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西北地区中强震前固体潮调制比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00—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浅源地震阴历目录,依据地震活跃特征确定固体潮调制阴历日期和调制比阈值,并利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回顾性地研究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即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2015年内蒙古阿拉善MS5.8和2016年青海门源MS6.4地震前, 区域小震的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岷县漳县MS6.6和阿拉善MS5.8地震前震中区域出现固体潮调制比异常,门源MS6.4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固体潮调制比异常演化时间较长; 西北地区3次中强震均发生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的高值异常集中地区及周围区域,扫描时间窗长度和固体潮调制比异常区域的大小可能与中强震的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应用小震调制比法对山西地区1970年—1991年间发生的中强震进行了总结,表明山西地区5级左右地震在发震前4a~5a出现RS(小震调制比异常频次)双区异常,6级地震前10a出现双区异常,中强震在震前3a左右Srm(小震调制比异常面积)呈现等周期起伏加剧现象,周期为1a。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9年以来中国大陆13次6级以上浅源强震的固体潮调制作用进行回顾和分析,得到以下认识:(1)中国大陆6级以上强震在月相期内发震频率较高,即受固体潮调制作用明显;(2)朔望期潮汐应力的作用有利于走滑型和正断型地震的活动,其中对走滑型地震的触发效应较显著,固体潮汐对不同展布方式和运动性质的地震断层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存在差异;(3)6级以上强震前震源区附近小震调制比异常普遍存在,包括部分发生于非月相期内的6级以上强震前的小震也受到明显的固体潮调制作用;尤其需要关注震前小震调制比异常区逐渐向震中收缩且异常区面积逐渐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宁地区1970年以来的11次MS≥4.6地震的小震调制比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在11次中强震例中,有4次地震表现出调制比异常,震中位于异常区域150km范围内,异常通常会在主震一年前出现,对辽宁地区中强地震预测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地震发生对应率为44.4%,小震调制比异常空间演化过程中,表现出高值异常显著强度减弱、异常区域收缩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固体潮小震调制比方法,从外因调制的角度出发,定量研究新疆乌鲁木齐和苏联阿拉木图地区小震活动。结果发现,若干次较大地震前出现调制比的异常变化是固体潮引潮力对地震的调制触发作用而引起的。依据耗散结构理论解释固体潮小震调制比方法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选取新疆地区2016年以来发生的3次MS 6.0以上浅源地震,对发震前震中区小震调制比变化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发现3次地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固体潮调制比异常:①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S 6.2地震仅在震前2年于震中出现调制比高值异常;②2017年8月9日精河MS 6.6地震震中于发生前2年、1年、0.5年均落于调制比高值异常区域,受调制作用较明显;③2020年1月19日伽师MS 6.4地震于发生前2年、1年,在震中位置附近出现调制比异常。  相似文献   

8.
对1988年1月至1993年2月发生在克拉玛依地区的小震(△≤100km,1.0≤ML<4.0)做了固体潮小震调制比的研究。发现克拉玛依地区自1988年以来,3次ML≥4.3级地震前均出现了固体潮小震累积滑动调制比异常。说明固体潮引潮力对震源区的小地震具有触发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1973-2014年云南地区Ms≥6.0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强震前区域小震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结果 显示,从小震调制比异常开始至发震的持续时间为1.5a之内,调制比异常的最高值需大于0.57,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比为最高值时或其后14个月内异常区边界或内部调制比显著高值附近,震级随异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郭蕾  孟令媛 《中国地震》2024,40(2):399-409
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震活动受半日潮作用较为显著,而京津唐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地震受潮汐触发的震级有所不同,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固体潮高时段地震(调制小震)活动性图象演化过程,综合判定小震调制比Rm的异常值,提高Rm异常在中短预报地震的效能,并对小震调制比地震预报方法资料区域选择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区域过小或不适当的区域选择都可能产生不合理的Rm异常。在对辽宁及邻近地区5级左右地震短临预报指标的研究中,显示出用因体潮高时段地震形成的强震前空区活动图象比用全部地震形成空区图象特征更加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杨彦明  高立新  范晔  李海清  陆颖哲  格根 《地震》2020,40(1):128-139
本文利用新疆伊犁及邻区温泉和克拉玛依红浅两个地磁台站2008年至2015年FHD分钟值观测数据,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计算方法,选取台站300 km范围区域内,震级M≥5.0的震例进行映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M5.0以上地震发生前后,温泉和克拉玛依红浅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下降—转折—恢复上升"。异常持续总时间约为1~3年,地震发生在趋势性下降变化后的转折期或者恢复上升阶段,其中, 6.0级地震异常持续总时间为2~3年,震前为1~2年。温泉台谐波振幅比异常存在较为明显的长周期向短周期迁移现象,意味着对应的未来地震震中距一般在100 km以上。温泉和克拉玛依红浅台均发现不同测项之间或者同一测项不同周期之间存在不同步现象,并且地震发生在同步性变差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强震前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欣  敖雪明 《华南地震》1994,14(4):22-28
通过对乌鲁木齐、石场和库尔勒地震台十几年来地震波振幅比的系统追踪研究,发现在中强地震前,振幅比无论是在空间分布还是在时间进程上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监测范围内的孕震介质发生变化时,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可以反映出介质的异常变化过程,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震调制比的时间扫描方法对异常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对震例的研究发现,小震调制比的时间异常变化与宁夏及邻区的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分析认为,研究震前小震调制比的时间异常变化对把握宁夏及邻区中强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了西北地区1972年以来发生的10次中强震,对这些地震前震中区b值位和小震调制比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发现有7次地震,从震前两年左右开始,震中区b值变化与小震调制比变化出现显著相关现象,而且震级大的地震,其相关时段也较长。另外,选择了甘肃和青海交界地区的两个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高,且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较强的地区,对1972年以来b值和小震调制比的变化进行了对比检验,两个地区各有两个时段的b值和小震调制比值显著相关,这些时段都对应了本地区或邻区发生的中强震。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某些较大地震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在震中区有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可能会出现相关变化。这种现象有可能成为地震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强震活跃期前调制比的中长期近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逐年追踪云南地区 3~ 4 5级地震调制比图象 ,在以 0 67≤Rm <1为异常指标基础上研究了调制地震的中长期近场特征 ,发现 :强震活跃期前调制比的异常区预示了活跃期强震的危险区 ;调制比最大值出现在活跃期前 3~ 5年 ,活跃期前 1~ 2年整个云南地区无调制比异常 ;强震连发背景下的后续强震仅在震前 1年异常 ;7级地震间发生的 6 7~ 6 8级地震调制比异常幅度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福建省5个水位观测资料进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发现在多次福建4级地震前出现多井同步异常,在形态上表现为高值突跳,时间上表现为短期或短临异常,空间上与地震所处的构造部位有关.说明地震前近源区含水层系统确实处于临近失稳状态,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可能捕捉到4级以上地震前应力失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小震调制比方法对山西地区中强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震调制比对山西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研究,得知未来3年内可能于1999年到2000年前后在太原盆地南端和大同盆地南端发生5.5~6.0级中强震。  相似文献   

19.
利用调制比扫描方法,对1970—2019年华南沿海地震带5级以上中强震进行震前小震调制比全时空特征回溯性研究,分析区域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调制比高值异常对华南沿海地震带中强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调制比大于0.59且持续2个月则视为异常,高值异常空间尺度大于15 000 km2,中强震一般发生在异常开始2~15个月或异常消失1~10个月,震中位置大多在异常区域及周边120 km范围内的区域,震级与调制比演化时间、空间特征不存在严格的相关性。预测效能评估R=0.50,R0=0.27。通过震例回溯,调制比异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研判未来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位置。  相似文献   

20.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原理,对广东地下水位网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以广东及周边地区数次MS4.0级以上地震作为震例,提取可能的中期至短期的响应比异常变化,研究其异常特征以及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强地震前响应比存在增大变化,大多数井的水位固体潮响应比在发震前1~4个月出现升高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