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19,(2):280-284
在对可可托海水电站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左岸的山体陡倾边坡,共分布有27个典型危岩体;崩塌类型岩质崩塌(隐患)为滑移式及倾倒式,崩塌规模均为中-小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降水和融雪、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相似文献   

2.
在对可可托海水电站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左岸的山体陡倾边坡,共分布有27个典型危岩体;崩塌类型岩质崩塌(隐患)为滑移式及倾倒式,崩塌规模均为中-小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降水和融雪、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北京千灵山生态修复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采形成的矿山岩质高陡边坡,造成山体缺损、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容易产生边坡失稳、崩塌滑落等地质灾害,急需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本文以北京市西郊千灵山生态修复岩质高陡边坡为例,根据地质雷达实测剖面分析及室内试验得到的岩体内部结构信息和岩石力学参数,建立了生态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型,并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千灵山岩质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非降雨、降雨(饱水)条件下自然岩石边坡和生态修复后的边坡其安全系数分别为17、12.5、5、2;边坡变形以坡脚和生态带区域的中下部位最大,边坡潜在滑动面主要沿坡脚45°方向上扩展。因此,岩石边坡坡脚和生态带区域的中下部位应是重点加固区,需通过锚杆加固和有效排水对之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张少才 《安徽地质》2021,31(2):169-172
通过对郞溪县某露采萤石矿开采形成高陡边坡(包括"倒坡")进行矿山开采现状、地质环境条件、边坡稳定性等综合分析,对"边开采、边治理"条件下高陡边坡(特别是"倒坡")的治理修复方案进行探讨,以达到有效消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也为同类型矿山开采边坡治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爆破开采的石灰岩矿区边坡高陡,岩石破碎,具有严重的崩塌、泥石流地灾隐患。遗留的破损山体如不及时治理易造成环境恶化,常规的方法治理起来费时费力,更是需要大量资金。本文通过对爱康嘉祥山地光伏电站项目破损山体治理项目探讨,针对不同岩、土体工程地质情况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治理费用,并提出废弃地利用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边坡工程勘察中崩塌落石运动模式及轨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塌落石作为边坡尤其是高陡边坡的一种浅表部破坏方式,是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它突发性强,随机性大,速度快,发生猛烈,一直是边坡工程勘察中的重点.由于形成崩塌落石灾害的危岩体多分布于高陡边坡上,从源头完全治理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目前更多的是采取致灾前的落石防护措施.本文在某典型公路沿线岩质边坡崩塌落石灾害工程勘察中运用运...  相似文献   

7.
李峰  孙宝水  袁俢锦 《地下水》2018,(6):152-154
仁庄关闭露采矿山位于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核心区范围内,长期的开山采石形成的高陡边坡存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损毁了土地资源、山体植被,破坏了自然景观,引起了水土流失,影响了生态环境。针对矿区存在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采用了削石降坡、挂网喷播等工程治理措施,恢复了矿山废弃地的使用功能和破损山体的植被,改善了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应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地震诱发山体崩塌常形成巨大的灾害,特定地形地质条件下山体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破坏机制研究是工程地质的重要难题。本文以秦岭地区具代表性的翠华山甘湫池花岗岩崩塌为研究对象,制作有效反映花岗岩工程地质结构的试验模型,开展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山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和崩塌变形破坏机制。试验发现,边坡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随激振强度的增加呈现出显著的三阶段变化趋势;水平加速度响应呈现出随高程的增加而单调增大的特征,而竖直加速度响应随着高程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波动变化特征;边坡的固有频率变化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边坡动力特性发生变化;破坏后的边坡可以分为2个区域:后缘启动区和崩塌堆积区。边坡在地震激振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为地震波激振输入→坡体后缘形成拉张裂缝→裂缝向下扩展贯通→不稳定坡体滑动→堆积坡脚。反演了山体破坏的4个阶段:振动致裂阶段、高速启动阶段、撞击减速阶段和堆积阶段,结果与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分析十分一致。研究翠华山甘湫池花岗岩崩塌的发育特征、成因机理和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对揭示秦岭北缘乃至秦岭地区崩塌形成机制、发育规律和灾害有效防控、地质遗迹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陵矿业公司运煤铁路专用线新庄科隧道西出口边坡崩塌、落石灾害发育的特点,提出采用喷射砼面层防止岩层表面进一步风化、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防止山体发生崩塌灾害的治理设计方案,并根据设计对边坡进行了治理施工。介绍了治理方案设计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0.
SNS柔性安全防护系统在酒钢矿山崩塌落石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酒泉钢铁公司镜铁山矿采矿山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分析了该处潜在危岩的稳定性和风险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SNS柔性安全防护系统的基本特性及其在镜铁山矿崩塌落石防护中的具体应用,最后,论述并讨论了现场试验的结果。该结果表明,SNS系统在露天开采矿边坡防护中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对于象酒钢镜铁山这类高差大、边坡陡的露采矿山,岩崩非常发育,过去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对这些灾害无法处理或简单地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11.
铜川市滑坡侵蚀灾害强度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川市是滑坡侵蚀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本项研究调查了铜川市滑坡侵蚀的形成环境,分析了滑坡侵蚀的基本规律,用现场调查得到的滑坡侵蚀量作等值线图,按照等值线将铜川市滑坡侵蚀强度分为剧烈侵蚀区、强烈侵蚀区、中度侵蚀区、轻度侵蚀区、微弱侵蚀区5个等级的分区。结果表明,中等以上侵蚀区面积5 8.2 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6%。研究区内共有滑坡12 7个,滑坡侵蚀量115 42.6万t,占重力侵蚀总量的92.9%。研究表明,铜川市滑坡侵蚀非常剧烈,必须尽快建立防灾、减灾的预警系统,加大治理对人们生命财产有威胁的滑坡侵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四川华蓥市最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和野外地质数据,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工程地质岩组、断层、河流影响距离、道路和采矿活动等8个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模型,在进行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分析平台,对华蓥市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可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极低易发四个区,分别占研究区面...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万梁高速公路J合同段3#边坡滑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深入地分析了缓倾斜、顺层顺向的层状岩质边坡在人工开挖卸载过程中产生滑坡的机理,提出了层状岩质边坡发生滑坡的双面剪切效应和连动效应,与模型试验的结果非常吻合,可为有效治理这一类型的滑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顺关脚电站厂区后坡,系一间歇性古滑坡,因压力管道明槽开挖增加新的临空面及工程弃碴堆放欠妥,遇1991年汛期短时间内特大降雨量的影响,导致古滑坡复活,毁坏了压力钢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制止滑坡的活动,保证已成建筑物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在对滑坡进行了稳定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工程治理手段,诸如滑坡减载、排水明沟及盲沟、抗滑挡土墙、抗滑桩、坡面整治及绿化等。经过4年多的观察及1992年7月17日厂房三机联合满载甩负荷试验的检验证明,滑坡工程治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杭州清水湾别墅区滑坡结构、变形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滑坡主要是由于人工不适当开挖边坡造成斜坡地质体临空、雨水渗透诱发土体失稳下滑而形成的,通过计算稳定系数和剩余下滑力,对斜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供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经过勘查和地质调查,该滑坡地处由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组成的山坡,属典型的膨胀岩边坡问题。通过分析滑坡特征,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提出了抗滑桩+锚杆+网格梁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崩塌地质灾害是苏南低山丘陵地区岩质边坡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对无锡鼋头渚景区沿湖景观路崩塌危岩体开展应急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文章对崩塌危岩体地质背景条件和灾害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采用赤平投影法对危岩体结构面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深入研究崩塌灾害形成原因与破坏模式后,提出采用危岩清除+钢筋混凝土肋柱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系统截排水+纳入群测群防应急体系的综合防治对策,为苏南丘陵地区同类型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崩塌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都江堰中兴镇高位滑坡泥石流灾害致灾成因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突发高位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11户居民房屋被毁,52人遇难,109人失踪。为研究五里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致灾成因与发展趋势,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方面对致灾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现状特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高位山谷地形、斜向斜坡结构易滑、突降暴雨、灾害隐蔽性强以及村民防灾避灾意识不强等因素是五里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山体整体稳定性差,暴雨频繁,再次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且在本次致灾范围的基础上威胁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建议威胁范围区内尚未搬离的住户尽快搬迁,并加强监测,开展综合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19.
徐宜保 《岩土力学》1990,11(3):27-38
本文从该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区内新构造运动、坡体变形特征的观测;自然边坡角,稳定边坡角与设计边坡角的关系;极限平衡稳定计算分析及有限元分析等方面来评价它的稳定性,并提出了防滑措施。  相似文献   

20.
滑坡防治工程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灾害防治是一门综合性工程,防治工程的安全性取决于滑坡勘察、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本文就滑坡治理过程中各阶段易出现的问题予以实例说明,探讨滑坡防治工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同时强调监测在防治工程中的作用,其对于滑坡防治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