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东白令海形成刺黄盖鲽渔场的海洋学特征,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标样侧重分析了刺黄盖鲽的渔业生物学特征,本文还概略地讨论了该鱼与渔业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套子湾黄盖鲽产卵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1983—1985年套子湾黄盖鲽产卵群体的渔业生物学调查,初步查明该鱼的产卵群体系由体长185—365mm的Ⅱ—Ⅷ龄鱼组成,雌异型、以雌鱼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其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L∞=415.368mm,W∞=1489.766g,to=-1.436,K=0.208,黄盖鲽的繁殖力颇巨、波动范围在146—2040千粒,平均为782.5千粒其与体长、体重的关系式为,RL=0.0291L3.0075;Rw=-24.7407+2.0446W(千粒)黄盖鲽产沉性粘着性卵、卵径较大、分布范围为0.46—1.04mm,其随鱼体生长而增大,属典型单峰一次排卵类型,该鱼在产卵期中摄食强度低、空胃率高,仍以多毛类等为主食,属典型底牺生物食性类型。 相似文献
3.
刺黄盖鲽是黄盖鲽属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种,也是东白令海鲽科鱼类中产量最高的鱼种。其分布于北美南部海岸到不列颠哥仑比亚北部水域,但它在阿拉斯加湾未能形成商业性渔业。在太平洋西北部水域,则分布于从阿纳德尔湾(Gulf of Anadyr)至朝鲜东海岸附近,并且在堪察加半岛西海岸及鄂霍茨克海的一些海域形成商业性渔场。过去美国、苏联、日本等国的渔业科学家对该鱼做了不少研究,但在国内除了对黄盖鲽(Pseudoplcuronectes yokokamae)开展过生物学研究外,对刺黄盖鲽还未进行过调查研究。故笔者拟将参加“烟运二号”生产实践和考察中搜集的刺黄盖鲽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由互不依赖的四篇短文组成,相应地,本文的摘要划分为四点主要结论。本文提出生长参数的生物学概念问题,与《东白令海刺黄盖鲽(Limandd aspera)年龄与生长的调查研究》一文的作者商榷,其中包括所谓的“生长指标”以及Von.Bertalanffy生长函数及其修改中的生长参数b,t_o与K。四点主要结论如下: 1.生长指标(growth indexes)D_(lt)△l_tln(l_(t+l))/l_t和D_(wt)△W_tln(W_(t+l)/W_t)与生长快慢本身具的生态概念背道而驰,是对于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s)C_(lt)△(l_(t+l)-l_t)/l_t和C_(wt)△(W_(t+l)-W_t)/W_t的否定,不能作为划分生长阶段的依据。《刺黄盖鲽》一文中的一系列自相矛盾的计算结果清清楚楚地暴露了所谓的生长指标实际上指不了什么标,它是在数学外衣掩盖下的谬误,应该向世界各国的鱼类生态学界建议废除。 2.鱼类种群一个世代在时刻t的平均体长l_t和平均体重w_t之间的幂函数关系模式w_t=α_wl_t~b中的生长参数b是异速生长常数(constant of allometry growth),表示w_t按其对数值的生长量(以及速度)是对应的l_t按其对数值的生长量(以及速度)的b倍。归纳概括出上述的关系式依赖于下列假设:“鱼体均匀生长,即体形与比重(密度)不变。”这一假设不涉及b值的大小,与b值是否等于3无关,根本不是“如果b=3”的推论,而是人们对于实际情况的一种近似。 3.Von.Bertalanffy生长函数及其修改中的t_o是一个假定的年龄(an assumed age),是假定生长曲线所描述的成年鱼的生长规律也适用于幼鱼而将其向幼鱼阶段延伸与t轴的交点的横坐标。这样延伸出一个假定的对应于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等于零的年龄t_o仅仅是为了简化生长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式的表达形式,根本不涉及任何生物学理论和数学理论;也根本不存在不知什么样的理论研究得出的所谓体长和体重等于零时的理论年龄(theoreticalage at which length and weight of fish body equal zero)。 4.关于Von.Bertalanffy生长函数及其修改的生理学概念归纳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数学推导过程,清清楚楚地指明了生长函数中的生长参数K是异化作用系数(coefficient ofcatabolism),它表示1/3单位重量,或者一般地,l/b单位重量的鱼体中异化作用的匀速度;而在关于曲线的微分学研究中字母K用作表示曲线弯曲程度的曲率的记号。不能由于用作记号的字母相同就把异化作用系数K称为生长曲线的曲率(curvature of the growth curves),从而导致体长和体重两条生长曲线都成了半径等于l/k的圆周(或者圆弧)。在生物数学研究领域应该禁止乱套数学术语。 相似文献
5.
赫氏黄盖鲽受精卵孵化与仔幼鱼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6年,用人工受精的卵孵化或经驯养自然产卵、孵化室内饲育的方法,进行了人工培苗试验,结果表明:在繁殖期的4-5月份,捕自海内的亲鱼,经催产或驯养,均可在室内产卵孵化。在室内用硅菏、等鞭金藻、扁藻、贻贝幼体、皱褶臂尾轮虫、齿虫幼体和贝肉组成的饵料系列作饵料;受精卵和幼体在水温9.5-25℃、盐度29.2-31.6‰,pH7.88-8.17,DO8.7-60.7mg/L,NH4-N44-118μ 相似文献
6.
7.
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e)属鲽科中的冷温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东、黄、渤海[1-6]。地方种群多,洄游范围小,适应能力强,既具杂食性,又能耐低温。虽非名贵鱼种,却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早在60年代,日本学者便着手进行其人工育苗和放流试验[4,7-9]至今年放流2.0—3.0cm的稚鱼达700万尾。我国则无人从事此项研究。为了恢复渔业资源,在渤海开展其增殖放流,笔者从1982年开始,先后研究了其繁殖生物学,进行了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苗种中间培育和放流试验等[5-8]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大头狗母鱼的渔业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大头狗母鱼捕捞群体由0~Ⅵ龄组7个世代组成。Ⅰ龄时性成熟,生殖期2~10月。VonBertalanffyvay又长生长方程Lt=609.26×[1-e-0.085(t 2.8767)],总体重生长方程Wt=1075.68×[1-e-0.1393(t 2.5215)]3,最佳最小可捕叉长和总体重分别为171.3mm和69.1g。目前,该渔场单拖作业捕捞群体以Ⅰ龄和ⅡI龄鱼为主,其优势又长160~200mm。较1977年减少约20mm,且小于最佳最小可捕叉长个体多达35.7%,应引起渔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黄盖鲽的食性及摄食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23尾黄河口黄盖鲽Pseudo pleuronectes yokohamae(Gunther)成鱼的胃含物分析结果表明,黄盖鲽系广食性、底栖生物食性,主要摄食多毛类、软体动物类、棘皮动物类、甲壳类及腔肠动物类50余种食物,它终年摄食,仅在产卵期间稍有减弱,其食物类群及种类组成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明鱼类的摄食与食物保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6-2009年吕泗渔场海洋学调查和已有相关研究相结合.综述吕泗渔场的地形、地貌、水团与温盐要素特征和渔业生物多样性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吕泗渔场帆张网、坛子方、洋方网、深水方、单根方主要定置渔具的分布及其渔获性能,并进一步阐明辐射沙脊是该渔场最突出特点,适应该地貌开发出不同类型网具的有效性与多样性.吕泗渔场当前定置网具属过量发展,渔业资源已衰退,应该加强管理和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1.
大西洋中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 2 0 0 1年 6月 1 6日— 1 0月 2 7日大西洋中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现场所作的生物学测定数据 ,应用统计与回归的方法分别对黄鳍金枪鱼 (Thunnusalbacares)的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摄食种类、性比、叉长分布、叉长与纯重的关系、叉长与原条鱼重的关系、原条鱼重与纯重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性腺成熟度Ⅵ级占的比例最高 ,为 47.0 6%。 ( 2 )摄食等级以 1级为主 ,其次为 0级 ,分别占 45 .45 %和 1 8.1 8%。 ( 3)胃含物中以鱿鱼出现的频率为最高 ,占 44 44% ,其次是沙丁鱼和杂鱼 ,分别占 2 7.78%和 2 5 .0 0 %。 ( 4 )雄性与雌性的性比约为 1 .43比 1。 ( 5 )优势叉长为 1 .31— 1 .47m ,占 31 .44% ,平均叉长为 1 39m。 ( 6)不分性别、雄性和雌性黄鳍金枪鱼叉长 (FL)与纯重 (DW)的关系可表达为 :DW =5 .6632× 1 0 - 6FL3 1 951 。( 7)不分性别、雄性和雌性黄鳍金枪鱼叉长 (FL)与原条鱼重 (RW)的关系分别为 :RW =8.5 0 72× 1 0 - 6FL3.1 390 、RWM=1 .1 2 2 9× 1 0 - 5 FLM3.0 847、RWF=7.1 71 1× 1 0 - 6FLF3 1 72 1 。 ( 8)不分性别、雄性和雌性黄鳍金枪鱼原条鱼重 (RW)与纯重 (DW)的关系分别为 :RW =1 .1 339DW、RWM =1 .1 32 0DWM、RWF=1 1 399DWF。 相似文献
12.
黄海南部黄鲫Setipinna taty(Cuvier et Valenciennes)渔业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黄海南部黄鲫群体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研究分析了体长组成和体重组成、体长和体重关系、性比的变化及性腺的发育情况.总样品的性比为♀/♂=0.96,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77×10-2L2.73.优势体长为12-15cm,占74.8%;优势体重为20-40g,占67.8%;年龄组成为1-4龄,以1龄和2龄鱼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张元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Z1)
本文根据我所1960—1982年调查的渤海水温资料,结合生产情况对秋季渤海冷暖水与对虾渔场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结果对对虾生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东、黄海底拖网渔业渔捞努力量修正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捞努力量在渔业资源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参数。在以往的东、黄海底拖网渔业资源研究中,投网次数常作为渔捞努力量的度量单位。在底拖网渔业中有很多影响渔捞努力量的因素,其中船型大小、实际捕捞时间的长短以及网具改进是主要因素。本文针对这三个因素应用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的资料,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并对修正后标准渔捞努力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海南部春季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渔场海洋学特征与渔期渔场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国家"973"项目资料和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海南部水域渔业海洋学特征、蓝点马鲛洄游行为及与渔场形成、渔期更迭关系.侧重分析2006和2007年春季水温年际变化对蓝点马鲛渔场、渔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006年冷春,2007年黄海南部水域升温较早,渔汛盛期出现于4月25日,较2006年的5月1日左右明显提前,10℃等温线分布是早春南黄海蓝点马鲛鱼群分布与形成渔场的重要因子,而密集中心渔场往往出现于5月初;文中还讨论了南黄海大沙和吕泗渔场的性质特征,以期为蓝点马鲛渔情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18.
19.
白令海西部柱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埋藏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专项调查获得的样品资料,重点探讨了百年来白令海西部柱样沉积物中有机碳(TOC)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埋藏记录,结果显示,基于两柱样210Pbex随深度的指数衰变趋势,整体能反映出调查区相对稳定的现代沉积环境,可获得两沉积柱约70年以来的海洋沉积环境序列。陆架区BL16柱样中TOC的垂向分布与TN及粒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出有机质来源较为一致,粒度可能对沉积有机碳的赋存起控制作用;而陆坡区BL10柱样粒度相对略粗,且TOC与TN、粒度无明显相关关系,这可能与该区复杂的沉积水动力环境、有机质输入和较强的细菌微生物作用有关。两柱样上层样品(近20年以来)都不同程度表现出TOC含量增加和CaCO3含量下降,这可能指示了近期北极地区变暖和海洋酸化加剧等过程对沉积有机质的影响。计算得到两柱样沉积有机碳的埋藏通量分别为3 100 mmol C·m-2·a-1(BL16)和1 400 mmol C·m-2·a-1(BL10),通过对有机碳埋藏保存效率的分析和区域对比,认为该区较高的有机碳埋藏通量,可能主要受控于较高的上层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有机碳输出效率,较为有利的沉积有机碳保存代谢机制以及较快的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