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海底拖网方、菱目网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6月-1998年7月,使用3种网目尺寸的方形网目网囊和一种网目尺寸的菱形网目网囊,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35-96m拖网渔场进行了部26个有效网次的捕鱼对比试验,获得了关于蛇鲻,绯鲤,金线鱼3种鱼种的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网囊比菱形网目网囊具有更好的选择性能,对于保护南海幼鱼资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结构网囊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不同拖网网囊结构对网囊的几何形状、同目张开、网目形状和拖网阻力的影响,设计和制作了4种网囊,一种是传统的菱形同目(DM)网囊,另三种是新型网囊:方形同目(SM)网囊,菱、方形网目混合二片式(DSM2)网囊和菱、方形同目混合四片式(DSM4)网囊。于1996年9月11~12日在中山大学试验水槽进行了同模试验,结果表明:1)各网囊阻力相差不大,且随拖速和渔获的增加而增大。2)新型网囊的几何形状和同目的张开及其形状均优于传统菱形网目网囊。3)空网时,各种网囊均呈圆筒状。当网囊中有了渔获后,传统菱形同目网囊的端部变为球状,除了球状部分的网目有较大张开外,其余同目张开很小,网囊使用直径也小,而新型网囊始终保持筒状,且网目充分张开,网囊使用直径也大。4)新型例翼的几何形状及使用直径和网目的张开及形状几乎不受拖速大小、有无渔获和渔获多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结构网囊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测定不同施网网囊结构对网囊的几何形状、网目张开、网目形状和拖网阻力的影响,设计和制作了4种网囊,一种是传统的菱形网目(DM)网囊,另三种是新型网囊:方形网目(SM)网囊,菱、方、形网目混合二片式(DSM2)网囊和菱方形网混合四惩式(DSM4)网囊。于1996年9月11-12日有中山大学试验水槽进行了网模试验,结果表明,(1)各网囊阻力相差不大,且随拖速和渔获的增加而增大。2)新型网囊的几何形状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地确定南海区拖网网囊的结构和适宜网目尺寸 ,于 2 0 0 0年 1 1月 2 5日~ 1 2月 2 0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 36~ 70m拖网渔场 ,对 4种不同网目尺寸的方目网囊进行了网囊套网式捕鱼选择性试验 ,获得了蓝圆鱼参(Decapterusmaruadsi)、多齿蛇鲻 (Sauridatumbil)、条尾绯鲤 (Upeneusbensa si)等 3种主要鱼种的选择性曲线。试验结果表明 :4种方目网囊的数量平均逃逸率均高于重量平均逃逸率 ;网囊渔获的优势体长总是大于套网渔获的优势体长 ;蓝 鱼参、多齿蛇鲻、条尾绯鲤之类的圆体鱼类比扁体鱼类更易于逃出方目网囊。  相似文献   

5.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对广东省范围内拖网网囊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沿海拖网渔船现用网囊网目尺寸(内径)在16.7~35.2 mm范围内,总体平均为27 mm,均未能达到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内径39 mm.  相似文献   

6.
南海区拖网方目网囊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地确定南海区拖网网囊的结构和适宜网目尺寸,于2000年11月24日-12月20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36-70m拖网渔场,对4种不同网目尺寸的方目网囊进行了网囊套网式捕鱼选择性试验,获得了蓝圆Cuan(Decapterus maruadsi),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等3种主要鱼种的选择性曲线,试验结果表明,4种方目网囊的数量平均逃逸率均高于重量平均逃逸率,网囊渔获的优势体长总是大于套网渔获的优势体长,蓝Cuan,多齿蛇鲻,条尾绯鲤之类的圆体鱼类比扁体鱼类更易于逃出方目网囊。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拖网网囊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对广东省范围内拖网网囊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沿海拖网渔船现用网囊网目尺寸(内径)在16.7-35.2mm范围内,总体平均为27mm,均未能达到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内径39mm。  相似文献   

8.
采用 4 0 4 ◇/2 0 0mm底拖网 ,在南海北部进行进行 2 0 0nmile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调查 ,测量其渔获 11种经济鱼类的体长数据 ,统计其没达到最小可捕规格所占比例。结果表明 ,渔获中未达到最小可捕规格的幼鱼比例很大 ,北部湾 ,带鱼、短尾大眼鲷和白姑鱼四季平均未达到最小可捕规格的幼鱼超过 30 % ;海南岛以东 ,花斑蛇鲻、带鱼、短尾大眼鲷、长尾大眼鲷和白姑鱼未达到最小可捕规格的幼鱼超过 30 %。同时提出了改进措施 ,即保留该网型 ,放大网目尺寸或将放大后的囊网网目改为方形网目 ;淘汰该网型 ,改囊网网目为方形网目、网目尺寸符合国家标准的四片式拖网网型。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鱼参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2000年11~1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如蓝圆鱼参)、圆形或近圆形(如多齿蛇鲻)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5、50 mm时,蓝圆鱼参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121.22、128.77 mm;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0、45、50 mm时,多齿蛇鲻的L0.5分别为124.12、126.75、139.32 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鱼参、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发现50 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好于40、45 mm目大的网囊,因此,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50 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同时建议将150 mm作为蓝圆鱼参、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方目网囊对蓝圆鲹和多齿蛇鲻的选择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鱼参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 ,2 0 0 0年 1 1~ 1 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 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 ,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 (如蓝圆 鱼参)、圆形或近圆形 (如多齿蛇鲻 )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 ,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 45、5 0mm时 ,蓝圆鱼参的5 0 %选择体长 (L0 .5)分别为 1 2 1 2 2、1 2 8 77mm ;当网囊目大分别为 40、45、5 0mm时 ,多齿蛇鲻的L0 5分别为 1 2 4 1 2、1 2 6 75、1 3 9 3 2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鱼参、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 ,发现 5 0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好于 40、45mm目大的网囊 ,因此 ,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 5 0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 ,同时建议将 1 5 0mm作为蓝圆鱼参、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网衣理论总强度”、“网衣相对强度”两个概念。解决了底拖网设计中根据母型例或设计参考网初步确定设计网网口网线粗度的问题。并根据“网衣理论总强度”和“网衣相对强度”概念统计出我国沿海各种渔船主机功率的底拖网各部位网衣理论总强度和网衣相对强度数字范围,为我国底拖网设计网目长度与网线粗度之间关系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无单放货频频发生 ,导致对承运人提出的索赔案件不断发生。文章拟从无单放货的表现形式入手 ,分析每一种形式中无单放货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先后历时3年,积累的数据成果能为相应专题地图编制提供数据基础。采用人工综合与计算机自动提取土地利用图斑,多种计算机自动综合相结合缩编基本农田要素,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耕地图斑坡度分级等关键技术,在多种专业制图软件相互配合下,将大比例尺的湖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基本农田数据、耕地坡度数据编绘成1∶80万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图、湖南省基本农田分布图和湖南省耕地坡度分级图,能宏观、直观展示湖南省土地利用情况、基本农田分布情况和耕地坡度分级情况,更好为国土部门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潜力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合AOP和元架构技术给出了一种对象动态自适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分离关注原理并分两阶段。首先,确保系统需要动态自适应关注点被清晰的分离;然后使各自分离的关注点能够动态自适应。最后,给出了一个原型系统的初级框架。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11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温家宝总理指出:"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先采用统计方法寻找最佳游程长度,再用HAFFMAN编码方法将雷达图象代码与游程长度代码一起偏码输出,提高了雷达图象的压缩率,达到了实时高效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Haliotidaediversicoloraquatilis)的外套膜表皮细胞,结果表明细胞可分为4大类,即普通柱状表皮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感觉细胞。它们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与外套膜的功能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Quality of life(QOL) is a hotspot issue that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scholars, it is also a vital issue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during the cause of ′establishing overall well-off society′. Northeas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China, however,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production first, living last′ have leaded to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which have also become a serious bottleneck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BP neural network,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 and spatial regression model,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ace-time dynamics of QOL of the residents in Northeast China. We first investigate the indexes of QOL of the residents and then use ESDA methods to visualize its space-time relationship. We have found a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QOL of the residents in middle-southern Liaoning Province, central Jilin Province and Harbin-Qiqihar-Daqing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wo third of the counties are low-low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the correlative type of about 60% of the prefecture level areas keeps stable, indicating QOL of the residents in Northeast China shows a certain character of path dependence or spatial locked. We have also found that economic strength and development levels of service industry have positive and obvious effect on QOL of the residents, while the effect of such indexes as the social service level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ies are l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