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天气季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汛期逐日降水量场的EOF分析,探讨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天气季节特征。河南省主汛期出现在江淮梅汛之后,称暑汛较合适。暑汛期降水出现明显的南北与东西方向上的反相振荡;尤其是从小暑到大暑,季风雨带从沙河以南,北跃到黄河沿岸及其以北地区,是东亚季风重要的气候特征,表明梅雨结束后,中国东部的主要雨带不是一跃而至黄河以北,而是阶段性地逐次向北跳跃的。对暑汛降水气候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东亚季风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汛期降水阶段划分及其环流背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丰启  郝燕  张凯静 《气象》2017,43(8):962-972
应用1961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中国722站降水、NCEP/NCAR再分析和青岛市辖7站降水等逐日资料,分析青岛汛期降水阶段及对应的环流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青岛市汛期有5个降水阶段,分别是主汛期开始阶段(6月29日至7月3日),黄淮雨期阶段(7月9—25日),华北雨季阶段(7月27日至8月6日),热带低压阶段(8月11-20日)和主汛期结束阶段(8月29日至9月4日)。其中主雨季(7—8月)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分别是黄淮雨期阶段和热带低压阶段两个主要降水阶段。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移动及其高低空的配置是形成青岛汛期降水阶段的主要成因,各降水阶段对应着相对稳定的天气气候阶段,各降水阶段间的大气环流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该研究为细化青岛汛期降水气候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江南汛期降水基本气候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关系初探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江南汛期降水异常的基本气候特征。指出:雨季开始于3月,雨量集中于春末夏初(4~6月),是中国东部雨季开始和结束均最早的地区。江南汛期降水近50年来略有减少的趋势。影响江南汛期降水的海温异常关键区位于9~1°S,121~129°E,关键影响时段为前一年的5~7月。长时间的海气相互作用使前期的海温异常影响了后期的大气环流,导致江南地区次年汛期的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4.
天气气候分析用奇异谱分析作汛期降水的中期气候预测国世友邹立尧李岩(8/1)虎林市境内湿地与干地气候因子相关分析关克志赵玉梅(1/2)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潘华盛张桂华(3/3)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与水位变化分析李帅白人海陈莉(7/3)东亚夏季风强弱年物理量的逐候变化及其对松嫩流域降水的影响张志秀王承伟吴英(12/3)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主相关型及其环流特征宋丽华刘玉莲张健李亚滨(15/3)鄂海阻高和黑龙江省6月降水的关系张健刑丽燕宋丽华李亚滨(18/3)3·20浮尘、扬沙天气成因及多普勒…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金华地区汛期暴雨天气的活动规律,给暴雨预报提供一个时空尺度较大的气候背景,也为暴雨预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收集了本地区内7个气象台站和20个水文(雨量)站的22年汛期降水资料,对汛期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  相似文献   

6.
刘芸芸  王永光  龚振淞  娄德君 《气象》2021,47(4):488-498
2020年汛期准确预测了“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涝重于旱”的总体特征,对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上游、海河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和辽河流域降水偏少的预测与实况吻合.较好把握了华南前汛期雨季开始偏早、梅雨开始偏早和结束偏晚、华北雨季开始偏晚等雨季进程;但低估了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的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7.
向外长波辐射(OLR)与广东降水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OLR资料以及广东降水资料,分析了广东各季降水与OLR场的关系,探讨了热带低频振荡对广东后汛期降水的影响。主要结论是:来自北方的天气系统影响是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基本条件,而后汛期降水则以来自东南方向的热带系统为主。另外,就整个后汛期平均而言,西太平洋低频振荡中心位置偏北(南)时,该年后汛期降水偏多(少);若就短期气候而言,则低频振荡处于不同位相,相应副热带高压、ITCZ等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广东降水的低频振荡,因此西太平洋低频振荡所处的位相对广东降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太平洋海温场与我国大陆降水场作相关分析,主要基于探讨海气相互作用对我国大陆降水影响的机制和规律,分析发现:太平洋海温不仅与我国东部降水相关,而且与西部高原降水也相关,降水场存在5个高相关区域,海温场存在4个高敏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与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呈负相关,与黑潮海温存正相关;不同时期海温与降水相关的敏感区是不同的。这些对我国气候预测分析特别是旱涝趋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1959-2002年陕西省36个代表站汛期(6-9月)降水资料,制作汛期降水空间分布场及变差系数分布场,明确了陕西汛期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通过分析影响陕西汛期典型旱、涝年的主要成因,建立汛期降水预测物理概念模型,为汛期降水旱涝异常预测提供气候背景.用逐步回归统计预测方法,经过物理因子普查,找出与汛期降水相关性好的强信号,建立了10地(市)汛期降水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湖北省及长汉中上游有关省份1997年11月-1998年9月的降水资料,对1998年特大洪涝的汛前期异常降水,汛期降水特征,暴雨天气天气特征,与解放以来几个大涝年的比较及长江中上游汛期雨情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出1998年汛期长江中上游地区降水的异常偏多,异常集中和强度大是造成严重洪涝的主要原因, 汛前期降水偏多对加重后期洪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季节背景下,对比分析多元变量相关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特征,了解其在天气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改进同化系统性能,提高降水数值预报水平。对比分析汛期和非汛期江西及其临近区域多元变量相关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特征,分别选取2019年汛期和非汛期的2次降水过程,设计2组循环同化试验,探讨多元变量相关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对江西降水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非汛期,汛期分析变量对风场、温度场和水汽场的贡献值整体上要更大,且汛期各个控制变量的背景场误差更为显著。多元变量试验的降水预报评估效果整体上更好,其汛期预报效果改善更显著。汛期与非汛期的多元变量试验降水预报结果更接近实况,且相对非汛期降水而言,汛期多元变量试验模拟效果更好,模拟的降水分布及强度与实况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赵俊虎  陈丽娟  章大全 《气象》2022,48(1):107-121
2021年夏季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特征突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东部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降水的季节内变化显著,华南前汛期开始偏晚、江淮流域梅雨和华北雨季开始偏早.东亚大气环流季节内变化对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6月,东北冷涡活动频繁,导致东北及邻近区域降水异常偏多,黑龙江、嫩江流域发生严重汛情;东北冷涡的异常活跃可能...  相似文献   

13.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短期气候预测关注的外强迫信号角度出发,回顾了国内外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汛期降水影响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型海温模态、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偶极子、南印度洋偶极子和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的影响。从研究成果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应用的角度,重点关注海温异常和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以及我国汛期降水多雨带位置的关系,总结了海温异常作为外强迫信号对我国汛期降水预测的指示意义以及汛期降水预测的难度。最后指出气候预测业务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机理研究和动力气候模式发展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秦岭邻近地区旬降水气候学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秦岭及其邻近地区76个气象台1961~2000年的旬降水量和NCEP/NCAR850hPa格点风场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降水气候时空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秦岭地区多年平均汛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间7月上旬和9月上旬先后出现两次降水峰值。该地区平均汛期降水量为403mm,占年总降水量的60%。秦岭南侧气候平均汛期降水量明显高于秦岭北侧,但秦岭南、北汛期降水年际变化基本一致。从流场分析看,秦岭及其邻近地区的汛期降水既受西南季风,又受到东南季风系统的影响。合成分析表明,汛期降水量偏多(少)的年份通常对应于同期对流层低层研究区南侧偏南气流的增强(减弱)。回归分析发现,汛期中旬雨量增加与超前2旬索马里急流和热带印度洋西南气流增强。以及超前1旬及同期台湾附近距平反气旋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冯光柳  崔春光 《气象》2000,26(8):25-26
介绍了神经元方法降水预报系统及其在1999年汛期中对三峡地区的强降水预报试用情况,分析了该系统对强降水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降水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对转折性天气及强降水过程的预报,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廖菲  洪延超  郑国光 《气象科技》2007,35(3):309-316
简要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地形的动力效应和热力效应,详细分析了地形的动力、热力效应引起的降水和云物理变化。重点分析了地形对气候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及对流性天气系统降水的影响。简单地讨论了在研究地形对降水影响时观测分析、气候统计、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20年贵州省平均气温为16℃,偏高0.4℃,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449 mm,偏多2成以上,为1961年以来最大值,同时气候事件与灾害性天气多发,总体气候年景偏差。其中冬季(1—2月)、春季、夏季平均气温整体偏高,暖冬、冰雹及区域性高温过程等暖异常事件频发,而秋季及12月平均气温偏低,低温阴雨天气持续;降水方面,汛期(5—9月)降水量异常偏多3成,突破了近60 a同期降水历史极值,并且存在夏季与秋汛两个降水峰值。通过异常气候事件的成因分析,发现拉尼娜事件、印度洋海温及副热带高压异常是影响贵州省2020年气候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气象》2017,(汛)
2016年浙江省汛期气候趋势预测自3月开始,9月结束。总体而言汛期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准确把握了降水整体略偏多、初夏出现典型梅雨、盛夏有阶段性高温热浪、夏季影响台风偏少而秋季偏多等重要气候趋势,降水评分位居全国前列,是近年来较成功的一次汛期气候预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6月气温预测存在偏差,9月降水预测异常量级偏小。介绍了2016年汛期气候特征及分月变化,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细致评估了汛期气候预测质量,同时全面总结了预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及经验教训,指出准确把握了厄尔尼诺的气候效应是预测取得成功的关键,不应过分依赖模式结果,应科学考量气温与降水两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汛期预测业务展开思考,提出应当更加重视气候动力学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逐步建立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大力推进模式解释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区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区汛期(5~10月)降水总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7%~80%。前汛期(5~6月)降水量约占汛期降水总量的25%~27%,主汛期(7~8月)降水量约占汛期降水量的34%~43%,秋汛期(9~10月)占汛期降水总量31%,~38%。由于汛期降水强度变化显著,旱洪灾害出现的几率较高,本文通过对汛期降水气候特征的分析,揭示出对预报业务有应用价值的规律,为建立汛期降水概率预报方程提供背景依据。1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1.1资料及气候标准本文应用西安地区1966~1995年(高陵为1970~1995年)历年5~10月降水量资料,采用距千百分率(凸R)作为…  相似文献   

20.
2009年3月5~6日,受高空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云浮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全市旱情解除,提前近一个月开汛。本文从着重云浮市近年来开汛日的变化特征入手,对这场降水发生时前期的气候特征,以及其发生时的环流特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等资料进行分析,并从短期气候预测的角度研究我市开汛期首场暴雨发生的气候背景,以加强汛期的天气趋势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