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质构造运动多伴随地下气体的逸出,观测并研究地下逸出气体,会抓住某些地下构造活动信息。作为地球化学观测的灵敏指标之一,地下逸出的氢气能够指示断裂活动的过程。地处松辽盆地黑龙江中西部地区多年来已开展多期跨断层土壤氢气野外测量工作,利用积累的观测数据,初步分析该地区跨断层土壤氢气背景动态变化及构造活动、地震活动特征,以便为地震孕育过程中断层氢气演化异常判定提供依据,为建立区域地震短期预测动态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河南新郑—太康断裂东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气浓度测量能够揭示断裂位置和活动特征。 由于河南新郑—太康断裂北西向隐伏断裂带空间定位精度有待提高, 以及2016年5月该区出现地下逸出气异常的宏观现象, 在太康县西近垂直于断裂走向布设了一条长约13 km的NE—NNE走向的地球化学观测剖面, 用于分析隐伏断层浅层位置及其与地下逸出气宏观异常的关系。 观测结果表明: 该剖面的异常段与该区浅层地震勘探显示的断裂带地表出露位置相吻合, 其中Rn体积活度和H2、 CO2浓度异常揭示出南段有4条断层, 北段有2条断层, 且均具有高角度特征, 南段的CO2浓度异常区与地下逸出气宏观异常位置相符, 但代表构造特征的Rn体积活度和H2浓度没有出现异常, 认为与构造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断层氢气背景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质构造运动多伴随着地下气体的逸出,观测和研究地下气体的逸出,可能会抓住一些地下构造活动的信息,而氢气作为一种灵敏的指标能够指示断裂活动的过程。多年来,通过在松辽盆地开展地下逸出氢气野外测量工作,尝试找出松辽盆地断层氢气背景动态变化特征,为地震孕育过程中氢气异常演化的判定提供依据,为建立地震短期预测动态方法提供一些思路。地震前兆观测信息量丰富,不同实验是为了搞清楚观测特征与地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为  相似文献   

4.
<正>断层气是地球内部气体及挥发组分不断沿着活动板块和活动块体边界以及其他活动性断裂等地壳薄弱地带向地表迁移和释放的气体。氢气逸出对断层的运动、地震的发生有直接的诱发作用。由于断裂带岩层中氢浓度背景值较低,即土壤中氢气的背景值约为0.5×10-6,因此,氢浓度观测受到观测技术的限制而未能在地震预报中得到充分应用。近年来,随着氢气分析技术的发展,新研制出的痕量氢自动分析仪能够满足地震系统观测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断层逸出气测量应用于活动断裂研究的工作原理、研究方法及技术思路入手,对沂沭断裂带、海原8.5级地震断裂、鲜水河断裂带和山东平原地区活动断裂等的断层逸出气进行系统地分析、对比和研究,探讨了断层逸出气与断层活动性和贯通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断层几何学研究和平原地区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等问题。结果表明:断层逸出气Rn,Hg的含量和变化梯度可以作为评价断层活动性和贯通性的参考指标,断层逸出气测量为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快捷方便的探测方法,是确定隐伏断层具体位置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炜  金继宇 《地震学报》1994,16(1):118-123
通过对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等主要活动断层上方土壤中逸出气氡的观测, 获取了不同构造活动类型断层的开启段、闭锁段、蠕滑段上方土壤中氡气沿断层逸出随空间变化的丰富资料。讨论了逸出氡的变化特征以及断层气研究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断层气是地球内部气体及挥发组分不断沿着活动板块和活动块体边界以及其他活动性断裂等地壳薄弱地带向地表迁移和释放的气体,活断层是连接深部和深部气体释放的天然通道。断层气溢出空间主要集中在断裂带附近,大量资料表明,断层活动越强的地区,断层气含量越高。近年来,随着便携式土壤气仪器的研发,新仪器具有采样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点,有关土壤气的观测也越来越成熟。跨断层土壤气的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土壤气的浓度与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8.
0 引言 众所周知,地壳深部流体,特别是气体,其运动学特征同地壳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地球化学动力研究表明,地壳凡有结构面的地方,如块体界面、断层面等,其物质能量交换活跃,化学、物理作用强烈,往往成为地下流体外泄的通道。这使以研究土壤气体的组分含量空间变化来判定隐伏断层的存在及其走向、方位成为可能。地壳构造活动和岩石破裂运动常伴随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因而地下流体成份及其运动形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地下温度与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地下流体成份运移到地表而形成气体地球化学的异常带。一般说来,这种异常带与地下断层的存在有关。研究断层气体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可能捕捉到地震孕育或断层活动的信息,因而对地震监测预报、判定地震危险区有实际意义。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断层气、土壤气的研究成为地震地球化学工作者探索地震前兆新方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在肥东形  相似文献   

9.
孙珂  单新建  申旭辉  孙林 《地震》2017,37(2):32-46
地下流体监测数据和地表断层调查都显示构造活动强烈期和大地震前后活动断裂带会伴有大量气体逸出。 中国即将发射的高分五号(GF-5)卫星搭载的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及全谱段光谱成像仪两个传感器, 主要以大气气体的探测为应用目标。 本文基于两个传感器的参数设置, 使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 对断层逸出气体中的水汽、 CH4和CO2三种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对卫星传感器的辐射影响进行了仿真模拟, 分析了两个传感器对水汽、 CH4和CO2气体异常的探测能力。 结果表明, GF-5卫星两个红外传感器特定的光谱通道对大气水汽、 CH4和CO2气体异常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可以期待发展具有较高精度的相关气体遥感反演模型, 用于地震的监测及预测。  相似文献   

10.
蔡仲琼 《内陆地震》2000,14(4):297-301
通过对富蕴地震断裂带北段4个横切断裂测线的地球化学土壤气体Rn、Hg、CO2、He的探测与分析,认为该地震断裂带的地球放气现象至今仍然十分强烈,断层碎碎带上测点处的气体的含量普遍高于断裂两侧,极震区地下气体逸出量明显于外围地区,其脱气强度与地震强度分布基本吻合,富蕴断裂带现今活动强度为北段大于南段,主干断裂旁的分支断裂也比较活跃,水磨沟沟口剖面还显示出次级断裂活动强于主干断裂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基本特征,指出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大陆内部少有的一条地震活动带,具有频度高、强度大的特点;文章着重介绍了对鲜水河断裂带的研究现状,包括地震地质基础研究、活动断层的研究、古地震的研究、地下流体的观测研究、地震台网和强震观测,以及其它前兆观测手段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卫星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断层逸出气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少震例中,临震前地壳出现气体异常,震前地下岩石受力产生裂隙,隐藏在地层中的CO2、CH4等温室气体逸出地表或水面。利用卫星光谱分析技术对断层逸出气体组分含量和总量进行监测,筛选出能够反应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逸出气体异常演化特征的参数,建立地震短期预测的动态演化方法。对于认识震前地表气体异常机理,了解流体震兆的演变规律与这些气体异常的动态关系,改善卫星遥感地震预测,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土壤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由北向南分别于泗县、明光、肥东、桐城布设了4个测区,每个测区各布设了4条跨断层土壤气测量剖面,测量土壤气Rn、Hg和CO_2的浓度。根据16条跨断层土壤气剖面的测量结果,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3种土壤气体的释放特征及其与断层空间位置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气体在断裂带附近较为富集,对断层位置有一定指示作用;气体的富集程度与断裂的活动性、该区段断层岩性及地质环境有一定关系。该结果对于认识测量区域气体的积累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沿断层逸出的氢气对地震的诱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粟启初  Zeller  E 《地震学报》1992,14(2):229-235
试验表明,方解石等非金属材料经短时、低压渗氢处理后显微硬度、晶格常数均明显减小,这意味着氢扩散可引起非金属材料的强度下降、材料弱化.地球内部各种化学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及地球形成时其内部所聚集的氢气都要沿断裂带向上迁移,逸出,在其逸出的同时将明显降低岩石、岩层的强度,使断层在低构造应力作用下有可能发生断裂.氢气浓度异常从现象上看是被动的、断层活动的反映,而氢气逸出本身对断层运动却有能动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它主要由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等构成。推覆构造自南向北可分为叠瓦逆冲推覆构造带、紧闭褶皱-逆冲断层变形带、宽缓褶皱一断层转折褶皱带、滑脱褶皱一断层传播褶皱带等4个变形带。断裂带从韧性到脆性表示了其出露深度不同。并有由南到北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该区主要分布有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和以煤、大理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床。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多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断裂构造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也是成矿物质的通道。研究指出了该地区的找矿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和震源错动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沂沭断裂带小震震源机制解,推断了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取向及其分段差异性,以及震源断层面产状、错动性质。同时考察了沂沭带现今活动断裂的性状及构造形变特征,进而对断层错动方式、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沂沭断裂带的受力模型及未来地震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17.
沂沭断裂带地下流体微动态与断层溢出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沂沭断裂带地下流体微动态与断层溢出气的综合分析,提出沂沭带四条主干断裂中以安丘—莒县断裂活动性最强,其中又以何庄至芨山段活动性最高,但总体看来沂沭带当前处于平静状态。上述结论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其他方法的结果一致,说明地下流体微动态与溢出气工作将有助于构造活动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内部气体中与构造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氢(H2),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可能在短临地震前兆异常中获得突破的测项。研究表明,地壳逸出的氢、特别是断裂带溢出气中H2形成的机理归纳为3种类型:1地壳下层的塑性岩石在断层错动过程中会产生H2,如蛇纹岩或硅酸岩大新鲜裂隙和破裂面容易发生水岩反应直接产生氢;2源于地壳深部岩石孔隙、裂隙中被封存的H2,随着断裂带岩石中裂隙的连通和孔隙压力的增  相似文献   

19.
大同-阳原盆地南缘断裂带是北京西北~山西北部盆-岭区的一条最大的断层。晚第四纪断层崖高度和高度分布型式把断裂带分为西南和东北两个段落。该断裂带在山前带和山麓坡的构造地貌、微地文期演化历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段变异。构造地貌过程的速度和断层习性差异,以及段落边界的重叠断层特征,是构造地貌变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程绍平  杨桂枝 《地震地质》1996,18(4):289-300
大同-阳原盆地南缘断裂带是北京西北~山西北部盆-岭区的一条最大的断层。晚第四纪断层崖高度和高度分布型式把断裂带分为西南和东北两个段落。该断裂带在山前带和山麓坡的构造地貌、微地文期演化历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段变异。构造地貌过程的速度和断层习性差异,以及段落边界的重叠断层特征,是构造地貌变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