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黄土标准剖面———洛川黄土剖面之下的上新世红黏土进行了沉积特征和磁性地层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洛川红黏土堆积于约2.6~3.2 MaBP期间,从而确定世界惟一的黄土类地质公园的风尘开始堆积的年代约为3.2 MaBP。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磁化率和粒度的分析表明,洛川风尘堆积序列记录了上新世到第四纪古气候的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两侧晚新生代红黏土高程分布及其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新生代红黏土广泛发育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陇西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它不仅是我国北方晚新生代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载体,而且其高程分布特征也记录了高原地区新构造运动过程。运用遥感技术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了六盘山两侧红黏土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已有的红黏土年代学资料及其沉积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隆升,指出红黏土在陇西地区开始沉积以来,六盘山两侧存在多期构造差异性隆升。由于陇西地区隆升速率相对较大,最终使六盘山两侧的构造-地貌格局从原先的东高西低转变为西高东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7年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韩国资源研究所合作在南黄海东南侧泥质沉积区所取得的两个全取芯钻孔(SYDP102,SYDP103)资料,对SYDP103孔黏土矿物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该孔黏土矿物组合特征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型,其物质来源于长江、周边陆源区及相邻海域细粒物质的再改造沉积.沉积区的涡旋作用是本研究区黏土矿物沉积的动力因素.该孔黏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和含量变化,与冰消期以来的孢粉组合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反映了气候特征决定了黏土矿物的形成组合特征,并与全新世全球性四个气候期(北方期、大西洋期、亚北方期、亚大西洋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江苏南通黄泥山黄土粒度与环境磁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黄泥山150cm黄土堆积剖面为研究对象,进行环境磁学及粒度分析,探讨黄泥山黄土堆积的成因。研究发现该堆积物属黏土质粉砂,其粒径较镇江下蜀黄土及北方红黏土、黄土为细。南通黄泥山黄土堆积与镇江大港下蜀黄土的磁性特征具明显的相似性。结合粒度、环境磁学数据推测南通黄泥山黄土堆积与大港下蜀黄土相同,为风成堆积物,堆积物磁性参数的高、低变化反映了暖湿、干冷沉积环境的交替。黄泥山黄土较镇江大港下蜀黄土剖面具有较低的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含量和较高的退磁参数S-100比值,指示南通黄土与大港黄土相比,总体上经历了较弱的成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类的DNA 条形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获得了中国北方近海习见水母类24个种共62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COI)序列,结合GenBank中具DNA条形码关键词的mtCOI序列,共比较了水母类mtCOI片段207条,水母mtCOI种内遗传差异在0%-7.4%之间,均值为0.9%(SD=0.014),其中约93%的个体种内差异小于4%;近源种间遗传差异在5.4%(Sarsia)到44.9%(Lensia)之间,均值为25.1%(SD=0.118),97%以上的个体种间遗传差异大于10%。绝大多数(98.8%)水母种类种内遗传差异小于种间遗传差异,条形码间隙明显。本研究涉及的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种内遗传差异均显著小于种间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以mtCOI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实现对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种类鉴定。利用DNA条形码序列分析,梳理了中国近海一些常见水母的分类地位。此外,对4种保存液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90%乙醇、DMSO、RNA Safer和DNA Conserver4种保存液无法同时保存形态学特征和DNA序列,但DNA Conserver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佳县红粘土堆积序列频率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佳县红粘土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证明,黄土高原北部风尘堆积的起始年代可以追溯到8.35Ma以前,通过进一步的磁化率测量和频率磁化率分析,发现佳县红粘土及上覆部分午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成壤作用过程中由生物作用或风化作用形成的超顺磁颗粒和磁性矿物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增大具有重要贡献;同时,剖面中红粘土频率磁化率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上部午城黄土,指示了红粘土堆积较强的成壤作用,表明黄土高原普遍发育的红粘土堆积具有相似的磁学性质和古气候意义,并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对比。佳县风尘堆积的频率磁化率年代序列指示了3.6Ma以来,尤其是2.7Ma后气候波动加剧和北方干旱化增强。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的黄土和红黏土沉积序列蕴藏着丰富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为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历史和气候演化机制提供了良好载体。然而,跟古气候信息相比,地学家对于黄土物源的演化历史还存在较大争论。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是一种新兴的物源示踪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能提供样品里单颗粒锆石的年代,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物源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因此,这种方法可能能够帮助解决地学家关于黄土红黏土物源演化历史的争论。比较了锆石U/Pb方法与其他传统示踪方法在构造尺度和轨道尺度上指示的黄土物源的异同,并根据这些结果提出了今后利用锆石U/Pb测年研究黄土物源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海洋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两种提取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土矿物作为海洋细粒陆源碎屑沉积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海洋沉积物来源、洋流搬运、古环境演化研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如何正确而高效地从沉积物中分离出黏土矿物组分成为开展黏土矿物研究工作的先决条件。介绍了两种提取海洋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方法——沉降法和离心法,并将两种方法所得黏土矿物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其中,黏土矿物平均含量的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得黏土矿物含量相关系数为0.96,Sig.值远大于0.05,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性;ODP1146站样品两种方法所得蒙脱石含量及伊利石含量分别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ZK001孔样品高岭石含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两者之间黏土矿物含量在时间序列上的总体变化趋势也非常相近;粉末样XRD扫描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提取颗粒所含矿物均主要为黏土矿物,且两者之间矿物含量非常接近;另外粒度分析表明,沉降法与离心法所提取的颗粒大小均小于2 μm。分析结果表明与沉降法相比,离心法提取黏土矿物同样可以准确地获取黏土矿物中蕴含的重要信息,而且提取效率较传统沉降法更高,其在海洋沉积物黏土矿物中的研究亟待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红藻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委内瑞拉株的藻红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 ,将所得序列与其它红藻 - Rhodella violacea,Polysiphonia boldii,Griffithsia monolis,Porphyra tenera,Porphyra yezoensis及青岛产龙须菜的相应序列对齐后 ,进行了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 ,同一属的藻红蛋白 α和 β亚基之间的间隔序列 ,从长度到核苷酸序列均非常相似 ,而同一科不同属或同一目的科间的该序列有很大的不同 ;两不同产地龙须菜的 PE基因在 β亚基上的转换多于颠换 ,说明 β亚基比 α亚基保守 ;委内瑞拉来源龙须菜与青岛产地龙须菜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 ,应为同属不同种关系 ;由藻红蛋白基因所得的系统树包括 3个与建立在形态标准上的遗传位置一致的分支 ;藻红蛋白基因序列可用于种间及更高地位的分子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镇江下蜀土中的黏土矿物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镇江大港砖瓦厂下蜀黄土剖面30个样品的X衍射分析和半定量结果表明,该剖面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蛭石-高岭石型,其中以伊利石(52.8%~70%)和蛭石(20.6%~38.5%)为主;古土壤层的伊利石相对含量高于黄土层,蛭石的变化与之相反,二者互为消长.高岭石含量为6.0%~11.1%,在古土壤中的含量略高于黄土层.从剖面底部(S4)至顶部(S1), 伊利石相对含量略呈增加趋势,蛭石和高岭石则略呈减少趋势.镇江下蜀黄土中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与北方黄土明显不同,伊利石的结晶度总体上也较北方黄土差,反映下蜀黄土堆积区相对温暖、湿润,风化淋滤作用相对较强.从黏土矿物组合和含量来看,下蜀黄土经历了中等强度的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