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元素分带及其在地质找矿中应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元素分带的研究概况,不同热源体周围元素的分带特征。讨论了将元素分带用于预测盲矿和评价矿体剥蚀程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赣南脉钨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脉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及矿化剂元素在时空上的分布分配特征。重点讨论了矿床的垂向分带和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总结出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和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3.
邱永进 《物探与化探》1993,17(3):166-17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初步总结和归纳了鄂东南地区铜铁金等多金属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分带特征,同时建立了本区主要矿床类型组合及地球化学分带综合模式,讨论了区内典型矿床单、多层矿体元素分带特征及轴向分带模式在进行深部盲矿预测中的实际意义;提出了矿床中特征指示元素的指示意义及寻找盲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地球化学垂向分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福聚 《地质与勘探》2013,49(5):907-913
通过系统采样分析,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探讨了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原生晕垂向分带特征。果洛龙洼金矿床元素分带序列由浅到深为:Au-Pb-As-Ag-W-Co-Cu-Bi-Hg-SbZn-Sn-Ni-Mo。金矿床的矿上晕元素Au、Pb、Ag集中于该矿床的最上部,尾晕元素Sn、Ni、Mo在该矿床下部富集,矿上晕元素与尾晕元素按照理论金矿床垂向分带规律分布,代表了该矿床主成矿期的元素分带特征,而在主成矿期形成的位于矿床最上部的前缘晕元素分布空间已被风化剥蚀。结果表明,金矿床的前缘晕元素As、Hg、Sb,和矿上晕元素Cu、Zn以叠加晕的形式穿插于矿上晕元素及尾晕元素之间,反映了该矿床成矿具有两期次叠加成矿的特征,矿床深、边部找矿工作应围绕这两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化富集带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预测和评价贵州普安泥堡金矿床的成矿潜力,采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对10460勘探线所控制的Ⅲ-1号矿体进行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研究。采集了该勘探线上6个钻孔矿体附近的构造蚀变岩石样品进行ICP-AES分析。通过对各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选取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指示元素为Au、As、Ag、Cu、Hg、Mo、Co、Cd、Sb。综合原生晕分带图及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分析,判断Ⅲ-1矿体原生晕出现了明显的分带异常,其由浅部到深部总体表现为:前缘晕元素+尾晕元素—近矿晕—前缘晕元素+近矿晕元素+尾晕元素的元素异常分布序列,指示在深部存在一个或多个隐伏矿体,是造成元素异常叠加共存与轴向分带序列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异常元素组合和综合垂向分带序列一致的同类型矿床具相同的异常元素水平分带,但矿体不同垂直截面上异常元素具有不同的水平分带的特征规律,来评价矿床的剥蚀程度  相似文献   

7.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北东缘,其赋矿围岩破碎溶蚀现象明显,地层和矿体产状难以辨识。为了准确圈连矿体,以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基础,以热液矿床原生晕找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西湾矿区钻孔岩石光谱样品进行测试,绘制原生晕剖面等值线图,研究原生晕浓度分带和轴向分带特征,探讨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体圈连的指示意义。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As、Sb、Pb、Zn、Ag、Mo与铅锌矿成矿关系密切。16号勘探线原生晕浓度分带和轴向分带特征表明: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近矿晕指示元素为Pb、Zn、Ag,尾晕指示元素为Mo;轴向分带特征反映Ⅲ号矿体具"反分带"现象。轴向分带和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说明,西湾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复杂,推测为多期次成矿或矿体沿倾向还有延伸。As、Sb、Pb、Zn、Ag、Mo的浓度分带特征对矿体的圈连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刁泉银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微量元素在矿区各地质体中的分布特征,垂向、水平分带特征,元素的相关性及因子分析,元素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结合地质特征,提出刁泉银矿外围找矿的水系沉积物指示元素组合和原生晕指示元素组合,划分了刁泉银矿床微量元素的垂向和水平分带序列,并以矿床的成因、物质来源有所指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采集内蒙古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区第7、-9勘探线上11个钻孔的岩石、矿石样品,绘制原生晕剖面等值线图,建立垂向元素分带序列,结合该矿床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对钻孔深部隐伏矿进行了预测。该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为Cu-Pb-Zn,前缘晕由Hg、Sb、Cd组成,尾晕以W、As、Sn为特征。该矿床处于倒转向斜的倒转翼,元素的垂向分带序列大部分为反向分带。垂向分带和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说明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反复叠加的特点,第7勘探线至少存在2期含矿流体,钻孔ZK702、ZK830、ZK726、ZK817深部可能有盲矿体。  相似文献   

10.
下黄竹园金矿是老湾金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地层各组段和主要岩石类型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以及异常元素空间分布、异常浓度分带、分带序列、元素对比值的研究,表明成矿元素含量变化与地层层序、岩石类型密切相关.龟山岩组二云石英片岩是金矿体的直接赋矿围岩,与斜长角闪片岩共同构成矿源层.根据异常元素组份分带、垂向分带序列和不同标高元素对比值的研究,建立了地球化学评价指标,为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蔡家营铅锌银矿床原生异常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据蔡家营铅锌银矿床有关的各类介质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组合关系,确定了该矿床的指示元素,阐明了矿床原生异常特征及分带规律。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异常模式。取得了找盲矿的显着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方招信  孙庆安  朱恒 《安徽地质》2009,19(2):103-106
世界上含金镁夕卡岩矿床十分罕见。本文简单介绍了安徽淮北三铺地区含金多金属镁夕卡岩矿床的成矿基本地质条件、矿床富镁特征和交代矿化蚀变分带模式。重点研究锶、钡元素在矿床中的迁移规律以及锶/钡比值的分带性,在研究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分析Sr、Ba分别追随Ca、K元素迁移方向,发现Ba元素由内带向外带迁移、Sr元素由外带向内带的逆向迁移规律,首次指出该镁夕卡岩矿床中的Sr/Ba比值的分带性,确定出Sr/Ba比值0.3~3.0为矿(体)化交代蚀变带,可作为镁夕卡岩型矿床重要的地化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林 《矿产与地质》1991,5(4):249-261
对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的岩石类型、岩体形态、规模、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该类矿床的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和矿化与蚀变带的关系作了论述,指出了该类矿床最重要的蚀变带为黄玉云英岩化带, 在详细研究该类矿床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围岩蚀变及元素分带综合找矿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为例,讨论该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及蚀变分带特征、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建立了石板沟金矿的综合找矿模型,对深部的含矿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的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区内岩石中元素富集贫化规律、原生异常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硫与铁及成矿元素的协同平衡关系等的研究,发现矿床中发育成矿及伴生元素正异常和贫化元素Ba、Sr、Na2O的负异常,矿床整体产于贫化元素形成的亏损晕中;矿床直接指示元素为Zn、Ag、Pb、Cu、Cd、Sb、Hg,间接指示元素为Ba、Sr、Na、As、W、Rb;矿床原生异常轴向分带序列为Ag-Hg-Pb-As-Cd-Zn-Bi-AuCu-Sb-Na2O-Sr-Ba-W-Co-Mo-Rb,出现As、Sb等元素"反分带"现象;元素含量及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波动较大,反映叠加成矿作用强烈,成矿过程复杂;各类异常特征均显示成矿地球化学系统在矿床深部尚未终止,推测已知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盲矿体。初步构建了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金川硫化铜镍矿床中贵金属元素的分带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金川硫化铜镍矿床最大的寓矿体内,贵金属元素存在明显分带:Pt、Pd、Au、Ag含量在边部较低,向中心部位逐渐增高;Os、Ir、Ru、Rh含量在中心部位较低,向边部逐渐增高。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认为这种分带特征是硫化物液相结晶分异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据钟丘洋火山热液型铜矿床的地层、侵入岩、矿石和矿体中元素的分布规律,阐明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异常特征;确定了与矿床有关的指示元素及其分带序列;建立了矿床剥蚀程度的评价指标及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巴彦宝力道金矿区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忠  李峰  刘萍 《物探与化探》2004,28(3):224-227,232
巴彦宝力道金矿区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区内发育与金矿化有关的破碎蚀变带和糜棱岩化带。通过研究地质及物化探工作成果,建立本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矿模式,采用相关分析和"格氏法"等方法,确定了矿床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As Sb Hg Bi Li Sr Ba Ag Pb Au Cu Zn Sn V Co Cr Ni Ti Mo W,前缘晕元素为As、Sb、Hg、Bi,主成矿元素为Au、Cu、Zn,尾晕元素为Ti、Mo、W。据轴向分带特征,确定金矿体剥蚀程度的判别指标为w(As)×w(Sb)×w(Bi)/w(Ti)×w(Mo)×w(W)。建立了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火山热液金矿床原生晕成晕元素、成晕性质、分带序列与分带结构。根据露天采场岩石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建立元素分带序列和轴向分带模型。首先按元素成晕性质与成晕相对时间编排子序列;之后联结三个子序列间空间关系最紧密元素(Cr—K—Au)组成总序列。空间上各单元素晕,包括负晕与正晕,在原生晕总体范围呈现规律性排列:K正晕位于核部;Bi、Mo、W晕重叠其下部;Ag、Au、AS、Sb)晕重叠其上部。Mn负晕套合K正晕处围;Mn正晕镶嵌Mn负晕边部Na晕覆盖整个原生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