅的探讨。拟寻求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思路与模式。1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属性1.1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是指该海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质量不佳,或结构规模不理想(如景点组合,分布和区位条件欠佳)或旅游利用价值不高(其中几种或某一主导因素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不高)而造成该海滨区域虽有旅游资源但其吸引功能不够强劲,开发受限。1.2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特性[2]非优区内有相对优越小区;同类排斥异类互衬可使非优区的绝对性减弱;外在因素的补偿…  相似文献   

5.
关于山东省海滨旅游区旅游开发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海滨旅游区由于长期未有实现在宏观调控下的全区域整体规划和开发,导致旅游资源优势迟迟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加之各地市目标市场的单一性和趋同性,不驻引发了内部竞争,而且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明显暴露了旅游产业的脆弱性。为此作者在分析该区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6.
为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我国南海地区邮轮旅游合作,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开展相关机制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海地区存在邮轮旅游合作的基础,制约我国相关领域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区政治军事不稳定、地区经济利益和发展不平衡、出入境情况差距较大、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忽视邮轮本身的旅游价值以及配套设施、服务和人才不足等;未来我国在南海地区开展邮轮旅游合作应着重做好顶层设计、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航线和产品、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大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7.
刘聪 《海洋世界》2014,(5):14-19
<正>曾几何时,奔波于忙碌的工作中却期待着能够背包远行;曾几何时,操劳于终日的柴米油盐却期待能够有机会换个口味;曾几何时,看到友人纷纷晒出的游玩照却只能默默点赞……想象着有一天老了,就面朝大海坐下,悠悠地看着四季更迭、云卷云舒,追忆年轻时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慎丽华 《海岸工程》2002,21(2):13-20
旅游所产生的“人流“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物流“、“财流“、“技术流“、“交通流“、“情报流“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经济领域--旅游经济领域.旅游经济的主体是旅游业,通过论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史、市场形态阐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预见旅游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海洋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玉明 《海洋科学》2003,27(1):26-29
中国海上旅行活动的历史悠久 ,经过古代、近代、现代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 ,现代的海洋旅游已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如今 ,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海洋旅游业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 ,并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1中国海洋旅游发展史与世界上海洋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中国的海洋旅游业起步较晚 ,发展水平较低 ,但作为一项海上的旅行活动来说 ,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分析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历史时期。1.1古代的海上旅行据史料记载 ,先秦时期临海的吴、越、齐、燕等国的航海事业开始兴起 ,而且与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已有海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渔业合作的框架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渔业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全面经济合作的重要部分。中国与东盟各国以海相邻,以河相通,其自然条件及其资源、渔业技术、市场需求等构成了渔业合作的广泛基础。可以从空间、时间、合作范围、合作方式等方面展开中国与东盟渔业合作框架,并建立合作机制保障渔业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了近50 a(1949~1998年)厄尔尼诺(ELNINO)事件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得出了厄尔尼诺(ELNINO)事件与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的活动频数、移动路径、强度以及相关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集自中国东海和南海的4个真虾物种,经研究发现为中国海域的新记录物种,即凯氏鞭腕虾(Lysmata kempi Chace,1997),利普克鞭腕虾(Lysmata lipkei Okuno&Fiedler,2010);透明近绿虾(Chlorocurtis jactans(Nobili,1904))和黑斑活额虾(Rhynchocinetes conspiciocellus Okuno&Takeda,1992)。本文描述了这四个物种的形态特征,编制了检索表,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南海地区潜热输送与我国东南部夏季降水的遥相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使用奇异值分解(SVD)和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方法,分析了我国东南部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春季)及同期(夏季)南海潜热输送之间相关场的分布型,从中找出遥相关的“关键区”,并对找到的高相关区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我国东南部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春季)及同期(夏季)南海潜热输送相关密切,尤其春、夏季潜热输送与降水相关程度更高。前期中的冬季,南海北部潜热输送与华南及其近海地区的夏季降水有较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春季,南海中部海盆地带的游热输送与长江以南至华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夏季,南海中部海盆地带仍是影响同期华南降水的“关键区”.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夏、冬季南海的水团及其与太平洋的水交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根据 1998年夏季和冬季 2个航次的实测资料 ,对南海的水团进行划分和分析 ,并利用1997年 7月和 12月的实测资料 ,对巴士海峡 (吕宋海峡 )和民都洛水道附近的温盐分布进行分析。1998年冬季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可将南海外海水划分为 6个水团 ,即南海表层水团 (S)、南海次表层水团 (U)、南海次 -中层混合水团 (UI)、南海中层水团 (I)、南海深层水团 (D)和南海底盆水(B)。 1998年夏季还可在南海中鉴别出黑潮表层水团 (KS)和黑潮次表层水团 (KU) ,但在冬季观测期间无黑潮水越过 119.5°E经线进入南海 ;夏季有苏禄海水在 5 0~ 75 m层经民都洛水道侵入南海。然而 ,1997年夏季和冬季的资料分析表明 :夏、冬两季都有大洋水通过吕宋海峡北段进入南海 ,南段有南海水流入太平洋。这些现象可能与 1998年前后的厄尔尼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外有关旅游度假区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我国北方唯一的边境海上群岛--长山群岛为例,尝试论述了长山群岛发展旅游度假区的可行性和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的有关对策,以期带动长山群岛的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ktonic Amphipoda(Hyperiidea) in the South Huanghai Sea and East China SeaLinJinghongand...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5年1月~2009年7月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ST)和代表局地对流的对外长波辐射(OLR)资料,讨论中国南海海表面温度与局地对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气候平均意义下,南海对流增强所需的SST阈值为27℃,即当SST低于27℃时,南海OLR值高于240 W/m2,并且随SST的升高变化不大;SST超过27℃后,随着SST的升高,OLR迅速减小,对流强度不断增强.与一般热带海洋不同之处在于SST超过29.5℃后对流仍加强.冬季风阶段(10月~次年4月)SST值较低,对流受到抑制,即使在3、4月SST高于27℃时对流强度仍较弱;5月为南海夏季风爆发月,SST较4月仅升高1℃,但对流强度显著增强;夏季风阶段(6~9月)南海的高温暖水使对流在平均意义上维持高值,但对流的变化与局地SST变化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国际 Argo 计划由“核心 Argo”向“全球 Argo”的拓展和国产北斗剖面浮标的成功研制,为西北太平洋重要边缘海———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的建立提供了契机。 介绍了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的总体设计,以及利用相关调查航次在南海布放了首批北斗剖面浮标,初步建立了由我国主导建设的“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 此外,利用调查航次获得的船载 CTD 和实验室盐度计分析结果以及周边海域历史资料验证了国产北斗剖面浮标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5年1月~2009年7月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ST)和代表局地对流的对外长波辐射(OLR)资料,讨论中国南海海表面温度与局地对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气候平均意义下,南海对流增强所需的SST阈值为27℃,即当SST低于27℃时,南海OLR值高于240 W/m2,并且随SST的升高变化不大;SST超过27℃后,随着SST的升高,OLR迅速减小,对流强度不断增强。与一般热带海洋不同之处在于SST超过29.5℃后对流仍加强。冬季风阶段(10月~次年4月)SST值较低,对流受到抑制,即使在3、4月SST高于27℃时对流强度仍较弱;5月为南海夏季风爆发月,SST较4月仅升高1℃,但对流强度显著增强;夏季风阶段(6~9月)南海的高温暖水使对流在平均意义上维持高值,但对流的变化与局地SST变化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