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山西夏县中心震台断层逸出气氡及溶解水氡分别观测中条山山前断裂土壤逸出气氡及热水井的水中溶解氡值。观测灵敏度高、信息量大,但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通过对观测值进行分析,发现,夏县台断层逸出气氡测值与气温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气温、气压对夏县台热水井溶解水氡测值几乎没有影响,但受水位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夏县地震台水氡观测数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与水氡观测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是影响夏县地震台水氡观测的主要因素,气温、气压对热水井溶解水氡测值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夏县地震台水氡观测数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与水氡观测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是影响夏县地震台水氡观测的主要因素,气温、气压对热水井溶解水氡测值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结合后郝窑台溶解气氡、动水位等观测手段的资料,对该台怀4井试验运行的数字化溶解气CO2观测的动态特征、干扰因素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怀4井溶解气CO2观测年变特征明显,主要受人为因素和气温因素影响,且怀4井溶解气CO2、溶解气氡、动水位之间年变动态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测逸出氡替代模拟测水氡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武建华  邢玉安  朱自强  叶威  林文峰 《地震》2002,22(4):100-105
模拟测水氡方法已有40年历史, 氡浓度异常变化预测地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 人们逐渐认识到自流井中逸出气氡的信息量和异常量远远大于溶解氡, 随即开始对逸出气氡的微动态进行研究, 并在“九五”期间研制出目前国内功能、技术性能指标最佳的数字化测氡仪。然而数字化观测逸出氡能否代替模拟观测水氡存在不同意见, 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和观测气氡实际震例的研究, 阐明模拟测水氡和测逸出氡的差异和一致性, 认为有逸出氡的井、泉测逸出氡完全可以代替模拟测水氡, 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断层气定点观测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干旱地区5个断层气观测点2-3年的观测资料与同时段气象因素,用数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结构表明,气温是断层气的观测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还对气温影响地下气体逸出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中逸出气氡的研究:水化地震前兆新项目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炜  史勇 《中国地震》1992,8(1):18-25
本文通过对地下水中溶解氡和逸出氡的对比观测及其地震前兆的研究,阐明了地下水中逸出气氡对地壳岩石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逸出气氡能够反映地壳岩石的潮汐变化。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逸出气氡的变化突出、幅度大,表明它对地下应力微小变化能起到放大的作用。因此,逸出气氡作为新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气氡观测干扰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地下流体数字化气氡观测及将观测资料应用于震情分析的过程中 ,发现某些干扰因素对数字化气氡观测和水氡的影响不同。在目前所用观测仪器和方法的条件下 ,气温对气氡值的影响系数为 - 0 4 % /℃ ;气压对气氡测值的影响系数为 0 1% /hPa ;不同类型的气水分离装置对气氡观测的影响很显著 ;同一含水层的井 (泉 )出水量的短期变化可引起观测水井流量的变化 ,但对气氡测值影响不显著 ;气氡测值对逸出气流量的变化反映不明显 ;逸出气含有杂质及气路泄漏等均会引起测值的下降。结合仪器的工作原理 ,对干扰产生的机制以及排除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李延峰  朱胜伟  谢庆和 《高原地震》2012,24(1):60-63,59
通过对格尔木井模拟水氡和数字化气氡年动态和月动态曲线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变化趋势及均值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数字化气氡观测受气温、气压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多,而模拟水氡观测精度较低,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0.
张炜  金继宇 《地震学报》1994,16(1):118-123
通过对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等主要活动断层上方土壤中逸出气氡的观测, 获取了不同构造活动类型断层的开启段、闭锁段、蠕滑段上方土壤中氡气沿断层逸出随空间变化的丰富资料。讨论了逸出氡的变化特征以及断层气研究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的合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基  张炜 《地震》1993,(4):46-51
本文依据大量观测事实并参考前人所做的工作,对地下水中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合理设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观测井口装置中主支管空间位置的合理设计、逸出气“集气腔”的大小以及气体(包括自由气体和逸出气体)与液体的分离程度等。根据上述几点并结合井孔自身的不同条件,本文设计出了两种比较合理的井口装置模型,该模型的设计对今后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的改造和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介绍夏县中心地震台断层气观测的基本概况,从断层观测气孔的设计、产出数据干扰的识别与分析、数据的映震效能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认为,痕量氢新测孔先进于旧测孔;痕量氢、气氡两测项产出数据的映震效能较好;断层气观测在夏县台取得了较为实用的震例,且干扰较容易识别,这种观测方法与技术应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13.
SD-3A自动测氡仪山东网逸出氡资料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SD-3A自动测氡仪在山东试验台网运行期间取得的连续逸出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为了说明SD-3A仪器观测逸出氡资料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用FD-105K和FD-125测氡仪与SD-3A同时取100ml水样进行人工观测,其所测的氡浓度一致,之后又同时聚逸出氡气样进行观测,所测逸出氡浓度也一致,证明仪器的观测结果是可靠的。说明试验观测期间获得的1998年11月初逸出气氡大幅度高值异常是  相似文献   

14.
嘉峪关断层带土壤气氡的影响因素及映震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嘉峪关断层带土壤气氡1998~2009年的观测数据,结合周边地区的ML≥5.0地震,提取氡在年尺度上的变化,系统分析了嘉峪关断层带土壤气氡与气温、地温和降雨等因素的关系以及氡浓度变化与周边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嘉峪关断层氡的年变化周期主要受气温控制,该台对祁连山西段和德令哈附近地区中等以上强度的地震响应较为灵敏,当氡值年变起伏较大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性较强;反之,则地震活动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
高温热水孔逸出气氡观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远城  张金城 《地震》1994,(6):76-81
本文通过在漳州龙师1#井开展的逸出气氡观测实验研究,认为逸出气氡作为新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平行样观测,同时可得到Rn气/Rn水比值,作为研究地下流体前兆的一个新的参数。并对应用电离法测量逸出气氡的连续自记观测技术进行了预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断层土壤气氡、气汞、痕量氢测量仪器运行、产出数据情况,对三个测项从潮汐、气温、气压、降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气氡、气汞在地震前的变化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地温对断层气Rn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嘉峪关观测点1991年1月-1994年3月的断层气Rn资料与当地地温、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项目进行了数学处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温对气Rn的影响远小于气温对Rn的影响,地温年变相位滞后于气温和气Rn。最后就地温影响地下气逸出地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太平庄井详细观察观测与研究了井水位、水温、流量、水化学离子、溶解气与逸出气及井区土壤气与气象因素等37项地下流体及其影响因素的短期动态。根据试验观察结果,本文初步解释出以地固体潮、大气大无畏民不动力条件的变动为共同基础的该井各测项短期-动态的内在联系,文中还对比分析了溶解气-逸出气-土壤气,水温-地温-气温等同类测项动态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条山前断层气释放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中条山山前断层气释放观测点地理位置、地质环境、观测气孔选择及背景值测试,应用相关分析、多元改正回归分析及Wavelet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气氡、气汞对潮汐响应明显,断层气浓度具有"夏高冬低"的年动态变化.经过1 a的观测,断层气"气源"稳定,记录的动态清晰,不受地下水开采影响,无疑为一些地区解决井孔条件差,干扰因素多,无法开展地下流体连续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气氡测量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实验资料和断层气氡测量中所遇到的问题,较全面地讨论了断层气氡测量中地因素和明因素的影响。分析了断层气氡形态与断层性质的关系,以及岩土性质,土壤含水量和气温,地温,气压对土氡测量的影响。指出只要充分认识并注意避开或消除上术因素的影响就可以得到较满意的气氡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