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我国西部地区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共有泥石流灾害 4 70 0余处, 占全国道路泥石流灾害的 70 %以上。泥石流分布广泛, 成灾方式多样, 灾害严重, 制约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做好路线方案比选, 防患于未然, 正确评判泥石流沟和发育现状, 工程设计要适合泥石流特点, 以及提高防灾减灾勘察设计水平, 开展泥石流防治试验示范工程研究等六条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疆西部地应力测量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随着西部地区建设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地应力测量与研究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在新疆西部拟建精伊霍铁路北天山越岭隧道(最大埋深约1100m)工程区进行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北天山地区应力场的主应力值及其方向.本文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对工程区应力场的应力状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是西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铁路线横跨扬子板块、川滇地块、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等大地构造单元,在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下,川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地震和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严重制约着川藏铁路的规划建设。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地应力测量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川藏铁路规划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活动断裂、高地应力、高地温、岩爆和地质灾害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认为:川藏铁路沿线及邻区发育有54条区域活动断裂,其中对铁路有直接重要影响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有17条;研究区内地震活动频繁,约有50%的规划线路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 g地区,部分地段>04 g,潜在地震风险大;铁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受活动断裂影响强烈,部分地段发育有高速远程滑坡;川藏铁路沿线构造应力场和地热场复杂,深埋隧道工程建设时容易发生岩爆、软岩大变形和高温热害等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近日,铁道部印发《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铁路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其中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基本建成规模超4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左右。  相似文献   

5.
铁路选线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地质灾害给铁路建设带来巨大经济和财产损失。原因之一是铁路选线不合理。对新建铁路,如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择经济、合理的铁路线路是新建铁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铁道工程的特点,论述了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地质构造、滑坡、泥石流等),铁路的选线原则。通过讨论将有益于铁路新线建设的选线。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非洲尼日利亚玄武岩地区施工过程中,应用空气钻进和潜孔锤钻进方法,所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兰州都市圈发展可行性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都市圈理论的引入和创新发展,对城市化理论有重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有其特殊性,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研究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都市圈理论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以兰州为例分析了西北地区都市圈建设的可行性与前景。首先分析论证了兰州都市圈建设的可行性,得出了兰州不仅迫切需要建设都市圈而具备发展都市圈的良好条件的结论;接着,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兰州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中的地位和兰州都市圈发展水平,发现兰州都市圈的雏形已经形成,在区域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兰州都市圈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重点等,展示了兰州都市圈发展的前景。兰州都市圈可行性的典型研究,也展示了都市圈发展模式在西北地区开发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对完善我国的城市化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大型矿井的建设以及煤炭工业发展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结合西部高原冻土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分析了该类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程的主要难点,阐述了在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勘察设计企业受国家基础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行业整体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对于传统以大型铁路及轨道交通为主要业务的勘察设计企业而言,由于我国高速铁路除西部少数地区外,骨干网络已经日渐完善和成熟,未来行业市场整体已经趋于稳定甚至略有萎缩.同时,伴随着行业壁垒的逐步消亡,跨行业的竞争给行业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再是...  相似文献   

10.
红层软岩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层软岩边坡,土质贫瘠,浅层稳定性差,生态防护失效的现象比较突出。为提高西部红层软岩边坡生态防护的可靠性,在对西部红层软岩地区铁路、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红层软岩边坡生态防护失败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提出适于红层软岩边坡的生态防护方法和适合该区栽植的草木品种及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建设和冻土技术问题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青藏铁路建设三大技术难题的核心是冻土问题. 我国40 a的多年冻土研究为青藏铁路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但是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实践给我们提出了大量深层次的冻土技术问题. 以青藏铁路建设为背景, 结合冻土区科研、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工作的实践, 对青藏铁路建设的冻土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 提出一些创新性见解, 这些都已经在青藏铁路冻土区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 卓有成效, 推动了青藏铁路冻土区工程建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跨越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铁路,工程建设环境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的“三大难题”,比国内外其他多年冻土工程建设更艰巨和困难。由于青藏铁路建设环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设计和建设中采取了多种保护冻土的有效措施、高原劳动卫生和劳动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各项措施在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张兵 《云南地质》2007,26(3):328-334
昆河新线玉蒙段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震及活动断裂、膨胀土、软土、砂土液化、岩溶、不良斜坡及特殊岩土等,对铁路工程影响很大。文章论述沿线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基础桩孔施工用旋挖钻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青藏铁路采用旋挖钻进施工的特点,研制出适应青藏铁路各种地层条件的旋挖钻具,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旋挖钻进工艺,从而解决了青藏铁路桥桩基础施工这一世界难题,也为实现旋挖设备和钻具国产化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不仅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山川秀美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西部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西部水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中国工程院“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探讨了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及时破解泛亚铁路西段云南大理至瑞丽沿线的工程地质难题,早日打通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重要战略通道,“泛亚铁路大理至瑞丽沿线地质构造综合研究”项目组在部署实施的铁路沿线22幅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综合编制了铁路沿线的1 ∶2.5万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并从多学科的角度,系统查明和评价了铁路建设区的基础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重要断裂带的活动性及其工程影响和高黎贡山越岭段的工程稳定性等,为铁路选线、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支撑,减少了工程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盲目性,并为未来铁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保障。此项工作开创了基础地质调查与重大工程建设需求紧密结合的新模式,被誉为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7.
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监测系统及冻胀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节冻土区修建高速铁路的主要问题是路基冻胀. 依托我国东北、华北多个高速铁路路基冻胀监测工作实践,研究了一套冻胀监测系统的构建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哈齐客专、大西客专、牡绥线等路基冻胀监测工作中. 综合监测成果,对高速铁路路基冻胀规律进行了分析,对冻胀原因进行了总结. 结果表明:冻胀监测系统应充分考虑严寒、低温、高速条件下,利用先进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各子系统集成;季节冻土区铁路路基冻胀存在一定规律可循,季节冻土区铁路路基冻胀不可避免但是可控. 填料质量是防冻胀控制的根本,施工质量过程管控是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8.
穆冬林 《陕西地质》2010,28(1):86-91
分析了包西铁路大保当至延安段增建二线在自然条件下,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与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