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引言辽宁省具有历年夏雨集中的规律,而盛夏7~8月降水量在年降水量中占有很大比例。盛夏降水不单对汛期有较大影响,与农业生产引进良种也有很大关系。丹玉13玉米虽然具有很大增产优势,但是该品种对大斑病却没有高抗能力。盛夏降水较大时,对该品种生长发育不利,易发大斑病,不会有较高的产量,进而影响本品种的推广。据分析,当7、8月降水较少,相对湿度也适合时,对推广此品种较为有利。本着这一思路,在本省推广栽培中,考察本品种对气温、日照都较适宜,但对辽宁盛夏降水,相对湿度影响需做进一步分析,以便找出此品种的生育适合地…  相似文献   

2.
春季(3—5月)我区降水比去年明显偏多,也比常年略偏多。但初夏6月降水却不尽人意,6月降水量北疆比常年偏少3—7成,7月初一次全疆性的中强天气使我区降水形势再次出现转机,降水量显著增加,盛夏(7—8月)降水偏多幅度远远超过了春季。盛夏新疆基本以低温为主,除在7月中  相似文献   

3.
近四十年我国东部盛夏日降水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45,自引:7,他引:38  
基于中国地区740台站的日降水资料,细致分析了近40年我国东部盛夏即7、8月份降水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按小雨、中雨、大雨以及暴雨降水强度分类,探讨了不同强度降水在我国东部降水变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盛夏降水变化主要受暴雨强度降水变化的影响,占总降水变化60%以上。近40年来,盛夏长江流域降水量、 降水频率、极端降水频率以及暴雨降水强度均呈增大趋势,在华北地区则呈减小趋势,除降水频率在长江流域的变化趋势绝对值比华北地区小外,另三个指标在长江流域的趋势变化值大约是后者的2倍。降水强度在中国东部表现出一致的增大趋势,但华北地区增大趋势不显著。华北地区降水的减少主要是小雨强度降水频率减小的结果,强降水的频率和强度在该地区也呈微弱的减小趋势,其中小雨强度降水频率减小趋势大值中心值达到-3%/10a,比中雨以上强度降水频率变化趋势值大一个量级;长江流域降水的增多,是各强度降水频率和强度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在区域平均降水频率、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频率、最大降水量的时间序列上,彼此均为负相关关系,其中降水频率和极端降水频率序列在两区域的相关系数通过99%的信度检验。Mann-Kendall检验表明,除华北地区降水强度外,其他降水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跃变。与1970年代末的气候跃变相对应,华北地区降水频率较之长江流域的跃变明显;但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在1970年代末的跃变较之华北地区更显著,其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频率以及最大降水量均于1970年代末期前后发生显著年代际跃变。  相似文献   

4.
顾泽  封国林  顾骏强  施能 《气象科学》2007,27(3):246-252
本文利用NCEP/NCAR 1951-2004年盛夏(7-8月)平均风场资料,研究了与同期我国160个测站的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将东亚500 hPa风场,温度场,降水量场进行经验正交分解,得到它们的主要模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亚风场EOF的主要模态与我国温度,降水量的EOF的主要模态对应,其第一EOF模态与盛夏温度,降水量的关系密切。研究还得到我国盛夏低温,雨涝的500 hPa大尺度风场的特征。最后指出,500 hPa风场异常对我国盛夏温度,降水量异常分布的解释方差明显比500 hPa位势高度场大。  相似文献   

5.
西安近57年降水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7年西安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西安年代际、季和月降水量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西安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降水递减趋势明显。1991—2007年17a平均比历年(1951—2007年)平均减少28.7mm,比前40a(1951—1990年)平均减少40.9mm;季节降水量秋季、冬季为递增趋势,其中秋季递增率较大;春季、夏季为递减趋势。其中春季递减率较大,年代际平均递减率为9.7mm/10a。月降水量递减率较大的有:3,4,5,7,8月和11月,月降水年代际平均递减率分别为2,4,2,7,3,4mm/10a;6月,9月和10月降水量递增率较大,月降水年代际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4,4mm/10a;其他月份随年代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2个探空站1980~2000年的每日两个时次的探空资料,计算了每个探空站的可降水量,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多年的变化趋势。另外利用这12个站的实际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它们每个月的降水效率、年平均降水效率,并统计了不同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呼和浩特站和东胜站的可降水量和降水效率。结果表明:可降水量从1一7月逐渐增加,7月后逐渐减少,且从东到西依次减少。1980~2000年12个站的可降水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降水效率在7、8月份最大。年平均降水效率最少的是额济纳,最大的是索伦。内蒙古地区的降水效率较低,因此内蒙古地区的空中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7.
2004年辽宁夏季降水特点和环流形势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4年北半球500hPa夏季环流形势特征和7,8月距平形势场及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分析,概述了2004年辽宁夏季降水量接近常年,但7月降水偏多、8月降水偏少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Hurst指数的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降水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197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综合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分析、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1971—2016年,黑龙江省生长季、5月、6月降水量存在7 a、14 a、7 a左右的主周期,7月、8月、9月降水量存在2 a、3 a、7 a左右的第1主周期及6 a、11 a、21 a左右的第2主周期,各月均存在最近几年降水偏多的趋势;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年际间为波动式振荡变化,7月、8月振荡幅度相对较大。年代际变化总体存在增加—减少—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降水量普遍偏多,2010年以来出现急转升高变化;单站各月Hurst指数均在0.5以上,降水存在比较明显的赫斯特现象;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季且以7月最为集中,最近几年降水偏多、7月异常降水集中以及主要流域未来7月降水的持续增加趋势在农业防灾减灾上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利用四子王旗气象站1959—2010年月平均气象资料,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物生长季节(5—9月)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异度,以及降水与温度、降水与日照百分率之间的关系,评估了降水是否是影响温度和日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5月和9月降水量较少,日照百分率大,气温低;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变异度较大,日照百分率的变异度相对较小;而7、8月降水较多、气温较高,气温和降水变异度都较小。②5月和9月温度受降水以外因子影响较大,其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差;6—8月,温度与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降水量多则气温低,影响效果明显。③除6月外,各月降水量与日照百分率负相关关系显著,线性拟合效果优于气温,日照百分率随降水量的增加明显降低。盛夏,受夏季风影响,该地水汽条件好,云层厚且不易消散,导致光照少,是日照百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地基GPS遥测大气可降水量在天气分析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3个GPS站观测资料,通过GAMIT软件处理反演到2005年4—11月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初步分析了河北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GP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其时空变化明显,反映了河北降水的季节和地区变化特征。通过与降水之间关系分析发现,降水大多出现在高于大气可降水量基值的时段,不同影响天气系统,大气可降水量变化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太仆寺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旗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为387.1mm,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6—8月),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4%,降水量不能满足作物生育所需水分条件。且境内气象灾害频繁,特别是干旱、局地暴雨(如2006年7月7日17时,幸福乡红明村突遭局地强对流天气影响,产生大暴雨天气,暴发局地山洪,7名小学生在放学回家途中,被山洪冲走,造成5名学生死亡,2名受伤)。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农牧民生命财产以及农牧业增产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短期降水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对1994年盛夏3大暴雨的预报能力,高度场距平相关,降水量T评分、暴雨中心位置距离和强度等指标均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对实际业务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预报降水的范围偏大,降水量级较小时问题明显,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台风Ramasun影响华东沿海期间可降水量的GPS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2002年建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GPS(全球定位系统)网对台风Ramasun影响华东沿海地区时可降水量的探测,指出GPS探测的可降水量(PWV)与加密探空资料所计算的可降水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对多站GPS资料时间序列的分析,揭示了在台风影响过程中PWV 的三个阶段的变化特征: 在台风降水产生前PWV 都有一个急升的过程,PWV的急升时间长短、升幅、量值大小反映了水汽累积情况,它与台风过程降水总量、每小时降水量大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WV 急升达到峰值后进入高值波动阶段,一般在达到峰值后7~10小时开始出现明显的降水, 在这一阶段中PWV 时间序列的波动和空间分布特征与台风降水的短时变化和螺旋雨带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WV 的急降则反映台风降水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14.
2021年8月22日勉县遭遇极端降水事件,日降水量高达2379 mm,灾害十分严重。统计分析1959—2021年勉县历史逐年最大日降水量特点,采用皮尔逊Ⅲ型(简称P-Ⅲ型)曲线分布和耿贝尔极值分布方法推算重现期及降水量,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对2021年8月22日极端大暴雨进行重现期估算。结果表明:勉县年最大日降水年际变化明显,2008年以来变率增大且有更极端的趋势;基于P-Ⅲ型曲线分布和耿贝尔极值分布的1959—2020年最大日降水积累概率拟合效果均较好,但耿贝尔极值分布对年最大日降水量的拟合优于P-Ⅲ型分布;应用耿贝尔极值分布推算勉县极值降水,100 a一遇的日降水量为1547 mm,2021年8月22日降水量2379 mm的重现期为4 88133 a。增加2021年最大日降水量进入样本序列重新构建耿贝尔极值分布函数,推算日降水量2379 mm的重现期为70735 a,100 a一遇的估算降水量为1834 mm,重现期及降水量估算变化均较大,说明超极端降水和样本长度对重现期的推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周玉都  许敏  赵玮  刘艳杰  李娜 《气象科技》2021,49(6):885-896
利用2005—2019年河北省4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小时降水和小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小时降水频率近年来是降低的,而小时强降水频次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小时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以及小时强降水频次的月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小时强降水频次呈年差异化变大趋势,使得小时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极端性更突出;②年降水量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大值区主要位于东北和西南地区,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受地形影响较为明显,降水频次大值中心位于海拔较高的北部和中西部,平原频次较低,而降水强度大值区位于东北部,这是受副热带高压和地形作用共同影响造成的;③河北省降水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降水峰值出现的时间有自西向东延后的特征,受午后局地对流天气的影响,最大峰值多出现在17:00前后,小时强降水发生频次较高;④小时强降水的高发时期是7—8月,主要集中在河北东部和南部,其最大值出现在东北部和石家庄一带;⑤南部降水量主要源于降水强度的贡献,北部、西部山区和西北部坝上地区降水量更主要的是受降水频率的影响;东北部降水量则是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共同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呈现较大的随机性,极端降水事件尤为如此。受此影响,月初(月末) 1~5 d之内的累积降水量很可能会超过当月总降水量的50%乃至更多。对1961—2017年中国2 400多站点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月初(月末) 1~5 d累积降水量对当月总降水量显著影响事件的出现频次,在季节和空间分布上都有鲜明特征。主要包括:1)月初累积降水量对秋冬季中各月的总降水量影响更大,月末累积降水量对1—4月的月总降水量影响较大。2)受月初累积降水量的影响,显著站点数在某些年份的某些月份出现极大值;受单次事件显著影响的站点数占全国总站点数的30%~50%,此即对应着一次全国大范围的极端降水事件。3)受月初(月末)累积降水量显著影响的站点空间分布随季节变化呈现出明显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全球降水观测(GPM)卫星降水数据在广东地区的适用性,利用广东省86个国家地面站点实测降水数据,选用5个评价指标从降水误差、季节平均降水量等方面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GPM卫星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数据相关性随时间尺度增加呈递增趋势,探测能力在月尺度上表现较好。(2)GPM卫星降水数据在季节尺度上对平均降水量有一定的表征能力,但季节间有明显差异,在夏季表现较差。(3) GPM降水数据受气候、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降水精度易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遥感估算降水在西藏高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周才平  吴良  张戈丽  欧阳华 《高原气象》2012,31(5):1215-1224
采用遥感估算降水模型RFE 2.0(Rainfall Estimation Algorithm Version 2)模拟了2009年西藏高原的区域降水,并结合该地区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分别从日、月、年尺度上评价了该模型在西藏高原降水估算中的适用性,最后通过系数校正分析了2009年8月西藏高原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RFE2.0模型日降水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在0.40以上的测站占46%,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在日降水量较小时(接近零)模拟结果不稳定,在降水量较大时(>15mm)模拟结果一般会偏低;月平均降水量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在0.80以上的测站占62%,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观测结果的变化趋势,但个别月份的模拟结果会出现偏差。雨季降水量的模拟结果明显好于干季,为进一步提高模拟精度,确定雨季校正系数为1.133,干季校正系数为1.265;年尺度上降水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368(P=0.026)。整体来看,遥感估算降水模型(RFE2.0)模拟的西藏高原降水结果较好,可为西藏高原降水模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陕西省年、季、月降水量的概率分布统计检验结果表明:①我省年降水量序列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服从于正态分布。②我省季降水序列服从Г分布。③月降水量序列经过线性变化后都服从于Г分布。因而在进行年降水的概率分布统计时可应用正态分布。对季、月降水进行概率分布统计时可以应用Г分布。  相似文献   

20.
根据改革开放后近30 a(1979—2008年)来黔南自治州降水资料和干旱、洪涝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州夏季(6—8月)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并结合灾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州各站夏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均有所提高,降水更加集中于夏季,但各地夏季降水变率较大,降水相对变率≥20%时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灾害,而降水相对变率≥30%时会发生显著的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