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温泉区划与地震空间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南省温泉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温泉的出露状况、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水热活动特征为依据,将云南省划分为3个温泉区,23个温泉带,从而确立了云南省温泉空间分布的格架,为建立温泉观测网提供了资料。温泉与地震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温泉密集的地段,历史地震频频发生,地震带与温泉带基本吻合;7级以上强烈地震往往发生在温泉带的两端或边缘。  相似文献   

2.
四川理塘毛垭温泉地质构造环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塘毛垭温泉现场实地考察,对毛垭温泉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泉华层堆积层的组成、成因和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毛垭温泉属于义敦—理塘、理塘—德巫活动断裂带上出露的构造上升泉,断裂带构造裂隙为温泉水通道;温泉水的来源是中深层循环热水与浅层地下水补给冷水混合体;其水温水量的变化受区域构造应力的控制,它的变化能反映这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华南地区温泉热释放与地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震例表明,强烈地震活动区往往地热异常显著,暗示两者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岩石变形、重力场变化、岩浆活动、地震及地热异常,都是地壳构造运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附生现象。地球内部的热能常以温泉形式出露地表,假如能探明热震间的关系,就有可能根据测定的温泉的某些参数估算出温泉热释放能量值作为划分地震危险区的标  相似文献   

4.
<正>1研究背景历史上,中国台湾地区7级地震频次为3年1次,最长间隔不超过13年,而目前该区7级地震平静已超过15年。受地域限制,对该区地震活动预测当前仍主要依靠测震学方法。流体地球化学是地震预测的潜在手段之一,近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与运用(李营等,2022)。温泉与构造应力密切相关,温泉出露点也常是构造应力的灵敏反应点,地震孕育及发生过程可从相关区域的温泉地球化学动态中得以体现。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活动断裂带中的流体地球化学异常与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1研究背景乡城然乌温泉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界附近。川滇菱形块体是川滇地区活动地块中受到关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藏高原物质东南流的重要通道(李其林等,2019)。该块体东边界(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出露的大量温泉,对周围强震,如汶川MS8.0、芦山MS7.0和康定MS 6.3等地震的孕育起到了重要作用(Zhou et al,2017)。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与金沙江断裂共同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北边界,德钦—中甸—稻城一带地热横向梯度变化较大且历史强震稀少,需关注其未来地震危险性(李其林等,2019),乡城然乌温泉即位于该地热异常区域内。温泉化学成分的变化对川滇菱形块体构造活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对相关区域的地震活动具有前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球内部的温度和能量分布,是地壳各种构造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主导因素。温泉是被地下热源加热的深部地下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壳深部区域热状态及其变异。研究温泉出露规律、成因类型及泉水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等,对于探讨地壳深部热状态、区域应力状态和孕震构造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而研究预测发震标志是有意义的。本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动采样、定点观测分析方法,对滇西北地区部分典型活动断裂带上天然出露的温泉,进行水汞背景值(本底值)调查和观测研究,得出各点位温泉中水汞的正常变化范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活动构造的关系,用于滇西北地区地震短临跟踪加密观测,以及强震现场周围的前兆异常监视工作。  相似文献   

8.
0 前言1 999年 1月 3 0日在新疆托克逊南 (4 1°4 5′N,88°3 1′E)发生了 Ms5.6级地震 ,震前 ,乌鲁木齐地区地下流体水化学出现了多项前兆异常 ,其中 ,以乌鲁木齐 4号、1 0号泉硫化物 ,1 0号泉水汞、氟离子的变化尤为明显。震前 ,虽然没有对该地震做出较好预报 ,但通过震后对比分析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1 观测事实1 .1 乌鲁木齐 4号泉乌鲁木齐 4号泉位于该市水磨沟公园内。地质构造上处于水磨沟白杨南沟压扭性断裂与水磨沟延伸断裂的交汇部位。温泉沿分支断裂呈南北线状出露 ,测点为其中流量较大的温泉 ,泉水水温 1 5℃左右 ,PH值…  相似文献   

9.
1975-2005年间,四川省理塘毛垭温泉水温变化与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地热变化异常与地震的密切关系已被较多震例所证实. 2005年2月25日(温泉水温53 ℃)~3月14日(温泉水温26.9 ℃),毛垭温泉水温下降了26.1 ℃,2月水温月均值54.1 ℃、3月水温月均值30.7 ℃,下降了23.4 ℃,这一现象引起了地震系统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2005年3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南北地震带紧急震情会商会.根据会议决定,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组织了“毛垭温泉水温异常专题研讨会”,针对毛垭温泉水温下降异常,将30年来的资料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对于毛垭温泉的地震地质背景、温泉的热源、水温异常与强地震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且重点研究了水温下降异常特征与川滇两省强震的关系,对于毛垭温泉未来水温的三种动态变化趋势和近期川滇两省的强震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BBVS-60型和CMG-3ESPC型地震计目前在国内测震数字台网中广泛使用,但两种型号地震计在性能和各类指标上均存在差异。本研究分别在山洞和地表两类不同观测环境的台站上安装BBVS-60型和CMG-3ESPC型地震计,对同点记录的数据对比分析,计算相同分量间的相干函数值。结果显示,在比测台址观测环境下,两种地震计在0.02—40 Hz (垂直分量)和0.04—40 Hz (水平分量)频段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记录数据在高频(10—40 Hz)和长周期频段(10—50 s)的相关程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此外,在工作频段内,两种地震计所记录数据的相关程度与输入振动的强度有很大关系。本文分析结果可为设备选型、震相分析以及地震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温泉的水化学组分、循环路径和构造地热特征是分析活动断裂中流体耦合机制及讨论流体对地震发生影响的有效约束之一.本文通过对滇西北地区多条活动断裂附近的温泉资料进行收集,应用硅-焓模型估算了该区域温泉的热储温度,对温泉的出露温度、离子组分、热储温度、循环深度及同位素组成特征(δD和δ18O)等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区域内的地震进行了重定位分析,讨论了小震震源深度与热储温度的关系,而后分析了该区域的b值特征,论述了以热储温度表示的区域浅层地热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发生在浅层地温场高值区与低值区转换的地热温度梯度异常区内.  相似文献   

12.
浙江地热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廷  邹勇 《地震地质》1993,15(1):78-81
地热分布浙江境内已查明地热异常点21处(图1、表1)。其中较为著名的温泉是泰顺雅阳温泉、宁海深圳温泉与临安湍口温泉,现分述如下:(1)雅阳温泉 位于浙闽交界的雅阳会甲溪峡谷中,附近发育有N60°W走向的扭性断裂,温泉出露于上侏罗统火山岩中。地表水温62℃,日流量170t,含氡量为55.5Bq/l,含氟量为20mg/l,为优质医疗用水  相似文献   

13.
对2018—2019年新疆伽师地区9个温泉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Sr同位素含量以及SiO2含量进行了采样测试,并于2019年9月—2020年7月对其中2个温泉的水化学变化进行监测,分析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前后研究区温泉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温泉可以划分为9种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盐岩的溶解作用控制,其次是碳酸盐岩及硅酸盐岩风化溶解作用;(2)氢氧同位素测试表明温泉水主要来源于周围6 km高山的冰川融水与大气降水,水-岩化学反应平衡特征表明乌恰泥火山、因干、塔合曼和阿合其温泉循环深度较深,水-岩反应程度高,而其它温泉的循环深度较浅,存在浅部冷水混入;(3)利用温标法估算该地区温泉的热储温度为17℃~82℃,循环深度约为0.6~3.2 km;(4)因干温泉及塔合曼温泉的常量及微量元素浓度在伽师MS6.4地震前9~19 d有明显的异常,其异常幅度达到平均值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14.
2021 年 6 月 21 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 M6.4 级地震。通过对大理地区主要断裂带温泉水化学组分每季度定期取样观测,分析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成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洱源温泉属于 HCO3· SO4-Na 型水,白总旗温泉属于 HCO3· Cl-Na 型水,高芹、剑川、永胜、漕涧温泉均属于HCO3-Na 型水;温泉水氡水汞背景值高,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洱源,弥渡,剑川温泉可能受大理地区广泛分布的石炭—二叠系海相沉积灰岩影响,显示较高的 HCO3-、Ca2+含量;漾濞 6.4级地震前后区域内温泉水的 Cl-、SO42-、水汞、水氡含量有明显变化,白总旗温泉Cl-,永胜、洱源温泉SO42-以及高芹温泉水汞含量在漾濞6.4级地震前明显上升,震后含量显著下降,温泉水温和...  相似文献   

15.
王逸凌  穆文清  史浙明 《地震研究》2020,(2):287-295+418
以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康定—摩西断裂带)出露的26个温泉的水化学组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地热温标方法,探讨了研究区断裂带不同部位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及热储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不同区域的温泉可被分为4组,除B组为HCO3-Na-K型水外,A,C,D组均为HCO3-Na型水;②对热储温度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部的热储温度高于南北两侧,地热活动性的强弱与地震活动性之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正大量研究表明,强震活动与地温梯度、居里等温面、大地热流、水热活动、地震波速度结构等岩石圈物理状态的高值异常区并不重合,而是分布在异常梯度带上或两高值异常区中间过渡带上。岩石圈的物理特征变化均与深部地热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地热活动或热状态的改变对孕震区介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触发大地震的重要因素。云南滇西地区作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较为发育,出露的温泉众多。对红河断裂带北段邻区的滇西地区58个地热温泉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硅  相似文献   

17.
以大地热流值、温泉分布与地震活动分布为研究对象,使用1970年~2016年11月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青海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目录,利用青海地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的大地热流值和水文地质查明的温泉分布的相关资料,分析了青海地区M≥6.0级地震与大地热流值、温泉分布之间的关系,对比结果表明:(1)青海地区强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地震强震空间分布与大地热流值的横向梯度变化有密切联系。(2)青海地区绝大多数(占总数量的92%)M≥6.0级地震震中位置与大地热流中—高值区相关,地震震中分布与地热的横向梯度带位置基本一致,但大地热流值不是唯一决定因素。(3)玉树结古地区的地震与温泉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匹配性。距离断裂带24 km范围内,温泉发育的区域,地震活跃度相对较弱;而地震多发区域,尚未发现存在温泉或者热水塘。  相似文献   

18.
碱泉子—洛包泉活动断裂带总体走向北东东 ,平面上由 7条呈左阶斜列状排列的活动断裂组成。断裂带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一直在活动 ,184 2年与 1914年发生了 2次 7.5级地震 ,并沿断裂带形成地震破裂带。对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及断裂活动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表明 ,碱泉子—洛包泉活动断裂带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约发生过 10次显著活动 ,其中大多数活动与 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太阳活动引起的电磁场变化会降低岩石强度,加强地震活动(叶民权,1987)。研究发现,地震发生频率与太阳活动有一定关系。太阳活动通常用太阳黑子相对数(简称太阳黑子数)来描述。云南地区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发育,区内有小江断裂、红河断裂、曲江断裂、楚雄—建水断裂、普渡河断裂等活动断裂分布,地震活动频发,具有地震频次高、强度大的特点。以云南地区(97.30°—106.1°E,21.1°—29.2°N)范围内195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发生的震源深度小于300 km的M≥5.0地震为例,统计并分析研究区中强地震与太阳活动即太阳黑子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强震前呼图壁地下流体、地形变远场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观测点位置及观测资料情况新疆呼图壁台21号温泉位于新疆呼图壁河中游西岸白杨河沟口之南,准噶尔南缘断裂带附近(φN43°43.7′,λE86°33.5′),其海拔高度为1400m左右。21号温泉出露于石炭系深灰色火山凝灰岩、凝灰角砾岩构成的背斜轴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向北为侏罗系水西沟群的黄褐色泥质粉砂岩夹砂砾岩和页岩等。此泉为构造裂隙上升泉,泉水温度35℃左右,流量0.2L/s,泉水无色透明,有大量气泡涌出,水中含有硫化氢气体。呼图壁21号温泉采用SW-40型水位记录仪测量泉水动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