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3年4月20日和7月22日先后发生了四川芦山7.0级和甘肃岷县6.6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前天水地电台地电阻率的井下观测资料都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变化,其中芦山地震前11天地电阻率NS道、EW道、N45°W道出现同步异常,表现为明显波动变化;岷县地震前约40天地电阻率三道出现异常,测值出现明显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2.
应用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263天及震后9天的平凉台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台地电场在时间域、频率域内的变化,得到:(1)在岷县漳县M_s6.6地震以及在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前平凉台地电场观测记录了显著的自然电场变化,在近距离的岷县漳县地震前自然电场变化更显著,异常变化的持续时间长;(2)平凉台地电场最大熵功率谱密度在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前发生连续增大的现象,并持续到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后。最后讨论了本次地震地电场极低频成分异常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2013年芦山MS7.0与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中周围的平凉等3个地电场台站观测数据,研究地震发生前后地电场在时间域、频率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芦山地震、岷县漳县地震前,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平凉台记录到显著的地电场异常变化。2利用最大熵谱估计方法计算平凉、松山、古丰台在芦山地震以及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前后地电场观测数据,得到在上述两次地震前均发生地电场功率谱密度(特别是低于4×10-3 Hz频段的成分)增大的现象,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后,部分测向谱密度增大现象消失。3距离震源区越近,地震发生前后功率谱密度异常变化越明显,长短极距相关性越差,初步分析认为此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在震源孕育、发生过程中,台站所在位置地下介质形变激发宏观电磁辐射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通渭地电阻率台观测系统及年变情况,分析了近几年通渭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认为通渭地电阻率能够反映地球内部异常信息。在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通渭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出现了破年变异常变化,并且不同测道地电阻率在临震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是夹杂着干扰的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5.
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四川及邻近地区的地电阻率观测,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结果表明,这次汶川8.0级地震前,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观测台地电阻率在单测向下降幅度达到7.2%,下降持续时间在2年左右,震前5个月异常转折,地震发生在地电阻率恢复上升阶段.另外,沿南北地震带多个台站在地震前2个月内出现阶变,变化幅度最大超过10%.地电阻率异常的方向性及台站空间分布特征反映了异常信息与构造走向及地震孕育机制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东南测网2010—2014年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后1a尺度的重力场变化,并结合地震b值图像和GNSS结果进一步分析甘东南重力、b值异常与岷县—漳县M6.6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测区重力异常经历了由"区域重力负值变化→持续负值变化→转折上升正变化—发震→震后恢复变化"的时空演化过程;(2)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后b值曲线出现"低值—高值—回落发震"的变化特征;(3)岷县—漳县M6.6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0"等值线附近和低b值区域。  相似文献   

7.
<正>天水地电阻率观测在汶川MS8.0、芦山MS7.0和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出现了明显的前兆异常。结合这几次强震对天水地电阻率异常进行了研究,探讨地震与地电阻率异常的对应关系。地电阻率变化对介质应变状态有灵敏响应,因此,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不需用复杂的数学方法处理,仅通过直观的形态变化就可发现异常变化。下面分别讨论3次强震前天水地电阻率异常变化。(1)汶川MS8.0地震:天水地电阻率布极方式呈三角形,EW道供电极距900 m,测量极距300 m;  相似文献   

8.
应用富氏滑动、归一化变化月速率等方法处理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中400km范围内9个地电阻率观测台2002—2013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本次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变化。结果显示,尽管震中周围的地电阻率台站存在环境干扰等影响,但在本次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仍然很明显,表现出震前以下降为主、大幅度异常的特点。最后初步讨论了本次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9.
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特征与盆地内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以临汾盆地及周边地区近20年来所发生的6次4.5级以上地震为例,通过对这几次地震前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对应中强地震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特征,特别是盆地内发生的3次地震,每次震前两测向曲线均统一表现为各向异性的变化特征,为判定该地区的震情趋势提供了信度较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震》2015,(4)
本文用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处理,分析研究了兰州及附近地区2004—2013年共10年期间5个大地电磁测点视电阻率重复观测数据,得到:1在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这些测深点在穿透深度几~二十余公里范围内的连续频点显示了同步变化的视电阻率异常,时间上对应了本次地震。其中3个测点NS测向在几乎相同的深度范围内出现了异常变化,各测点的NS测向异常频点较EW测向多且连续性好。2 NS和EW测向的连续频点在归一化变化速率曲线上同步上升异常是测点原地地下电阻率变化引起的,反映了地下介质相应勘探深度范围内电阻率升高,NS测向的连续频点的归一化变化速率下降而EW测向上升的变化,反映了测点原地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了MT复测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强地震前朝阳地震台地倾斜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朝阳地震台地倾斜长期可靠的资料,在多次中强地震前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为预报地震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研究讨论了距朝阳台600km范围内发生的10次地震(4.5≤M≤6.2)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朝阳台倾斜异常的时间、形态、方向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异常形态与地震的空间位置有关,短期异常是判定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判断朝阳地倾斜目前所处的异常阶段,分析预测了未来地震发生的区域和强度。  相似文献   

12.
武都分量钻孔应变在汶川MS8.0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武都应变台多年应变资料的处理分析后发现,在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武都台应变有显著的前兆异常变化,它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有很高的相似度.昆仑山口西地震和汶川地震前都有“α-β-γ”形变阶段,在不同的前兆异常阶段,异常形态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各具特点.尤其在β1阶段,EW道、面应变、差应变的异常变化(中期异常)都出现在震前2-3年,持续时间约1年多,而且异常都非常显著.本文详细分析了武都台应变在各个阶段的前兆异常变化特征,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射阳MS 4.4地震前新沂台地电阻率、短水准资料的变化,认为:①在震前,新沂台地电阻率、短水准资料存在较为明显的地震异常;②前兆异常变化与预测地震的发震时刻、震级对应性较强。通过数据跟踪,认为造成预测地点错误的主要原因,是震前对地电阻率的对比分析结果认识不足以及对新沂台地电阻率N45°E向资料变化认识不足或错误。如能再结合测震学参数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地点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15.
易门地倾斜前兆综合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挚  杨建忠 《地震研究》1993,16(2):138-147
本文应用莱柯拉兹滤波和别尔夫捷调和分析方法,对易门地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结合测点附近的区域地质构造特点、地震活动性和误差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易门地倾斜固体潮观测稳定,精度亦佳;测点地区内的大震前,均有前兆异常存在;测点所在地震带内的中强震前,有前兆异常存在;测点附近较近地区的中强震前,有时有前兆异常存在;大震及其前兆对地倾斜观测精度有直接影响;大震前存在一种集群性多台、多手段、多方法的前兆异常现象;在未来的一年时间内(1991年),云南地区不存在七级以上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嘉峪关地电场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大地电场变化的基本要素,对嘉峪关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到:嘉峪关台地电场观测基本反映了地电场的真实变化,特别对大地电场变化的记录准确.并研究了嘉峪关台附近及周围发生的4次中强地震前地电场、大地电场短临前兆现象,认为震前都显示了一定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地震发生之前形变观测前兆异常,给出该地震三要素,总结其前兆异常特点,反思运用单台前兆观测资料预报地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地震预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简要归纳了M7.9地震前地倾斜记录的异常及其特征,认为M7.9地震前地倾斜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异常,趋势异常持续3年以上,中短期异常由近场向600km范围扩展,700-850km范围的多个台站记录到较明显的临震异常,富蕴台地倾斜的掉格图像是M7.9地震最突出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震例的分析,认为华南地区中强地震前流体的异常特征表现为:流体前兆异常不遵循震级越大异常数量越多、震级越大震中距越远的常规,它们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流体异常持续时间及异常出现至发震时间多数在半年内,异常出现后半年内发震的比例占多数,是优势发震时段;地球化学测项映震效能大大优于地球物理测项,是该地区的特征灵敏组分。  相似文献   

20.
德令哈井水温异常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德令哈水温观测点自2008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口井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2013年4月20日在同一井孔,同一深度架设了水温观测仪,对比观测资料显示,2套仪器观测资料形态一致,水温观测资料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