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时空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元  王宝灿 《海洋学报》1996,18(6):50-60
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与否直接影响潮滩的稳定性,根据有效应力理论,本文选择沉积物抗剪强度作为其稳定性指标进行研究,并对沉积物其他特性进行了同步测定。针对与潮间带滩面的有规律出露和浸没有关的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时空变化,文中提出了包括外动力作用与内在稳定性两方面的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概念模式,从微观上合理地解释了潮滩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杭州湾北岸潮滩30个站位沉积物的化学元素测定,对潮滩沉积物的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潮滩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存在明显的分带性,这种分带同沉积物的粒度、化学性质及其水动力条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利河口北潮滩45个表层沉物和2个岩心柱样重金属、粒度、TOC数据,分析了广利河口北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分布规律及其来源,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r、Cd、Hg、As 7种元素含量低于国家一类标准;在空间分布特征上,距岸一定范围内数值相对较高,主要受沿岸余流作用的影响;就来源而言,Cr元素明显为广利河注入,表层、Z1和Z2沉积物粒度对重金属的控制作用有明显差异;研究区内Cr和As污染指数最高,Cu污染指数变化最大,综合污染指数呈“哑铃状”分布,靠近现代黄河口和广利河口各高值相对较高。目前广利河口北潮滩重金属含量没有到达污染的程度,但有向轻度污染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徐元  王宝灿 《海洋学报》1996,18(6):50-60
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与否直接影响潮滩的稳定性.根据有效应力理论(Effective Stress Theory),本文选择沉积物抗剪强度作为其稳定性指标进行研究,并对沉积物其他特性(如含水量、湿容重)进行了同步测定.针对与潮间带滩面的有规律出露和浸没有关的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时空变化,文中提出了包括外动力(波、流)作用与内在稳定性(抗冲刷能力)两方面的潮滩表层沉积物稳定性概念模式,从微观上合理地解释了潮滩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5.
河口潮滩沉积物磷的季节性累积和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生磷的赋存形态和含量的研究表明,碎屑态磷为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约占总磷的62.52%;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次之,分别占总磷的18.06%和14.69%;自生磷灰石加钙结合态磷和吸附态磷最少。综合研究区内的各种理化条件,指出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是长江口潮滩潜在生物可利用磷,约占总磷的33.16%,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因素。上覆水的盐度效应是影响沉积物铁结合态磷含量的关键性因子;而自生磷灰石加钙结合态磷的含量变化则与上覆水的温度、溶氧量及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有关;有机磷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都存在较大变化,主要与潮滩生物动态过程,即磷的再矿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于杭州湾南岸潮滩布设3个采样断面并采集沉积物样本,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基本为粗粉砂和细砂,由海向陆粒径逐渐变细且分选性逐渐转差;所有站位重金属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Pb、Zn、Cu、Cr、Cd和Hg,断面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Cu、Hg和Pb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本次采样调查结果与邻近区域数据和同区域历史数据相比有所不同;根据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Cu、Pb和Zn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Zn、Cd和Cr与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区别较大,研究区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为低度和中度,除Cd外其他重金属处于低生态危害水平,研究区重金属总体生态危害为低度。调查和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区域重金属环境影响和制定污染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北岸潮滩沉积物粒度的时间变化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2002年5月-2003年4月对杭州湾北岸中潮滩一个固定观测点表层沉积物进行逐日取样,采用库尔特LS100Q型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探讨潮滩沉积物粒度随时间的演变。结果表明,潮滩粒度特征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变化,1~6月潮滩堆积期间沉积物粒度较细,7-12月潮滩侵蚀期间沉积物较粗,其中1月和7月为潮滩冲淤转换期间沉积物粒度显示双峰分布;沉积物午平均粒度亦显示双峰分布,细颗粒部分主要是由于悬沙落淤形成,而粗颗粒部分主要是由于潮滩下部粉、细砂物质向上推移形成。通过潮滩沉积动力学的探讨阐明了潮滩沉积物粒度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于2007年7月28日至8月14日期间对江苏大丰海岸中潮滩进行了连续半个月的大小潮周期沉积的现场观测与采样,对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室内进行了粒度、沉积通量和质量磁化率等的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潮滩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沉积通量等与潮汐的周期变化关系不明显,而与波浪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从中潮滩的上部到中部,再到下部,沉积物颗粒由细变粗,沉积通量由低变高,质量磁化率由小变大。此外,研究区的中潮滩沉积物质量磁化率与粒径组分中的细砂和极细砂关系密切。本项研究结果为微观尺度上潮滩沉积差异的分析以及潮汐韵律层作为高分辨率测年工具的适用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围垦前后的江苏条子泥潮滩沉积物重金属数据,获取重金属背景值,分析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的变化特征,探讨围垦对重金属的影响机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Cr、Ni、Pb的平均含量降低7.2%~15.2%,Cu、Zn、As、Cd的平均含量升高2.7%~23.6%,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增强;围垦改变堤外潮滩水动力与沉积物分布格局,离岸越远,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越不明显;受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互花米草滩重金属含量变化率明显高于盐蒿滩,用作水产养殖的潮滩重金属含量普遍降低,用作农业种植的潮滩重金属含量普遍升高;潮滩沉积物总体质量优良,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升高6.5%和23.8%,仍处于低生态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4月对涠洲岛潮滩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Hg、Cu、Pb、Zn、Cd、Cr、As的含量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探讨了几种重金属元素的物源.结果表明:涠洲岛潮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各元素均未达到污染水平,多数地区存在Cu的玷污,个别地区存在As的玷污;各分析元素较多的累积在人为活动相对频繁的XKZ、W05断面附近区域;Hg、Cu、Zn、Cr显著正相关,以环境背景来源为主,Pb、As较多的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海滨岸潮滩根际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及形态分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Zeeman-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测定了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中Cu、Pb、Fe、Mn、Zn、Cr的总量及其5种地球化学形态含量,发现根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一般低于表层沉积物,但在重金属含量水平上,均为Fe>>Mn>Zn>Cu,Pb,Cr;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重金属在根限沉积物中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Cu、Pb、Fe、Mn、Zn、Cr在高潮滩芦苇根限沉积物中的含量均在夏、秋季出现最低值或次低值,在中潮滩海三棱Biao草根际沉积物中的季节含量随采样地点不同而变化,但与同一地点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相关性很好,除Cr(r=0.18)外,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77、0.74、0.65、0.84、0.77;Cu、Fe、Zn、Cr在沉积物中均以残渣态含量为主,Pb、Mn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较高,秋季各重金属元素的碳酸盐结合态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之间发生形态上的迁移与转化。  相似文献   

12.
渤海西南部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渤海潮间带沉积物中Zn,Cu,Pb,Cd,Cr和Ni。研究结果表明,渤海西南部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基本正常,但Zn的污染较为明显,可能与油田排污有关。黄河口重金属含量从高潮带向低潮带逐渐降低。本区沉积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性。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它们易与有机质结合,而沉降至底质。  相似文献   

13.
潮滩悬沙粒度参数的动力沉积学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1983年10月和1984年5月两次大潮期悬沙粒度和流速的同步观测资料及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积试验成果,分析悬沙粒度参数的动力沉积学意义。结果表明,在以细颗粒泥沙絮凝临界流速(21cm/s)为界的两组悬沙样中,悬沙偏态系数和大于4.0μm粒级悬沙的百分含量在散点图中有显著分离;中值粒径和峰态系数有一定的分离;分选系数和大于16μm粒级悬沙的百分含量几乎无分离;但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系数和大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在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与富集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平均富集因子(AEF)对其污染与富集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重金属在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极不均衡,高浓度值主要分布在河口区,与历史资料相比,平均含量都有所升高,Cu、Zn、Pb、Cd、Hg、Cr、As已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富集.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和居民生活排污,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存在也对重金属的分布与富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刺参在Pb、Zn、Cu、Cd、Cr、Hg和As 7种重金属混合暴露条件下,呼吸树、消化道和体壁组织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与释放实验。结果表明:(1)重金属在刺参组织器官中的富集具有选择性,理论平衡状态下,As、Cd、Cr在各组织的含量分布(CAmax):呼吸树消化道体壁,Cu、Zn分布规律(CAmax):消化道呼吸树体壁,Hg、Pb分布规律(CAmax):体壁呼吸树消化道。(2)刺参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呼吸树组织对Cr离子富集系数最高2298.2,其次是Cu、Cd离子,其BCF均在1500以上,Hg、Pb、Zn和As离子在呼吸树中的富集系数较低。体壁对Cu离子的富集系数最高为1560.7,对As离子富集系数最低52.7。消化道对Cu离子富集系数最高6037,对As离子富集系数最低为87.9。  相似文献   

16.
江苏王港潮滩重金属Pb、Zn和Cu的累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年来江苏王港潮滩重金属Pb、Zn和Cu积累规律研究表明,王港潮滩WG05点位现代平均沉积速率为4.13 cm/a。王港潮间带重金属垂直方向的含量具有趋同性,从表层向下逐步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和亚表聚特征,王港潮滩Fe与Li的相关系数非常显著,超过了0.90,这些潮滩重金属来自岩石风化的可能性较大;Pb、Cu、Al则与铁元素呈负相关,表明王港潮滩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Cu的含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归一化后,Cu、Zn的归一化值在15年内相当稳定,其中Cu的波动范围在0.4~2之间,Zn在1.5~2.6之间狭小的范围内波动;这说明王港潮滩的Cu、Zn积累主要来自于地壳风化,受物源和沉积环境等自然因素控制较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而Pb归一化以后在4个柱状样中都表现出随时间的变化发生了较大的波动。Pb、Cu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7.
对双台子河口潮滩上所采集沉积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以及元素组合特征,探索了微量元素在河口潮滩上的迁移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中Cu、Pb、Zn元素富集,V元素流失;除Ti、Ba、Sr、Zr外,其余11种元素均表现为高潮滩比中低潮滩含量高;R型因子分析识别出3个微量元素组合,分别是Mn、Rb、Co、Cu等为代表的亲铁亲铜的元素组合,Sr、Ba等与含钾矿物有关的元素组合和Nb、Y等与细粒黏土有关的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18.
陆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陆架区沉积物接纳了来自河流、大气、生物、火山等各种途径的颗粒物,是重金属汇集的场所,反映了一定时间内的环境变化特征。本文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的基本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元素赋存形态、归一化法及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等。并探讨了目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潮滩潮沟体系的分维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分形分维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潮滩和潮沟的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潮滩和潮沟的分维值可以较好地反映潮滩潮沟的发育演化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潮沟潮滩的进一步发育,黄河三角洲潮沟的分维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潮滩的分维值则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两者在分维值的变化上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黄河三角洲潮滩发育时空谱系的建立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和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红海湾底质重金属分布与背景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含量呈湾顶高于湾中部和湾口的分布特征,在河口潮间带形成污染区。根据背景区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和2倍标准差,提出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Ni,Cr的背景上限(分别为90,0.65,20,55,30,45mg·kg~-1干重)作为背景参考值。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测四者具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