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西西柏利亚台坪南部库伦达-巴尔瑙尔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及水文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盆地内古河道型及层间氧化带型外生后成铀矿化的特征,并对其产铀远景进行分析,进而指出,该盆地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与哈萨克斯坦的楚-萨雷苏铀矿区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本文在论述了区城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 ,本文在论述了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 ;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 ) ,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 ;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鲁克改 《新疆地质》2002,20(2):118-121
分析了准尔盆地东部大井地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环境、特征,发育层间氧化带的条件及铀成矿环境,认为八道湾组第一砂岩层、三工河组第一、二、三砂岩层和西山窑组第一砂岩层岩性、岩相及地球化学环境对铀矿成矿有利,发育层间氧化带并有铀矿化及异常出现,是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东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贵华 《铀矿地质》2001,17(2):70-75
本文从盆地构造演化、各演化期相关沉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沉积盖层中后生改造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条件,认为该区有利于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林双幸 《铀矿地质》1997,13(2):《铀矿地质》-1997年13卷2期,13(2)-97-97,13(2)页-《铀矿地质》-1997年13卷2期,13(2)-97-97,13(2)页
本文从盆地结构、沉积盖层构造特征、盆地沉积的岩相条件及岩石地球化学地特征、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沉积盖层中的后生改造作用等方面,分析准噶尔盆地北西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自然电场形成的原理及在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根据氧化带与还原带的自然电位变化特征,利用自然电场法可以确定盆地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由此推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大体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8.
查干诺尔盆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旭  郭华  卫三元 《铀矿地质》2004,20(6):344-351,357
本文着重从盆地构造演化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盆地构造演化对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序列、水文条件、铀活化迁移等与盆地铀矿化作用关系密切的因素的控制作用,认为盆地构造为查干诺尔盆地铀矿化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控制了查干诺尔盆地铀矿化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矿化程度。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的影响,盆地内铀矿化存在两种类型,即潜水氧化带型和局部性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9.
黄国龙  陈贤春 《铀矿地质》2001,17(6):341-347
根据水成铀矿成矿理论,本文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发展演化史,新构造运动特征,古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铀源及找矿目的层岩性,岩相,地层结构,厚度,埋深,产状等因素综合分析,认为该盆地西北部某些地段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条件。牛鼻子梁以东是新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区,其中冷湖地区具备形成大型层间氧化带的条件,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水成铀矿理论,对公婆泉盆地地质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特征、水文地质条件、铀源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盆地具有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并有砂岩型铀矿化显示,具备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值得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海流图盆地内铀矿化(异常)均产出于西部李三沟组中段砂岩层中,分析认为具有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特征。本文以盆地地质背景、铀源条件为基础,着重分析了盆地内铀矿化(异常)的成因和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认为盆地西部存在有利的铀矿成矿环境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陈法正 《铀矿地质》2002,18(3):138-143
砂岩型铀矿是当前铀矿勘查的重点,按照其成矿特点,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古河道型,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层间氧化带型,本对这3种砂岩型铀矿产出地质条件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了各种类型铀矿床的成矿模式,并以二连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例,对其成矿前景进行了宏观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水成铀矿床理论,本文在论述布尔津盆地水动力及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综合整理,着重分析西部凹陷第三系层间水的铀水迁移分带规律,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双幸  王果 《铀矿地质》2003,19(5):264-270
本简要介绍了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发现,以及该区主要找矿目的层位——乌伦古河组和红砾山组的沉积环境、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层间氧化带发育规律和砂岩型铀矿化的产出特征。笔认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发现,对于在该盆地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和海 《铀矿地质》2003,19(2):88-93,118
本文结合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三塘湖盆地的盖层沉积构造特征、找矿目的层的空间展布、地下水“补-径-排”系统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认为该盆地相对稳定,埋藏浅的斜坡带地段具备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应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罗梅 《铀矿地质》1996,12(4):197-203
本文从中国北西部地区实际地质情况出发,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含铀建造的形成与分布、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盆地古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同时,从含铀盆地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岩相古地理条件、含矿主岩的地层时代和铀成矿时代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四方面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层间氧化带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岩型铀矿床中有关稀土元素的研究较少,在国内仅有对物源的示踪和其配分形式特征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吐哈盆地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带各地球化学作用带中赋存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作用中可能有的迁移特点,并对稀土元素的总量、轻重稀土元素的比值和δEu和δCe值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以上参数变化与层间氧化带分带的关系,以及对铀矿化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潮水盆地是河西走廊北侧阿拉善台隆中部的中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通过对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和新近系等主要找矿目的层特征、构造样式、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的详细阐述,探讨了潮水盆地铀矿成矿前景。分析认为,潮水盆地侏罗系受构造和火山热改造作用,找矿范围非常局限,白垩系在平易—大红山地段存在有利的找矿目的层段,是找矿的突破口,而新近系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9.
对新疆吐哈盆地大南湖地区中侏罗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层位、颜色、厚度、埋深、多层性及形态规模进行了论述,分析研究了层间氧化带的分带性、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区内控制层间氧化带发育的主要因素,指出层间氧化带与地浸砂岩铀矿化形成密切相关并控制了砂岩型铀矿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吐哈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保群 《铀矿地质》2000,16(6):322-326
本文运用水成铀矿的地质预测和评价标准,对控制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构造背景、岩性岩相、水文地质特征、古气候、铀源等基本条件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了铀成矿远景,认为苏巴什-底哈尔、三道岭以及布尔加凸起西南部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地段,今后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