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燕琴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04,23(6):875-875
通过对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139位生态旅游者的调查 ,根据回答者每年去基于自然的目的地旅游次数以及他们的NEP得分 ,从而类分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经常的生态旅游者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数据分析使用了描述性统计以及一系列独立性T TEST检验和ANOVA分析。研究表明 :(1) 3类生态旅游者在人口统计、动机、环境态度、管理倾向等行为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2 ) 3类生态旅游者对自然环境态度都很友好 ,而严格的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NEP分数更高 ;(3)不同的生态旅游者来源有不同 ;(4 )与国外的生态旅游者相比 ,百花山生态旅游者更年轻 ,男性更多 ,但受过很好教育的游客数量不及国外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旅游和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很多,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又因为其复杂性,对其分类研究也是研究的难点。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不同类型观鸟旅游者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是亟待开展的课题。本文运用休闲分类学方法,通过调查到访过董寨的观鸟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观鸟水平和忠诚度,分析观鸟旅游者行为特征,按照不同类型观鸟生态旅游者分析其行为特征和目的地偏好属性,目的是:(1)应用生态旅游者分类方法研究不同类型观鸟旅游者行为特征;(2)为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提供范例。观鸟旅游者可以被分为3类,即偶尔型、积极型和熟练型;(3)提出观鸟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加强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培育生态旅游市场;为经营者提供目标市场的细分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EI、NEP和VIS相互作用的生态旅游者培育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琴 《地理研究》2009,28(6):1572-1582
培养出更多环境责任感强的生态旅游者,是支撑我国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协调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关键。本文以模型的形式梳理了生态旅游者培育的基本思路,模型以识别生态旅游者的3个特征向量EI、NEP和VIS为基础,以生态旅游者的细分市场特征为依据,揭示出一般游客发展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的两个阶段和两条路径。并针对游客参与生态旅游过程中在时间、收入、身心和态度等方面的阻碍因素,从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经验中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如加强民众旅游伦理道德和休闲教育、加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完善旅游目的地环境解说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李燕琴 《地理科学》2006,26(6):764-771
借鉴NEP尺度的指标构造思路以及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在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研究的相关数据,提出从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两方面的典型动机特征入手,构建一个新的生态旅游者分类指标生态旅游兴趣尺度EI,以综合评定游客对生态旅游的感兴趣程度。使用指标替代和增补的方法对EI尺度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EI尺度确实可提高生态旅游者判别的准确率,EI与NEP和VIS一起构成了识别生态旅游者的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EI尺度目前在三个特征向量中对于分类的作用还较弱,这与中国处于生态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在动机特征方面的分异不大有关。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人地关系研究迫切需要新的视角。将乡村视作以旅游发展为基础的局域社会—生态系统,认为其本质是将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联接起来,构建一种"全景式"审视村域人地关系的分析框架。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以陕西秦岭北麓上王村为例,构建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以游客分类为基础,辨识了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获得稳态的关键变量,分析系统内部运行的动力机制。主要结论:1划分出生态旅游者和大众旅游者,通过识别不同游客的旅游偏好,结合生态系统商品与服务的质量,以及资本变量,构建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四维模型,理清指标的关键变量。2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维持系统稳态的阈值(退化系数)ω在0.2587~0.3605之间,各子系统的关键变量包括与生态旅游者相关的"娱乐方式"、"景区内部道路完善性"、"景区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和"人类是世界的主宰",与大众旅游者相关的"便宜的住宿"、"人类需要和环境和谐共处"和"景区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与环境相关的"发展旅游的条件",与资本相关的"景区基础设施的退化程度"。3景区管理者在政策制定方面,应根据游客行为的特征和反馈,做出调整和改变,以应对和减缓当地社会—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粟路军  黄福才 《地理研究》2011,30(3):463-476
旅游者忠诚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旅游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根据"认知-情感-行为"理论,构建服务公平性、消费情感与旅游者忠诚关系的结构方程(SEM)模型,以长沙市乡村旅游者为研究对象,探求服务公平性、消费情感与旅游者忠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服务公平性是消费情感、旅游者满意的直接前因变量...  相似文献   

7.
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以周庄为例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苏勤 《地理科学》2004,24(4):506-511
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是由不同人口和社会特征的旅游者组成的,他们的旅游动机和需要各不相同,旅游体验质量也存在差异。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在对周庄旅游者动机和体验质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交互分析和分层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周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根据主导动机的不同将周庄旅游者分为4 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人口社会属性及旅游行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提出了周庄旅游产品调整的对策。结果表明:身心放松因子是周庄旅游者的基本动机;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心理内在推力驱使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较高,而主要受旅游地属性外在拉力吸引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较低;不同类型旅游者对周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期望值一致很高,而对于周庄的旅游设施、服务、主客关系、产品价格的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8.
张宏梅  陆林 《地理学报》2009,64(8):989-998
文化是影响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旅游动机跨文化研究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同一文化背景旅游者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也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本研究根据国内旅游动机跨文化研究的不足,以桂林、阳朔入境旅游者为例,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来自五个不同文化群体入境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做跨文化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产生于西方背景下的动机量表可以用于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结构无差异被接受,因子无差异检验发现只有两个因子负荷存在显著差异。动机因子均值的跨文化比较说明北欧旅游者在文化、娱乐/梦幻动机和放松动机上的强度均低于盎格鲁和拉丁旅游者,盎格鲁旅游者在这三个动机上的强度均较高,文化动机是这三个群体的主导动机,亚洲旅游者的主导动机是放松。研究证明了中国入境旅游者旅游动机存在文化差异,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应根据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旅游产品,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以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9.
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以自我决定动机为中介变量、地方依恋为调节变量的调节中介模型,旨在从心理动机层面探讨旅游者生态价值观影响其环境责任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生态价值观对内部和外部动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内部和外部动机进一步正向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地方依恋对生态价值观与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在制定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时,应考虑利用旅游者生态价值观、地方依恋和自我决定动机的多层作用关系,以激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0.
陈飙  杨桂华 《地理科学》2004,24(3):371-375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土壤、植被野外调查,实验室数据分析,构建景区旅游者对土壤践踏影响强度指标体系,建立旅游者沿游径横截面方向的正态分布模型,探寻景区旅游者分布与土壤践踏之间的规律并提出土壤践踏基础容量指标,以此反映自然状态下,生态旅游景区土壤因子对旅游者践踏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将为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长效硅钾肥是一个钾肥的新品种,为了探索其肥效,在甘蔗上施用了长效硅钾肥和氯化钾。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上施用长效硅钾肥不仅能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甘蔗的糖分含量,而且能增强甘蔗的抗逆性,还对甘蔗县有催熟作用,可使甘蔗提前15天收获,肥效明显优于施用氯化钾肥。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王文介 《热带地理》1998,18(1):85-87
1996年9月,为执行中国一意大利科技合作计划,作者等3人赴意大利访问,对该国海岸带作了考察。意大利的国土像一只漂亮的大靴子,一脚踏进地中海,海岸线长达7000km。丰富多彩的海岸地貌组合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择要介绍。1波河河口与三角洲波河横贯于意大利北部,是该国的最大河流。它发源于阿尔卑斯山东南麓,向东流入亚得里亚海。河流长480km,流域面积71700km2。由于地处温带,年降水量约800mm,年径流总量468×108mm(为珠江的15%),年输沙量6700×104t。波河流入亚得里亚海,泥沙自西向东堆积,其现代…  相似文献   

19.
印文 《地理研究》1994,13(1):119-119
本文第一部分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特征的发展演变。指出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存在着对综合分区认识不足和对山地城市空间结构认识不足。第三部分在详细地分析了重庆市地域扩展的历史过程、规律、特征之后,对重庆市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现状特征,提出重庆市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定量分析了交通网络结构,运用定量比较方法评价了重庆市城市空间结构,并对山地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最后从城市用地总体规模、用地结构、空间结构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地域的发展,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0.
In a blowing sand system,the wind provides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particle movement while the moving particles exert the opposite forces to the wind by extracting its momentum.The wind-sand interaction that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shear stress and force exerted on the wind by moving particles results in the modification of wind profiles.Detailed wind pro-files re-adapted to blown sand movement are measured in a wind tunnel for different grain size populations and at differ-ent free-stream wind velocities.The shear stress with a blowing sand cloud and force exerted on the wind by moving par-ticle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measured wind velocity profile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wind profiles with presence of blowing sand cloud assume convex-upward curves on the u(z)-ln(z) plot compared with the straight lines characterizing the velocity profiles of clean wind,and they can be better fitted by power function than log-linear function.The exponent of the power function ranging from 0.1 to 0.17 tends to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wind velocity but de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particle size.The force per unit volume exerted on the wind by blown sand drift that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power functions for the wind velocity profiles i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height.The particle-induced force makes the total shear stress with blowing sand cloud partitioned into air-borne stress that results from the wind velocity gradient and grain-borne stress that results from the upward or downward movement of particles.The air-borne stress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height,while the grain-borne stress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height.The air-borne shear stress at the top of sand cloud layer increases with both wind velocity and grain size,implying that it increases with sand transport rate for a given grain size.The shear stress with a blowing sand cloud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and transport rate.Both the total shear stress and grain-borne stress on the grain top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