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侯殿保  李海民  党亚 《盐湖研究》2013,(4):49-52,59
氢化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无机及有机合成试剂,在精细化工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其反应活性与纯度和分散度密切相关,近年来人们对合成高活性氢化钠的研究日趋重视。氢化钠的制备已有多种方法的报道,其中以油液分散金属钠法是可以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工艺。论述了氢化钠的几种合成方法,叙述了氢化钠的性质,并简介了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3.
硼酸铝晶须的性质、制备和开发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武 《盐湖研究》2000,8(3):40-43
无机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简单介绍了一种重要的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硼酸铝晶须的性能、制备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Zn(Ac)2.2H2O和NaOH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形态的氧化锌。利用X-ray粉末衍射仪(Powder X-ray Diffractometer,XRD)、红外光谱仪(Infra-red Spectrometer,IR)、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所合成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用紫外可见光度计、荧光光度计研究了氧化锌的光学性能。为了评估氧化锌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纳米氧化锌对乙酸和正丁醇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催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酯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催化活性与颗粒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basalt rocks’ phase composition, acidity modulus,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 NBO/T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相似文献   

6.
李福兴 《中国沙漠》1989,9(1):47-60
黄淮海平原砂地土壤约有3100万亩, 是重要的低产土壤之一, 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本文以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区为例, 初步探讨了半湿润地区风沙土的基本性质及其改造利用的途径。半湿润地区风沙土, 机械组成较细, 有一定肥力基础; 是一种高容水或中容水沙土; 沙丘或沙岗低矮易于改造利用, 适于在护田林网基础上发展果树大行距间作, 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采用FluorCam便携式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测定鄱阳湖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沙湖和常湖冬季沉水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包括QY-max(即Fv/Fm,PSⅡ的最大光量子产量)、ΦPSⅡ(PSⅡ实际量子效率)、qP(光化学淬灭系数)等参数及其相应的荧光成像;应用频度法统计估测沉水植物的频度,并测定水环境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白沙湖优势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分别为0.48-0.68和0.52-0.71,PSⅡ实际量子效率分别为0.32-0.58和0.20-0.46,表明白沙湖的黑藻和苦草具有相似的光合作用效率;而常湖优势沉水植物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苦草的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分别为0.66-0.77和0.19-0.68,PSⅡ实际量子效率分别为0.26-0.48和0.22-0.43,表明莕菜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容易形成优势物种。调查中发现,白沙湖黑藻的频度为90%,苦草为93.3%,小茨藻(Najas minor)为26.7%,眼子菜(Potamogeton franchetii)为10%;常湖中莕菜的频度为86.7%,苦草为16.7%,小茨藻为56.7%。白沙湖中沉水植物的频度值总体高于常湖,优势物种也存在差异性。综合分析白沙湖和常湖水体的营养水平、沉水植物多样性和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白沙湖的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常湖,黑藻和苦草同为沉水植物中的优势种,光合活性相似;常湖中莕菜和苦草为优势种,但莕菜的光合活性显著高于苦草,这与湖泊水体透明度和南矶山湿地不同水体的富营养化差异及不同沉水植物的生态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西安市电子二路(XZ)和长安区郭杜镇(XCA)两个样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两年的大气降尘进行详细系统环境磁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大气降尘中磁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主要的磁性矿物为多畴和假单畴的低矫顽力亚铁磁性矿物,并伴有少量的赤铁矿等高矫顽力的硬磁性矿物,磁畴主要由粗颗粒的MD(多畴)和PSD(准单畴)组成。XZ样点大气降尘的磁性浓度和磁性矿物的粒径大于XCA样点,表明城市不同功能区污染源类型存在差异。西安市大气降尘磁性矿物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的特征,5-8月(夏季)磁性矿物的浓度明显较低,10月到次年的1月(冬季)是磁性矿物浓度最大的时期,这主要与采暖期排放源的变化有关,另外,西安市特殊的地形和气象因素对大气粉尘的扩散产生重要的影响,导致冬季粉尘的富集。  相似文献   

9.
10.
David W. May   《Geomorphology》2003,56(3-4):243
Flood-plain aggradation within the Loup River Basin of central Nebraska was episodic and alternated with incision throughout much of the Holocene. A widespread episode of flood-plain stability, however, occurred about 5700–5100 cal. year BP.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the properties of this buried flood-plain at six sites in the basin, to consider why the properties of the buried flood-plain vary from site to site, and to evaluate possible reasons why the Loup River flood-plains stabilized 5500 years ago. Episodic valley-bottom aggradation was common during flood-plain formation at five of the six sites. The radiocarbon ages, particle-size data, and organic-carbon data for the buried flood-plain reveal that valley-bottom aggradation generally slowed between about 5700 and 5100 cal. year BP. Erratic down-profile changes in percentages of sand, clay, and organic matter indicate flood-plain sedimentation and soil formation were often episodic. Sand and clay rarely show a steady fining-upward trend. Organic matter fluctuates with depth; at some sites multiple, incipient A horizons were buried during waning valley-bottom aggradation. At two localities, the buried flood-plain is evident as a clay-rich stratum that must have been deposited in a paleochannel. Flood-plain stabilization between 5700 and 5100 cal. year BP probably occurred in response to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climate forcing on vegetation and hydrologic changes. Flood-plains of other rivers in the central Great Plains also stabilized at this time, further supporting a climatic explanation for slowing of valley aggradation and formation of a flood-plain at this time. Recognition of buried flood-plains is important to both soil mapping in valleys and to the discovery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valleys.  相似文献   

11.
根据Li2O-B2O3-H2O多温相图合成晶体LiB5O8·5H2O。在从稀到饱和浓度范围内测定LiB5O8水溶液在40℃和50℃下的物化性质(密度、粘度、电导率和p H),并根据相应的模型进行关联。根据文献的化学平衡常数以及测定的p H值,计算出硼酸盐溶液中存在的B(OH)3、B(OH)-4、B3O3(OH)-4、B4O5(OH)2-4和B5O6(OH)-4等物种各浓度下的摩尔分数,并给出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反应及其相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流动空间的形成机理、基本流态关系及网络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空间是网络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空间形态,指通过流动而运作的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的物质组织.Castells的流动空间理论是社会学界最重要的空间理论之一,对很多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以笔者近年来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成果和Castells的网络社会理论新进展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流动空间的形成机理、基本流态与相互关系、网络属性.研究表明:在流动空间的形成过程中,新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是诱发因素,其直接推动了社会结构向网络社会的转型,进而带来了流动空间的出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是构成流动空间的5种基本流态,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其中信息流对其他流态具有组织作用;流动空间中的网络包括专业网络和综合网络两大类,其节点无论是人、企事业单位、城市或者区域,线路都是交通和/或通信线路.  相似文献   

13.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地表沙物质理化性质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盖度、地形等会对荒漠区风沙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对策勒自流沙前沿沿主风向到绿洲边缘的柽柳沙堆顶部、流动沙丘顶部、裸露平沙地3种地貌部位表面沙物质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丘顶部沙物质平均粒径3.47~2.6 Φ,明显粗于裸露平沙地和柽柳沙堆顶部沙粒,从流沙前沿到绿洲边缘沙物质有细化趋势,流沙前沿平沙地上沙粒平均粒径比绿洲边缘裸露平沙地沙粒平均粒径粗0.44 Φ;在空间上沙物质分选系数差异不大,分选性都为中等偏上-中等;平沙地和流动沙丘顶部沙粒偏度为-0.06~0.06,相对于平均值分布近对称.柽柳沙堆顶部沙粒偏度分布在0.05~0.25,大都属于极细偏;流动沙丘顶部和平沙地沙粒都表现为中等峰态,柽柳沙堆顶部沙粒大多表现为窄峰态.柽柳沙堆顶部大部分沙物质pH为酸性,其余地貌部位沙粒都表现为碱性,3种地貌单元含盐量与地形高低关系较密切.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沙物质总盐量表现为:柽柳沙堆顶部 > 裸露平沙地 > 流动沙丘顶部,流动沙丘顶部沙粒含盐量最少,越靠近绿洲柽柳沙堆顶部沙粒总盐量愈高.  相似文献   

14.
Wang  Haiyan  Zhang  Junpeng  Zhang  Lei  Wang  Jiali  Xu  Zuohui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20,29(6):3973-3985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The coal fire area in the Wuda coalfield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based on the degree of burning and on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sub-area B is characterized by...  相似文献   

15.
对居延海G36钻孔进行了系统磁性特征分析,并结合总有机碳含量和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在精确测年的基础上,探讨了居延海地区全新世时期以来的环境变化。结果显示,居延海岩芯磁性矿物主要存在于粗颗粒的沉积物中,载磁矿物为颗粒较粗的多畴磁铁矿;磁化率变化机制比较复杂,与干湿环境变化没有简单正(反)关系。根据G36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的变化,大致可以将其分为4个干湿交替时期:6 700~4 600 a BP干旱时期,4 600~3 100 a BP湿润时期,3 100~2 500 a BP干旱时期以及1 800 a BP以来湖泊干涸。在这4个时期中,磁学参数记录了两次显著湿润事件和两次显著干旱事件。  相似文献   

16.
西风区黄土沉积序列的磁化率变化特征比较复杂,磁化率与成壤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差异。选取塔城地区黄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较为系统的磁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塔城剖面的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磁赤铁矿等亚铁磁性矿物,同时含有一定量的反铁磁性矿物和顺磁性矿物,磁畴状态主要是多畴(MD)和假单畴(PSD)。成壤作用影响单畴(SD)颗粒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而对超顺磁(SP)颗粒的贡献有限。影响地层磁学性质的因素比较复杂,粒度与磁学参数的变化与区域的气候波动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古土壤中磁性矿物浓度的降低以及钙积现象可能反映了成壤时期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磁性矿物浓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对区域相对湿度状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新疆博州地区20处地下水水样的水质化验数据,应用关联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样中几种成分与总硬度、总碱度、电导率及矿化度4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硬度变化主要受Mg2+影响,水中HCO3-含量与总碱度关系密切,电导率主要受SO42-影响,SO42-与Cl-对矿化度有较大影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线性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水耕人为土诊断层土壤特性及SEM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西南地区代表性水耕人为土诊断层土壤特性进行研究,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土壤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和发育程度的水耕人为土,在土壤特性及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都有明显差别.通过SEM观察研究表明:粗、细颗粒物质形态与矿物组成密切相关,如以薄片状、针条状等细粒物质为主的土壤,在水耕条件和外力作用下,易于定向、粘结聚合而引起土壤压实和板结.水耕人为土的微团聚体含量少而分散,对肥力的贡献有限.长期培肥的水耕人为土能够形成丰富的各类微孔隙和微结构类型,是调节土壤水、热、气和养分状况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广东韶关市农业土壤磁学性质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磁学方法具有快速、经济、非破坏性等优点,在农业土壤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应用潜力。选取广东省韶关市范围内的32个耕地和65个林地表层土壤样品进行环境磁学分析,测试其高、低频磁化率,非磁滞剩磁与饱和等温剩磁等磁学参数,分析农业土壤磁学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磁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韶关市农业土壤磁学参数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变异性,曲江、新丰和乐昌北部的磁性矿物质量分数较高,乳源、武江、始兴南部和翁源北部的磁性矿物粒度较细。土地利用方式是研究区内农业土壤磁学性质的主要影响因素,耕地的磁性颗粒粒径比林地粗,磁性矿物质量分数比林地低。母质类型对农业土壤磁学性质的影响程度不及土地利用类型,可能由于农业土壤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母质更显著。人为排放源,包括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对农业表层土壤磁性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对磁性物质的粒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提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科学依据,调查和测试了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南充和盐亭两个典型小流域内草地、林地和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明显的。林/草地较耕地能显著增加(约1倍)土壤有机质含量。研究结果还揭示了耕地的长期耕种,使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功能退化,如土壤抗蚀性和持水性能降低。因此,增加耕地的有机肥投入是耕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