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震源深度分布与断层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精度较高的常规地震目录和双差定位目录,对乌鲁木齐地区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及与断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的平均震源深度随震级的增加而加深,并形成3个分布层。震源绝大多数分布在上地壳1~35km深度范围内,优势集中在上地壳16~25km深度范围内。平均震源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断层的展布密切相关,乌鲁木齐市附近的3组断裂所夹持的地块震源深度最浅,深度处于17~21km之间,而在周边一些深大断裂上震源深度较深。不同构造部位的震源深度剖面显示,清水河子断裂、齐古断裂、依连哈比尔尕等断裂的断裂面处于无震蠕滑或闭锁状态,地震主要发生在其下的滑脱层中;而在霍尔果斯、西山、二道沟等断裂上,震源深度从滑脱层延伸到断裂面上,反映出断裂未完全闭锁时的弱运动状态,显示这些断裂为新的活动断裂。震源深度的分布还与乌鲁木齐地区复杂的地壳结构有关,地震多分布在低速体之上或低速体和高速体之间的夹层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基岩中走滑断层在上覆沉积层中的破裂扩展特征,利用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分析了沉积层表面变形场的演化过程,重点研究了基岩断层位移和沉积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积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随基岩断层的滑动,沉积层中围绕断层投影线逐渐形成一个变形带以及由张性破裂和剪切破裂组成的破裂带,基岩断层的位移越大,沉积层中的变形带越宽、变形越强烈;但当基岩断层位移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变形带宽度将保持稳定,只是变形随断层位移增加而更集中。对于同样的基岩断层位移,沉积层厚度越大,受基岩断层控制的变形破裂带越宽,即基岩断层的影响范围越大;但当沉积层厚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沉积层的变形发生了变化,沉积层表面并不存在与基岩断层走向一致的变形带,而是发育了较大尺度、与基岩断层走向斜交的张剪性破裂带。实验结果意味着,临界断层位移和临界沉积层厚度对于确定隐伏断层发震产生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隐伏逆断层破裂扩展特征的实验研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逆断层活动过程中上覆沉积层的破裂扩展特征,采用投影条纹测试方法分析了沉积层表面离面(即垂直)位移场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沉积层厚度和断层倾角一定的条件下,基岩中的逆断层逐渐向上扩展,并在沉积层表面围绕基岩断层上断点的投影线形成一个离面位移梯度带(即形变带),基岩断层的位移越大,沉积层中的形变带越宽、变形越强烈;但当断层扩展至沉积层表面后,形变带宽度将保持稳定,只是变形随断层位移增加而更集中。对于同样的基岩断层位移和断层倾角,沉积层厚度越大,受基岩断层控制的形变带越宽,即基岩断层的影响范围越大;当沉积层厚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沉积层中会发育因隆起引起的表面拉张破裂。在沉积层厚度和基岩断层位移量一定的情况下,基岩断层倾角的增加将会使表面形变带的宽度减小,但会使变形破坏程度更强烈。实验结果意味着,临界断层位移、临界沉积层厚度以及断层倾角对于确定隐伏逆断层发震产生的地表变形和破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汶川MS8.0地震的地表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4.
5.
辽宁地区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收集整理了前人所做的辽宁地区震源机制解结果,又利用近震P波初动资料,求行了本区13个较大地震的断层面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应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本区23个(3.5≤M≤7.5)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的统计,其结果表明,本区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集中于NEE向,主张应力轴(T)为NNW向,断层面所受的力以水平分量占优势,N轴仰角大多较陡,其断层活动以走滑借动为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地震和地震构造等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公元1300年以来MS≥6.5级地震的发震断裂的基本参数.利用1966年以来隆尧、海城、渤海和唐山等有仪器记录的地震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地震烈度Ⅷ度区长轴长度与余震区长轴长度的回归关系式及震级与震源体破裂长度的回归关系式.用余震区长轴长度代替震源体的破裂长度,从而给出各次地震的震源断层破裂长度.利用地震测深的地壳结构构造剖面、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壳内低速层和地壳上部的构造、盆地构造与居里面分布和已知地震震源分布等资料推断了震源破裂的上下界.基于一定的合理假定推导出了断层滑动角的估计方法,并应用于本研究区,得出了各次事件的断层滑动角. 相似文献
7.
除了通常熟知的震源深度和介质吸收系数对烈度分布有较大影响外,震源的破裂方式(单侧或双侧),破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断层长度,断层面倾角和错动方式都对烈度分布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破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对烈度分布的影响更大。破裂速度大,而且方向向上,可使震中烈度增高一度多,极震区面积扩大1—2倍;反之,可使震中裂度降低一度、极震区面积减小许多。 根据震源参数对烈度分布影响的分析,可由历史地震的等震线反推其震源参数。 文中试行反推了三个历史地震的震源参数。 相似文献
8.
除了通常熟知的震源深度和介质吸收系数对烈度分布有较大影响外,震源的破裂方式(单侧或双侧),破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断层长度,断层面倾角和错动方式都对烈度分布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破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对烈度分布的影响更大。破裂速度大,而且方向向上,可使震中烈度增高一度多,极震区面积扩大1-2倍;反之,可使震中裂度降低一度、极震区面积减小许多。 根据震源参数对烈度分布影响的分析,可由历史地震的等震线反推其震源参数。 文中试行反推了三个历史地震的震源参数。 相似文献
10.
呼和浩特地区隐伏断层土壤气氡、汞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呼和浩特地区隐伏断层土壤气中氡、 汞的浓度, 探讨了断层的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确定隐伏断层的方法。 在呼和浩特地区8条测线上进行了土壤气中氡、 汞浓度野外现场测量, 共2014个测点。 测量结果表明: 土壤气中氡浓度背景值为2238.7~3715.4 Bq/m3, 土壤气汞浓度背景值为21.1~79.4 ng/m3。 在8个地球化学剖面中有7个在断层带上发现了异常, 其土壤气氡、 汞异常强度一般是背景值的1.7~10.3倍。 根据断层带上土壤气氡、 汞异常特征确定了断层的具体位置。 土壤气氡、 汞测量是隐伏断层探测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选取长治市某区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项目中宋家庄断裂和安城断裂等隐伏断层精确探测成果,从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三方面,对浅层人工地震观测进行研究。在获得高精度成像地震剖面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资料,对新近系与第四系厚度,断层的位置、性质、产状以及上断点埋深等关键参数进行推断解释。结果表明,浅层人工地震能够精确探测目标区隐伏断层,并为其活动性鉴定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是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工作中目标区主要隐伏断层勘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13.
隐伏和出露地表断层近断层地表运动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强震地震学研究方面国内外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隐伏断层和出露地表断层在地震发生时近断层地表运动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近几十年全球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地表运动参数的统计分析所得的结果表明,由隐伏断层所造成的近断层地表运动强度(速度、加速度)大于出露地表断层所产生的地表运动强度,虽然发生在出露地表断层的地震往往可造成较大的近断层地表位移,但是当地震矩震级(MW)达到 7.5 级以上的时候,近断层地表加速度和速度在近源区却出现了饱和现象。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并且建议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断层动力学模型,模拟断层的动态破裂过程以及近断层地表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探测隐伏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隐伏断层探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在地面反射地震勘探初步确定的断点附近,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探测隐伏断层及其上断点的埋深。首先介绍井间地震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例讨论了井间初至走时层析成像的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方法。芦花台隐伏断层的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表明,采用弯曲射线追踪方法反演得到的跨芦花台隐伏断层的井间纵波速度结构图像与钻孔联合剖面揭示的断层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位于北京断陷西北边界的黄庄—高丽营断层是区域新构造运动中的一条重要的隐伏断层,本研究利用伪随机可控震源及其高精度反射地震方法,调查了该断层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段的特征.研究工作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可控震源解码原理和抗噪声能力,然后利用三分量波动方程正演指导了黄庄—高丽营断层的野外地震观测,在城市强噪声环境下采集了高精度的地震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在该地区第一次得到地震偏移深度剖面.获得的地震偏移深度剖面清晰地显示了黄庄—高丽营断层的位置,地质解释结果为进一步明确剖面上断层两侧新生代地层的厚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断层气探测方法在深隐伏活断层探测中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层气探测方法是活动断层探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在浅覆盖地区活动断层初勘阶段是有效的。 但在第四系厚覆盖地区开展活断层探测, 断层气方法是否有效或怎样做有助于提高该方法的有效性, 是本文要阐述的问题。 本文利用天津地区断层气实测的丰富资料, 并与人工地震、 钻孔勘探、 样品年代学测定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论证了断层气方法在深隐伏活断层空间位置、 断层活动性判定和断层分段中的有效性。 并依据实际工作经验, 给出了提高断层气方法在活断层探测中有效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余震精定位资料显示,芦山7.0级地震破裂面可能为弯曲程度较高的三维弯曲断层.相关研究显示,这种弯曲断层的位错方式和破裂面同震应力加卸载模式与普通平直断层有明显不同.文中采用无限半空间位错模型模拟显示,隐伏弯曲断层和平直逆断层引起的地表位移特征相似,但是弯曲断层引起的地表水平位移更接近区域整体的地壳缩短方向,缩短方向水平位移的量明显高于同等规模的平直逆断层,因此能更好地传递断层上盘大范围物质的水平运动.相对于平直断层,弯曲断层下盘水平位移随距离衰减十分明显.同等规模的弯曲断层导致的同震地表抬升小于平直逆断层或左旋逆断层引起的同震抬升,但能造成更明显的地表下降.由于地震规模较小,GPS等低密度空间分布的形变观测可能无法有效分辨芦山地震震源结构是否为弯曲断层.对震源结构的细节研究,还有待于利用高空间密度和高分辨率的形变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20.
西大滩隐伏断层位于银川盆地北部,是石嘴山市活断层探测项目的目标断层之一。在浅层地震勘探的基础上,通过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钻孔样品年龄测试,获得断层上断点埋深、主要标志层断距及沉积年龄等数据,估算了晚第四纪不同时段断层的滑动速率,结合地层变形情况探讨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西大滩隐伏断层自12 275±45aB.P.以来没有发生明显活动,属晚更新世末活动断层;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活动偏弱,平均滑动速率为0.024mm/a;除断层活动外,伴随着地层倾斜变形;两者均具间歇活动的特点,最小间隔约6 600a,最大间隔期12 275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