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肥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对肥城市1994年、2002年的landsat TM和2017年的landsat OLI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实验表明:近23年来,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4.22 km^2,林草地面积增加80.87 km^2,耕地面积减少107.02 km^2、水体面积减少17.28 km^2;同时表明在经济驱动、政策引导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肥城市土地利用程度会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安县2001年、2007和201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信息统计以及景观指数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解译,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大安县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呈阶段性,第一阶段恶化现象明显,第二阶段出现逆转,但并未呈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青岛开发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青岛开发区1995、2000、2004年三幅Landsat TM影像及辅助数据,对该地区10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分析结果作出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开发区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建筑用地在增加,耕地和林地被建筑用地占用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不透水面覆盖度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城市中不透水面数量和分布的变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综合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各自的优势, 运用CART算法进行城市不透水面覆盖度(ISP)遥感估算, 基于ISP制图结果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检测。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开展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变化检测方法相比, 基于ISP的变化检测方法, 不仅能够反映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潜在信息, 而且可以灵活地量化定义和解释城市用地变化情况。这种方法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可以作为现有变化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在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应做到合理监测。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对象,对济南市的土地遥感影像图进行分类。利用2005年和2016年济南市区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济南市矢量边界文件,对济南市的遥感影像图进行处理,通过目视解译,建立合理的训练样本,再结合野外调查的结果,制作济南市的土地利用分类图,根据分类结果对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今后的济南市土地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建议[1]。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分类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基于1996年和2006年两时相的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TM卫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分类后处理方法,对研究区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0年间北京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并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最为显著;耕地和大范围水域面积较大幅度减少,城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度地增加,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在10年间从北向南进行了大范围地移动。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20年来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相对不足的问题,提出运用现代遥感与GIS技术进行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的方法。在分析1996年、2005年和2014年3期Landsat影像的基础上,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然后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法和动态度分析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耕地显著增加,而林地明显减少;20年间其他未利用地和城镇的空间变化幅度很大;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等是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武夷山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探究旅游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迁西县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和空间变化问题,该文运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迁西县2009、2013和2017年3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再运用转移矩阵、变化图谱和信息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和系统结构有序性逐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7年,迁西县居民地、工矿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耕地、园地和水体面积减少,但是林地和耕地依然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耕地的减少主要是由居民地和工矿用地引起的,且林地和耕地之间的互相转化最为频繁;总体来说,迁西县土地利用朝稳中向好的趋势发展。该研究可以为迁西县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岳阳县1993年~2002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9年间岳阳县农用地、水域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呈增加趋势,其中农用地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农用地向建设用地、林地转移,水域向林地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以及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北京环线建设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遥感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芹  马建文  陈雪 《遥感学报》2005,9(3):314-322
近年来,北京市的环线建设大大改进了北京的交通状况,促进了环线周边的商业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环线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的变更。在“科技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和在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撑下,选择了1988,1994,2001和2003年5—6月份的TM数据,在影像经过几何校正和辐射归一化校正后对其应用高精度的自组织神经网络分类和利用高分辨率的航空照片验证;在分类数据和变更信息的基础上,采用了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频率指数模型和潜力模型分别对北京各种用地类型的频率指数和建设用地的Moran系数和Geary系数,以及城市增长的潜力指她进行计算。一系列计算显示了环线驱动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环线建设的驱动下,北京市的建设用地围绕环线呈快速增长趋势;绿地面积在四环、五环的环线一带也呈增加趋势;城市增长潜力从四环到六环呈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滕宇思  夏维力 《测绘科学》2015,40(2):109-114
针对西安市优化和完善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该文以西安市2003年至2012年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西安市2003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动态变化以及程度变化3个方面入手,对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其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从2003年至2012年西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依然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不断提高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扩张程度和植被覆盖度进行时空特征分析,为合理制定城市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全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9、2013和2017年Landsat遥感影像基础,利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得到土地类型图,计算城市扩张指数和植被覆盖度指数,并进行环路地类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7年北京市绿地/耕地面积减少746.22 km2,建筑用地面积增加601.36 km2,两者面积变化表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2)绿地/耕地及建筑用地的空间消长特点存在明显的环路差异;3)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剧烈减少;4)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在2009—2013年和2009—2017年两阶段内差异明显。可见北京市城市扩张速度有所减缓,绿地/耕地面积相对减少率高,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专题知识引导下土地利用遥感变化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基于GIS专题知识引导的土地利用变化自动检测技术与方法,在配准叠加情况下,以T1完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斑为单元构建各类别遥感数据知识库,然后以图斑单元计算遥感影像特征统计量,通过与知识库相关数据的比较与匹配,自动检测变化,识别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别。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套基于遥感信息和DSM的变化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DSM数据管理模块、DSM变化检测模块和变化结果表达模块。系统利用多时相的数字表面模型(DSM),通过变化检测模块检测出城市地区人工建筑物、植被等的变化情况,检测结果可以应用在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以及违法用地查处等方面,为地理国(市)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检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玏洋 《测绘通报》2017,(10):95-99
根据1995、2000、2005、2009、2013年Landsat影像,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平行六面体、最大似然、最小距离、马氏距离)进行解译,利用高分一号影像对不同解译方法进行评价,确定最优解译方法。利用最优解译方法解译得到升金湖保护区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图。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景观格局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其水域面积、图斑数、破碎度等要素,得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对近2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的研究,为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磊  侯立春  陈昆仑  张志 《测绘科学》2011,36(2):116-118
基于武汉市江夏区1991年和2002年两期TM遥感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定量分析其11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构成、动态变化及转移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通过对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流向分析后得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策驱动是导致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三类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本文基于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获取不同时段的土地覆盖信息,通过空间信息分析,对上海市15a(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定量时空特征,分析了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1987—2017年之间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为研究对象,以1987、2002和2017年的3期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RS/GIS技术方法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分析南京市近30年来的LUCC.结果表明:近30年间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存在不同土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面积增加.研究表明: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受到政策及区域规划、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系内陆国家,多为山地和森林,境内80%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盖。老挝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千米,其中农业土地面积占2.13万平方千米,森林面积占15.98万平方千米。农业土地面积不断增加,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老挝新土地法规定,由新成立国家土地管理署以集中统一的方式管理国家土地,不同的用地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但要在国家土地管理署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进行。与土地管理相关的部门主要有农业和林业部、工业和手工业部、通信、运输、邮政和建设部、信息与文化部和国防安全部。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即将因变量的二分类扩展为多分类。分别计算各种类型之间的转换回归系数可提高模拟的精度。对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计算出了不同的回归系数。该模型用于研究湖北省嘉鱼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正确率为7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