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乌鲁木齐西山断裂层组展布于北天山山前断展褶皱系与博格达推覆构造系的转换部位,为盆地向S推覆的构造,由4~5条长度十几公里至近30km的断层组成,其滑脱面埋深约11km。通过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结合深部构造特征分析,西山断裂组晚更新世中晚期有明显的活动。断层F1—F3最年轻的2次事件基本都被限制在距今(22.7±5.2)ka和40ka左右。而F4和西山断裂最年轻的事件被距今31.0ka和38.0ka的地层覆盖。这显示西山断裂组晚第四纪活动有分组和组合破裂的特征。断层F4和西山南缘断裂为一组,F1—F3为另一组。坎前堆积地层、断层与堆积地层的切错关系和不同间断面或标志地层在断层两侧的累积位差的突变,是识别地表破裂型逆断层古地震事件的重要标志。降低逆断层古地震识别的不确定性,关键在于识别事件的标志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有多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关于庆祝中国地质学会六十周年活动的文章,着重介绍了中国地质学会的由来及发展;几位奠基者在地质学、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近三十年来地震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今后应努力探索的几个重要研究课题;我国在构造地质学方面所取得的部份最新成果等。  相似文献   

3.
为检阅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的学术水平,交流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促进青年一代的更快成长和早日成才,推动我国地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地质学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于1991年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在北京大学召开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会议将讨论以下内容; 1.沉积地壳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包括煤、气、油、非金属等沉积矿产,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  相似文献   

4.
《地球》2020,(3):F0004-F0004
《地球》杂志是中华人艮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主管的唯一定位科学普及的期刊,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地球》自1981年创刊以来,专注于地球科学的科普化和公众化传播,在主管部门的重视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实现了杂志38年连续出版,在地球科学领域和社会各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星宇 《地球》2015,(2):10-13
<正>专家简介:李廷栋,河北栾城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历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洋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岩石圈计划喜马拉雅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司长,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曾任长春科技大学名誉校长。主要著作:1.大兴安岭东北部区域地质的初步研究2.大兴安岭北部地质3.中国地质概述4.亚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4日—19日在西安举行。到会中国代表282人,分布在18个部、委的168个单位;国外代表35人,来自四大洲的7个国家。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顾功叙教授任大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部副部长夏国治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小型的、有国内外20多家厂商参加的勘探地球物理仪器展览会。  相似文献   

7.
镇江地区的下蜀土常作为路基填料,然而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其变形特性如何还缺少系统研究.以镇江南徐大道附近的下蜀土为试样,开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固结压缩试验,研究下蜀土的变形特性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干湿循环对下蜀土路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镇江下蜀土的压缩系数逐渐增大,经...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10)
<正>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的"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讲话精神,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五老公益工程组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环保文化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五老基金、外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环保部老干办  相似文献   

9.
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土门-贾朱村晚第四纪断错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云山山前断裂位于山西临汾盆地西侧,控制着盆地的西界。通过对该断裂1∶ 5万地质填图、对河流冲沟阶地及山前断错地貌的调查,介绍了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土门-贾朱村晚第四纪断错地貌特征。罗云山山前发育D1、D2、D3 等3 级洪积扇,罗云山山前断裂上升盘冲沟发育T1 ~ T5 等5 级阶地。D1 洪积扇与T1、T2 阶地形成于全新世早中期;D2 洪积扇与T3 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晚期;D3 洪积扇与T4、T5 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晚期。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不同部位断错地貌特征差异较大,D1 洪积扇的断错在席坊沟一带断距约2. 9m;在金殿镇峪口村南西山前断错约3m。D2 洪积扇的断错在土门镇南西堡子村约2. 5m;在杨家庄村西山前断错约4m;在景村西山前断错约6m;在襄陵镇浪泉沟南西侧山前断错约7. 7m。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山前断错地貌明显,其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其中,土门段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早期,龙祠段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中晚期。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活动速率为0. 18~ 0. 54mm / a,由北向南活动呈增强趋势;全新世早中期以来活动速率为0. 4 ~ 0. 9mm / a,断裂活动主要集中于席坊沟-峪口一带。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从晚更新世中晚期到全新世活动速率有增大的趋势,这与该断裂上升盘冲沟阶地从晚更新世中晚期到全新世抬升速率有增大的趋势以及临汾盆地从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沉降速率也有增大的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何宝庭 《地球》2014,(8):87-89
山西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享有“中华龙之源”、“黄河上最美的湾”、“黄河文化的档案馆”等美誉,位于全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的晋陕大峡谷之中,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这里是中华龙之源。黄河流经永和68公里,自北而南形成7个大湾,统称为黄河乾坤湾。从空中俯瞰,乾坤湾就像一条蜿蜒盘旋、鳞光闪闪的“巨龙”在群山间飞腾。2011年11月,乾坤湾以其罕见的地形地貌、壮美的自然景观、深刻的象征意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并进入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录。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7,(3)
<正>《地球》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创刊于1981年7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112个页码。全年12期,单价:人民币16.00元/册.全年订阅价:人民币192.0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1-1467/P;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05X;邮发代号:2-253。《地球》杂志是一本集前瞻性、权威性、科普性为一体的综合类期刊,是向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2.
已有活动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缘具有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表现为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断裂.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坳陷区的地壳细结构、主要断裂展布和深、浅构造关系,2004年底,在乌鲁木齐西部的天山与准噶尔盆地之间的过渡带上,完成了一条近SN向的长度为78 km的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双程走时9~10.5 s左右的强反射带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26~28 km,下地壳厚约23~25 km.双程走时5 s以上,反射层位丰富,构造形态清晰,且在剖面横向上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特征;在西山以南的区域,为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向排列的逆冲背斜构造和一组自南向北逆冲的断裂,它们在深部均受到滑脱带的控制;在西山和王家沟一带,为一套向北陡倾的反射层系和一组沿层间滑动的断裂;剖面北部显示出了典型的沉积盆地图像,沉积盆地最深处约为10~12 km.双程走时6~9 s之间,为一些延续长度较短、反射能量较弱、且无规律可寻的凌乱反射,表明这部分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反射透明”性.Moho过渡带出现的时间位于双程走时14~17 s,对应壳幔过渡带厚度约为9~10 km.本区Moho面自北向南逐渐加深,剖面北部其深度约为50~52 km,在靠近北天山附近,其深度约为54~55 km.在剖面中部的西山附近,上、下地壳分界面反射和Moho过渡带反射变得模糊,且浅部地层还出现隆起和褶皱,推测与准噶尔盆地和天山的挤压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历经50余年的调查研究,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调查技术方法的进步和工作量的加大,南黄海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长排列+立体震源多道地震勘探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获得了深部中-古生代海相残余地层的有效地震反射;海底地震仪(OBS)深部地震探测工作的实施,获得了深达莫霍面的深部地震速度结构;最新的钻探资料证实了中部隆起存在厚度较大的海相残余地层,北部坳陷发育侏罗系等推断.结合这些调查成果,区域地质对比研究得出了南黄海是下扬子块体的主体部位,南黄海盆地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叠合盆地,中-古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分布面积大,地层较齐全、厚度大等主要认识.这些成果与认识对南黄海区域地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基础资料.同时,关于盆地的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总结南黄海区域地质调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调查研究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型浅水湖泊太湖波浪特征及其对风场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空间均匀的实际风场为驱动,利用SWAN模式模拟了太湖波浪场,结果表明:SWAN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太湖波浪的生成与传播,适用于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同时分析了该风场驱动下下太湖风浪谱,波浪的绝对频率主要集中在0.45~1.0 Hz的中高频率段;风向与波向具有高度一致性.在同一风速下,太湖不同区域波浪成长稳定时间不同,湖心区稳定的谱峰频率在0.342~0.585 Hz之间,湾区及西山岛附近狭长水域稳定的谱峰频率在0.447~0.765 Hz之间;在同一区域,风速增大,波浪稳定时间减少,谱峰频率沿低频推移,在湖心区谱峰频率最小不低于0.340 Hz,湾区、西山岛附近狭长水域最小不低于0.447 Hz;风向的改变对湾区及西山岛附近狭长水域的波浪频谱形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运城盐湖是在盆地内部断块自北向南阶梯性沉降背景下形成的. 7.1~3.6 Ma红 土堆积期湖泊范围较今为大,古季风已形成; 3.6 Ma因青藏高原隆升的辐射效应,盆地 北部基底突然抬升,湖泊向南退缩; 2.6 Ma构造变动河流进入盆地北部, 2.0~1.9 Ma间 风成作用增强,开始黄土堆积.由于湖区断块自 1.8~1.0 Ma始加速沉降,在天然水力 梯度下有充足的地下水补给,黄土在湖泊中的堆积速率小于湖泊构造沉降速率,故形 成了黄土高原上惟一的现代湖泊. 5.8~1.9 Ma间湖泊地层中有 4次大的季风强度变化记 录.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5,(7)
<正>《地球》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创刊于1981年7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112个页码。全年12期,单价:人民币16.00元/册,全年订阅价:人民币192.0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1-1467/P;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05X;邮发代号:2-253。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美两国合作开展的西藏深反射地震结果,提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YZS)的"双陆内俯冲"构造模式和缝合带南、北分别存在着不同特征的、规模不一的部分熔融层;提出YZS处断裂向深部延深有限,认为YZS处地壳增厚有4种机制:①地壳规模的大的俯冲增厚;②上部地壳内的俯冲和背冲增厚;③下地壳内的底部垫托增厚和挤压增厚;④深部熔融体的向上挤入而引起的地壳增厚.提出可能存在两条大的伸展性断裂,造成江孜南、北地块间出现了大升降.  相似文献   

18.
地球杂志     
《地球》2017,(6)
<正>《地球》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创刊于1981年7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112个页码。全年12期,单价:人民币16.00元/册,全年订阅价:人民币192.0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1—1467/P;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05X;邮发代号:2—253。《地球》杂志是一本集前瞻性、权威性、科普性为一体的综合类期刊,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和传播地球科学知识,深度报道国土资源开发,介绍矿产资源常识与信息,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推介旅游地学的重要窗口,在社会上和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为弘扬国土文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普及地学知识、发展旅游事业等发挥着积极而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位于中亚造山带西段,地表地质已有大量成果,但对该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研究相对薄弱,这制约了对该区构造演化的认识.通过对研究区大量二维地震剖面的详细构造解释,揭示出准噶尔盆地东缘主要的逆冲断裂有:乌伦古东、红盆、红盆南、喀拉萨依、滴水泉北、滴水泉南和沙西等断裂.断裂整体组合表现为向北西发散、向南东收敛的逆冲-走滑构造特征,可分为三组构造体系.北部叠瓦式褶皱-逆冲体系位于研究区北部,走向北西,倾向北东,表现为自北向南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整体上具有北老南新的特征,断裂最早形成于石炭纪,之后向南不断拓展.中部逆冲-走滑体系位于研究区中部,近东西走向,断面陡立,印支期为左行压扭,燕山期发生右行走滑,伴生少量小型正断层.南部褶皱-逆冲体系位于研究区南部,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分支断裂主体均为走向北东的逆断层.全区断层相关褶皱常见有断展和断弯褶皱.区域构造对比表明,在南阿尔泰和北天山两大造山带的挤压汇聚作用下,准噶尔盆地东缘在三叠纪-早白垩世期间持续发生陆内变形.其中研究区北部主控断裂指示了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动力来自南阿尔泰造山带的持续挤压;南部褶皱不对称性和主逆冲断层指示动力来自北天山造山带的持续挤压;中部走滑断裂早期逆冲作用较强,后期叠加走滑构造,是南、北两大动力系统发生复杂交接转换的结果,并调节了盆地内部次级块体的运动,使其向西挤出.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大直径桩尺寸效应及桩端土应力扩散效应情况下,进行了非均质土中大直径桩的纵向振动研究。利用Rayleigh-Love杆理论,考虑大直径桩桩身的横向惯性效应;引入扩散虚土桩模型模拟桩端土对桩身的支承作用;桩侧土考虑径向非均质,采用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以此建立桩-土耦合振动系统的简化模型。结合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连续条件,推导得出大直径桩桩顶速度的频域解析解和时域半解析解。通过各种工况下相关参数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得出非均质土中大直径桩的振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