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暴雨过程。2005年4-6月,江西暴雨天气偏多,且呈现出突发性和局地性强、雨强大、危害重等特征(表1)。6月18-23日.江西出现了较强的连续性暴雨过程.以广昌过程雨量513mm为最大。抚河流域发生了较明显的洪涝。如果以≥30mm/h、≥50mm/6h、≥100mm/24h作为强降水天气的标准来统计.则5-6月有229县(市)次出现了强降水天气过程.为1998年以来同期强降水第2多的年份。  相似文献   

2.
1强对流天气过程2003年4~6月,我省共出现2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1)4月12日08时~13日08时,有17个县市出现了8~11级雷雨大风(资溪风速最大,达30m/s)、冰雹(赣州市冰雹直径最大,达30mm)和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弋阳同时遭到雷雨大风(22m/s)、冰雹(直径12mm)和强降水的袭击。(2)5月6日,全省有15个县市出现了8级以上雷雨大风,有9个站出现了强降水。2强冷空气过程2003年4月1~4日,我省出现了1次强冷空气过程,过程降温幅度达9~11℃。3暴雨过程2003年4~6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12次10站以上的暴雨日,4月10~13日、5月12~17日和6月24~2…  相似文献   

3.
1暴雨过程2005年7~9月,江西出现了3d区域性的暴雨日(10站以上):9月2~4日的连续暴雨,是由于台风“泰利”进入江西而造成的。其中庐山连续2d出现特大暴雨,1d大暴雨,为历史罕见(表1)。全省有16个县市日雨量创9月同期新高。其中庐山、瑞昌、星子3县市日雨量为历史新高。过程累积雨量有66个县市≥50mm,31个县市≥100mm,14个县市≥200mm。其中以庐山940mm为最大,瑞昌428mm次之。2强对流天气过程2005年7~9月,江西出现了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表2)。这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均系台风“泰利”进入江西而造成的。日期雷雨大风强降水中心强度主要落9…  相似文献   

4.
1暴雨过程2004年5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7次区域性暴雨日;4月和6月暴雨过程较少(表1)。2强对流过程2004年4~6月,我省强对流天气较频繁,共出现8次:(1)4月23日,我省出现入春以来范围最大的强对流过程,赣州、萍乡2市出现冰雹,有14个县市出现8级以上大风,8个县市出现强降水。另外,崇义、上犹、南康、赣县等县的部分乡镇也出现冰雹。(2)4月21日,修水县局部地区出现了大风、冰雹天气,测站出现26m/s的雷雨大风,最大冰雹直径达12mm,自动气象站最大风力达29.3m/s(11级)。另外,星子、余干出现8~9级雷雨大风,永修出现强雷暴、大风、冰雹(3mm)。(3)5月…  相似文献   

5.
盛夏8月是冰雹、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月,其中雷雨大风占全年大风的32%.1965~1993年8月,测站观测记录到冰雹一次、强降水6次,雷雨大风9次.除一次强降水出现在9~10时外,其余15次强对流天气集中出现在15时30分~21时.1986年开展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业务以来,先后出现4次雷雨大风和一次冰雹,这5次强对流天气均未提前半小时报出,准确率为0.日常业务中,预报员仅凭经验和临近天气实况来制作预报,从未形成客观定量的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现以1965~1991年为资料样本,在地区气象台8月强对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春夏季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0—2007年江西省87个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对江西冰雹、雷雨大风(风速≥17m/s)和强降水(雨强≥30mm/h)3种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3.7、181.4、123.8站次。冰雹和雷雨大风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冰雹站次峰值在3—4月,占总数的79.1%。雷雨大风站次有2个峰值,分别在7—8月和4—5月,占总数的44.3%和31.7%,且4月全省10站以上的大范围雷雨大风日数最多。自1990年以后,冰雹和雷雨大风呈逐年减少趋势。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占总数的70.3%,大范围短时强降水过程日数8月最多。在地理分布特征上,冰雹丘陵、山区多,平原少,赣东北最少,并有6个冰雹多发区;雷雨大风东多西少,平原和河谷或峡谷地区多山区少,赣西北最少,有5个雷雨大风多发区;短时强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有5个高值中心。  相似文献   

7.
江西两种典型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选取江西12次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从7个方面对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2种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冰雹、雷雨大风天气45~55 dBz强回波平均高度为12.6 km,≥-25℃等温层的高度,比短时强降水天气高5.7 km。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三体散射长钉、持续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中气旋、下湿上干和强风垂直切变等,都是冰雹、雷雨大风天气的典型特征;相对平均径向速度图上“S”形暖平流及表现强低空急流的“牛眼”、深厚的湿度层等,则是短时强降水天气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1高温干旱天气过程赣南自6月24日、赣北从7月2日起久晴少(无)雨,各地普遍出现旱情。其中7月11~29日我省出现了17d的高温天气过程(其中18、19日中断2d(表1))。本次高温过程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居历史同期(1961~1999年)第12位。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使已出现的旱情更加严重。2强对流天气过程7月1日和29日我省分别出现了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1日有8个县市出现雷雨大风,最大风速出现在横峰,达30m/s,并伴有直径为10mm的冰雹。29日有15个县市出现雷雨大风,最大风速达27m/s(丰城),并且还有8个县市出现了1h30mm以上的强降水。本次过程的强…  相似文献   

9.
2005年4~6月,江西未出现全省性大范围洪涝灾害,但多雷雨大风、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油菜壮籽,早稻、棉花、蔬菜的生长及水产养殖不利,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明显影响,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对2005年7月13日镇赉县宝山村出现的冰雹、雷雨大风及7月14日镇赉本站出现的暴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冰雹、雷雨大风回波高度高,可达12km,暴雨过程回波高度仅9km;冰雹、雷雨大风这类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局地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通过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可以得出冰雹、雷雨大风与暴雨的动力结构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应冬梅  许爱华  黄祖辉 《气象》2007,33(3):48-53
为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和预警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作用,制作出精细化的临近和短时预报,选取了江西8次典型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从7个方面对冰雹大风和短时强降水两类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冰雹、雷雨大风过程45~55dBz强回波平均高度为12.4km,达到或超过-25℃层的高度,比短时强降水回波高5.6km。弱回波区(wER)或有界弱回波区(BwER)、三体散射长钉、持续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中气旋、下湿上干或强风垂直切变特征等都是冰雹天气的典型特征。而相对平均径向速度图上“S”型暖平流及表现强低空急流的“牛眼”、深厚的湿度层等,则是短时强降水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可为两类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提供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松福  汪德  郑芬 《贵州气象》2006,30(1):18-20
通过对强对流天气典型个例的分析,得到滇东南强对流天气的一些雷达回波特征。冰雹、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强回波高度高,达6~8Km,而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强回波高度仅3~4Km;冰雹、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局地暴雨、大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或停滞。冰雹、雷雨大风和暴雨天气的产生与多普勒径向速度场上的逆风区或辐合流场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勇 《气象》2008,34(9):124-125
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2℃,较常年同期(19.5℃)偏高0.7℃;新疆月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111.7mm,比常年同期(97.1mm)偏多14.6mm,为近10年来最多;广东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广西为历史同期第二多.6月份,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宁夏中部、甘肃陇东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局地遭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热带风暴"风神"登陆广东深圳;地震灾区多降雨天气,对灾后重建工作不利.  相似文献   

14.
收集整理2007—2016年岳阳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3类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实况、再分析资料,基于探空图计算能量指标及不稳定指标,分析其与强对流发生的关系,寻找预报指标阈值,并进行预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TT≥49℃、A≥20℃、K≥40℃时比较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但在降雹与雷雨大风过程中,A10℃或K≥35℃的机率比短时强降水中的低,雷雨大风中的CAPE值明显比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中的大。②2月下旬—4月上旬, LI20℃、Wm1.2 m·s~(-1)、△Z3 000 m(2~3个条件满足)可作为冰雹的预报指标;雷雨大风指标阈值为△θse_(700-850)≤-7℃、SI≤-1.2℃、垂直风切变(1 000~500 hPa)≥10 m·s~(-1);③每年的日能量平衡高度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当第一阶段中能量平衡高度高于250 hPa,且处于变化曲线中的极值时,往往对应出现强对流天气;第二阶段中能量平衡高度大部分高于250 hPa,要参考其他预报指标进行强对流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5.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陈娟1暴雨及强对流过程2019年4—6月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赣北较历史同期偏少1—4成,局部5成,赣中赣南略偏多1—4成。全省10站以上暴雨日数共9 d(表1),较历史同期基本持平。4月9日江西出现区域性强对流天气,庐山、樟树、鹰潭等23县(市、区)出现8—10级大风,以庐山25.4 m/s为最大,乐平、铅山等地局地出现冰雹,赣北部分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并伴有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16.
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天气图、雨量、GMS IR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物理量等资料,对2003年5月16~17日福建省中部、南部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每一次暴雨过程是由几个中尺度暴雨组成,而每一个中尺度暴雨又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影响造成的;大尺度水汽、动力条件是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中尺度暴雨常出现在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和强上升运动中心附近或其移动方向一侧的等值线密集区;40 dBz以上的强回波预示当地将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这次过程回波发展高度不高,特别是回波强中心高度不高,没有出现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强对流只以打雷和强降水表现;中尺度暴雨常出现在零径向速度附近及其折角处.  相似文献   

17.
王有民 《气象》2007,33(8):124-125
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7.1℃,比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其中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区域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9.7mm,较常年同期(67.0mm)略偏少.上中旬,西北东部、华北、黄淮温高雨少,干旱严重,下旬出现有效降水,旱情得到缓解.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或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北方地区出现6次沙尘天气过程,较2000-2006年同期偏多.下旬,华北、黄淮出现今年以来范围最大的一次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8.
正1暴雨过程2017年4—6月10站以上暴雨日数共9 d(表1)。4—5月区域暴雨日数仅1 d。4月8—9日出现首场区域性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共有50个县(市)出现雷电;赣东北有10个县(市)出现短时8—9级雷雨大风天气,风速以乐平24 m/s为最大。有25县(市、区)的64个测站出现30 mm/h以上强降水。强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6月(共6次),其中6月10—16日、20—29日先后出现连续暴雨过程,位列  相似文献   

19.
1大雾过程2002年7~9月,我省共出现3次10站以上大雾过程(表1)。2暴雨过程2002年7~9月,我省共出现6次10站以上的暴雨过程。其中7月20~21日暴雨是汛期结束最后一场暴雨;7月27日暴雨是东风波暴雨;8月7~8日是12号热带低压暴雨。其中星子235mm创历年本月日降水新高(表2)。3强对流天气过程2002年7~9月,我省出现2次较明显的强对流天气过程:(1)7月17日上午到中午,湖口、上饶出现了雷雨大风,庐山、湖口、瑞昌、铜鼓、万载、上饶、井冈山、全南出现了1h强降水。其中9:50左…  相似文献   

20.
选取位于滇西北高原丽江市2006-2009年出现的4次冰雹天气过程和4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两类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冰雹云回波强中心值、强回波核(45~65 dBz回波)高度均高于短时强降水回波,强冰雹过程有时会出现三体散射现象;冰雹云回波基本径向速度场上出现了辐合、逆风区及弱中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