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安徽省数字测震台网中心自建立以来,数据产出与应用能力极大提高,数据应用范围也有很大拓宽。向预报中心提供波形数据、地震目录、地震观测报告和地震新参数等,进行地震会商和科学研究;向信息中心提供基础波形数据、地震信息,建立数据共享服务,进一步发挥了测震台网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震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地震监测和速报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测震观测资料为研究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测震台网运行率、波形可用率、台基背景噪声、干扰以及台网布局合理性,对测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上海测震台网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部分地震台站背景噪声偏大;受基岩出露影响,上海东部和西北部地区布设台站较少,导致地震监测能力较弱,测震台网布局有待优化。本项工作的开展对今后地震台站改造以及新台站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回顾西藏自治区地震监测台网发展历程,介绍西藏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并对西藏地区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各类台网布局,提升西藏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和地球物理参数获取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级地震台网采用各自的交换协议及交换平台,尚未有统一的交换平台,这对业务系统及各级之间的信息交换极为不便。测震台网业务交换平台在各级台网间制定各类测震业务信息交换协议,为台站仪器参数基础数据、测震统一编目数据、地震预警、地震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台站仪器状态等信息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信息交换、存储及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5.
宁夏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技术系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防震减灾基础设施项目之一,系统架构的技术特点是:台网数据处理技术先进,子台布局合理,采用光纤传输方式,实现了网络到台站、IP到仪器。台网中心采用JOPENS地震处理软件包,可支持台网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汇集,结合自动和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地震事件处理,数据平台初具规模。新的台网观测技术系统使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由原来的银川市区M_L≥1.5,宁夏大部分地区M_L≥2.0,宁夏境内M≥2.5,提高到宁夏大部分地区能控制在M_L1.5、边缘能控制在M_L 2.0。提高了台网的地震速报能力,这些改进将在防震减灾和地震分析预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测震数据处理系统、通信链路、观测仪器一致性相融合出发,对观测场地处理方式、数据处理服务器配置模板、应急流动测震台网中心服务器配置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山西测震台网和流动测震观测中数据流流向优化,数据共享、处理和误差的降低,便于为流动测震台网中心提供可靠的地震三要素。同时,也使其在接入省测震台网中心数据处理系统后,较好地用于余震监测,为进一步研究震源特征、探索地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积累可靠科学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广东省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广东省测震台网、强震动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观测台网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近年的发展趋势,为区域防震减灾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数据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是研究各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基础。台网的监测能力取决于台站的密度、方位分布、各台的放大倍数和仪器的频率特性等因素。我们收集和整理了华北地区测震台网的资料,查阅了一些区域台网的观测报告,确定了不同仪器的放大倍数与有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宝鸡市地震局虚拟测震台网建设过程,及网络集成,技术应用、运行状态等情况,表明市、县一级地震工作机构,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完全可以利用地震信息节点平台建设虚拟测震台网,实现地震数字观测资料共享、地震事件实时监测、快速获取震情信息、建立强震预警机制等功能,这无疑是逐步提高防震减灾队伍快速响应能力和全社会综合防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文中对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EQIM)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该系统实现省级测震台网与国家测震台网之间的地震速报信息的快速通报、汇集与共享服务,进而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以得到更为精确、合理的结果,为防震减灾特别是大震应急服务。其主要功能有地震速报数据的采集输入,发送手机短信,IP数据传输,数据接收存储,数据库查询管理,系统配置管理,WEB服务,地震报警,地震定位和地震分布的图形化展示等。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国家测震台网海量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处理时效性、格式标准化、产品丰富度等需求,开发了兼容多类强震动观测站点且具备数据快速汇集、处理及归档等功能的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提供地震波形人机交互数据预处理界面,对加速度记录进行预处理,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后的加速度事件波形数据,计算得到地震动各项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仪器烈度、持时、傅氏谱、反应谱和三联谱等,可以导出地震元数据、地震记录波形,对各类数据进行归档存储。该系统具有平台统一性、功能集成性、数据完备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日常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能在地震应急、震害评估和科学研究中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2.
地震监测数据是进行地震分析预测及其他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在分析原有数据特征基础上,整合地震前兆数据、测震观测数据、地震台站信息等数据,建立河北省地震监测信息综合数据库,研制基于地震信息综合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监测预报、应急救援和地震科学研究等提供及时、稳定、安全的基础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蒙城地震台不同频带数字化测震仪器记录的波形及震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频带仪器记录不同地震事件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数字化资料分析的精度.在进一步保证蒙城地震台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和提高全频带数字化测震观测质量的同时,为蒙城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研究站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介绍吉林测震台网数字台站仪器配置,对台网31个测震台站台基噪声功率谱进行计算,得出各地震台台基的地动噪声的均方根值、观测动态范围、地噪声功率谱,并将计算地动噪声功率谱作为吉林地震台网资料分析处理的一项日常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地震监测工作的需要,继全国地震基本台网之后,在我国及各地区又相继建立了一批区域测震台网、流动测震台网、大震速报台网、763长周期台网等。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又出现了数字地震台网。数字测震观测技术与系统的出现无疑在测震技术与测震观测上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与进步,对各类测震台网的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地震预警试验台网是在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基础上进行台站加密和系统升级建设而成的,完全兼容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的数据和功能。其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所提供的地震参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系统的建成提高了成都市地震灾害信息的获取能力,为地震预警信息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建立了平台,为成都市地震应急处置和抗震救灾快速决策提供服务,提升了成都市防震减灾服务能力。该台网的建成也为国内同类台网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吉林台网测震台站监测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种原因,台站地震计的固有周期、阻尼、灵敏度、观测动态范围等参数和台基噪声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本文用阶跃标定和计算观测动态范围、台基噪声功率谱的方法,得到吉林测震台网各台站地震计参数和台基噪声的变化情况,掌握吉林测震台网各台站的监测能力,为以后吉林测震台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新疆地震观测台网发展过程,包括台站建设以及观测设备的更新和发展。观测设备在历经模拟和数字化阶段发展后更加智能化,能够实时、准实时进行数据传输,有效提高了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台网的监测能力。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台网的服务对象不同,地震观测设备和仪器参数、选址条件等也不同,但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震观测设备不断完善更新,测震宽频带仪器包含强震仪器频带范围,2类台网记录互为补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是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流动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和区域数字地震台阵、中国地震局卫星数据通信网组成。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台阵和数字强震台网数据的集中收集和处理中心 ,同时还保存一部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数据 ,与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进行各种数据交换 ,另外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也为防震减灾中心的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及时提供各种测震数据。国家数字台网中心是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收集、管理、保存、处理和提供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天津市测震台网数字化资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以及各台网之间数据交换困难,无法与台站参数准确结合的问题,利用PHP语言研制测震台网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功能,通过liss数据流的二次开发,实现大震后地震事件的快速产出,满足了地震预报、新参数计算的需要;同时将台站设备参数与数据相结合,保证了数据使用的准确。该系统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将提高测震台网工作效率和数字观测资料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