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岩心、测井分析研究储层的岩性和物性,通过分析井点及剖面地震反射波特征来研究薄砂层储层发育处反射波属性;在储层岩性、物性及地震波形属性研究基础上,采用模型正演实验优选储层敏感属性,分析地震属性与薄砂层储层的预测关系;最终通过时间域属性优选、数学统计回归和频率域频谱分解等方法综合分析,建立预测薄砂层储层的经验公式,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512矿床含矿层不同地段铀系列同位素研究,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根据矿卷前锋铀系列同位素组成分布规律和含矿层不同氧化还原分带中样品铀系列同位素分布特征,认为砂岩型铀矿含矿层岩石的铀系列同位素组成分区特征不仅可以记录铀富集的滚动成矿过程,而且可以作为预测铀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依据,A区应定名为"氧化还原矛盾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强振幅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车排子地区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离迟  洪太元  江洪 《新疆地质》2006,24(3):310-313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是目前中石化的有利探区,P2井的突破,加速了该区油气勘探的步伐.为了提高勘探的经济效益,用地震特殊处理手段对有利目标进行预测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运用强振幅属性分析技术有效地预测了该区的有利目标区,并经实钻证实.强振幅属性分析技术是目前车排子地区油气检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依据歧口凹陷唐南构造中浅层地震地质条件,通过对岩石物性纵向变化特征,相互关系及地震属性参卓有成效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明确了该区地震响持征及地震属性参数的地质含义,为有选择性地进行储层厚度,物性及含油性的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依据其研究成果部署的2口预探井,4口开发井均获得显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数据包含丰富的三维地质信息,它保存了受地裂缝灾害影响而改变的地层结构、地球物理场信息变化的各类特征。本文利用因果岸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分析了该区地裂缝的成因,对控制其形成的三个内因——粘弹性地层、古潜山起伏形态及含水砂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化分析,为地裂缝灾害易发区预测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油田的开发阶段,注水或注气开采会引起储层物性的变化,同时储层所含流体也会发生改变,这就为时移地震监测提供了可能.笔者主要基于Gassmann方程,详细地论述了孔隙流体替代储层地震波速度和密度变化规律,并且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了含水饱和度变化地震地质模型.最后通过对该模型的振幅类地震属性分析,对地震属性进行了优选,找到了适合本工区时移地震监测的敏感性振幅属性,为预测工区剩余油的分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人机联作工作站全三维解释处理和描述软件,对飞雁滩地区天然气地震亮点进行了定量描述。对该区地震亮点在地震纯波带资料上分砂层组进行了三维处理和分析,预测了亮点砂体的有利沉积相带。在地质正、反演模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多参数、波阻抗反演等新技术,对真、假亮点进行了定量判别,并弃分发挥了该区钻井资料丰富的优势,总结了曲流河不同沉积亚相地震振幅与砂层厚度的关系特征,求取了亮点储量计算的关键参数和计算公式,定  相似文献   

8.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指赋存于沉积盆地砂岩中的后生型铀矿床,分布范围较广,并且此类铀矿资源在世界铀资源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工业铀矿化类型.松辽盆地是我国北方六大中新生代盆地之一,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潜质好.一直以来是诸多铀矿地质研究者所关注的盆地,其中以开鲁盆地最为典型,特别是钱家店凹陷,其含铀层位的地球物理特征明显,与油伴生,成矿远景好.本文主要对与钱家店凹陷毗邻的松辽盆地西南部的开鲁盆地哲中凹陷中的龙湾筒凹陷进行地球物理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含铀目的层地震属性特征的处理分析,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态、目的层物性变化及铀成矿前景进行初步预测,圈定了有利铀成矿潜力区域,为后续铀矿勘探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建、粤东地区有广泛的花岗岩体分布,为了解该区花岗岩的铀成矿远景,我们对该区几十个花岗岩体的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类型及其含铀性等方面进行了几次野外调研,并在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以及锶同位素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室内研究。现就福建、粵东地区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其含铀性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陈路路 《地质与勘探》2017,53(4):632-642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伊陕单斜构造区,该区含矿主岩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本文通过电子探针、能谱及背散射分析等方法,详细研究了该区目的层砂岩的铀矿物类型及其赋存形式,并对其矿物组合特征及期次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岭沟地区铀矿物主要为铀石,还有少量的含钛含铀矿物、沥青铀矿、铀钍石等。铀矿物与黄铁矿、蚀变钛铁矿、锐钛矿/白钛石、粘土矿物等密切共生,呈毛刺状或微细柱状产于矿物边缘,或呈粒状产于黑云母解理缝中,另外也见产于碎屑颗粒中。结合电子探针及背散射分析,对蚀变黑云母解理缝中黄铁矿及铀石成因、以及蚀变钛铁矿与铀特殊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另外该区存在高Y和低Y元素两种铀石类型,沥青铀矿可能为原铀矿物蚀变残留,结合矿物蚀变期次,初步认为该区含铀砂岩至少遭受两期不同成矿流体作用,多源流体耦合成矿可能是砂岩型铀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是砂岩型铀矿的主要赋矿层位,含矿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几何形态和物性特征约束着砂岩型铀矿矿体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前人对盆地北东部赋矿砂体的成因、三维几何形态、沉积成岩作用控制下的砂体物性特征等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有效支撑了北东部砂岩型铀矿的高效勘探。可是陆相沉积具有相变快、地区沉积差异显著的特征,盆地北部西侧的巴音青格利-苏台庙地区J2z1的沉积环境、砂体成因和空间展布尚不明确。为了扩大找矿空间,文章基于35 口钻井5300 m 直罗组下段的岩心、测井资料,在盆地北部西侧外围地区开展了钻孔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单井分析、连井剖面分析以及含砂率等值线分析工作。研究认为:(1) 巴音青格利-苏台庙地区直罗组下段的砂岩类型主要为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2) 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分支河道、决口扇、分流间湾以及沼泽和泥沼微相;(3) 从含矿建造、铀源特征以及构造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东部成矿潜力较大,有必要 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上述认识为西部外围地区的砂岩型铀矿勘探提供了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西缘砂岩型铀矿目标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缘地区位于柴西坳陷构造带,断裂构造活动强烈,油气广泛分布,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为研究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地球物理特征与铀成矿关系,先基于地球物理测井响应特征,查明区内砂体发育以及放射性异常范围,分析铀成矿环境;再结合能谱-地质剖面,研究不同地层岩性放射性特征;采用化学分析与伽玛测井,分析铀矿化段岩体中烃类...  相似文献   

13.
张学娟  张雷 《地质科学》2013,48(3):879-890
勘探开发初期有限的油气资源评价资料限制了暗色泥岩预测方法的可靠性,松辽盆地北部登娄库组烃源岩主要为登二段灰色泥岩,其分布情况是评价松辽盆地北部深层致密砂岩气藏资源量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井震信息和基于沉积特征的多元地震属性定量方法,预测研究区泥岩厚度平面分布,综合地层沉积厚度平面信息、地震相平面信息及井点暗色泥岩和泥岩厚度比值信息,预测全区暗色泥岩和泥岩厚度比值的平面分布,预测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北部登二段烃源岩主要有3个较大的发育,同时伴有其它零星小范围暗色泥岩发育,大部分厚度分布在70 m以下,最大暗色泥岩预测厚度约为350 m。该方法以井震信息为基础结合沉积规律定量预测暗色泥岩分布,为松辽盆地北部深层致密砂岩气藏资源量的可靠评价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录井、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萨尔图油层Ⅰ砂组的沉积微相,并采用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利用拟合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已有的勘探成果也证实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结合构造发育情况,预测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伍天洪  王毅  王传刚 《中国地质》2007,34(3):486-489
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砂岩型铀矿在同一盆地共同富集成藏为多种能源矿产的协同勘探提供了有利条件。地震和测井方法在各个能源矿产的勘探开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种能源矿产的协同勘探应该利用现有的丰富的油气煤勘探开发资料(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寻找砂岩型铀矿。鄂尔多斯盆地周边西缘逆冲带、天环凹陷、伊盟隆起和晋西挠折带这些砂岩型铀矿的远景区,据资料统计钻探油气井已达300口以上,为砂岩型铀矿勘探积累了丰富的地震和测井资料。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陆丰A区中新统珠江组中-下段2370层是该地区主力油层之一, 但储层厚度差异大、分布不清, 严重制约了区域勘探部署.本文综合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 分析得出纵波阻抗和VP/VS为研究区识别岩性的敏感参数, 并通过叠前同步反演技术刻画出研究区2370层砂岩分布特征, 整体呈北厚南薄的展布.以地震振幅、分频属性及叠前反演属性为基础, 利用多属性反演技术分析统计了各属性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 优选出密度、VP/VS、地震导数、LR、VP、25~30Hz地震分频6种属性为储层物性识别参数, 综合预测研究区2370层储层滨岸砂坝砂体孔隙度发育特征.多属性反演结果表明, 在研究区东北部、西部, 厚层的滩坝储集砂体的孔隙度发育, 普遍在18%以上; 而在中部和东部, 受滩间、坝间泥岩与滩坝砂的叠合区影响呈条带状分布, 孔隙度为10%~18%.预测结果与同期钻井的钻后结果基本一致, 预测成功率在75%以上.多属性反演技术在研究区的储层预测中表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对类似地区的储层预测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原生灰色砂岩具有高铀背景值的特征,在层间氧化阶段砂岩同沉积期富集的铀元素遭受氧化迁出构成该区铀成矿的重要铀源。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区直罗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和古水流分析,深入分析了该区直罗组的沉积物源,并探讨了富铀砂岩的成因。结果显示:矿区直罗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251~308Ma,322~354Ma,1529~2182Ma,2200~2632Ma四个年龄区间;富Mn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的重矿物组合指示物源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通过与源区对比分析认为铀矿区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之北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和狼山东部地区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结合源区岩体铀含量特征分析,发现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相对于源区其它岩体强烈富集铀元素,是研究区直罗组高铀背景值砂岩形成发育的主要原因。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其分布特征可以作为中东亚成矿域内盆地铀资源远景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32亚段含气性与岩性存在直接关系,石英砂岩储层往往是高产层。因此,寻找石英砂岩储层是该区勘探开发的重点。在岩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参数建立了3种类型砂岩的测井判别蛛网图版,并回归了石英相对百分含量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对山32亚段砂岩类型进行识别,判识准确率达到80%。同时结合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绘制了研究区砂岩类型平面分布图。单井结合平面图分析发现研究区存在3个环带状石英砂岩分布区域。从大地构造环境、物源、沉积环境等方面对该区山32亚段石英含量普遍较高和平面环带状分布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受海退影响的海岸线频繁变迁是形成石英砂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二连盆地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之一,已相继发现了多个砂岩型铀矿床. 盆地中部赛汉高毕-苏尼特左旗地区南北缘发育大量古-中生代的花岗岩体,铀源丰富;且该区发育北东向展布的巴彦乌拉、赛汉高毕等古河道,为铀矿体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构造条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目前针对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勘查主要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探(电法、地震、重力、航磁)和钻探,常规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该区效果不理想. 为了满足大范围找矿勘查的需求,基于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在赛汉高毕-苏尼特左旗地区开展1∶25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 2 821件土壤样品中Hg、As、Mo、F、Zr、Sr、Sb、Li、Th、U等元素既有相对较高的富集系数,又有相对较大的变异系数. 通过元素相关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将其分为Zr?Th?U?Mo组合和As?Sb?F?Li?Sr?Hg组合,优选U?Mo为铀矿的成矿指示元素. 依据U?Mo衬值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圈定了3个铀矿找矿有利地段,其中地段I和II位于盆地次级坳陷内部,异常与古河道砂体有关,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致密油层为例,论述致密油沉积富集模式及勘探开发成效。针对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油藏纵向小层多、层间跨度大,平面砂体错叠分布、单层厚度薄、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应用丰富的钻井、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开发试验区精细地质解剖,提出了扶余油层小层级叠置型致密河道砂体发育模式及叠置砂体预测技术,以期为致密油地质及工程双“甜点”的规模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发育3种叠置类型砂体,即:主力层河道、主力层薄层河道和薄层分流河道型,深化了前期河道砂体控制致密油富集的宏观认识。黏滞介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提高成像效果的垂向分辨率,可实现FI、FII油层组的垂向高分辨率解释。利用高分辨率地震成像及Z反演技术,提高了3~5 m河道砂岩储层预测能力,很好地刻画了叠置砂体平面展布和纵向位置,有效指导了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陆相致密油勘探与开发井位部署。针对不同叠置砂体,选取相应开发技术,最大限度提高致密油动用率。大庆油田通过多年的“甜点”区的地质深化认识和砂体识别及开采技术攻关,在勘探和开发上均取得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