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广州数字地震台IP传输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广州数字地震台数据传输的现状和IP传输技术的应用。详细介绍了IP Data Terminal地震数据传输终端的功能和特点。分析了167天来广州台DDN传输与IP传输对比观测的结果,结果表明,DDN传输受天气影响较大,而IP传输波形误码率低,并受益于“断点续传”,使波形连续率逐步提高。对IP数据传输的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将来用IP传输代替DDN传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传输地震台网是一个包括地震观测和通讯两大技术的综合系统。这一台网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有人职守地震台站,在地震观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传输地震台网的工作特点,对传输地震台的选建和传输通道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作为  相似文献   

3.
CDMA2000 1x系统通信容量大,具有频谱利用率高、传输质量好、保密性强、掉线率低、覆盖广等特点,适于对译码时延要求不高的数据传输业务。采用CDMA2000 1x系统实时传输地震监测信号具有丢包率低、电台发射功率小、总干扰电平低、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较高的特点,符合地震信号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遥测地震台网通讯方式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种数据传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地震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地震监测台网中得到实际应用的几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技术特点和组网方式。同时,将超短波传输、CDMA传输、DDN传输在成都市遥测地震台网中的实际运行情况及传输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IP传输方案。该方案通过地震数据IP传输及存储单元(ITU)、IP流多串口服务器完成,能实现单个台站与多个台网中心的Internet传输、单个台站与多个台网中心的专线传输、地震台网中心之间的Internet连接、远程数据下载及参数设置等多种传输方式,该传输方案具备实时性、可压缩性、多路服务、安全性、数据在线保存、传输费用低、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震数字无线传输目前主要是在223MHZ频段上进行,传输信道易受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具有背景噪声大,突发干扰多的特点.这种情况还将随着我国通讯业的高速发展而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GPRS无线应用平台的成熟,尤其是传输质量技术(QoS)日趋完善,为地震数据远程采集和传输提供了基础平台。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地震数据传输的手段和发展需求,结合GPRS平台的特点和传输质量技术提出了一套无线应用平台的解决方案,利用GPRS平台规划、设计和实施地震数据远程传输、转发、显示、存储、移动处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数字化前兆数据文件多且数据量越来越大的特点,笔者研究了黑龙江省数字化区域前兆台网中心前兆数据流的传输模式,采用DOS脚本和汇编语言,设计开发了台网前兆数据每日自动下载和台站每日数据自动拨号传输的系统--Auto Fik Transmission Systern For Seismic Prectlsor Network Center By Ftp Service(简称AFTS Version 1.5).该系统减少了台网(站)值班人员每日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台网版部分整个运行过程不需人为干预,每日自动传输规定文件并生成传输文件,情况记录日志,提高了前兆数据文件网络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智能误码测试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误码测试数据往往作为评判数字传输设备的性能或系统传输质量优劣的依据。智能误码测试仪是一种专为地震数据传输质量测试而研制的设备。该设备是我们针对地震数据的无线传输采用同步传输制式的特点而专门研制和生产的。智能误码测试仪能将测试过程中的误码数据自动跟踪累加显示和定时打印留存。上述功能既保证了测试数据的  相似文献   

10.
“十五”网络项目中测震台站CDMA数据传输方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网络到台站,IP到仪器",从台站数据的采集到数据传输,台网中心数据的接收与实时处理,全部建立在网络化的平台上.因此,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本文从CDMA数据传输方式的特点出发,详细分析了数字地震项目建设过程中测震台网试运行的数据特点,研究表明:测震台站CDMA数据传输模式的连续率较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地震数据的传输应尽量采用专用信道.  相似文献   

11.
当前信号远程传输方法,没有实现传输通道能量与传输通道信号并行,导致信号远程传输失真性较高。为提高地震信号远程传输的效率,提出新的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中信号远程传输技术。采用信号传输通道中地震信号能量的并行方法,通过信号传输通道中信号并行传输结构,实现信号在传输通道中双向传输;利用高频阻波电路阻断信号的高频载波通过谐振补偿电容,确保传输通道能量传输不受干扰;根据通道能量传输结构与信号传输过程,实现传输通道能量、信号并行,完成高速铁路地震信号远程传输中的失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丢包率较低,均值约为3%,远程传输时延仅为0.9s,是一种低误差、高效率的高速铁路地震信号远程传输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导线覆冰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刚  韩晓林  费庆国 《地震学刊》2010,(2):185-189,195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对导线覆冰等环境荷载反应敏感,容易发生动态倒塌破坏。目前对线路覆冰下输电塔的振动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线路覆冰下输电塔的动力特性规律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建立了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导线划分精度对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线覆冰对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线划分精度对输电塔振动影响较大;导线覆冰不仅影响输电塔振动频率,而且对输电塔振型也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输电塔横担的振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测井资料远程传输是服务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的测井数据远程传输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测井数据的传输问题,同时与CifNet多井数据管理系统有机结合,使测井数据传输、入库、管理及查询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测井资料周转时间。该技术采用了数字签名技术,实现了数据传输的断点续传和错误恢复功能,保证了测井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广东地震台网(下简称广东台网)台站数据传输采用多种方式的现状,统计和分析了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44个台站的数据传输质量。阐述了6种传输方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各种传输方式的质量和产生断记的原因,提出如何解决传输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信号的传输质量、运维成本、地震速报和未来地震预警需求等多方面着手,分析总结了各种传输方式的优劣,为提高台网运行率和台站数据传输质量,提出了"以SDH为主、多种传输方式并存"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输电塔-线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根据实际工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选取不同场地类型下的12条天然地震波,研究了不同地震波激励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通过与考虑刚性基础的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对比,得到了输电塔的薄弱位置,并提出了基于刚性基础的输电塔抗震放大系数,可为输电塔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输电塔抗震分析中,通常假设输电塔固定在地面上,而不考虑土G结构相互作用(SoilG Structure Interaction,SSI)对结构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输电塔抗震性能评估不准确.依托某 1000kV输电铁塔实际工程,对地震动激励下考虑SSI的输电塔进行综合的地震响应、倒塌破坏和倒塌易损性分析.在 ABAQUS中,通过沿桩体设置依据 API规范确定的零长度弹簧模拟土体与桩体间的相互作用,建立考虑SSI的输电塔有限元模型.基于数值模型,开展输电塔动力特性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方法,研究SSI对输电塔倒塌机理和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和未考虑SSI的输电塔振型相似,但自振频率相差较大;忽略SSI会低估输电塔的地震响应,同时高估输电塔的抗倒塌能力.因此考虑SSI可以提高输电塔抗震能力,进而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高温高压高湿环境下,长距离数据传输抗干扰技术,设计有效的数据传输方式,组建稳定高效的传输系统是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研制项目的重要环节。长距离数据传输抗干扰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低功耗、小型化、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的数据采集核心模块,传输抗干扰技术,数据传输协议及高精度授时等。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Miniseed格式以及Steim算法的相关原理出发,分析单台1 s理论最大和最小数据量。根据福建台网数据,对各种仪器取样,然后取平均,得出实际每个包数据量的一般值和最大值。根据现有数据传输方式,除去传输中的理论损耗,计算相关带宽对应的最大数据传输量。在得出地震数据单台1 s数据临界值和带宽最大传输量的情况下,总结计算结果,得出测震传输网络传输带宽临界值。  相似文献   

19.
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信道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信道测试是台网传输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台网的运行率和地震信号的可用率,甚至整个台网建设的成败。信道测试有3方面的内容:中继站背景场强测试、子台信道储备测试和信道误码测试。经测试后得到各种参数柱状图,以此判断每个台站的信道质量情况,及时调整台网信道传输的设计方案,确保成功建成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矿震台网的运行率,保障地震数据的连续率、完整率,对阜新矿震台网的信道进行了测试,主要包括制作传播路径地形剖面图以了解信道传输的视通条件、对信道传播损耗的理论计算及功率储备的测量、进行接收场强及背景干扰的测试以确定传输频点。结果显示,阜新矿震台网无线传输信道的场强在50~73 dB之间,能够保证无线信号传输质量,符合遥测台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