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北近45 a来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王鹏祥  杨金虎 《中国沙漠》2007,27(4):649-655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00个台站逐日最高温度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不同台站逐日极端高温阈值,然后统计出了逐年逐站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了时空特征诊断,同时也分析了同期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西北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西北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异常空间分布可分为以下5个关键区:青海北部区、北疆区、南疆区、西北东部区及青南高原区;在西北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5个空间分区中,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均表现为增加趋势,除青海北部区外,其他分区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均未发生突变现象;在西北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5个空间分区中, 12~14 a的周期振荡表现得比较显著;另外西北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同区域性增暖呈显著的正响应。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高分子固沙剂流动沙丘固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选择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绿洲外缘与沙漠交接地带,应用多功能高分子固沙剂进行流动沙丘固定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试验区斜坡下部,除草试验区比对照区结皮厚度增大81.25%,未除草试验区结皮比对照厚度增加32.25%,固沙结皮区比无结皮区抗风蚀,至今固沙结皮依然存在;未除草有结皮时固沙试验区0~80cm各层平均含水率均比对照区高,其中土层平均含水率比对照区高76.27%。实验证明施用试剂不仅固沙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在不除草时对土壤水分有很好的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盐田自然蒸发中卤水浓缩效率低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装置:空气能蒸发器;基于增大蒸发面积的原理,将二维蒸发平面扩展为三维,通过考察风速、单位体积蒸发面积对蒸发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佳蒸发量对应的单位体积蒸发面积。当单位体积蒸发面积为196m~2/m~3时,单位装置体积的每小时蒸发量最大,可达30 kg/m~3h~(-1),之后考察用该装置蒸发卤水的效果,本装置蒸发效果较好,效率很高,对盐田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原环境因素与自由基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原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系统,其复杂多变的自然地理条件使移居和新进高原环境的人群或生物出现高原反应或发生“高原(山)病”。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太阳辐射强所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是高原反应或高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高原气候因素与自由基反应,不同海拔高度对不同民族人群自由基反应的影响,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人群的自由基反应,海拔高度与机体抗氧化营养物质变化的关系,不同海拔高度紫外线强度与自由基反应及高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自由基反应等6个方面,论述了高原环境因素与不同人群自由基反应的关系,不仅对探讨环境应激反应所产生的自由基反应与世居高原地区人群起源和进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移居人群高原反应和高原病的预防、治疗及经济、国防建设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地区大范围极端高温事件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王式功  尚可政  杨德保 《中国沙漠》2011,30(4):1052-1058
 利用中国西北5省(区)90个台站1961—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西北五省(区)发生大范围极端高温事件时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当出现大范围极端高温事件时,100 hPa南亚高压强度偏强并北移至西北地区上空,副高脊线偏北,同时500 hPa高度场上有一与温度暖中心相匹配的闭合高压单体控制着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上空大气高(中低)层为负(正)温度距平。此外,西北地区上空下沉气流强度明显偏强,下沉运动加强中心在300 hPa高度左右。与此同时,除了新疆西南部,西北其他地区的散度场形势都是大气上层辐合,下层辐散,并且辐合辐散强度都偏强,其中的辐合带主要位于150~300 hPa高度,辐合中心及其加强中心在200 hPa高度左右。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外环线以内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高层建筑热力景观效应研究的指标体系,分析上海市高层建筑的高度、数量、密度、空间布局形态等对城市亮温的影响,发现高层建筑高度与亮温呈负相关,高度越高,周围的亮温越低;高层建筑集中分布的区域,一般属于亮温的中低温分布区;而高层建筑的数量或密度对热场的影响不大。可见,高层建筑合理布局将有利于减弱城市热场效应。  相似文献   

7.
宋戈  王盼盼 《地理科学》2017,37(8):1218-1225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DEM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明确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地形梯度特征及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在地形因子的作用下存在明显的梯度特征,旱地、水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地形级别区,林地主要分布在较高地形级别区。除林地以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均位于较低地形级别区,林地分布的优势地形位位于较高地形级别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优势区域不尽相同。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及均衡度变化趋势相同,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信息熵、均衡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从人口压力构成要素和山区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山区人口压力测算模型.该模型包括城镇人口压力指数、农村人口压力指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3 个构成要素,综合反映了山区人口数量压力特征.应用该模型对四川省凉山州的人口压力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①凉山州人口压力指数的平均值为4.95,属“一般”水平.人口压力“小”、“较小”、“一般”、“大”、“极大”的县市分别占的23.53%、11.76%、29.41%、29.41%和5.88%;②人口压力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并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凉山州东部、东北部的大、小凉山地区人口压力大,安宁河谷、凉山州南部低山、中山区和盐源盆地人口压力小;③人口压力指数与贫困发生率、生态脆弱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人口压力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高是导致山区贫困的一个因素,应加强贫困山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变异系数、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8–2017年间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耕地压力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耕地压力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珠江–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一直处在“高压”状态,耕地压力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珠江–西江经济带及各地级市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域内耕地压力总体空间差异不断扩大,两极分化明显,其中省会城市市辖区所在区域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同时也是耕地压力最大的区域;珠江–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冷热点空间格局分异明显,其中珠江经济带为主要的热点集聚区,西江经济带则为主要的冷点集聚区;农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GDP、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珠江–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除此之外,复种指数、粮食单产水平等耕作生产因素也会对耕地的压力变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考察,以及沙丘形态和风况、沙山TL测年、古沙丘层理产状等的研究表明,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受沙源、风系、底基地形和灌草植被等因素的影响。第四纪以来弱水古水系的变迁为沙漠及沙山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沙物质来源。沙山发育的受西风和西北风两大盛行风系的控制,末次冰期以前为西风环流主导时期,地表盛行风向为西风,次为西北风;末次冰期以来为季风环流主导时期,地表盛 行风为西北风,次为西风。沙山底基地形的起伏不仅诱发近地表气流产生波伏运动,同时也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气候湿润期发育的沙丘灌草植被通过抑制风蚀、扑捉风沙等作用加速沙山的发育。高大沙山是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演进而形成的大型稳定风积床面形态。  相似文献   

11.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区高含量薄膜水与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呼和吉林湖东沙山、呼和吉林湖西沙山和伊利克敖包沙山斜坡上发现了高含量薄膜水和带状分布的灌木植被。分析表明: 沙山沙层中出现了含量在3%~5%之间、占据厚度为0.5~3.0 m之间的高含量薄膜水,并出现了一部分水分含量大于5%的重力水,这在极端干旱的沙山斜坡沙层中是非常少见的。 沙层中的含水量垂向分布与重力水的存在指示,在当年雨季末期,大气降水就完全能够通过沙层入渗达到2~4 m或更大深度,从而避免了蒸发作用的消耗,确保了沙层水分能够通过入渗向深层运移。 沙山沙层中高含量薄膜水和重力水的存在以及灌木植被带的发育充分证明,该区大气降水在经过蒸发与蒸腾消耗之后,仍有剩余的水分渗入地下,显示了沙山区沙层水分为明显的正平衡。高含量薄膜水的存在和带状植被的发育的表明大气降水至少是该区地下水和湖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沙山表层1~4 m深度范围有时存在含量大于5%的重力水,表明沙山表层水分运移动力很强。沙层入渗率高,沙层水受蒸发影响的深度小,利于大气降水向地下水的转化,这也是该区大气降水能够补给地下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分辨率DEM的黄土地貌正负地形自动分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地貌正负地形自动分割是构建地表空间分布式机理-过程模型的基础。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典型地貌坡面形态及汇流过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5m分辨率栅格DEM自动分割黄土正、负地形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坡面上下游栅格点的坡度对比识别沟沿线点,然后利用汇水模型提取沟沿线点约束的上游汇水区域,从而实现正、负地形的自动分割。在黄土塬区及丘陵沟壑区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优点是提取精度高,人工干预少,在不同地貌类型区域内有很好的应用适宜性。  相似文献   

13.
王莹  苏永秀  李政 《山地学报》2012,(2):186-194
针对高海拔山区气象台站稀少,研究山区气候较为困难等问题,选择广西西部山区河池市为研究区域,收集该区域内位于海拔800 m以上的6个自动站12月、1月和2月的日最低气温资料,并选择与自动站相关程度较高的气象站为基本站,采用一元回归订正法和差值订正法对这6个自动站逐日最低气温进行订正,并从统计学和订正误差的角度分别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订正误差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自动站资料时间序列较短,最低气温的瞬时性及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等原因,订正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4.
宁夏高温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2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资料,分析了宁夏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并对高温异常对应的大气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中北部地区高温相对多发,大武口和同心为两个高发中心;7月高温出现频率最大;1971、2000、2001年和2005年为高温日数最多的4个年份,而1962、1979年和1989年没有高温日出现;宁夏高温日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年代际突变,1997年以来宁夏平均高温日数较1996年以前增加了3.4倍。高温日数的年际、年代际异常对应中高纬度大范围大气环流异常,即从西欧到白令海峡的大范围地区中高层高度异常场波列分布。亚洲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弱,高纬度冷空气不易南下,宁夏高温日数偏多。高温日数偏少年经向环流强,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兰州黄河高漫滩沉积剖面的观察和81个样品的粒度分析,研究兰州黄河马滩剖面沉积特征和当时的洪水变化。结果表明,马滩剖面明显分为15个沉积层,指示15次较大的洪水。这15个阶段河漫滩洪水深度和规模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第10>12>11>13>15>14>3>5>7>8>6>1>4>9>2阶段。据历史文献推算,马滩高漫滩沉积代表的15次洪水发生在170 a B.P.以来。兰州洪水沉积不连续,这15次洪水的每一次一般代表1 a雨季的短暂时间,两次洪水间隔时间通常为10 a左右,这10 a是没有洪水发生或洪水规模小的阶段,也是降水量正常或偏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天际线与高层建筑发展之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上海市2000年中心城区航空影像为基础,基于GIS技术分析城市高层建筑与天际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机制。认为城市天际线与高层建筑相互制约,高层建筑的发展与布局必须考虑城市天际线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We review literature on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and their effect on wild reindeer ( Rangifer tarandus ) migration patterns and area use. We conclude that reliable knowledge is lacking on the effects of transmission lines on reindeer ecology. This condition relates to the lack of long-term monitoring of reindeer migration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existing lines.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nothing is known about hearing in reindeer (or any other deer species in Norway) in relation to transmission line noise, which is considered an obstacle for migrating reindeer.
We then outline a research programme that includes a laboratory study to determine the audiogram in reindeer and two field studies to examine the proximate effects of transmission lines - independently as well as combined with ambie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 on reindeer behaviour. The audiogram in two yearling male reindeer has been determined; this part of the study will be completed this year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a corresponding audiogram in two female yearlings. The behaviour study of domestic reindeer under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was completed in September 1999. The behaviour study of wild reindeer in the area crossed by a 420 kV power line will continue this year and its completion is anticipated in 2001.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生长的影响,在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中分别选择典型的植物残体干扰斑块和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调查了其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并取样测定了土壤盐度、含水量、容重等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芦苇种群的密度、生物量等明显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芦苇的形态特征也明显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这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生长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土壤盐度、容重显著低于自然群落,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的生长起到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缓解物理胁迫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自上而下的人口分布模拟模型自动化程度较低,难以分析人口分布成因,且因精细尺度的人口样本较难获取而不太适用于高空间分辨率人口分布模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模型和建筑物信息的高空间分辨率人口分布模拟模型。首先利用建筑物三维分布数据提取住宅建筑,构建智能体人口分布模拟模型的环境;然后基于统计、调研数据定义智能体属性,确定智能体居住选择行为规则;最后以泰日社区为例进行了居住人口分布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建筑物信息的人口分布多智能体模型,可以获取每栋建筑物上的人口,改进了当前高分辨率人口模拟主要只模拟小区或者居委会人口的不足;多智能体模型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不仅能获得较好的模拟结果,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从微观机理解释宏观居住分布模式,是对传统统计模型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及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飞  莫潇杭  魏敏  李博 《地理科学》2017,37(10):1478-1485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背景、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模型测度各省份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水平,运用障碍度分析法揭示阻碍各省份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从综合均等度来看,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水平较高的省份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和江浙沪地区,其中北京市最高,河南省最低。从空间格局来看,各省份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水平有显著差异,总体上呈现“东-西-中”递减趋势。分析表明,P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S3(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S2(本科学历及以上专任教师比例)、P2(学校数量/万名学生)是影响各省份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