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亚洲东部的志留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东部包括西伯利亚,科累马,塔里木—中朝和华南等古板块,以及围绕或穿插其间的活动带.不同古板块基本上被归于不同大区,同一大区中的稳定和活动地带属不同的一级地层区,同一区中的不同岩相和生物相带为不同的二圾地层区.志留纪时期除冈瓦纳古陆之外,其他各板块都分布在赤道两侧的低、中纬度地带,而且以南半球为主.在各古板块内的志留纪古地理面貌上,本文着重剖析华南古板块.志留纪的生物地理区系划分,虽然基于不同门类有不同的认识,但亚洲东部范围内均属北方大区.本文用生态地层学、沉积学,古地理学等方法研究了华南早志留世海平面升降的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2.
新疆西准噶尔板块构造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或者同一单元的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散模式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地揭示区域地质构造总轮廓.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的碰撞带.本文利用新取得的区域化探扫面资料,来初步探讨该区板块构造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多元素区域背景与多元素区域异常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深大断裂和板块缝合线具有明显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为今后研究板块构造提供了有意义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米仓山-龙门山-康滇前震旦纪岛弧系统的确立该带在前震旦纪晋宁期是一个海沟岛弧系统,前人已在该带的部分区段,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这个问题.这些研究中,前震旦纪古岛弧的证据还不配套,有的是分段研究的,未对整个带作专门论述.笔者认为有必要根据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进一步确立该带作为古板块活动边缘的可靠性,并概要地阐述该带前震旦纪板块运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洋板块俯冲带是许多重要地质作用(例如脱水、部分熔融、岩浆和地震活动)发生的场所.对位于俯冲带之上的地震台站所检测到的不同剪切波的数据解析,可以获得源于上覆板块、地幔楔、俯冲板块和板下地幔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关键信息.本文系统总结了世界各地大洋俯冲带的剪切波分裂样式,对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大洋俯冲带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地质界对板块说与槽-台说的取舍,有着分歧认识.科研单位多搞板块,而生产单位多用槽-台,步调不甚协调.因观点不同,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也就各异.所以,有必要对此加以讨  相似文献   

6.
夏彬  张立飞 《地球科学》2021,46(6):1960-1972
新疆伊犁板块南缘的狭长地带内广泛出露了高T/P变质岩系,其成因和属性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天山造山带的造山演化过程.前人认为这些岩石属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近期研究则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系统总结了课题组近些年在该区开展的工作,结合前人研究,对伊犁板块南缘不同岩石构造单元内的岩石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伊犁板块南缘的高T/P变质岩系的形成与南天山洋大洋板片在伊犁板块之下的俯冲、岩浆在陆缘弧位置就位并造成伊犁板块南缘地温梯度的明显升高有关.因此,认为伊犁板块南缘狭长地带内的高T/P变质岩系形成于南天山洋俯冲过程中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而非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矿床组合与板块构造单元类型从板块理论出发,广东地壳构造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基本上有五个进程(图1)。板块构造对广东锡等金属矿床有比较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板块构造单元中分布着不同的锡矿床组合。 1.边缘海矿床组合主要为夕卡岩型矿床(如连南等)。这类矿床可能有一定的矿源层,其中含锡100~200ppm。 2.叠加岛弧矿床组合与重熔花岗深成岩弧或中酸性岛弧熔岩(类)有关。矿床组合包括:黑钨锡  相似文献   

8.
1 铀矿山类型扬子地台西缘地处印度板块、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三大构造单元交汇部位,复杂的区域地质背景,决定了各大地构造单元有不同的地壳发展演化,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铀矿类型.以含矿主岩为主,结合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矿化特征、控制因素和矿物共生组合,核工业二八○研究所(2005)将西南地区的铀矿划分为6个类型,即碳硅泥岩型、砂岩型、花岗岩型、碱性岩型、火山岩型、变质岩型.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地层节理发育特征与古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代地层中发育有六组节理(E-W、N-S、ENE-WSW、NNW-SSE、WNW-ESE、NNE-SSW),并且构成三期的正交节理系统(E-W与N-S、ENE-WSW与NNW-SSE、WNW-ESE与NNE-SSW).三期正交节理系统形成的先后期次为:E-W向和N-S向两组节理最早形成,WNW-ESE向和NNE-SSW向两组节理为第二期形成,ENE-WSW向和NNW-SSE向两组节理则最晚形成.E-W向、N-S向和ENE-WSW向三组节理的节理间距指数(FSI)分析结果表明,节理间距的发育程度除了受岩层厚度控制外,还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E-W向、N-S向和ENE-WSW向三组节理的节理间距率(FSR)值分布范围指示不同组节理在区域上发育程度具有差异性.此外,E-W向的优势节理组的FSR值有超过间距与层厚比值的临界值,而非优势组的SN向节理的FSR值则全部小于临界值,表明E-W向和N-S向两组节理组成最早一期的正交节理系统.盆内中生代地层中的三期正交节理系统,所对应的古应力场分别为:(1)晚侏罗世盆地处在近E-W向的挤压环境下,形成了第一期正交节理系统,为E-W向和N-S向两组节理;应力来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NW-SE向的挤压分量.(2)晚白垩世时,来自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NW-SE向挤压应力形成了第二期正交节理系统的WNW-ESE向和NNE-SSW向两组节理.(3)晚白垩世末至新生代,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下的俯冲产生NE-SW向的远程挤压应力,形成第三期正交节理系统的ENE-WSW向和NNW-SSE向两组节理.  相似文献   

10.
中昆仑缝合带属于昆仑-祁连-秦岭缝合带的西端,以北为塔里木-华北板块,以南为扬子-羌北板块。一般认为板块缝合带是陆-陆碰撞的产物,它们是在大陆裂解-板块离散-板块汇聚-碰撞造山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物的残留物。因此缝合带中有不同阶段、不同构造背景下(裂解、扩张、伸展等环境)形成的洋壳残留物,有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构造作用产物,还有碰撞阶段形成的高  相似文献   

11.
华北板块的重力异常和地质构造特征与华南板块又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分别对其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壳厚度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回归系数、以及由此推算出的壳幔密度差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反映了华北与华南在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上的不同,并与华北、华南两大板块不同的构造经历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新疆康古尔断裂带东段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康古尔断裂带东段(土墩—黄山)的地球化学异常规模大,元素组合为铜、钴、镍铁、钒、钛、铬、钇、锆、铌、金、银等.从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及镍、铬、钴、钛、钒累乘等值线图表明,康古尔断裂两侧地球化学系统明显不同,是性质不同的两个壳块.断裂带存在有“榴辉岩化地壳”.康古尔断裂可能是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古板块与塔里木古板块间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3.
李付成  孙珍  张江阳 《地球科学》2018,43(10):3762-3777
为了更好的探究大洋板块运动方向反转与大陆岩石圈张裂之间的动力学关系,以数值模拟为手段来正演大洋板块的反向俯冲,同时考虑光滑洋壳、海山链、海底高原、薄弱带等构造单元加入先期俯冲时对大陆岩石圈张裂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陆岩石圈在大洋板块反向俯冲的过程中会被拉伸减薄,并出现局部岩石圈的颈缩直至张裂、同时伴随有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减压熔融等现象.此外,含有不同构造单元的洋壳参与先期俯冲会对陆缘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影响拖曳过程中大陆岩石圈的应变集中,并导致大陆岩石圈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出现张裂.模拟结果可用于对比南海陆缘在新生代张裂中表现的穿时等特征,亦可为其他被动陆缘张裂的动力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鳊板块的交汇地带,区域成矿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各成矿域有不同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多样,矿床类型繁杂,金矿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具有区域集中的趋势和地域的差异,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有不同的金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松潘-甘孜地块前寒武-三叠系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松潘-甘孜地块位居中国西南部,北邻昆仑地块,西与青藏高原毗邻,东南缘与扬子板块相连,东北部与秦岭造山带相接.近年来,松潘-甘孜地块已成为地学界研究的焦点.我们对该区出露的碎屑沉积岩进行了地质、岩石学、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在地质历史上长期处于大陆岛弧环境,其沉积物成熟度不高,其物源多为火成岩区.松潘-甘孜地块的物源区以扬子板块为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火成岩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板块形成以来的中国东部构造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造动力学研究是分析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岩浆活动及矿产分布的重要前提,前人研究证实自太平洋板块形成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动力学背景发生了多次转变,但对于具体的转换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为此,首先基于对近年来发表的同位素年龄和古地磁数据的系统收集和整理,对太平洋板块形成以来围限中国东部的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等的形成年代、漂移轨迹和速率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梳理.然后依据这3大板块及其周缘板块的运动学规律,结合区域上的构造变形特征,将太平洋板块形成以来的中国东部构造动力学背景划分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175 ~ 170) ~ (145±5),(145±5) ~ 125和125~95 Ma BP)、晚白垩世—古近纪(95 ~ 80,80 ~ 43和43 ~ 23 Ma BP)和新近纪—第四纪(23 ~ 10 Ma BP和10 Ma BP至今)等多个阶段.指出中国东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压扭性背景,晚白垩世—古近纪则转为伸展拉张背景,到了新近纪—第四纪又转变为挤压背景,并对这3大阶段不同时期构造动力学背景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闫臻  王宗起  陈隽璐  闫全人  王涛  张英利 《地质学报》2009,83(11):1633-1646
本文运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对分布于丹凤县武关地区的丹凤群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相对系统研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岩石为岛弧钙碱性玄武岩,不具备蛇绿岩单元组成特性.锆石SHRIMP测年结果表明,该套岩石中包含有古元古代~晚泥盆世(2489~360Ma)多个时期的锆石;锆石CL图像以及锆石形状研究以及区域同位素年代学、古生物化石资料共同显示,丹凤群中可能包含有泥盆纪岩石组合.分析前人对丹凤群的区域研究资料,我们认为丹凤群并非一套具有单一地层时代以及相同构造环境的岩石地层单位,而是一套由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组合构成的俯冲-增生杂岩.区域上,丹凤群与其南侧的武关岩群、罗汉寺岩群以及部分刘岭群共同构成华北板块南缘俯冲-增生体系,其中分布有大量与俯冲作用相关的泥盆纪钙碱性侵入体,这些事实进一步证明华北板块南缘洋盆消亡时间上限至少可以持续到晚泥盆世末期.  相似文献   

18.
板块构造重建是大地构造领域一项关键的研究工作,是构建"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 DDE)的重要途径。板块重建工作需要整合地球科学多个研究领域、海量的数据,同时又是地球动力学和气候模拟等研究的重要约束条件。因此,追踪目前国际主流的板块重建所需的数据库以及板块重建工具的最新进展和应用为了解板块重建研究的前沿提供全面的信息。文章系统介绍了支持板块构造重建研究的多个主流数据库,着重描述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方式及数据如何支持基于GPlates平台的板块构造重建。为了阐述大地构造研究相关数据库在板块重建研究中的应用,此次研究从板块构造重建的三个不同层次出发,列举了多个最新的板块重建模型及其在探索地球系统演化方面的意义。最后,结合DDE项目的相关任务,对250 Ma以来全球板块构造和变形的演化、量化大地构造在地球系统演化中的作用、超大陆旋回中的古大陆和古海洋构造重建以及前中生代(250 Ma)全球板块运动模型重建这四个关键科学问题作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曾于1970年左右听到有一种说法,认为“板块运动似乎并不直接反映地幔热对流”,亦即主张地幔上升产生海岭,而不是载于热对流之上的板块运动——古典的地幔对流论的说法,道理就是地幔物质在板块的间隙中自下而上被动上升成为中央海岭.但板块之间究竟为什么出现间隙呢?这乃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问题.研究这一问题,会起到两点重要的作用.弄清板块到底是什么?从目前说最合理的答案将是“板块乃是地幔制造出的热对流中热的边界层”.表面冷却固化的边界层(板块)的密度,应较部分熔融的下层(岩石圈)的密度大.因此板块本身重量很大.不是可浮起的物质.根据东京大学吉井敏尅等人研究得出的,随着  相似文献   

20.
华南板块发育有巨量新元古代岩浆岩,因而是研究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演化期间华南板块地幔属性、地壳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最理想的场所。虽然在扬子西缘新元古代镁铁质和酸性岩浆作用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在系统研究中酸性花岗岩类所代表的不同深部动力学意义的方面还较为薄弱。文章基于团队近期对于扬子板块西缘新元古代典型花岗岩类的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不同深度层次的岩浆作用。最新研究支持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受控于俯冲构造背景,除发生俯冲流体和板片熔体交代地幔作用外,最新识别的ca.850~835 Ma高Mg#闪长岩指示俯冲沉积物熔体也参与了地幔交代作用。Ca.840~835 Ma过铝质花岗岩的发现说明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时期不仅存在新生镁铁质下地壳的熔融,也发生了俯冲背景下成熟大陆地壳物质的重熔。Ca.780 Ma Ⅰ型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揭示了俯冲阶段后期板片回撤断离后软流圈地幔瞬时上涌引发的不同地壳层次的岩浆响应。从ca.800 Ma的增厚下地壳来源的埃达克质花岗岩到ca.750 Ma的酸性地壳来源的A型花岗岩的出现,表明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时期经历了俯冲有关的地壳增厚到俯冲后期弧后扩张背景下的区域性地壳减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