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热电离质谱同时测定硝酸盐中氮和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研究了一种硝酸盐中氮和氧同位素质谱测定的新方法。该法利用石墨的非还原热离子发射特性 ,建立了以测定 Cs2 NO2 + 离子的正热电离质谱测定硝酸盐中氮和氧同位素组成的过程 ,对方法的可行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对几种测定氮和氧同位素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运用正热电离质谱法对几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硝酸盐试剂的氮和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 ,发现氮和氧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主要总结了测定氯同位素比值的四种质谱法 :由电子轰击产生的基于HCl+离子的气体质谱法、基于CH3 Cl+离子的气体质谱法、基于Cl-离子负热电离质谱法 (NTIMS)和基于Cs2 Cl+离子正热电离质谱法(PTIMS)。并分析了使用这四种方法测定氯同位素时处理含氯样品和使用仪器测定样品氯同位素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对测定结果的精度进行了比较 ,最后对测定氯同位素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法测定氯同位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建立了基于Cs_2Cl~+离子的高精度正热电离质谱测定氯同位素的方法,发现石墨的存在能大大增强Cs_2Cl~+离子的发射强度和稳定性。实验中对影响测定精度的各种因素,如样品液的pH值、涂样量、样品蒸干条件、分馏效应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测定了光谱纯HCl试剂中的~(37)Cl/~(35)Cl同位素比值,精度为0.034%(95%置信水平),用此法还初步研究了盐湖卤水中的氟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4.
对石墨涂样检测 Cs2 BO2 离子条件下甘露醇对硼同位素测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甘露醇存在下 11B/ 10 B比值明显高于只有石墨存在时的比值。硼 -甘露醇络合物的形成可能改变了 Cs2 BO2 -石墨方法的电离和蒸发条件。  相似文献   

5.
根据天然斜发沸石对K+、Rb+、Cs+等无机离子的交换性能 ,研究采用天然斜发沸石从西藏地热水中提取分离K+、Rb+、Cs+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石墨存在下测定Cs2BO2+离子是硼同位素测定的最佳方法,但NO3-却存在严重的干扰,本文对这种干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了避免NO3-的干扰,本文改进了硼的分离提取方法,完全避免了NO3-的引入,取得了满意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7.
铷、铯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先进能源材料。我国盐湖和深部卤水中蕴藏丰富的铷、铯资源。铷、铯离子含量的准确快速测定对于其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高盐卤水中 Rb+Cs+离子的方法。选用 Metrosep C6-150柱( 150 mm × 4 mm)为分离柱,以 5 mmol·L-1羟基乙叉二膦酸( HEDP)和 15 %乙腈、的混和溶液为流动相,流速 0.9 mL·min-1柱温 35 ℃,进样量 20 μL,卤水样品中 Rb+、Cs+离子与 Li+、Na+、K+、Mg2 +、Ca2 +、Sr2 +等常见共存离子在 8 min内有效分离,。Rb+Cs+质量浓度在 1~500 mg·L-1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9 9,方法检出限为 0.19 mg·L-1和 0.36 mg·L-1,定量限分别为 0.6、2 mg·L-1和 1.21 mg·L-1,加标回收率为 99.43 %~102.03 %。本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适用于卤水中微量和常量铷、铯离子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8.
该项研究成果总结了利用石墨的非还原热离子发射特性所建立的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测定硼氯溴同位素的方法,实现了硼氯溴同位素重要突破。该成果对质谱中的热电离理论进行了较深入地讨论,建立了高精度质谱测定锂铟同位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海洋的稳定氯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Cs2Cl+正热电高质谱法,测定了海洋中不同区域表层海水样品的稳定氯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海洋中的δ37Cl值并非均匀一致,尤其在高经度地区变化明显。δ37Cl值的变化与海水的盐度和所处的经度有一定机关性。建议使用一个统一确定的海水样品做为稳定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氯同位素标准参考物质。  相似文献   

10.
SO4^2—、NO3^—对氯同位素测定的干扰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石墨存在下用正热电离质谱法测定 Cs2 Cl+正离子是氯同位素测定的最佳方法 ,但实验过程中发现 ,SO42 - 和 NO3- 的存在对测定的干扰较严重。在系统地研究了 SO42 - 和 NO3- 对氯同位素测定影响的基础上 ,定性地给出了在 SO42 -和 NO3-影响下 ,部分仪器聚焦参数的变化 ,并对影响的机理做了一些解释。着重探讨了不产生影响的 SO42 - 和 NO3- 的最高浓度及 SO42 - 和 NO3- 的消除方法 ,以期指导相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氯化物型钾盐矿床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外许多钾盐矿床大量样品测定的结果:通常石盐(岩)的37Cl/35Cl比值和δ37Cl(%)值高于钾石盐(岩);钾石盐高于光卤石(岩)。例如:西班牙Catalonia盆地钾盐矿床,其石盐岩为0.31958—0.31941和+1.002─+0.470‰,钾石盐岩为0.31913和─0.407‰,光卤石岩为0.31887和─1.221‰,等等。这说明了这些蒸发岩是在水体浓缩的不同阶段形成的,是氯同位素分馏作用长期不断进行的结果。其氯同位素组成与Br、K和Mg含量有着密切关系。困而在我国找钾过程中,可将氯同位素组成及Br、K、Mg含量结合起来作为找钾标志考虑。  相似文献   

12.
选取典型的黄河口滨海盐渍区碱斑裸地、自然演替和人工调控恢复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典范对应分析不同恢复阶段的芦苇群落特征和对应的立地环境条件,探讨了影响芦苇湿地恢复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恢复过程中土壤中Na+、Cl-、SO42-、Mg2+、Ca2+和K+离子的绝对含量逐渐减少,HCO3-逐渐增加;土壤pH值与可溶性Ca2+含量呈互为增减的关系。全氮、有机质含量随着芦苇正向演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全磷含量差异较小。环境因子中的土壤含盐量TS、氯硫比(Cl-/SO42-)、钠吸附比(SAR)、K+与样地群落特征第1排序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水深、恢复时间、pH值、土壤有机质(OM)呈显著的负相关性。植物生长指标中芦苇株高与盐渍化指标TS、Cl-/SO42-、SAR、K+呈显著正相关,与覆盖度、生物量与WD、RS、pH、OM指标呈正相关。确定了盐度、氯硫比、Na+及水深是影响该区芦苇湿地恢复的主要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13.
在水盐体系中,大量Li+的存在,对EDTA络合滴定法测镁有严重的干扰,使滴定结果偏高。采用体积比为1∶9的正丁醇与无水乙醇作掩蔽剂,探究其在不同Li+/Mg2+摩尔比、不同浓度、不同取样量下的适宜加入量,得出混合醇的加入量与Li+/Mg2+摩尔比有较大关系,与溶液浓度、取样量的多少均无明显关系;同时指出在同一Li+/Mg2+摩尔比下混合醇的加入量有个适宜的范围。该方法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3%。对提高含Li+和Mg2+的水盐体系相化学实验研究的可靠性和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Cs2Cl+离子正热电离质谱测定氯同位素的方法,初步研究了盐湖卤水中盐类矿物结晶过程中的氯同位素分馏.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盐类矿物自盐湖卤水中结晶时,37Cl优先进入固相,这是造成盐湖卤水中氯同位素组成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验室条件下,盐类矿物自盐湖卤水中快速结晶时,则有相反的氯同位素分馏发生,即35Cl优先进入固相,本文初步讨论了这种绝然相反的氯同位素分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关中平原420-350 ka BP的古土壤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景波 《地理学报》2005,15(1):115-122
通过对关中平原双竹村剖面、寇家坡剖面以及蓝田田家坡剖面、三官庙剖面、长安四府村剖面和宝鸡马家塬剖面黄土沉积中第4层古土壤的分析,发现西安、长安、蓝田和宝鸡中更新世中期发育的第4层古土壤已转变成为风化壳,厚度变化在3.5~3.7m之间。它由4层组成,最上部的第1层是发育好的红棕色粘化层(Bts),第2层是具有铁质胶膜的风化淋滤黄土层(Cs),第3层是不含铁质胶膜的风化淋滤黄土层(Cl),第4层是CaCO3结核层(Ck)。对风化剖面中CaCO3含量、pH值、黏土含量,元素Sr、Fe2O3和Al2O3分析,表明该风化剖面受到了较强烈的风化淋溶和黏土化作用,并指示当时的风化淋滤深度明显超出了土壤粘化层的厚度。粘化层中黏土胶膜具亚热带土壤胶膜特征,具超微晶粒结构,由新生的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微晶粒构成,明显定向排列,这是其具有光性的原因。风化壳型古土壤的发育表明,在距今42.35万年前后,黄土高原东南部盛行亚热带气候。这一古土壤剖面构型为Bts-Cs-Cl-Ck-C,它发育时的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分别约为16℃和1000mm,比现代关中平原高约30℃和400mm。  相似文献   

16.
滇西和黔中表土中7Be与137Cs分布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滇西和黔中28个表土剖面分层土样^7Be、^137Cs比活度对比分析可见:滇西地区表土层顶部^7Be/^137Cs为100-1000,而黔中地区仅10-100;两地区表土层中^7Be的表观比活度和最大渗透深度总体相近;^137Cs在黔中表土层中的比活度总体较滇西地区略高。而黔中表土中^7Be累计值的偏低现象,映射了该地区强烈的水土流失。为解释滇西和黔中地区之间表土层顶部^7Be/^137Cs的地区差异,需进一步讨论两核素的湖泊沉积物蓄积特征。  相似文献   

17.
We measured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Cl -, Na +, SO 2- 4, NO - 3 and 7Be concentrations in snow cover along the traverse route from S16 to Dome Fuji station in east Dronning Maud Land, Antarctica. The concentrations of Cl - and Na + at the coast exponentially decreased with distance from the coast up to 200 km inland. Between 200 1000 km inl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 + were nearly consta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l - increased with distance beyond 750 km inland. Furthermore, the contribution factors between Cl - and Na + decreased and the Cl -/Na + ratio and the nssCl -/Cl - ratio increased toward the interior of the contin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a salt aerosols are transported from the coastal region toward the inland region of the Antarctic continent, and that a source of Cl - other than sea salt exists in the inland plateau of Antarctica.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 2- 4, NO - 3 and 7Be in snow were relatively high in the coastal region and the inland plateau region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katabatic wind region.  相似文献   

18.
干密度是评价软土固化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通过室内击实试验获得。以氯氧镁水泥(MOC)为结合料,砾石土为固化对象,研究了原料配比对MOC固化砾石土击实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击实试验,考察了轻烧镁粉掺量、卤水浓度、卤水掺量和活性MgO/MgCl_2物质的量比(Mg/Cl比)影响混合料干密度的规律。结果表明:MOC固化砾石土击实料的干密度随卤水掺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轻烧镁粉掺量及Mg/Cl比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随卤水浓度及轻烧镁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卤水浓度增加及Mg/Cl比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长余辉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的过程中,原料锶铝比、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对前躯体和煅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产物的长余辉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荧光材料余辉特性测试仪对发光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表明,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长余辉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的最佳条件为锶铝量比为1∶2,烧结温度1200℃及保温时间为3h;长余辉材料的物相组成以SrAl2O4相为主晶相,并存在富铝相Sr4Al14O25、SrAl4O7和SrAl12O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