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由于受基坑开挖所产生的卸载和基坑降水的影响,临近地铁隧道的受力条件将改变,造成地铁隧道的变形和位移。采用自动化技术实时监测地铁隧道的变形,对保证地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文中结合广州大马站商业中心项目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地铁1号线隧道结构变形位移自动监测工程项目的实践,对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监测方面的系统构建、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监测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以高精度、自动化的优势,及时提供可靠的动态监测数据,科学指导基坑施工,保证了地铁运营安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铁运营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现阶段我国地铁隧道监测主要采用传统的全站仪等设备进行人工测量,该方法布设的变形监测点有限,且监测过程缓慢,难以全面反映隧道结构的整体变形特征。本文将移动式三维激光技术引入地铁隧道监测,采用推行式扫描方法快速获取隧道完整结构信息,自动化后处理软件全面监测隧道结构变形信息。该方法在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了地铁隧道快速、全面、可靠的结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刘绍堂  王果  潘洁晨 《测绘工程》2016,25(10):42-48
在介绍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及结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测量机器人隧道自动监测系统在隧道结构自动化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实时、动态、全天候智能远程遥测的优点,在地铁和隧道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其局限性是只能逐个单点定期监测,增加工程监测的成本。因此,控制成本、开发多点监测功能并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工作效率低、监测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弊端,主要研究了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的测量机器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和RTU技术,实现了对观测点(含监测点和基准点)的周期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工作。本研究实现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连续跟踪测量,具有良好自动化周期数据采集储存展示的能力,对地铁隧道这种特殊环境下高精度变形监测的连续测量技术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传统人工测量方法进行地铁变形监测具有低效率、时间滞后性等缺点。为了实时掌握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并对变形趋势进行分析预报、辅助决策,结合传感器式液体静力水准仪、测量机器人ATR功能、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针对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设计出比较智能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自动化监测精度较高,能准确反映隧道结构变形特征,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获取、传输、分析、预测、成果输出等一系列功能,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自动化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用多台测量机器人组成监测网络系统,详细论述了系统的设备、软件组成以及系统功能特点,并对其在广州地铁隧道局部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开发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根据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内容和特点,以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ACCESS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综合运用监测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实现对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信息的采集、录入、存储、分析、显示、输出和信息更新,使安全监测管理人员更为方便和高效地管理监测信息,为确保地铁隧道保护区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工程实例为依托,介绍以徕卡TCA1800型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在广州市天誉四期基坑相邻地铁隧道结构监测项目中的应用,利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毗邻运营地铁隧道的结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各变形监测点的变形量与预警值的比较和综合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确保在项目施工期间地铁隧道的结构安...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台测量机器人的监测网络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用多台测量机器人组成监测网络系统,详细论述了系统的设备、软件组成以及系统功能特点。并对其在广州地铁隧道局部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地铁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自身结构安全变形监测需要及时、快速的反映。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隧道变形监测已经很难满足要求。文章以TM30测量机器人为监测设备,使用VB编程语言和GeoCOM接口技术,依托SQL Server数据库存储技术,实现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的自动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1.
某高速公路工程是北京地区高速公路修建中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之一,我们对本工程重点路段进行了施工期和工后变形监测。在整个工程监测中我们采用了横剖测试法、沉降板测量法和分层沉降法等几种监测方法进行了路基沉降监测。这几种监测方法也都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下面对几种监测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区别、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对类似工程的方法选择和设计优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娜 《东北测绘》2014,(2):159-161
选定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建立阜新地区干旱监测模型。通过参数的确定,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再通过阜新地区的气象站点地面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土壤含水量( TVDI-SWC )经验模型。通过回归分析以及2007年预测分析的实验数据表明, TVDI-SWC模型适用于阜新地区早春的干旱监测,可以使用该方法来实现对阜新地区的整体旱情状况快速,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曾保清  马如坤 《四川测绘》1999,22(3):136-137
本文采用送代位移权平差方法求取大坝坝顶变形监测点的位移向量。讨论了坝顶位移向县和变形参数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测绘与地理国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樊文锋 《测绘通报》2012,(11):78-80
介绍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基本概念、技术发展和相互关系,探讨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并着重就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分类、技术指标、成果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王锦华 《现代测绘》2012,35(2):45-46
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从各个城市拔地而起,随之而生的地下工程:基坑、隧道等数量迅速激增.本文以连云港绿地观湖一号小区高层基坑工程监测为实例,对基坑工程监测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保障基坑施工安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应用GPS进行雅砻江卡拉电站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对方案的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重点讲述,该方案对于类似项目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3、2008、2003年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以及其他专业资料,对盘锦湿地10年来的地表覆盖实施了监测,分析了湿地周边水田面积、人类活动区域和南部海水养殖区的变化情况以及保护区内部地表覆盖现状和10年来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盘锦市经济的发展,对保护区的人为干扰逐年增强,湿地保护力度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以商贸家园3号楼为例,从沉降监测、倾斜监测和位移监测等方面进行房屋质量监测。从监测结果看,3号楼整体安全可控,结果也表明该监测方法切实可行,可以应用到各种建筑物质量检测中。  相似文献   

19.
李香娥 《四川测绘》2006,29(1):36-38
本文着重论述了工程建筑物变形的原因、类型,变形观测的任务、内容、方法、原则、过程。并从外业观测、资料分析、精度评定等方面,阐述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完好性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阐述了完好性监测技术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作用和影响.针对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的性能需求和地基完好性监测的技术现状,参考国外最新卫星载荷情况,提出了通过接收卫星导航信号旁后瓣能量进行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的实现方案.通过技术分析,得出了该方案是经济可行的结论.提出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应具备或应具有扩展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