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井灌区限量开采地下水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菊艳  许文志 《地下水》1997,19(4):157-160
井灌区限量开采地下水,既是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也是增加灌溉水源,防止因过量超采地下水诱发的种种危害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对山西省运城地区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的地下水环境变异及其带来的种种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就其解决途径、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贵阳西郊三桥地下水降落漏斗是贵阳地区边界条件明显,开采井密集,开采量大且较稳定的典型漏斗。在漏斗区域内地下水开采环境动态方面已作过较深人的研究,但对漏斗范围内地下水资源开采后是否会产生枯竭(疏于)的问题,已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本文对漏斗区域内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采用极限平衡的方法着重讨论了漏斗区域地下水开采量与漏斗中心最大水位降深(埋深)的关系,并用获取的量化指标判定了漏斗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开采条件下的极限疏干状态。本文对于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不良地质环境问题及资源管理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为依据,阐述了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状况、重要水源地的分布、开发利用潜力及地下水独特的优越性,强调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地下水过量开采或开采程度过低,容易引起超采漏斗区、地面塌陷、沉降、裂缝、海水倒灌以及土壤盐渍化、渍涝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山东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地下水利用良性循环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保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地下水资源在海河流域至关重要的资源。海河平原的浅层和深层含水层大面积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地下水资源的的过量开采造成了严重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评价了可行的技术。利用洪水和废水进行人工回灌已进行了试验。在很多地区可以应用地表回灌系统,城市地区实施深层含水层的回灌。更好地策略是减少地下水的抽取量,特别是为了减缓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应该联合运用减少地下水抽水量和人工回灌,以解决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含水层恢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光明  熊德全 《地下水》2011,33(2):49-51,104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地下水资源全面科学的调查和评价,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基础性工作.农安县缺水由来已久,其中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近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局部地区出现了降落漏斗、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用回归分析法计算了研究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析地...  相似文献   

6.
济宁地区北部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地下水,目前已纳入当地开发利用规划。为防止过量开采引发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对该岩溶系统的资源潜力进行了科学评价。在查明济宁地区北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水量均衡法与数值模拟法对该区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地下水资源潜力模数,该区岩溶地下水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折了哈尔滨市地下水过量开采带来的系列环境安全问题,视各环境问题为评价基本因子,将各环境因子对地下水开采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划分为4级,在进行数据归一化后,运用GIS空间上叠加手段,将归一化的环境因子进行加权,建立研究区地下水安全开采评价体系。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提出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和开采管理决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气降水减少和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阳泉市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浅井干涸无水、深井出水量减少,并引起水质恶化,这些问题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地下水资源正在逐步衰减,造成地下水资源的进一步短缺。  相似文献   

9.
常州市地面沉降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州地面沉降已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建设等造成了极大危害,其沉降原因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因此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控制常州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西北内陆盆地平原地下水开采资源分区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京印 《甘肃地质》1996,5(2):86-90
针对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平原地下水开采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某些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结合拟定市(县)年度可采总量和划定超采区与非超采区需要,对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允许降深概念的理解,提出了市(县)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分区评价的目的、原则及评价的方法、步骤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限量开采的定义及确定可开采量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永济市城区漏斗区地下水实施限量开采前后及对盈余区加大开采后的效果观测资料分析,论述实施限量开采最主要的是首先选用均衡法求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运用数值法求得可采资源量及其在含水层中的空间分布。其次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控,使地下水得到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同时指出限量开采的实施将使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不良水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地面沉降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总结世界各国一些城市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而产生地面沉降的情况及其引起的危害;回顾已有的一些地面沉降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和控制地面沉降的有关措施,对正在发展中的大小城市有计划地开采地下水资源,预测防治地面沉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环境脆弱程度图编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乃至地下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厂址,引起许多与其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本文引用地下水环境脆弱性概念,并以松嫩平原为例,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以包气带厚度、包气带渗透系数、地下水补给强度及地下水水力坡度等为定量化指标牙分不同脆弱程度地区,编制了为统一协调资源与环境,优化开采提供依据的一种新的地下水环境脆弱程度图。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过去供水勘探计算评价地下水资源成果和多年开采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并研究了地下水资源补给条件确定及计算方法、参数确定等问题,深入分析并评 地下水资源各种计算评价方法的适合条件笔参数确定出现的原委,进而提出确定边界条件的经验和示原则及勘探试验、监测工程布置的原则,供今后地下水勘探和资源计算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1)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当地淡水资源匮乏,工农业用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对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引发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为应对这些灾害,采取必要的防治对策,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苏锡常城市群地区地下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苏锡常地区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程度高,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也较高,主要开采第Ⅱ承压地下水。自60年代以来,地下水的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资源日益减少,并产生了严重的区域性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要求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同时依靠政治和社会经济力量,从某种意义讲,政治和社会经济力量比科学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我国以地下水作为唯一供水水源的几个大城市之一,随着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多,尤其是从60年代以来,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导致该市主要含水层大面积疏干,地下水持续下降,水质不断恶化。水资源问题已成为阻碍、限制该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为此,寻求一个既要满足该市日益增长的用水要求,又要合理控制或消除因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导致的上述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恶化现象的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案,已经成为石家庄市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及共变化规律是水资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可用其多年平均值表示,以往普遍把地下水资源量的多年平均值视为常量。但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地下水资源与开采量之间关系密切。目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地区地下水的开采水平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已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变化规律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前提。本文以豆罗水源地作为个例,对变值地下水资源模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通常对大多数人来说,地下水过量开采和地下水位下降对地面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亚利桑那州地下水过量开采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实施地下水管理条例。随着亚利桑那州某些地区不断发生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发生率的高与低,体现了地质技术和国家政策实施对地下水过置开采的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20.
同位素技术在河南省豫北平原地下水源地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在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由于对地下水更新能力的认识不够,对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估计的过高,因而许多地区的开采强度大大超过地下水的天然更新速率,产生了一系列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在充分考虑了地下水的可恢复性,使用同位素T(3H)估算了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与地下水年龄,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制订地下水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