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从浙江省的实践来看,绍兴市在全省率先部署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通过政府引领,搭建平台,探索了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的"绍兴样本"。义乌  相似文献   

2.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撬动乡村要素资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影响了城镇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红利不够、动力不足等问题表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以国内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区探索实际为基础,总结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可参考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当务之急需破解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一地三权"未明确界定、"三权分置"缺少顶层设计等问题,提出了多路径落实宅基地所有权、切实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建立农宅市场交易体系,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建立农村宅基地风险防范机制的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以来,安吉县深入践行"两山"重要理念,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农村宅基地改革,唤醒沉睡的农村闲置资产。在坚守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底线不变、维护农民宅基地资格权的前提下,适度放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来全面激发农村活力、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和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一、用"房票"推动,多种实现形式全方位保障农民权益所谓"房票",就是农民兄弟在农村宅基地退出后一年内。  相似文献   

4.
正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重大创新,是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宅基地"三权"中,资格权作为新创设权利,是"三权分置"逻辑关系和有效运行的关键纽带。当前,基层改革探索积极,涌现出不少鲜活的经验做法,但是对宅基地资格权的定位、权能和实现形式等规定不一,甚至五花八门,有些盲目发证造成了不动产登记体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意见》提出,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深刻理解"三权分置"的重大意义,正确诠释"三权分置"的法理基础,加快探索"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是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深刻理解"三权分置"的重大意义,正确诠释"三权分置"的法理基础,加快探索"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是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青田县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为背景,以稳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新的发力点,在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以下简称“两权”)登记发证过程中做到基础工作同步发力、同步推进,为今后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进行了有益尝试,并逐步形成了“两权”登记发证同步前行的“青田模式”。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8年,丽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列入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重大改革任务,并在遂昌等地开展试点工作。为切实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遂昌县坚持集体所有、户有所居、提升效益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任务的全面推进,农民群众对盘活资产,加快流转,促进增收呼声日渐高涨,对不动产权证的发证要求也日渐迫切。2018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农村宅基地及房屋登记工作作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自今年5月列入温州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瑞安市把此项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破题之举,立足本地实际,主动探索创新,以全面激活农村宅基地市场助推乡村加快振兴。7月20日,瑞安市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1+10”政策文本,目前已全面完成市级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建设、流转登记系统开发、流转证书制证、金融产品开发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在全面调查起底的基础上,筛选确定12个市级试点村和若干个镇级试点村,建立“一村一策一专班”,全力加快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为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是基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重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一笔是宅基地改革。为进一步激活乡村要素资源,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产业形态多样化和农  相似文献   

13.
2018年以来,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柯城分局在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政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创新'1234'工作法开展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盘活存量闲置宅基地及地上房屋,在所有权、资格权不变的前提下适当用活使用权,用于民宿开发、旅游配套等,改变了农村宅基地长期闲置.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每年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甚至定居,由于宅基地管理制度上缺陷,缺乏有效退出机制,出现大量宅基地闲置浪费。同时在坚守耕地红线和强化生态保护背景下,拓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空间举步维艰。为此必须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创新,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有益探索。中央、省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改革的实验范畴。笔者在对娄底市下辖的新化县维山乡三联峒村、水车镇正龙村,双峰县青树坪镇归古村,涟源市杨市镇板桥村、龙山国有农场等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样本采集、实例分析,提出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2019年4月15日,中共  相似文献   

17.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湾区""大花园""拥江发展"等一系列省市发展战略,结合美丽乡村、美丽公路、风景田园、"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专项行动,在村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基础上,坚持生态红线不突破、耕地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建设用地不增加、农民利益有保障的原则,在工程区内,按照"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然而,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因缺乏科学规划的引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成效不显著。旨在厘清“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在指导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探索以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为抓手,从规划理念、规划内容、规划管控、规划方式、规划队伍、规划支撑、规划指导等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依法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宅基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湖区决定在2009年全面铺开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力争到2009年底前,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到权属纠纷基本解决.农民合法使用的宅基地全部发证到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该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此。西湖分局对该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20.
正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依法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能够明确农村土地权属,减少和避免产权纠纷,为今后农民宅基地依法流转、处置做好准备,以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征地拆迁,保证农民凭证得到补偿安置。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依法确认和保障农民的土地物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