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初步讨论了广西武鸣南部上古生界盖层中滑脱构造的基本特征、形成方式和时代,认为其可能是华力西末期至印支早期地壳水平拉伸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广西泥盆系火山岩特征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与构造、矿产间关系。认为:泥盆纪广西地壳除钦州海槽外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火山岩发育始自早泥盆世晚期塘丁时,至晚泥盆世最为强烈;主要受基底断裂或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断陷带(台沟相)海底间隙性中基性火山活动产物,以层次多、厚度小为特点,组成玄武玢岩—粗面岩建造,它与硅泥质岩、碳酸盐岩建造共生,沿NW、NE向断裂作断续带状分布,有少许层状、透镜状玄武玢岩、粗面斑岩等次火山侵入相伴生,局部地段(龙州)在该两组断裂交汇处构成一套较厚的火山岩;在岩性上有由基性—中性向酸性演变,在时间上由点到面、由弱到强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由南而北、由西向东迁移趋势,可能为泥盆纪大陆边缘裂谷型钙碱性火山岩。还指出:广西境内丹池矿带锡多金属矿床、环江北山铅锌黄铁矿床、下雷与木圭锰矿等与泥盆系火山岩有关,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研究,就广西象州—武宣—带泥盆系白云岩的分布、类型和白云岩化的阶段特征以及其剖面相序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白云岩化作用的形成机理,提出处于古地理高部位的生物礁滩、砂屑滩以及浅水潮坪区的成岩白云岩及部分准同生白云岩与混合水白云岩化机理有关;部分泻湖相的准同生白云岩可能与渗滤回流作用有关:台凹相的泥质白云岩与埋藏压实作用机理有关:层纹石白云岩及部分条带(纹)状灰云岩则与生物作用有关:而后生白云岩属热卤水作用等看法。指出成岩及成岩—后生铅锌矿床与生物礁,滩带和潮坪泻湖相带成岩期白云岩化作用关系密切,铅锌矿化或矿体的厚度大小和富集程度往往与含矿白云岩的厚度呈正相关关系。后生铅锌矿床则与后生白云岩作用有关,矿石矿物主要赋存于含矿断裂切穿白云岩的部位,呈网脉状分布于后生脉状白云岩或层间破碎带的角砾白云岩中。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广西横县六景地区的旅游地学特征,提出了建立以六景泥盆系剖面为品牌与区域内其它景点为附设景观相结合的地质公园的战略框架。战略目标实现后,该区将成为广西旅游业中新的亮氮,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将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广西岑溪地区志留系为半深、深海笔石相—滨浅海腕足相的碎屑岩地层序列,属地槽型沉积产物;泥盆系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槽盆硅质岩相的地层序列,富含鱼、腕足等多门类化石,具地台型沉积特征。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表明广西运动在本区表现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而非强烈的造山运动,其集中暴发时间在早泥盆世早期,前奏可追溯到中志留世。由于这一运动,结束了本区早古生代地槽的发展历史,此后进入准地台发展阶段,导致钦州地槽博白—玉林拗陷未能延至本区。  相似文献   

6.
南宁伶俐—横县六景一带,处于古近系、第四系覆盖之下的中—上泥盆统灰岩经常发育有石林。这类在松散堆积物覆盖下发育的石林是覆盖型岩溶地貌的一种,笔者称之为覆盖型石林。文章在论述这类石林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气候、水文地质、地形、覆盖层等方面初步探讨其形成条件和成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测构造地质剖面资料,指出印支运动导致地台盖层和右江盆地构造层全面褶皱的主张是一大误解。印支运动的褶皱作用十分轻微,向北西减弱,至滇东南—黔南消失。地台盖层和上覆中新生代地层的同步—类同步褶皱是由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依据褶皱时代和过程以及优选大地构造线取向的差异,广西及邻区可分成以北西向大地构造线占优势的滨特提斯区,包括桂西和滇东南—黔南两亚区,和以北东向优选大地构造线为特点的滨太平洋区。主要褶皱时代在滨特提斯区是中晚始新世之交,在滨太平洋区是晚侏罗—晚始新世。滇东南—黔南无印支褶皱。  相似文献   

8.
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中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床属海底喷气成矿,成矿流体温度为低温.矿床可划分沉积和热液改造两大成矿期,以前者为主.沉积作用形成的闪锌矿富Ga、Ge、Cd,浅色,晶胞参数小;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闪锌矿富Fe、Mn、In、Se,色深,晶胞参数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初步论述了广西大化县贡川一带构造变形的基本性质、形成方式和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10.
辽东半岛南部盖层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中经历了6次以上的构造变形。D1变形发生于中三叠世,是伴随盖层相对基底作自东向西大规模剪切滑脱而出现的以顺层面理、层流褶皱为代表的固态流变构造;紧随其后的是东西向挤压下形成的南北向复式褶皱;接着由南北向挤压形成东西向褶皱断裂系;自晚侏罗世晚期的D4变形开始出现了北东、北北东向以脆性断裂为主的构造格局。地幔隆起、基底较大幅度沉降决定的相对不稳定性,以及相邻构造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本区盖层褶皱较其它地区地台盖层褶皱更加强烈和复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广西早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的碳酸盐台地区发育有两个不同的四射珊瑚群落,此二群落都有其各具特点的珊瑚组合系列。其中,在开阔台地相区的四射珊瑚可划分为9个组合带,而在台地边缘相区则可划分为8个组合带。在早泥盆世早、中期,因岩相分异不明显,四射珊瑚仅可划分为3个组合带。因此证明,四射珊瑚的发展演化与沉积相演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广西泥盆纪的沉积相可划分为滨岸碎屑岩相、碳酸盐台地相和陆间海槽相等三个相区。其中最早的碳酸盐台地形成始于早埃姆斯阶晚期,同时伴生小型生物丘和在台地边缘发育的小点礁。本文讨论了广西具代表性的德保钦甲点礁,为一点礁—泥丘组合。  相似文献   

13.
广西德保县都安下泥盆统达莲塘组(相当塘丁组)的陆棚台内洼槽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一套砾状灰岩。根据其岩石学、生物化石、古构造等特征分析,认为该砾状灰岩既不是沉积作用形成,也非同沉积构造作用形成,而是首先在闭塞的台内洼槽环境中形成大量的碳酸盐结核,然后差异压实作用导致地层表面强烈地凹凸不平或地层整体的不均匀性(致使强度降低),最后在穹隆形成过程中,由于翼部的剪切、弯滑、弯流作用,致使结核发生转动、移动而形成今天所见的砾状灰岩。因此都安砾状灰岩不能用作为包括斜坡在内的一些沉积环境(作用)的判别依据,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右江盆地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右江盆地的火山活动比较频繁,从泥盆纪到中三叠世,除中、晚石炭世外,都有发育。按其活动特点可以东吴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早阶段(D_1—P_1)以基性岩为主,强度低,范围小,主要分布于盆地南缘,受NW向构造控制:晚阶段(P_2—T_2)包括基性岩与中、酸性岩,强度大,分布广,主要分布于盆地南、北缘,受NE向及NW向构造控制。不同时代的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均有明显差异,与多种参数的构造环境判别结果基本一致。即三叠纪玄武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具岛弧特点:石炭纪、二叠纪玄武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盆地北缘的二叠纪玄武岩属碱性系列,虽然仍属大陆裂谷型,但它具有许多大洋玄武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大量的宏、微观资料,论述珊瑚钨锡矿田构造变形的主要类型及其性质特征,着重详析了韧性变形的表现形式.厘定矿田构造变形机制及构造变形分区。通过5种构造动力学分析方法,确立本区自印支期以来的构造变形史,并对矿田内各类矿床产布特征与构造变形的成生联系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专题研究基础上,探讨广西老厂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该矿床位于海洋山复式背斜南段的老厂穹窿构造核部,铅锌矿化受构造、地层和岩性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NE向组张扭性断裂构造中;围岩为寒武系白云岩,板岩、砂岩;矿石类型以锌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以闪锌矿、方铅矿与石英、白云石为主,具充填、交代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平均品位含Zn9.94%、Pb1.50%;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据地层岩石元素丰度值、稀土元素配分和稳定同位素数据、资料,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热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因此,认为本矿床实属产于寒武系轻变质岩中的层控矿型大气降水热液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大瑶山西侧成矿带泥盆系层控矿床中的铅、硫、碳、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探讨了本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和含矿溶液性质。认为,铅主要源于上地壳泥盆系—寒武系岩石,后生阶段有部分印支—燕山期幔源铅(基性岩)加入:重晶石硫源于寒武—泥盆纪海水硫酸盐,而硫化物矿物硫源于细菌还原海水硫酸盐成的H_2S;矿物包裹体流体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说明后生期含矿热液属于大气降水深循环形成的热囱水,部分碳、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带北段可能有岩浆期后热液的叠加。据此,将本区划为前泥盆纪、泥盆纪、印支期等三期成矿作用,形成了成岩、成岩—后生和后生层控矿床系列,具有多源、多期、多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