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海省地处青藏构造块体东北部,境内各种次级活动断裂遍布,形成了地震活动强烈的构造背景,成为开展地震科研的天然实验场.该省地震地下流体测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地震多,监测台站少,且省内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程度低,有必要加强流体地球化学监测与研究工作.鉴于此,应用流体地球化学方法,开展深浅部流体特征的观测研究,通过分析流体组...  相似文献   

2.
保.  СИ 《内陆地震》1995,9(4):402-412
1992年8月19日在北天山苏萨梅尔山脉地区发生了近10年来最强的地震事件,其震级为M=7.3。虽然有着很大的震中距(Δ〉300km),但是当这个大地震在孕育和发生阶段,在阿拉木图地震实验场的那些观测站上仍然在地下水中显示了气体化学和流体地球动力学参数的一系列变化。在地震前2 ̄2.5个月,在距震中350 ̄450km的秋施喀拉(Чушкала)台、塔乌-土尔叠(Tay-TypreHb)台以及喀尔干(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苏联天山地震带的强化水文地质地震研究。在气体化学和流体动力学动态观测站上对众多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了长期动态观测,表明了这些变化的稳定性及其与地震孕育的关系。提出化学成分信息熵是水文地球化学系统随时间变化程度的客观特征反映,并在强震前表现出明显变化。活化能较小的组分只能反映低能级的地震事件,当K>13的大地震孕育时离子才发生变化。岩体内发展的机化过程是流体地球化学系统的主要扰动源。  相似文献   

4.
5.
辽宁岫岩—海城5.6级地震前盘锦地区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弧山5.6级地震肖,盘锦地区地下流体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水位异常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表现为先降后升,在上升过程中发震。异常出现的时间一般为1999年5、6月份,转向时间一般为10月末至11月初,与震中小震活动增强时间基本同步。水化学异常及水温及异常形成时间一般晚于水位异常,均为含量上升及温度升高的正异常。震前一周内还出现多种离子含量高值突跑异常及平时很少见的溶解氢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鲁西地区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场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围岩组分、构造条件和构造活动性是影响水气组分的主要因素。位于活动构造带上的井、泉中的水化学组分变化对地震反映敏感。各井、泉映震的敏感因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滇南地区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重点分析研究了1965年以来研究区(N23°—24°50′,E102°—104°)七次M_s≥5.0级地震前各种异常的演变特征,如:地震活动图象、能量、频度、震兆窗等,发现震前研究区内地震活动性异常均出现在主震前10个月以内。进一步分析滇南地区中强地震前空间环境,发现该区76.9%的M_s≥5.0级地震均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峰年(M)至谷年(m)的下降段,且在(M+2)位相年上发震频次最高;地球自转相对减慢年段有利于滇南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地球自转减慢年段地震释放能量和均值是地球自转加速段地震释放能量和均值的9.94倍。滇南地区中强地震环境背景属“旱—震”型,且主震前两年内研究区部分气温、气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8.
滇南地区近期水位趋势上升异常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小静  付虹  李琼 《地震学报》2018,40(5):620-631
2014年以来,滇南地区高大、开远和易门3口井的井水位出现趋势上升现象。通过开展井孔周边地下水开采情况的调查、降水影响的定量排除、井孔含水层系统应力状态的定量计算、周边区域构造活动的分析以及井孔水体化学组分的分析等工作,认为易门井的水位年动态主要受控于降水,2003年以来的趋势下降和2014年的趋势转折上升与大椿树工业园区的深井开挖抽水密切相关;高大井和开远井的井水位自2014年以来的趋势转折上升现象不完全受控于降水,但与周边地下水的开采亦无直接联系,可能与近几年该区域南北向强挤压为主的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冯绚敏 《华南地震》1989,9(2):39-46
本文从地下水化学成份、围岩介质、水层结构、压力效应、温度效应、特殊地球化学环境等6方面论述了水化震兆灵敏点的水文地球化学背景条件,分析了各因素对水化测值的影响,对如何提高水化观测水平和更有效地提取震兆信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地震烈度的气体地球化学标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构造动力地球化学理论出发,提出建立地震烈度气体地球化学标度的设想。即通过现场测量和实验方法,建立某些近地表气体释气通量与岩土受迫振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据此,在震后一定时间内,利用观测震中及外围地区气体地球化学组份浓度的高低,协助判定地震烈度值的大小。文中给出了一些地震现场观测与室内外试验的结果。此外,针对背景值、场地条件等各种因索对确定标度的影响,提出了若干可能的解决途径。同时还讨论了确立这一新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给出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下水位、温泉水温、水化学和气体组分观测异常:地下水位观测点20个,汶川8.0级地震前,有4个观测点观测值出现异常,异常台比例P=4/20=0.20;温泉水温观测点26个,出现异常的5个测点,分布在四川西部地区,P=0.19;水氡观测点12个,出现短期异常1个,P=0.08;气体观测点4个,出现异常1个,P=0.25。同时对疑似或有争议的异常测项进行分析说明。汶川8.0级地震前观测到的地下水水位、温泉水温、水化学和气体组分观测异常的地区,不是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震前异常数量少,异常种类和长、中、短、临异常的配套性不明显。同时给出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四川地区周、月震情会商给出的此类异常项数均值供参阅。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已有研究中数千组大气化学、温泉流体化学、水-岩反应实验以及地幔包体气体同位素组成等数据,从流体组分来源解析的角度讨论了温泉水和气体的来源,提出了估算深部流体和地幔氦贡献量的模式以及温泉地震流体地球化学异常判识步骤方法。温泉水的δ180和δD数据表明,H2O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少量的(<1%)深部流体对温泉的离子...  相似文献   

13.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震研究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建国  刘丛强 《地震》2003,23(2):99-107
主要论述流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地震活动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异常判识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及其在地震预测方面的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报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判定流体的物质来源和循环过程、判断流体异常的原因、建立古地震和历史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推断地震活动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研究认为,目前在地震监测研究方面除^222Rn和^14C应用普遍之外,其他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应用较少,从而使得许多异常难以判定,许多古地震得不到较准确的年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观测技术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测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确定地下流体来源,研究地下流体循环特征,分析地震前兆异常的成因,评估地质构造活动的程度,开展地震预测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还可以结合深源流体监测和地球物理方法,揭示地震孕育、流体与震源之间的关系。此外,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构建断裂带流体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用于地震监测点映震效能的评估,提高地震监测预测的准确性,为地震新监测点的布设和震情跟踪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现今同位素在地震监测预测中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及国内外应用情况的总结分析,力图全面认识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震监测预测应用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云南腾冲地区现代地热流体活动类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腾冲地区存在两类地热流体活动。其中热海- 热水塘地区、马鞍山火山口附近的地热流体活动属火山区地热流体活动,其热源或气体挥发组分的物质来源与近代火山喷发活动或现代幔源岩浆侵入活动直接有关。区内其它地热流体活动多属构造活动成因。在腾冲地区,地热流体逸出He 的3 He/4 He≥1-2 Ra 可作为区别这两类地热流体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展示了近几年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东部的武尔卡诺、埃特纳火山及地震地区进行的地球化学观测结果。结果表明,一些地质参数可以作为有效的地震前兆,但这些参数的选择都和该地区的地球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为了实现地震预报的目标,本文提出应在世界不同地区实施的一种多学科、形式单一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俊  邵志刚  孙小龙  王熠熙  向阳  王喜龙 《地震》2016,36(4):109-119
为进一步跟踪川滇地区未来1~3 a的7级震情, 基于《中国震例》(1966—2012年)系统分析了川滇地区强震(MS≥6.0)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 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 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前兆信息特征, 结果表明, 该地区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具有长趋势变化特征, 且震级越大趋势性越显著, 空间上由外围沿构造带逐渐向震区收缩; 水氡、 水位异常具有时间上的配套性、 月频次加速性及空间上的群体性与分化迁移等特征。 通过拟合发现, 震级与异常数量之间存在指数关系, 并据此尝试给出了川滇地区流体异常预测指标, 希翼为今后该地区未来强震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郑小菁  陈莹  陈晨 《华南地震》2001,21(2):36-41
在对福建的地下流体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1990年以来闽台地区若干次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并对异常点的变化形态、时间、空间分布与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掌握了闽台地区地震前地下流体中、短期或临震的前兆异常特征,并发现在不同的观测位置,将出现不同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