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对新增建设项目用地采取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是实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一种重要体现,而对历史形成的以无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或改变批准使用用途而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土地年租金的征缴则是对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一个完善和补充。本文试从这一角度结合土地有偿使用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目前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简要阐术其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建立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措。一、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以代替原来实行的分级限额审批制度。主要内容是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严格限制农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特别是要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3.
1996年11月,某公司通过招标方式取得甲市A号宗地的土地使用权,甲市土地管理部门与该公司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A号宗地使用条件按城市规划要求,其批准用途为住宅、商业综合,该宗地需要划分为两宗地,待该宗地总平面布置图出来后,再根据具体划分的宗地用途界线,确定分宗后的土地面积和具体的土地使用年限。1996年12月,甲  相似文献   

4.
1997年至1999年,我省利用二年多时间编制完成了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为严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切实把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落到实处,我省坚持从严从紧管理规划,特别是国家实行建设用地预审制度后,我省制定了《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明确了预审的原则、内容,建设用地审批实行厅内会审制度,凡是办理建设用地的项目,首先要查看建设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凡是不符合规划的用地一律不办理用地手续,切实发挥了规划的龙头作用,使用地单位都能按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相似文献   

5.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自1997年编制和批准实施以来,已经通过土地用途管制手段对于保护耕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规划本身存在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方面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目前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问:金某于2003年1月,通过竞买取得住宅区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面434平方米,土地用途为住宅,出让年限70年。出让合同签订后金某按期交清土地出让金,取得县人民政府批准文件。  相似文献   

7.
处理结果 夕阳公司对市财政局的意见不服,多次向市政府、市国土资源局以及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反映.经有关部门研究,答复是,夕阳公司这次委托挂牌土地的事由是改变土地批准使用用途,而不是处置企业改制中的土地资产;且该土地的性质是出让的工业用地,不属于国家重新出让土地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9年8月获国务院批准。全省11个市级、82个县级和1422个乡级规划于2011年上半年获得批准。三年多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严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认真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以计划管理、项目预审、规划审查为管理手段,建立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有效运行机制。尤其是《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的出台,巩固了规划实施的各项机制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促进了我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籍,最初是为征税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状况的田赋清册和薄册,其主要内容是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地税额的登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地籍主要以土地产权为核心,依法实行土地登记制度、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制度、土地调查制度、土地统计制度、土地动态遥感监测制度,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产权权益、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2月14日上午,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的2012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王世元出席。他指出,要以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为基础,完善以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致辞。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凌志主持年会。  相似文献   

11.
划拨土地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国土资源》2002,(6):60-60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拥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大部分是国有企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不但面积较  相似文献   

12.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确立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一项基本政策工具,也是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至实施以来,在引导建设单位科学合理选址,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统筹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中面临着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简称《土地管理法》,下同)在经过了1998年的修改以后,其中最有历史意义、贡献最大的,就是建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这使得先行《土地管理法》更具备科学性和更具有法制色彩。以用途管制制度为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其核心问题是权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而科学界定土地收购价格内涵是合理分配土地收益的基础。土地价格和的内涵分两种情况:即原土地用途价格和土地发展权价格。目前,我国尚缺乏法律法规对土地收购价格的内涵作出明确规定,在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践过程中,收购双方对此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5.
《山东国土资源》2004,20(2):71-71
一是推行土地储备制度。2001年,该市出台了《威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层层成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形成了“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运作机制。2003年,全市共储备土地330多公顷。二是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2002年以来共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179宗,面积188.5公顷,成交总价款6亿元。三是完善地价管理制度。2000年,将市区土地划为7个级别,制定了不同用途的基准地价。去年,我们对基准地价又进行了调整,确保土地增值部分及时纳入到政府收益中来。对已经出让的土地,凡改变用途和容积率的,用地单位补交土地差价;…  相似文献   

16.
正1995年7月,某县计划委员会做出了批准西服厂征用某村集体土地45亩的决定,用途为工业。2013年12月,西服厂与华美服装厂签订土地转让协议,将该宗地转让给华美服装厂,用途不变,在此之前,西服厂未办理土地登记。2014年1月,华美服装厂持1995年的征用土地批复文件和双方签订的土地转让协议到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土地登记。工作人员受理后,在讨论该宗地应如何办理土地登记时提出两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土地管理法》的实施,确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龙头”地位。1997-1999年全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完成,并经批准实施,标志着土地利用方式实现了从分级限额审批向用途管制的根本性转变。土地规划在土地用途管制,协调各业用地需求,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正在进一步改革和深化,出让、租赁等有偿供地比重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沉淀下来的大量国有划拨土地的流转和管理问题,成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领导关心的热点。目前,由于房屋租赁(含场地、地下室等下同)带来的划拨土地出租、改变用途等情况大量涌现,如何规范管理已成为划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土地产权是以所有权为基础,以土地使用为目标,实行土地有偿、有限、有流动的使用制度。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在农村和城市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在农村,实行的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城市,实行的是土地国家所有制。 一 现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 现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在明确土地的国家所有基础上,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即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质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权利的分割,土地所有者将土地所有权中的占有权、使用权、部分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分离出来,仅保留部分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组成土地所有者权利束…  相似文献   

20.
一、土地储备制度宜加强立法 1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地位、性质、职能定位需要加强立法 目前,许多城市虽然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但是土地储备中心尚未完全垄断一级市场。但由于土地储备机构地位、性质、职能的定位不明确,在对储备土地办理土地登记及进行土地抵押贷款时,土地用途无法确认,土地资产无法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