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大坝变形监测是一项精度非常高的工作,正倒垂作为一种十分常用的监测方法,在大坝的变形监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介绍了正倒垂法变形监测的原理与方法,通过采集隔河岩大坝四个测点的正倒垂观测数据,重点探讨和分析了大坝水平位移与环境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并由此得出一些相关结论,最后提出了正倒垂的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应用时间序列方法作大坝变形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时序分析的三个基本模型——ARMA模型、AR模型和MA模型,以及各模型的统计性质。然后以某大坝1715廊道的激光视准线观测位移值(已利用倒垂观测把相对位移化为绝对位移)为例,着重叙述大坝变形分析的建模过程,得到了一个AR(2)模型并对大坝变形作了预报,结果具有相当好的预报精度。从而说明,时序分析法将是大坝变形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姜华根 《测绘工程》2000,9(1):62-67
提出了一种用很轻很细的线,以很小的拉力组成的轻倒垂系统,配合垂线摆动阻尼器,可以达到较高的垂准精度,用这种垂准系统建立的高度较大的垂准基线可以用于超以建筑物施工和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GNSS、全站仪、倒垂数据,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水电站二维测量基准建立与一致性维护的理论和方法.该方法首先将GNSS基线和全站仪边角观测值进行联合处理,再采用粗差探测、粗差剔除和方差分量估计等方法,按照一点一方向的模式进行边角网平差,最后对平差后的点位坐标进行精度评定.以大渡河某水电站监测数据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三峡大坝特深倒垂孔倒垂线的施工安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垂线作为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基准设施,广泛应用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对深达110m的倒垂线的安装,在国内尚属首次。工程实践中通过不断试验、摸索及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抓住安装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工序进行创造性思维,采用新的安装工艺,顺利实现了特深倒垂孔倒垂线的安装,并归纳出一套系统的、实用的施工安装方案。  相似文献   

6.
引言大坝外部变形观测,最初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也即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坝体的沉降,用三角测量方法测定坝体的水平位移。对于直线型大坝,位移观测较多采用视准线观测方法(测小角法与活动觇牌法)。坝体挠度采用垂线观测。后来,在水平位移观测上采用引张线观测方法。在垂线观测中也采用倒垂线,并在很多情况下,将倒垂锚块当作基准点。在垂直位移观测中采用流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随着激光技术的应用,激光准直也成为观测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平均间隙法检验基准点稳定性的原理,并结合实例,利用Matrix VB与Excel VBA编写了一个水准基点稳定性检验程序。结果表明,基于Matrix VB与Excel VBA的平均间隙法在水准基点稳定性检验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西南三江地区活动构造发育,地质灾害与地震频发,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成为影响该区人居环境最为重要和突出的问题。为快速有效评价区内地质环境的稳定性状况,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地质成因进行稳定性相关因子分析,以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因子,如地震、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岩性及地貌等,作为基础地质环境要素,利用证据权重法开展了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对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基于权重的区域地质环境遥感定量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其结果可为区域国土资源规划提供有效的信息基础及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合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以及通信链路的稳定性问题,该文以基合导航系统和CORS为平台手段,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立单基站基合导航测试系统进行精度和稳定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基合导航系统静态和动态测试的定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用基合导航系统传输差分数据实现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的稳定性优于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0.
罗峰 《全球定位系统》2014,(1):42-45,55
CORS 系统作为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基础设施,需向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定位服务。CORS 系统基准网自身的稳定性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以广州CORS网为例,简要介绍了基准站网稳定性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整理准备、基线解算、平差计算、稳定性分析等,并最终得到可靠的分析成果。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后续稳定性分析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硬件延迟是利用GPS进行TEC测量时最大的误差源,其影响可达30多TECU。为获得更准确的绝对TEC数值,必须利用一定的电离层模型计算得出GPS系统硬件延迟。本文为估算利用一个时段内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出的硬件延迟对后续时段TEC测量的影响,利用IGS网络中60多个数据质量良好的GPS跟踪站数据,对硬件延迟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PS系统硬件延迟在短期内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当发生电离层扰动现象时GPS系统硬件延迟的精度和稳定性会遭到破坏。同时根据GPS系统硬件延迟稳定性的研究成果,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对太阳耀斑进行预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坝肩部位边坡的稳定性对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以云南省澜沧江上游某水电站为例,介绍了该电站右坝肩边坡表面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边坡外部变形监测成果阶段性分析、变形量与降雨以及开挖相关性分析、成果空间分布分析,对研究边坡变形机理,评价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具有广泛应用的线性等式、线性不等式及非负约束的非线性最优化问题。以极方向的特殊组合加上修正向量为搜索方向,给出一个具有超线性收敛速度的算法。较以往的算法有明显的优点,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滑坡体的稳定性分析对滑坡多发地域居民的人身安全、生产、生活乃至各种规划设计意义重大。以重庆奉节地区的猴子石为例,利用ArcGIS分析平台,采用Hovland三维模型计算出整个滑坡体的稳定性系数为1.428,大于1,表明猴子石滑坡体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目前此滑坡体处于相对稳定状况。这一结论为滑坡的发生提供定量预防依据,也为本地域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所有的计算过程均是基于ArcGIS的平台完成的。将滑坡体各参数的计算公式与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联系起来,为如何利用GIS技术更好地保障滑坡灾害防治工作拓宽了思路,在工程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南京玄奘寺九华山洞穴改造工程的施工变形监测,对量测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据此研究了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合理确定了隧洞横向支撑布置时间。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利用位移反分析法对隧洞围岩特性参数进行反演分析。研究表明:隧洞改造后围岩稳定性较好,其收敛变形时间约为30~35d,反演计算所得的位移与实测位移较为接近,说明反演所得围岩特性参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频发,为能够减少灾害的影响,需要对特定区域的土壤稳定性进行调查或评估。传统对于土壤稳定性的评估一般是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对事故多发地段对于调查人员的安全影响较大。因此论文利用ArcGIS软件,根据DEM数据以及地区矢量图,通过计算坡度或坡向等方法对云阳县张飞庙景区进行土壤稳定性评估。运用该方法能够快速得到张飞庙景区土壤稳定性情况,确定不稳定区域范围,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利用双星系统进行船体姿态测量的方法,是传统长短基线法的一种改进。本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及较好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基线长度为3 m时,测姿精度可达到0.3°。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圳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的稳定性分析相对较少的现状,基于深圳市2015年CORS数据,该文利用GAMIT软件计算并分析了参考站间基线以及与IGS站间基线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除因南山站点位异常引起了部分基线出现偏差外,大部分基线表现稳定且水平方向稳定性高于垂直方向。该文通过基线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能够较为直观地检查出点位出现异常的参考站,这对于CORS站服务性能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利用GLOBK软件平差得出了参考站坐标时间序列,并与PANDA的精密单点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使用了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法计算IGS站与参考站坐标变化的相关系数,得出SZCORS各参考站向东南方向偏移的趋势与板块漂移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的获取,包括勘查、开发两个阶段,勘查是开发的前期工作,没有矿产勘查则矿产开发是盲目的,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因此,矿产勘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前瞻性、长期性的作用。首先,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矿产勘查工作是提供物质基础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保证其稳定性,如果基础不稳,将影响各方面的发展,后患无穷。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经济发展形势的短期变化而轻易改变其基础稳定性。为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支撑,必须确保矿产勘查工作的稳定性。其次,矿产勘查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前瞻性,矿产勘查从发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作为典型地质灾害具有时间分布上的突发性、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的特点,受地形、地质、水文和人文因素复杂影响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传统滑坡稳定性分析基于静态的物理模型,其模型通常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模型抽象,参数时变、空变,导致对滑坡稳定性分析难以满足防灾减灾的时效性、准确性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数据驱动的多模型耦合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数据,建立了一套依靠动态传感数据实时驱动的地形-水文-滑坡机理耦合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框架,阐述了基于知识规则的监测数据智能清洗方法,数据驱动的多模态监测数据实时接入与自主加载,多模型耦合机制,监测数据与滑坡机理模型动态同化算法,从而提高了滑坡稳定性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变被动减灾为主动防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