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某隧道DK278+628—+698段填充性岩溶软基加固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中,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及刚-柔接触模型,模拟了加固前后隧道填充性岩溶的应力、位移及应变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对工程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综合注浆法在岩溶复杂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综合注浆法施工工艺,以及该技术在岩溶复杂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人民银行怀化分行营业大楼为例,探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和倾斜锚固技术在加固岩溶强烈发育地基中应用的基本工艺,该工程基础原设计为冲击成孔嵌岩灌注桩,因岩基中溶洞发育,在中南部还存在一个深度超过100m的大型溶槽,岩面起伏极大,施工和成桩困难、进度极慢,造价较高,针对上述实际情况,为减小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降低造价,改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土体地基及倾斜锚固桩处理大型溶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CFG桩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各个领域,但在桂林岩溶地区将CFG桩与高压旋喷桩结合来处理复杂地基的实例相对较少,两种桩之间共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对CFG桩与高压旋喷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分析及工程实例验证,认为最大限度地发挥CFG桩和高压旋喷桩的优点,软弱地基的承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深部存在的软弱层,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能使地基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复杂岩溶地区,在基岩面高低错落、起伏大、溶沟(槽)陡倾的情形下,高压旋喷桩与CFG桩有机结合,其复合地基具有质量可靠、造价经济、工期可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多层次模糊综合决策优选软基处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吹填土路基处理方法的理论研究发展相对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现场施工实践的要求,将系统工程理论中的模糊决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较合理而且相对简单的吹填土路基处理方案的决策方法,结合厦门市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对影响软基处理方案优选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评判模型和影响因素.其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采用层...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经验,重点对高压旋喷桩在路基和铁路桥墩基础加固中影响桩体强度因素,影响桩体截面因素,设备机具选择与成桩质量效率的相关性,浆液质量控制与成桩质量的相关性,几种特殊地层的技术措施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桩加固软基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粉煤灰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桩的变形破坏特性,桩土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机理,随着荷载的增加,桩间土应力逐渐增大,桩体应力增长较快,达到峰值时桩体屈服,复合地基开始发生破坏,桩体应力下降;桩土应力比随着荷载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与桩土模量比,桩的长径比有关,在桩基设计时应把桩土应力比作为一个变值来考虑,粉煤灰桩强度较高且透水性好,加固软基时其挤密作用,置换作用和时间效应都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的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1/3以上的国土面积有可溶岩分布,尤其是我国南方各地经常发生岩溶塌陷,且塌陷的数量多、规模大,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目前,用于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很多,但普适性有限。在大量实地调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15个因素并分成4个类别,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两级综合评判模型,以岭形分布函数作为定量影响因素的隶属函数,并给出了确定岭形隶属函数的定量表达式;以某重大工程岩溶地基作为算例,评价结果与经验公式法评判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武鑫  黄敬军  缪世贤 《中国岩溶》2017,36(6):836-841
为定量评价城市岩溶塌陷灾害,在详细分析徐州市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了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条件、水动力条件等8个致灾因子,运用层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进行评价,得到徐州市岩溶塌陷易发程度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市岩溶塌陷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不易发共4个等级。高易发区主要位于市区溶剂厂-新生街一带及张集水源地邓楼水厂-梁堂水厂一带。区内岩溶水水位长期在基岩面附近波动是诱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岩溶塌陷高易发区内应加强对岩溶地下水的开采控制,建立岩溶塌陷监测预警系统,预防岩溶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马新颖  徐昌 《安徽地质》2002,12(4):319-322
结合合肥-徐州高速公路试验工程的观测结果,对高路堤下的厚硬壳层的特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用模糊数学方法选择软土地基加固方案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用模糊数学的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几种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造价、工期等指标,并对其处理方案进行模糊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张挺  詹杰民  谢应恩  李川  戴呈祥 《岩土力学》2006,27(Z2):539-542
软基上的水闸基础多采用端承桩,由于地基为相对弱透水的软土层,容易忽略闸基的防渗处理,水闸建成后两侧填土发生沉降,带动地基土层沉降造成基础脱空,形成渗水通道,危及水闸以及大堤安全。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前截式防渗墙的加固方案,取得了较好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谢群 《铀矿地质》2006,22(2):125-128
本文总结了粤北喀斯特地区某桩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论述了喀斯特地区的溶洞特征及所采取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岩溶红土地基软土的形成条件划分出了岩沟型、层间型及洞中型三种不同的软土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取样测试并结合前人已有成果,对不同类型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红土地基软土是一种与岩溶作用关系密切的特殊软土;(2)岩溶红土地基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压缩性均明显小而重度又普遍高于泻湖相软土;(3)60%的岩沟型残积软土其天然含水量均小于液限含水量;(4)岩溶红土地基软土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基不均匀沉陷、边坡失稳和诱发土洞塌陷等.基于岩溶红土地基软土形成条件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比较特殊,建议把它叫作"岩溶软土",以示与其它成因软土相区别.  相似文献   

15.
朱奎  魏纲  徐日庆 《岩土力学》2010,31(5):1564-1568
为了研究预制桩施工时桩上浮规律,对温州某工程桩施工时桩上浮现象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通过检测发现,桩上浮与施工距离、施工顺序密切有关;桩日施工数量越多,桩终压值越高、桩周土质越硬,桩上浮越大;桩不同贯入长度引起的毗邻桩上浮量存在不同,而桩贯入速率对毗邻桩上浮速率影响不大;桩预钻孔、释放孔以及遮帘可以有效减少桩上浮。此外,文中还提出复压值与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土层特性、桩长度以及桩持力层有关,可根据地区经验取值。  相似文献   

16.
水泥土搅拌桩法在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超  董天林  叶观宝 《岩土力学》2006,27(3):495-498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固化剂品种、掺量及施工工艺等都是影响桩身质量的重要因素。这里介绍了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法(湿法)加固的现场研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宜选用矿渣水泥作固化剂,且掺入量不应小于21 %;采用变掺入量工艺(上多下少)有利于提高桩身上部的质量,改善桩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工程软土地基的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想  尹骥  卫佳琦  韦马季 《中国岩溶》2019,38(4):591-599
高度超过150 m的高层建筑,对地基基础的承载力要求较高,一般采用桩筏基础型式。位于深覆盖岩溶地区的桩基础,应充分发挥岩溶上覆地层的承载力,避开岩溶发育的不利地段,达到桩基优化的目的。文章结合深覆盖岩溶地区一高度为177 m的高层建筑项目,详细介绍了桩基优化设计、大面积工程桩施工以及桩端后注浆施工情况。项目采用桩端后注浆工艺并运用长短桩设计理念,将桩长由原设计的40 m优化至核心筒区域28 m及非核心筒区域23 m,试桩检测结果和塔楼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和基础刚度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且基础差异沉降较小,说明桩端后注浆技术能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和基础刚度,采用长短桩设计理念可显著控制差异沉降,深覆盖岩溶地区可利用后注浆技术,充分发挥灰岩上覆地层的承载力,来规避穿越岩溶区域的桩基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推导出了在主固结阶段沉降速率与沉降、剩余沉降及固结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沉降速率与沉降、剩余沉降均呈线性关系,沉降速率的对数与固结时间成正比。根据这些函数关系,就可推算出最终主固结沉降、剩余沉降以及固结时间,为工程施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还结合了工程实例,论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超微粒子水泥加固软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和研发各种固化材料,对软土进行固化和改性,以改善其工程特性是当今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课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型超微粒子水泥材料(ALOFIX-MC,简称MC)加固软土的效果,分析了其加固和改性机制。试验中,MC以0 %、1 %、2 %、3 %、4 %和5 %的掺量分别掺入到水泥掺量15 %和石膏掺量2 %的软土试样中,配制了6组试样。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15 %掺量的普通水泥土中掺入少量MC就可以显著提高软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MC的胶结填充作用和MC对水泥水化的促进、孔隙的填充以及其本身的表面吸水作用对加固效果有重要影响。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水泥土的工程性质和减少常规水泥土中水泥掺量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试论软弱路基土的水泥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弱路基土的处理是公路建设的机理.同时,结合水泥加固土的室内配比试验和工程应用,论述了水泥稳定土的工程性状,从而为水泥稳定土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