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龙江流域水环境状况及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小鄂  吴少赋 《广西地质》2001,14(4):37-40,45
龙江流域是西南岩溶区一个典型的水文盆地,由于降水丰沛,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受工矿企业废水的污染,龙江河水在枯水季节已基本失去了作为人畜饮用水水源的功能,沿江许多城镇人畜饮用水困难。在水资源十分丰富的西南岩溶区,类似的许多沿江城市出现水质性缺水,给水文地质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认为以一定规模的水文盆地为基本单元,以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的综合评价为出发点,有针性开展缺水城镇及岩溶干旱片的供水论证及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是新一轮水文地质工作的重点,也是基础性公益性水工环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桌子山地区岩溶水特征及勘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桌子山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该区岩溶发育,属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区.在研究桌子山地区岩溶水赋存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构造条件的分析,总结出该区地下水的分布规律.采用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为当地成功地寻找到岩溶地下水,缓解了当地人畜饮用水的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3.
广西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广西岩溶石山区人畜饮和水农田用水问题,需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详细勘查和合理开发,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实现岩溶石山区人民的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南岩溶地区找水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伟 《地质与勘探》2011,47(5):918-923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洞、管道和裂隙中,由于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及其浅部的泥质充填,给岩溶水的勘查和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了当地人畜饮用水严重缺乏。在广西隆安县抗旱找水工作实践中,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落水洞及泉点的分布等情况分析推断储水构造的位置,确定找水靶区;进而依据储水构造的电性特征结合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5.
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1999~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西部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用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中建立的西北内陆盆地、青海东部和甘肃中东部中小型碎屑岩盆地、宁夏南部和陕西北部黄土高原区、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区、内蒙古高原和川渝滇红层等不同复杂水文地质区以遥感、综合物探、钻探等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体系研究成果。为继续推进上述地区人畜饮用水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邯郸市西部岩溶地下水的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华解明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2):23-25,65
根据区域内岩溶地下水供需水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岩溶地下水最新开采动态资料分析,认为邯郸市西部岩溶水区尚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并提出了解决岩溶山区(革命老区)人畜用水的可行性和拦蓄滞洪、人工补给的有效途径,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北方类似岩溶地区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吴旭 《地下水》2014,(6):90-92
黑龙洞泉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属峰峰奥灰水系岩溶地下水,是邯郸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本文根据历年地下水动态资料,参照《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利用水位动态法和开采系数法对研究区地下水超采区进行综合划分,并提出治理建议,为邯郸市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有效管理、科学保护以及正在进行的地下水压采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5)
通过利用最新的水文地质成果,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研究了礼泉县北部山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形式和施工技术方法,总结出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可分为岩溶地下水开采区和基岩裂隙水与松散层水开采区,并进一步指明开采区内地下水的勘察方法、取水手段、布井原则等,为解决当地饮用水困难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湘西洛塔岩溶水的综合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洛塔以屋檐洞地下河系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水缺乏。采用修建溶洼水库、地下河出口和岩溶泉围堰、堵地下河引水的开采方法,在深埋大于200m的地下河内开凿引水隧道,引水灌溉并供人畜饮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通过对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的开发,解决了分散居民长期困扰的生活用水问题。根据区内水资源分布特点,总结出高洼堵洞修建溶洼水库;斜坡谷地堵截引水;河间谷地建立梯级电站开发水能资源;发展林业,增加森林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花溪区养牛村一带岩溶发育,地下水资源丰富。为了解该区域在枯水季地下河流量、水位变化情况以及地下水受污染状况,特开展了本研究。研究区域为构造变形复杂的岩溶槽谷地貌,通过野外调查、实测、室内实验等途径获取数据,利用CAD绘图和Excel数据统计,分析了暗河流量、水位、水质、水温、pH值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养牛村地下河岩溶水枯水季流量季调节系数为6.83,平均流量0.102 m3·s-1,处于较稳定状态;水位变化幅度值为2.7,处于稳定状态,水温与pH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该区地下水水质处于III-V类水,不宜作为饮用水资源开采。本次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矿工程》2007,34(3):14-14
贵州2007年要投入1亿元资金,开发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王尚彦介绍说,2007年贵州在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选择5个人畜饮水困难和饮用水污染严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张集水源地是岩溶地下水特大型水源地,岩溶地层发育,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地质构造复杂,为岩溶的发育、岩溶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大量查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查明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的富集特征,可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勘察工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宇  郭萌  周嵘 《城市地质》2009,4(4):1-4
地下水是北京市主要的供水水源。岩溶水作为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都的供水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北京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介绍了岩溶地下水的勘探开发历史,分析了当前岩溶水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近期北京地区岩溶水的勘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在裸露型岩溶地区,岩溶发育强烈,地下岩溶管道空间往往与地表落水洞、伏流入口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因此岩溶地区水源地的脆弱性高,地表受污染水体通过落水洞、伏流入口等岩溶通道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污染物传播速度极快,一般来不及稀释或弥散就随水流到达水源地。该文对遵义市某供水源地水质污染成因分析,针对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今后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云贵高原岩溶地下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汝安 《贵州地质》1990,7(2):105-113
岩溶地下河是云贵高原重要的岩溶形态,它不但分布广,而且地下水资源丰富,因此地下河已成为高原岩溶地下水研究的中心环节与主要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估算岩溶地区的地下水量,首先必须调查分析流域内岩溶的分布规律及其同地质构造特征的密切关系,同时尚需掌握测定岩溶泉水和地下暗河的流量和水位资料,观测和分析岩溶泉水与地下暗河流量特征。这些对评价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地下水流量本身就是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构成部分。但由于岩溶分布区域的复杂性,如何评价这类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国内外尚无成熟公认的办法,这里我们试图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济南岩溶泉域是济南市重要饮用水源地,泉水又是济南市市民消闲和吸引游客的亮丽景观。但是多年来开采地下水已引起泉水出现间歇性断流。本文在对水资源规划分析基础上,设计了4个地下水资源开采方案:现状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补减开联合方案。运用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4个方案对泉群地下水水位及泉水流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泉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为泉水持续喷涌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岩溶地下水运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徐州市岩溶地下水资源及补排关系的研究分析,揭示了该区岩溶地下水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下的循环规律。整个岩溶地下水的运移既有畅流型,又有汇流型和散流型。岩溶地下水的储存、运移及富水规律既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的控制,同时又受地质构造的控制。搞清本区岩溶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对于合理的开采地下水,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及减少因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各种地质灾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济宁地区北部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地下水,目前已纳入当地开发利用规划。为防止过量开采引发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对该岩溶系统的资源潜力进行了科学评价。在查明济宁地区北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水量均衡法与数值模拟法对该区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地下水资源潜力模数,该区岩溶地下水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岩溶含水层特有的非均质性使其微生物群落具有多样性,微生物信息技术研究对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国内外微生物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岩溶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来源,重点讨论微生物示踪技术、微生物监测技术在岩溶地下水环境中的应用。认为,由于岩溶含水层的复杂性和微生物的易变异性,微生物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对岩溶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风险还需进一步探讨,提出推进微生物信息技术在岩溶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