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管仪与垂直摆均是通过观测地倾斜变化来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定点形变仪器, 但因工作原理和观测频段不同, 其观测结果和异常形态具有一定差异性。 因此, 对两种仪器的不同异常形态进行预报效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异常自动化处理软件, 提取黔江台倾斜仪各测项趋势转折、 速率变化、 破年变和潮汐因子等常见异常, 并结合区域范围内的地震, 对不同异常进行R值评分, 评估不同测项的预报效能。 结果显示: 垂直摆NS分量预报效能最高, 其趋势转折异常和M2潮汐因子异常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两套仪器的EW分量分别在破年变和速率变化预报效能较高; 而水管仪NS分量预报效能最差, 可能与该测项仪器故障频繁有关。 此外, 不同测项的异常对应的地震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清理了2000年以来四川省年度会商报告中涉及的水位、水温观测的异常资料及运用这些异常资料进行年度地震趋势预测的情况,分析了运用单学科观测数据进行地震趋势预测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历年来比较可信的分析方法及准确预测和虚报的原因,提出了利用水位、水温观测数据在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南通地震监测中心站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17年11月28日观测曲线上升率异常为例,通过对短水准观测场地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的稳定性、仪器工作状态、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影响、异常变化特点等因素分析。结果认为此次异常为台站附近施工改变观测环境的影响以及观测系统误差、人为影响因素综合叠加导致的观测数据产生异常。结合观测环境变化,提出了对短水准N-S1向加速上升异常进行核实判断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种前兆异常预报效能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学忠  黄辅琼  吕晓健 《地震》2000,20(3):25-28
给出了一种地震前兆预报效能的检验方法,以北京板桥水位观测资料为例,通过与随机异常和以一定时间间隔周期出现的均匀异常的预报效能进行对比,对其异常的预报效能进行了系统检验。 结果表明,北京板桥水位观测5日均值,通过维纳滤波后的残差值高于1倍均方差异常,对张北—唐山一带中等以上地震具有一定预报效能。以异常出现后80天的时宽做预报,此时 R 值可达0.43,可信度为70%以上。这一方法可用于对其他前兆观测台站或单测项预报效能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前兆异常判定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兆观测数据的异常判定和落实是地震分析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前兆异常判定需根据观测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观测仪器工作原理和观测数据正常变化动态背景,对观测环境、观测场地、观测设施和观测仪器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临汾地震台垂直摆倾斜观测资料中记录到的阶变型异常图像进行分析,对异常成因进行探讨,希望对观测数据异常判断、数据预处理及地震预测预报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南省豫北地区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在排除观测时段相关干扰的基础上,选取2002—2019年观测场地周边200 km范围内中等强度地震,依据震例对应规则,使用不同类别异常提取方法进行预报方法的检验和效能评估,并通过对比分析R值检验结果,总结适用于该地区跨断层形变观测的最佳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嘉峪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评估了嘉峪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得到:嘉峪关地震台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观测方法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并记录了对应远距离大震的1年尺度地电阻率异常,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榆树地电阻率台观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评估了榆树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评估结果如下:榆树台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观测方法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并记录了对应深源地震及邻区中强地震的1年尺度地电阻率异常,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1991—2000年中国震例提供的前兆观测异常和首都圈地区前兆观测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2005年11月黑龙江前兆异常进行了介绍,也对开展前兆异常研究提出了一些想法。根据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预测效能初步研究,作者建议“十一五”期间应该建设两种地震预测试验场。地震频发地区的试验场,用于验证观测项目效果;无震地区试验场,用于试验仪器的抗干扰性能和确定背景场。  相似文献   

11.
断层带土壤气的映震效能与地震短期预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系统总结了首都圈地区(115.0°─117.5°E,39.5°─41.0°N)近3年来开展的断层带土壤气观测研究的结果,评价了断层气异常的映震效能,分析了映震特征,初步建立了地震短期预报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震应急流动观测系统的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地震发生之后,对地震现场开展的应急流动观测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相关规程对地震现场流动观测系统的组建给出方法和建议,以便提高应急流动观测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整体观测效能,并分析了地震应急流动观测系统在监测效能、数据产出、预测预报等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前兆观测资料的年变规律着手,选择了江苏前兆观测台网中资料精度较高、年变周期显著的新沂地电阻率和南通短水准两个手段5条测向1990—2002年的观测资料,建立它们的年变周期模型,与实际观测进行对比研究,结合震例,分析其年变畸形的预测效能和映震特征。结果表明:有正常背景年变规律的测向,可以建立年变周期模型,一旦实际观测出现了偏离年变周期模型的变化,就往往是地震前兆异常的一种反映,如果出现与理论值相差60天以上的异常变化时,其预报效能明显提高,可作为一项中短临异常指标进行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4.
1 研究背景 北京及邻区(39 °—41.5 °N,115 °—118 °E)地震活动背景活跃,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减轻地震灾害的重点监视区之一(徐锡伟等,2002;陈颙等,2006).随着北京及邻区地震台网组成的不断完善和台站变更频度的加快,亟待及时动态评估地震监测能力变化,为北京及邻区日常监测预报业务提供数据支撑.国内外应用广泛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robability-based 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简称PMC)方法(Schorlemmer and Woessner,2008;Schorlemmer et al,2010),基于地震台阵/地震台网实际产出的观测资料,可实时、客观、准确地评估地震台网监测能力.采用PMC方法,对北京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进行动态评估,以便摸清该区监测能力,进而为防震减灾部署、监测预报相关业务开展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地区观测时间长并有震例积累的流体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M olchan图表法对其预测效能进行定量化检验,归纳出中强地震前流体异常判别指标.得出,山西地区流体资料对山西中北部地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其中,短期、长期异常较多,中期异常较少.研究成果可为短临预报与背景性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技术管理组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对宝鸡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进行全面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等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对本区及附近地区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区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1月—2021年12月阿克苏断层氢观测点周边300 km范围内,先后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断层氢浓度值出现了8次不同程度的短临前兆异常。通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总结,将已取得的震例划分为波动型、突升型和突升恢复型3种不同类型。利用R值评分法对阿克苏断层氢观测进行预报效能评价,阿克苏断层氢对周边300 km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R值评分为0.462,预报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多年水氡观测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敏  蓝陵  李艳萍 《内陆地震》2003,17(3):259-267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1980—7.001年的水氡观测资料进行全时域扫描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300km范围内Ms≥5.0的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挑选出观测资料中异常时段,用地震预报效能评价评分的方法对水氡观测资料预报地震的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张翼  冯英  马学军 《高原地震》2005,17(3):53-58
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整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倾斜固体潮鸩波潮汐因子变化曲线。分析其震兆异常特征,给出了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异常标准,结果发现异常与周围2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报效能并通过了尺值评分检验。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2017年云南水化学观测资料,利用原始观测曲线识别异常的传统分析方法,提取单项及群体异常,分析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云南水化学资料的利用率低,仅为56%,反映了水化学观测台站的映震能力不均一;②震例研究显示水化学异常以短期异常为主,占总异常的70%,对地震的预测效能较好,76%的测项没有出现虚报;③单台群体及区域群体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密切,台站密集地区的异常数量较多且地震对应率较高。因此,建设高密度、高质量观测点是提高水化学地震预测能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