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长兴县绿色矿山发展水平,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矿山企业,长兴县在全面建设绿色矿山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绿色矿山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对露天矿山粉尘防治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长兴县是浙北地区的矿业大县,在产矿山以非金属露天矿山为主,开采矿种主要有石灰石、凝灰岩、石英石、泥岩等。2008-2017年底,长兴县累计建成县级及以上级别绿色矿山达60余家;截至目前,19家在产矿山中,有18家建成市级以上级别绿色矿山,建成率已达94.7%。绿色矿山建设,不仅提升了采矿权人的自我规范意识,也让长兴县矿政管理工作在精细化、服务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飞跃。2017年3月,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4号),将绿色矿山建设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长兴县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推出矿产资源管理新举措,推动矿山管理科学化精准化。2020年以来,长兴县以矿政管理信息化总体思路为指导,以满足矿产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管理需求为目标,以现有自然资源网络环境为依托,开发建设“智慧矿山管理系统”目前已初步建成,该系统加强对开采现场和粉尘的在线监测和网络反馈,加快统计数据报送速度,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实现与矿政管理相关业务单系统的整合集成与应用,方便矿山企业使用和自我监督管理,推进矿山管理向物联网、数据化和信息化迈进。  相似文献   

4.
<正>矿山生态环境是整个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是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必然要求。长兴县认真执行自然资源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有关政策,始终坚持"谁开发谁治理"和备用金"收取标准不低于治理成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备用金收取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长兴县以开展湖州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建设为契机,大力探索矿山综合治理的整体推进、全程管控、多元利用等新路径、新方式,有力提升了矿山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在产矿山绿色矿山创建率达83%,其中省级及以上级别绿色矿山建成率50%,废弃矿山治理率达95%,三项数据均位列全市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以建设"诚信浙江地矿"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发布了采矿权人信用等级。这两年来,长兴县国土资源局充分发挥省厅地矿信用监管平台的核心引领作用,一方面不断落实信用监管平台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不断拓展监管手段,丰富和深化矿政监管的内涵,使矿山信用的理念在矿山业主中  相似文献   

7.
正长兴县是浙江省的矿业大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300多家1.6万亩。近年来,该县以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利用,有力地推动了矿地资源向林业资源、耕地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转化,打造了龙之梦、金钉子等一批有重大区域影响力的项目,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价值提升,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矿地综合利用工作创下四个全省之"最",即:累计开发利用废弃矿山1.55万亩,利用数量全省最多;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以来,长兴县以推进"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县为契机,依托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连片废弃矿地,进一步挖掘存量用地空间,计划用两年时间(至2019年9月),加快打造"山水相依、绿带相连、产园相融"的全省一流绿色制造产业园和创建"全国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示范区"。产业园规划总面积9107亩,建成后实现产业用地6000亩,以及2座景观山体公园和18公里环园绿带。自2017年10月开工以来,长兴县提出了"齐心奋战七百天、建成万亩大平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3月3日至5日,张国斌副厅长率厅调控处负责人赴湖州市和长兴县调研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工作组查看了湖州市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等重点工程项目,现场踏勘了长兴县农村综合整治项目现场、地质灾害治理点,并听取了湖州市局和长兴县局工作汇报,与基层政府、部门负责人和村居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长兴县金钉子保护区被国土资源部授予第二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这是我省三个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之一。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在开展科研、科普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长兴县基本概况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位  相似文献   

11.
日前,市县版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动员暨应用操作培训会在省厅审定的试点单位--湖州市国土资源局召开.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华宣奎、省厅信息中心主任李长江教授、湖州市和长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唐建章、施炳良等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月,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由原国土资源局、林业局、住建规划局、矿治办合并而成。全局干部职工390人,内设科室17个,参公事业单位12个,事业单位18个,国有林场1个。机构改革后,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调整。由原来的市局主管、县纪委监督转变为县纪委派驻、市局报备的模式。面对部门职责和纪检管理模式的双重变化,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梳、排、堵、控、查、报",  相似文献   

13.
"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是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同时也是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的目的所在.在国家新增1000亿和1300亿投资计划中.长兴县共有14个项目列入其中,争取项目资金9110万元,涉及用地13491亩.目前已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的用地项目有12个(包括不需新增用地项目),面积13366亩,占总用地需求的99.07%;待办项目2个,涉及用地面积125亩.长兴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厅的统一部署,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便捷高效的服务、快速灵活的机制,做好扩内需项目用地保障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28号文件的下发,意味着中央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如何集约利用土地成为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近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更好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专门对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利用效率进行了调查研究.笔者在参与对长兴县工业用地现状调查的过程中,针对目前长兴县工业用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策,为该县下一步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长兴县是浙江省的矿业大县,有浙江硅酸盐工业原料基地之称,是长三角的建材供应基地。境内已发现矿产26种,以非金属建材矿产为主,其中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玻璃用石英砂岩、硼、煤、等矿产探明储量列全省之首。2008年长兴县共有建材企业1241家,年销售收入45亿元,被中国水泥协会命名为"中国水泥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长兴县国土资源局始终坚持围绕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果和提升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水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基础保障的总体要求,注重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模式,抓好用地管理,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一、坚持平衡占补,强化耕地资源长效管理长兴县国土资源局始终坚持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的关系,着力加强新增耕地质量提升,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7.
近日。省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潘圣明赴湖州市督查“双保双服务”行动进展情况,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督查组一行听取了湖州市及长兴县、安吉县“双保双服务”2012年行动情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实地考察了安吉县杭垓镇桐杭村长角坑崩塌点治理现场、长兴县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南太湖生物医药园、敢山煤矿治理项目和南太湖地热开发项目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数字矿山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数字矿山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由数据获取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集成调度系统和工程应用系统组成,具备数据资源特性、信息基准特性和开放平台特性,矿山空间数据仓库是其内核.综合分析数字矿山建设任务、原则、现状,提出中国数字矿山建设应分三步走,即首先建立矿山空间数据仓库,然后构建数字矿山基础平台,再建立矿山安全Office系统,过程中要高度关注数字矿山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浙江国土资源》2018,(1):22-23
2017年12月21日举行的绿色矿业发展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我国首个绿色矿山建设全国标准-《固体矿产绿色矿山建设指南(试行)》(T/CMAS)正式发布.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要求,涵盖矿山建设期、运行期和关闭期全过程的建设活动,包括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及在建矿山的采矿工程、选矿工程、尾矿工程、公辅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开发建设.与此前我国有关矿山建设与生产的要求相比,本标准更加突出绿色、环保、高效、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以来,浙江省长兴县以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平台,紧紧围绕自然生态空间保护、生态环境监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用途管制,全方位构建登记体系、多渠道破解登记难点、重实效强化管理应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取得喜人成果,并于2018年6月顺利通过专家验收。长兴县出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实施方案,以土地为基础,实现对全县辖区内国家所有土地、矿产、水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