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红船身,白船顶,10月14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停靠在深圳蛇口码头,首次向公众亮相。10月15日,它将先行启程,与随后出发的我国南极科考功勋船——"雪龙"号共同前往南极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徐世杰告诉记者,本次考察开启我国首次"双龙探极",开拓了我国南极考察的新格  相似文献   

2.
正历经两个多月的航行,搭载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近日完成了首次环南极航行任务返回普里兹湾,即将回到中山站。"雪龙"号于2013年12月21日踏上首次环南极航行的征程,环绕南极大陆共航行1万多海里,跨越24个时区。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国家极地基础测绘的需要,2 0 0 4年1月19日,黑龙江测绘局成立了极地测绘工程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陈立奇,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黑龙江测绘局局长李志刚和副局长王英斌为“黑龙江测绘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揭牌,并在黑龙江测绘局进行了《南极考察地区基础测绘设计书》评审工作。中国南极测绘,在国家测绘局和南极考察办公室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开始,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已参加了2 0次中国南极考察和2次北极考察工作。黑龙江测绘局已派出3人次参加了南极考察。中国南…  相似文献   

4.
科技     
<正>中国完成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日前,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任务。在考察中,考察队员依托我国极地考察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获取我国中山站至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冰盖边缘的详细冰厚、冰下地形等科学调查数据,为精确评估这一区域的冰量流失状况和冰盖不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执行我中第25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船进入西风带,本次考察一项重要的大洋科学项目“南印度洋XBT/XTCD走航观测”已逐渐展开:考察队将在西风带海域投放200多枚带有温度和盐度传感器的探头,这是我国南极考察首次在西风带海域进行如此密集的科学观测。  相似文献   

6.
赵凡 《国土资源》2006,(3):14-15
北极新奥勒松地区第9个国家科考站,叫"黄河站". 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正式建立,中国人在地球的北极终于有了自己的落脚点.据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在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球三极建站的国家,而我的采访对象刘嘉麒院士,也是少有的多次到过这三极的科学家.对于极地的科学考察,刘嘉麒有句名言:这是强国的象征,强人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国家海洋局2008年10月16日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于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改造建设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星火燎原"、"奋斗发现",这是地质部老部长李四光为第一代海洋地质调查船"星火号"题名时对中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寓意和心愿。作为海洋科学调查与研究的基础平台——调查船,伴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装备从简陋到精良,力助调查工作从近海迈向远海、走向大洋、登上南极,在海洋地质、海底矿产、环境工程等方面研究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一起与新中国海洋地质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时过境迁,当时的第一艘海洋调查船是什么样,海洋地质调查船都有哪些?本刊选登主要海洋地质调查船和部分科考船图文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国际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构建与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回顾了南极大地参考框架发展的历史,总结了由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组织的历次南极地区大地测量观测活动的成果,并结合2007~2008第四次国际极地年(IPY)对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其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对构建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南极臭氧浓度去年10月份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美国雨云七号卫星上的科学仪器最近测得的数据表明,在去年,从8月中旬到10月上旬,南极大气层中的臭氧浓度下降了45%。10月6日,臭氧浓度为110陶普森单位,创历史最低纪录。目前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已达二千零七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南极大陆总面积的1.4倍。  相似文献   

11.
8月6日,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冒雨来到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进行视察,慰问了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伊丽莎白公主地内陆夏季站建站预选队员,并在召开的训练动员会上作重要讲话。刘赐贵代表国家海洋局对青海省委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省体育局以及多巴基地对极地考察训练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对来自国内多单位、多行业参加预选训练的队员们表示亲切问候。他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  相似文献   

12.
雪球地球     
正说到冰雪,你会想起什么?是电影《冰河世纪》?还是南极、北极?今天,我们要讲的冰雪故事,是发生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的一次极寒事件。与其相比,电影与南极、北极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冰与雪之歌"雪球地球",顾名思义,此时的地球普遍被冰雪覆盖,冷干的空气在苍凉的大陆上肆意驰骋,巨厚的冰层覆盖了广袤的海洋,当时全球的平均气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BDS-3在极地地区的定位精度,选取两极地区10个MGEX站连续7 d的观测数据进行SPP和PPP实验。结果表明,BDS-3在两极地区可见卫星数及PDOP基本一致,平均可见卫星数约为9颗,PDOP约为2.3。BDS-3各频点间定位精度相差不大,南极地区SPP定位精度略优于北极,特别是U方向。北极地区E、N、U方向定位精度分别优于1 m、1 m和5 m,南极地区E、N、U方向定位精度分别优于1 m、1 m和2 m。BDS-3在两极地区PPP定位精度相当,与GPS定位精度基本一致,各频点组合定位精度在E、N、U方向均优于2 cm。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28次南极考察昆仑站队近日在冰穹A地区完成120米的深冰芯钻探。在未来的南极考察中,我国南极考察队将继续深冰芯钻探,以期通过努力,在海拔4093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获得3000米的深冰芯。(新华网)  相似文献   

15.
重力高频扰动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了L&R ET(2 1)重力仪在中国南极中山站的重力高频扰动与地震的观测记录 ,并对发生这种高频重力扰动的地球物理学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BDS、GPS系统的星座结构,对当前的BDS二代导航系统(BD2)、全部建成后的BDS系统在极地科考站(黄河站、昆仑站、中山站、长城站)和北极圈的可见卫星数、DOP值、定位精度等进行评估,并将建成后的BDS、GPS及其组合系统在南/北极的基本定位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前的BD2只实现了极地的部分覆盖,对极地提供导航定位的能力有限,大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大于30.0 m; BDS在极地的定位精度将与GPS相当,可见卫星数可达13颗左右,PDOP值优于1.6,定位精度优于8.0 m;GPS/BDS组合后在极地的PDOP值优于1.4,定位精度优于6.0 m。
  相似文献   

17.
2019年9月2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印发《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实施方案》(桂自然资发[2019]42号,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的出台,是广西自然资源厅主动作为,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相关要求,加快推进"双百双新"产业项目落地见效,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它有哪些特色亮点?特别是在保障"双百双新"产业项目用地用矿方面,提出了哪些利好举措?请关注本期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18.
<正>2月1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份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其中,哪些重点任务涉及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本文进行了梳理。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力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9.
冰层下的奇怪火山俞平在南极考察的日子里,我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邀请火山专家考察了一座最为奇特的火山。南极洲西部的冰山座落在盆地里,这个盆地南边是横贯南极的山脉,北面是马里伯德地岛,基岩低于海平面。1994年2月一个地球物理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发现盆...  相似文献   

20.
江夏  张毅  夏珺  朱隽 《国土资源》2010,(2):14-20
<正>当农民欢庆丰收、迎接新春的时候,新世纪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表了。喜讯传遍大江南北、村村寨寨。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此前连续6个"一号文件",年年有新政策,年年送"大礼包",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年难得的好局面。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有哪些新亮点?"三农"工作又有哪些新举措?9亿农民又将得到哪些新实惠?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中农办的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