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高光谱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遥感是20世纪后期海洋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所谓海洋遥感就是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 ,从各种平台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一项技术[1]。海洋遥感具有观测周期短 ,时间频率高的优势 ,可实现大面积、实时、同步、连续而密集的海洋探测 ,较好地适应了海洋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特点。随着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 ,遥感传感器的技术性能不断提高。高光谱遥感(Hyperspectralremotesensing)是当前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 ,它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得有关数据 […  相似文献   

2.
海洋遥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洋遥感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观测和研究海洋,以海洋及海岸事作为监测、研究对象,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回顾了海洋遥感发展的4个阶段,介绍了海洋遥感在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动态监测以及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海岸带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的精确化和定量化研究、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海洋小卫星遥感的应用是未来海洋遥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洋遥感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治 《海洋科学》1994,18(3):20-22
遥感技术可应用于海洋科学的各个领域,即遥感技术与海洋科学紧密结合,可发展成一门年轻的卫星海洋学。卫星海洋学不是萌生于海洋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所促成。泛称的海洋遥感(O-ceanographicRemote Sensing)是指以海洋及海岸带作为监测、研究对象的遥感,采用光学遥感技术监测海洋中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方法,其内容亦涉及到海洋各个学科,其中海洋遥感地质即是。海洋遥感地质属海洋环境遥感中的一部分,主要对海岸带及其浅海地质地貌进行定性及定量解译。党和国家对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下属的国家海洋服务处(NOS)对遥感应用有很长的历史,负责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美国建议整合海洋观测系统,以便保持其在海洋监测和研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本文简述了该机构利用遥感方法在海岸带及海洋监测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宝银 《海岸工程》1994,13(1):60-71
分别列出了世界29个国家,210个遥感机构以及其有关海洋应用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海洋遥感规模和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有待我们尽快缩小这一差距。  相似文献   

6.
7.
<正>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Space Ocean Remote Sensing and Applications,LORA)于2014年1月获批成立,实验室依托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隶属于国家海洋局,将在4月举行揭牌仪式。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有效整合了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以及国内外其他海洋遥感相关领域科研力量。实验室将主要针对我国空间海洋遥感科学和总  相似文献   

8.
机载成象光谱仪遥感海洋是在轨星载海洋传感器定标校验的一种方法。本文研究了海洋航空遥感的四维测量方法,以及实现卫星、飞行遥感和船舶同步测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应用在民用领域不断拓展,与遥感卫星、有人机系统形成优势互补。在海洋监测方面,无人机系统成为"数字海洋"建设的必备信息获取平台,具有任务出动灵活快速、成本费用低等优点,可多种载荷更换和协同搭配,遥感数据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在海洋灾害监测、海洋测绘、海洋环境参数反演、海事监管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将来,无人机遥感系统在管理规范、数据链带宽、任务载荷、智能性方面也将随着海洋需求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李成治 《海洋科学》1989,13(2):17-23
本文采用光学图象增强方法和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对菜州湾34幅卫片进行了图象处理及地学解译,结合地面资料,完成了有关图件36幅,包括:菜州湾海岸带地貌特征及其成因类型;菜州湾潮间带地貌分带及全新世海侵范围;黄河入海泥砂的扩散范围及强度分布;菜州湾岸线动态变化、岸滩稳定性等。遥感图象处理方法应用于海岸带地貌动态分析研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曹妃甸填海造地时空分布遥感监测及其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200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和2011年共8景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后经主成分分析(PCA),获得7个时段曹妃甸填海造地的时空分布信息。研究表明:2003-2011年期间,曹妃甸填海造地面积约274.7km2,其中永久陆地区域231.9km2,2003年填海造地工程开始后,填海造地面积逐年增长,其中2007-2008年期间填海造地面积增幅最大,近几年填海造地的面积有所下降;围填海造地后,曹妃甸海域的滩涂面积逐年减少,滩涂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工程建设改变了原有海水潮流的自然流向,阻碍了海水的对流和交换。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和气象数据对辽东湾海冰变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湾是渤海海冰灾害最严重的区域,精确预报海冰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对降低海冰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辽东湾为研究区,以MODIS数据和气象数据为数据源,根据2010/2011年度到2014/2015年度辽东湾海冰5年结冰信息得出该海域结冰概率,建立营口气象站积温与结冰概率的关系模型,对辽东湾2015/2016年度海冰初冰期至盛冰期的发展及空间分布进行模拟、预报,结果表明:利用结冰概率与营口积温相关关系可以实现对辽东湾海冰的动态预测,利用混淆矩阵对海冰提取结果检验,总体精度在90%以上,为渤海及其它地区局部条件下海冰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珠江韩江三角洲海岸变迁遥感解译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在建立遥感识别标志和影像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对珠江、韩江三角洲的海岸变迁及河道演变进行了研究,划分了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和古河道遗迹,并对三角洲的古岸线特征,形成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的差别和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根据南极“八五”国家攻关课题中的“南极海冰监测和预报”的考核目标,实现为南极考察船在 冰区中航行提供精确和清晰的冰图和预报。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与GIS分析珠江口番禺段近20a来的沿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a来,珠江口沿岸的变化令人瞩目,以沿岩变化较大的番禺段为例,利用动态获取的遥感信息,经过对遥感图象的分析处理,特别是自动分类中采用了混合训练方法使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岸线推移监测中采用了多时相遥感影象融合技术,使岸线变迁一目了然,结合GIS,分析了近20a来(1978-1998年)番禺区的水陆变迁、绿地变化、城镇扩展和围垦发展,说明了了利用先进的遥感和GIS技术可以高效地监测珠江口岸区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是我国东海海域的典型赤潮藻种,其在水体中通常呈垂直非均匀分布,并存在季节性和日内的垂直迁移现象。本文通过量化垂直迁移过程中东海原甲藻的分布状态,利用Hydrolight软件数值模拟各状态下的水体反射光谱,研究其光谱特征和变化规律。利用叶绿素浓度高斯垂向模型表征东海原甲藻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结合东海近岸海域二类水体的生物光学模型,模拟得到垂直迁移过程中东海原甲藻赤潮水体的反射光谱。对比分析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参数(背景叶绿素浓度、甲藻主体水层厚度、水体总生物量和叶绿素浓度峰值深度)对水体反射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东海原甲藻从次表层向表层垂直向上迁移过程中,水体反射光谱数值在蓝绿波段(400—570nm)减小,在黄红波段(570—720nm)增大,特别是在叶绿素荧光效应波段(680nm)处的变化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滨海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滨海旅游业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沿海地区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是解决滨海旅游业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方法。按照综合管理的原则在对海岸带地区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做出估计后确定其环境容量及旅游容量,在保证国家宏观调控和地区优先发展方向的大前提下,做出滨海旅游可能的最优发展规划,最终应在地区性法规体现以保证实施。同时旅游业行业管理条例中同样应做出规定,提倡生态旅游,真正地实现海岸带和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开发的可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建军 《海洋科学》1998,22(5):39-41
以海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岸带环境系统可持续性的相关因素,在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纳入统一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范范畴的前提下,提出了海岸带开发的可持续性判定因子。指出,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观,以海岸带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基础理念,实施一体化管理,依赖科技进步,确保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给达到动态平衡,通过动态规划和及时的反馈调整,最终走出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