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珠海市房屋面积测量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房屋面积测量的各项误差,以及误差的来源、种类,介绍了房屋面积测量误差的各项指标,并对实地量距法和坐标解析法的精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针对用全站仪进行房产坐标测量时计算出的房屋面积精度不高的现状,文章认为卷尺或手持式测距仪在房屋边长测量上精度要高于全站仪,以卷尺或手持式测距仪测量出来的距离作为房屋边长真值,以房角点坐标作为观测值,运用条件平差方法,使坐标测量和边长丈量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房产坐标测量的精度。最后运用VC++开发工具,编程实现了房产坐标平差方法。  相似文献   

3.
房屋质量检测是房屋建成交付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若房屋质量检测不合格,将无法进入正常销售。常规的房屋检测需要多人多台测量设备配合才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不仅作业繁琐,且测量精度也不高。但应用徕卡3D DISTO仪器并结合徕卡上海技术中心开发的“3D DISTO房屋质量检测程序”即可完成大部分的检测工作,并且全部工作仅需要一个操作人员,测量精度也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提高。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徕卡3D DISTO在房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亚文 《测绘科学》2008,33(3):124-126
针对从地面拍摄的房屋序列影像获取房屋空间数据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旋角影像连接问题,提出了利用房屋上丰富的水平和竖直线信息,结合传统摄影测量航带连接方法来进行地面获取房屋序列影像连接的新途径。首先对地面获取的房屋序列影像中的竖直影像采用传统的摄影测量航带连接方法组成影像条带,其次对序列影像中大倾角影像采用房屋上平行线解求影像角元素,并在固定角元素的情况下,与影像条带相连接。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实现影像条带的连接,并能较好地改善房屋平面坐标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房屋面积测算的基本方法,通过多年从事房地产测绘工作,比较、分析了房屋及房屋用地面积的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论证了各种方法应用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快捷性。  相似文献   

6.
以常州市智慧规划工程对地形图中房屋属性的需求为例,设计了满足规划编研、监督、管理的地形图上的房屋的专题属性信息。本文用关键字信息共享属性获取、房屋竣工测量获取、图面属性获取三种方法完善房屋属性信息,并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通过"GB房产测量规范"和"GB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对房屋面积计算规则的对比,梳理出规范中关于房屋幢的划分、阳台面积、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等条文概念理解的歧义及修正,进而提出对"房产测量规范"进行修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是国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房地一体测量成果是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的基础数据,如何快速有效地采集大比例尺农村地籍及房屋数据,提高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的效率,降低数据采集的成本,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使命和挑战.本文通过在广东、江苏的实际项目中使用手持激光雷达扫描采集农村房屋及附属的地籍空...  相似文献   

9.
孟俭 《河南测绘》2006,(3):29-30,32
一、概述 房产测绘作为一门独立的测绘科目己从地籍测量系中分列开来,具有自己特点的测量模式。房产测量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采集和表述房屋以及房屋用地的有关信息,为房地产管理,尤其是为房屋的产权、产籍管理提供可靠成果资料。房产测绘工作重点集中在房屋产权面积测绘和城镇房产平面图修测上。房屋和房屋用地的信息的动态性,房产基础图形的修测成了房产测量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不动产和产权变更量也在lO%以上。据统计,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房产变更测绘量也将超过10%。房产测绘任务主要分为产权面积测绘为主的项目测绘和以城市房产图修测为主的基础测绘两大项目。目前中国各大城市房产测绘工作以产权面积为主的测绘己日趋完善,但开展房产平面图修测工作的却为数不多。笔者从事房产平面图修测工作多年,从城市变更测量的技术层面上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不动产测量中,计算外墙体一半面积的数学模型,只有针对四边形直角房屋的数学模型,而对于多边形直角房屋计算外墙体一半面积的数学模型还没有发现,这给分析多边形直角房屋外墙体一半面积的精度带来困难,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推导出了多边形直角房屋外墙体一半面积的数学模型,供研究面积精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模型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类视觉认知机理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视觉模式识别的三种主要匹配模型的特点,以及目标背景和视觉注视点对模式识别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人类视觉认知机理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的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对计算机模式识别的实际研究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珲  张鸿生 《遥感学报》2021,25(1):276-291
热带与亚热带拥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资源、生态、环境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干旱、地震等),威胁着该地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遥感技术对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热带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如多云多雨等),遥感监测需要克服特殊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7594篇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综述了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需求、现状、挑战和机遇,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主题词频率分析,建立共被引文献网络和主题词网络,并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聚类,分别识别出22个共被引文献聚类和6个主题词聚类。通过对这些共被引文献类别和主题词类别的深入分析,本文总结了:(1)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城市地表、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热带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2)热带与亚热带遥感主要采用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云多雨的问题应对以及多源遥感技术。最后,从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8个方面讨论热带与亚热带遥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首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有关数码城市 (CyberCity)的概念、技术支撑和典型应用 ,并结合CCGIS软件的研究开发及其在深圳和上海两个城市的示范应用 ,讨论了建设数码城市所面临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据驱动的定量遥感研究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遥感是从原始遥感观测信息中定量推算或反演出地学参量的理论与方法.传统定量遥感主要基于模型驱动,强调通过数学或物理模型完成推算和反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据驱动的方式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其强调的是通过机器学习等方式挖掘遥感观测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完成地学参量的定量反演.在强大计算能力的支持下,数据驱动的方...  相似文献   

15.
专题地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生产和制作却存在若干问题。很多制图软件偏重于专题要素的处理与表达,对底图要素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专题地图的底图要素确定原则,分析了影响底图要素的因素,进而确定了底图要素的处理方法,包括坐标转换、投影变换、分类分级、显示处理等。最后以大比例尺陆地交通图为例,结合笔者所做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布局、统筹规划与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将权威、法定的区划、地名和界线信息以地图形式直观地显示,湖北省首次开展了《湖北省行政区划图集》编制工作。在图集设计工作中,围绕使用资料权威性、内容表达系统性和图面形式艺术性主题,对图集内容、编排、配置、工艺、色彩及符号等环节进行了大量设计实践工作,创新表达了图集结构、表示方法、整饰等方面,为区域行政区划图集设计探索了工作思路,并可向同类型地图集设计提供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面向目标的栅格矢量一体化三维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现有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栅格、矢量和混合数据模型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的栅格矢量一体化数据模型。该模型将栅格数据以矢量方式进行组织 ,从而同时具有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的优点 ,也克服了目前普遍应用的混合模型所存在的缺点。还提出了一种三维空间的三级栅格划分和行次序编码方法。该方法存储空间小 ,便于快速索引和计算。最后 ,给出了具体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was an attempt to delineate potential groundwater zones in Kalikavu Panchayat of Malappuram district, Kerala, India. The geo-spatial database on geomorphology, landuse, geology, slope and drainage network was generated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environment from satellite data, Survey of India topographic sheet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movement and occurrence of groundwater, the geology, geomorphology, structural set-up and recharging conditions have to be well understoo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otential recharge areas are delineated in terms of geology, geomorphology, land use, slope, drainage pattern, etc. Various thematic data generated were integrated using a heuristic method in the GIS domain to generate maps showing potential groundwater zones. The composite output map scores were re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zones using a decision rule. The final output map shows different zones of groundwater prospect, viz., very good (15.57% of the area), good (43.74%), moderate (28.38%) and poor (12.31%). Geomorphic units such as valley plains, valley fills and alluvial terraces were identified as good to excellent prospect zones, while the gently sloping lateritic uplands were identified as good to moderate zones. Steeply sloping hilly terrains underlain by hard rocks were identified as poor groundwater prospect zones.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t remains difficult to develop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geo-located ev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one another, particularly when it comes to identifying patterns of events in less-structured textual sources, such as news feeds and social media streams. Here we present a geovisualization tool that can leverage computational methods, such as T-pattern analysis, for extracting patterns of interest from event data streams. Our system, STempo, includes coordinated-view geovisualization components designed to support visual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event data, and patterns extracted from those data, in terms of time, geography, and content. Through a user evaluation, we explore the usability and utility of STempo for understanding patterns of recent 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events in Syria.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下装备逐渐走向自主化、无人化、智能化,水下无人航行器(UUV)以集群的形式协同作业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UUVs集群设备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项目开展情况;系统梳理了UUVs集群协同定位技术在编队构型设计、观测量误差建模、模型与解算方法及水声通信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UUVs集群协同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即协同编队构型设计的可视化、多源传感器误差建模的精细化、集群协同定位算法的智能化及定位结果质量控制的实时化;最后对UUVs集群协同定位技术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