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构烷烃气相色谱指纹法鉴别海面溢油源一事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伟琪  张珞平 《台湾海峡》2002,21(3):328-331
通过对厦门海域一个具体海面溢油事例的研究,探讨了鉴别海面溢油源的正构烷烃气相色谱指纹法及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包括样品的前处理、GC测定和数据分析。其整个操作流程短,且较简便易行,尤其是选择正十七烷(n-C17)、正十八烷(n-C18)、姥鲛烷(pri)、植烷(phy)和正二十烷(n-C20)等特征烷烃作为判据,可信度大,对于经历一定风化作用的海面溢油仍可进行有效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对数比值法鉴别海面溢油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学仁 《海洋学报》1990,12(6):733-740
本文应用对数比值法识别油色谱图形.选择六个受风化影响很小的色谱峰作为图形识别的信息点,以峰面积或峰高作为图形识别运算的基本值,经归一化法标化后,计算溢油与可疑溢油的六个相应峰的对数比值,画出判别图,如果溢油与某可疑溢油的六个对数比值,有50%以上的点落在临界线以下为真正的溢油源.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渤海海上6个不同区块、7个平台的8口油井原油中正构烷烃组分及姥鲛烷植烷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原始指纹谱图、正构烷烃组分及姥鲛炕植烷浓度分布比较和特征比值比较对原油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不同区块的原油指纹信息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平台不同油井所产的原油指纹也存在一定差异,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可对其进行鉴别.原油的风化对特征比值影响较小,可利用其进行风化油样的鉴别.为确保鉴别的准确性,分析过程中必须实施严格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溢油的气相色谱鉴别,建立了一种新的海洋溢油气相色谱鉴别方法。即首先采用小波分解将气相色谱图曲线分解至不同的尺度,计算各尺度曲线分量的分形维数,基于分形维数参量,采用欧几里得距离判断不同样品气相色谱曲线的近似程度,达到对溢油样品进行鉴别的目的。溢油事故实例数据分析表明,分形维数能较好的反映不同色谱曲线的差异,所建立的方法在筛选溢油样品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鉴别范围,可作为溢油鉴别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综述了气相色谱在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化学和海洋石油勘探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近10年来以气相色谱为手段研究海洋化学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6.
三维荧光谱参量化方法及其在油种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是溢油油种分析鉴别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荧光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化分析方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针对油种鉴别的特点,提出了油样三维荧光谱的参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急状态下海洋溢油源鉴别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实例对应急状态下如何对海洋溢油源进行快速地判断筛选进行了研究-先运用气相色谱法从数量众多的可疑溢油源中初步筛选出几个,再利用气-质联用做进一步的鉴别.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应急状态下溢油源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8.
JZ油田沙三中段属近岸水下扇沉积,表现为多期次砂体沉积。各期砂体纵横叠置,发育多套流体系统,储层连通关系复杂。利用开发井获取的原油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其生物标志物,获取原油指纹色谱,制作指纹星状图图版。对比各原油样品的指纹色谱的异同点,确定了各开发井相应储层间的连通关系,研究成果得到了油田开发动态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荧光光谱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溢油鉴别。通过结合同步荧光光谱法、导数荧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某码头一次溢油事故的溢油样进行分析鉴别,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溢油源,进一步说明了荧光光谱法是溢油鉴别中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同步荧光光谱对油源较为相近的油样区分能力较差,但可初步判断其相似性;(2)三维荧光光谱图油样荧光强度会受风化等因素的影响,但谱图的整体轮廓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小,芳烃的测定结果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溢油源的特征信息;(3)一阶导数荧光光谱中峰的比值能增强光谱特征,提高溢油鉴别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将HPLC的高分离效能与MS的强大结构鉴定功能结合起来,已逐渐成为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快速分离、鉴别的强有力手段。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技术,成功建立了刺参皂苷快速鉴别方法,并对市售干刺参中的4种皂苷进行了鉴别。此外,应用该技术对罗氏海盘车中的13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别。为海洋药用生物化学成分快速鉴别提供了1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海洋天然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16S rDNA的PCR-DGGE基因指纹技术,于6~9月间,对辽宁普兰店湾2个相邻的刺参养殖池塘进行了养殖水环境中菌群多样性的分析,首先用2216E固体培养基对仿刺参养殖水环境中的细菌总数进行统计,再采用PCR-DGGE指纹技术分析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池塘水环境中较高水平的细菌数,且9月为6月的3倍;高温季节刺参养殖水环境中细菌种群较为丰富,其中大多数属于变形菌门;6~9月份样品具有一致的优势菌群,分别为Pseudomonas sp.,Uncul-tureddelta bacterium,Ostreococcus sp.以及Unculturedalpha proteobacterium。同时发现,同一时间采集的样品,有一定的菌群相似性,并在聚类分析图中分别成簇,检测样品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在1.7至2.5之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与溢油污染程度有关的影响因素,首次构建了海上石油平台溢油污染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模型无样本的难题,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利用Rand函数在各分级标准内随机生成足够数量的训练和测试样本,建立了较合理的网络结构,构建了石油平台溢油污染等级BP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P网络模型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能够用于评判未知样本...  相似文献   

13.
聚类分析在浅海变性水团分析中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tatist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modified water masses in the shallow sea an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defining the quantity and boundary of water masses and mixing zone from the hierarchical tree is given. Two cluster methods of gradual examination are propo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hierarchical method.  相似文献   

14.
源解析受体模型在伶仃洋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解析受体模型是在大气气溶胶粒子来源及酸雨成因研究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首次将该模型移植到水环境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经验证处理后,解析了伶仃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理区域源,并定量计算了这些区域源对特征污染元素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5.
新区、深层和深水等低勘探程度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烃源岩厚度预测则是沉积盆地勘探新区烃源岩评价的重要问题。以南黄海北部盆地勘探新区东北凹陷的烃源岩早期评价为背景,基于地震反射特征追踪东北凹陷内烃源岩的发育层位和空间展布研究成果,首次应用地震属性方法对东北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上白垩统泰州组和古新统阜宁组)厚度进行了初步预测,并结合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对本区泰州组烃源岩厚度的预测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东北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较阜宁组烃源岩分布广且厚度大,西次洼为东北凹陷主力生烃洼陷。地震属性法是沉积盆地勘探新区内定量化预测烃源岩厚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其对于类似盆地勘探早期的烃源岩评价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剖面系统采样和粒度、磁化率测试,在同其他地方黄土充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浪岗山第四纪风成沉积的粒度与磁性特征:浪岗山黄土剖面中,10~50 μm粒组富集,分布均匀,符合黄土的风成特性;但粗颗粒(〉50 μm)含量均超过10%,显示该剖面除了接受来自西北内陆的远源风尘物质外还接受来自东海陆架的近源风尘物质;磁化率相对较高,但变化不大.根据沉积物的粒度与古气候环境的内在联系,结合磁化率变化情况,对该地区风尘沉积物的物源变迁及环境演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钻探和拖网取样资料都表明南沙海区东北部礼乐滩及附近海域存在大套中生代海相沉积,但其西南侧是否也存在中生界不清楚。新的长排列(偏移距超过6 km)多道地震测线C2B经过南沙礼乐滩西南海域(水深1.5~1.7 km),反射剖面显示了重要的角度不整合界面,上覆地层呈平行披盖结构,下伏地层则存在明显的挤压变形;长排列炮集记录则显示了清晰的折射波。利用OBSTOOL软件进行了折射波震相的拾取,折射波速度计算结果表明不整合界面上覆层地震速度为2.5~3.0 km/s,下伏层地震速度为3.5~5.5 km/s,跨不整合界面发生速度突变(其差值约1.0~2.0 km/s),表明地层严重缺失。结合南海的构造演化过程、钻探和拖网取样结果,以及与南海北部潮汕坳陷已经确定的中、新生代地层速度的对比,将上覆层划为新生界,下伏层划为中生界。C2B测线东南端下构造层属于中生界褶皱构造,地层速度较低,约3.5 km/s,低于潮汕坳陷西南部中生界的地震折射波速度为3.5~4.2 km/s,推测为早白垩世边缘海相沉积,可能预示礼乐盆地西南海域较好的中生界油气储集。  相似文献   

18.
北黄海东部坳陷有利勘探区块为发育在斜坡上的扇三角洲沉积相,砂岩储层薄,横向变化大,利用常规的地震属性难以圈闭有利储集层,时频分析技术是寻找薄储层最有利的手段。通过研究短时窗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时频连续小波变换和S变换等几种经典时频分析方法的特点,分别从时间分辨率、频率分辨率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最后优选出S变换对北黄海东部坳陷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解。结果表明,该项技术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对地层细节的刻画更清晰,有效地识别了断层边界,并且能够预测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变化及沉积相划分,频谱分解方法是该研究区进行储层预测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探讨Elnino不同类型赤潮成因和对湄洲湾油污现象进行一些讨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